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核心素养要求 梳理1840—1864年间列强对中国的两次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太平天国运动)的时空观念。 结合鸦片战争的影响理解社会性质的改变是中国近代化开始的唯物史观的体现。 结合两次侵略战争和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内容增强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的运用。 通过林则徐、关天培、陈化成、洪秀全、陈玉成、李秀成等人的事迹增强家国情怀方面的体验。考点一 鸦片战争 林则徐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时代 背景 (1)西方及英国: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 (2)中国: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林则 徐虎 门销 烟 背景 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林则徐原因 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概括 1938年底,道光帝派林则徐前往广东查禁鸦片;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影响 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续表鸦片 战争 时间 1840年6月—1842年8月 在位皇帝:道光帝原因 (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开辟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 (2)直接原因(导火线、借口):林则徐虎门销烟经过 1840年6月,爆发;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1841年秋,英军先后攻占厦门、定海、宁波;1842年,英军进犯长江门户吴淞;1842年8月初,清政府向侵略者屈服抗争 三元里人民抗英;关天培、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陈化成英勇抵抗结果 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后又被迫签订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影响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政治: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经济:自然经济遭到破坏,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战败 原因 (1)内因:清朝封建专制制度腐败,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经济落后;旧式武器抵挡不住英军新式武器 (2)外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当时已经完成工业革命,生产力发达,政治制度先进,军备优良);战争准备充分 《南京条约》时间 1842年8月 签约双方 清政府与英国主要 内容 及其 危害 主要内容 危害通商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 破坏了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赔款 赔款2 100万银元 开创了赔款的先例;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协定 关税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地位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考点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 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在位的皇帝:咸丰帝侵略者 英国和法国是主凶,美国和俄国是帮凶原因 (1)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直接原因(借口):“亚罗号事件”(英国)和“马神甫事件”(法国)经过 (1)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随后,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2)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进逼北京;10月,英法联军抢劫并烧毁圆明园;随后,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续表条约 《天津 条约》 签订 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内容 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影响 加强了列强对清政府政治方面的恐吓;便利了外国商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北京 条约》 签订 1860年,奕?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内容 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影响 中国主权进一步沦丧,中国人民的负担加重火烧 圆明园 概况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圆明园遗址认识 (1)使中国的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是中华民族的耻辱;是英法联军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暴露了英法联军野蛮、凶残的本质 (2)警示中国人民,落后就要挨打,激励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俄国 侵占 中国 北方 大片 领土 概况 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史实 1858年 《瑷珲条约》 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60多万平方千米(割地最多)1860年 《北京条约》 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约40万平方千米1860年 《北京条约》 中国巴勒喀什池以东、以南 44万多平方千米1864年 《勘分西北界约记》19世纪 80年代 《改定条约》以及以后5个勘界议定书 中国西北部 7万多平方千米影响 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长江中下游地区,俄国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考点三 太平天国运动时间 1851—1864年 领导者 洪秀全背景 (1)外患: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2)内忧: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3)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斗争 对象 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续表过程《天朝田 亩制度》 颁布 1853年 《天朝田亩制度》 书影内容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目的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评价 (1)进步性: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 (2)局限性: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施行《资政 新篇》 作者 洪仁玕 《资政新篇》书影内容 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结果 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主要战斗 (1)陈玉成、李秀成等协同作战,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2)1860年,安庆陷落,陈玉成被俘就义。李秀成率太平军攻克杭州,进逼上海,遭到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的抵抗和反扑 (3)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李秀成回师救援,最终未能解除湘军对天京的威胁失败 原因 主观(根 本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客观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地位 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影响 (1)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2)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的最高峰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原因。(1)作为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强国,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扩展的需要,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市场;(2)鸦片贸易给英国带来巨额利润;(3)英国早就策划对华使用武力,中英之间的战争迟早会爆发。 两次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基本特点。(1)属于被迫开放;(2)从东南沿海逐步扩展到整个沿海地区,最后深入内地的沿江大城市;(3)“通商口岸”的管理权和带来的经济效益都由列强控制和掌握;(4)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些城市的近代化。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目的。(1)圆明园不仅是清朝皇帝的行宫,也是皇帝向全国发号施令的政治中枢,将其焚烧可以对清政府产生强烈的震慑作用;(2)事实证明,圆明园遭到焚毁后,一直在和战问题上摇摆不定的清朝最高统治集团立即投降,与英法签订了《北京条约》,满足了列强所提的各项侵略要求。 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关系。清政府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遇到了强大的阻力。面对列强的“船坚炮利”,清政府认识到有必要借助列强的帮助才能对抗太平天国运动。因此,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决定“借师助剿”,由此开始了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共同绞杀太平天国运动的历程。 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革命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所以我们说,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蒋先生这段话明确指出当时国人“麻木不仁,妄自尊大”,没有真正感觉到来自西方的威胁,致使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宝贵光阴,并逐渐成为列强争夺的目标。设问:据材料归纳鸦片战争带给中国的“致命伤”的具体体现和危害。答案:体现:当时的皇帝没有对鸦片战争的失败原因进行分析,封建统治者仍然麻木不仁,失去了发展的大好光阴。危害: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再一次失败,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 (2022·河北)它的签订改变了中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中国长期独立发展的历史从此结束,被迫融入资本主义向全球扩张的潮流之中。“它”指的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 D.《九国公约》 (2020·河北)他在位期间厉行节俭,勤于政务,但清王朝在其统治时期却进一步衰落。鸦片战争之后,他因循守旧,没有采取向西方学习、振兴王朝的措施。“他”是 ( )A.道光帝 B.咸丰帝C.光绪帝 D.宣统帝 (2019·河北)《□□□□》没有写上禁止鸦片出口的条款,外国商人利用这一点,加强了进行有利可图的非法买卖鸦片活动,清政府打输了这场战争,不敢禁止这种买卖,结果鸦片交易实际上变得毫无约束,鸦片进口从1842年的33 000箱上升到1848年的46 000箱和1850年的52 929箱。“□□□□”应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017·河北)下图《伦敦新闻画报》评述的是 ( )伦敦新闻画报 它确定了千百万的赔款和源源不断的新鲜的茶叶供应,刺激了我们的贸易,永久割让给我们一座岛屿。总之,它让战争到达顶点,让我们获得的比想要的还多,让荣耀和利益不可阻挡地到来。A.虎门销烟 B.《南京条约》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辛丑条约》【详解答案】河北中考·真题体验1.A 解析: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被迫融入资本主义向全球扩张的潮流之中。故答案为A。2.A 解析:根据材料“鸦片战争之后,他因循守旧,没有采取向西方学习、振兴王朝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鸦片战争以中国战败结束,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当时的清王朝皇帝是道光帝,A项符合题意;咸丰帝在位期间,发生了第二次鸦片战争,B项不符合题意;光绪帝在位期间,发生了甲午中日战争,C项不符合题意;宣统帝在位期间,发生辛亥革命,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3.A 解析:题干提供的关键信息是鸦片在中国的销量增加。结合“1842年”可知,这一条约是《南京条约》。故答案为A。4.B 解析:本题通过新闻评述考查近代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根据评述中“永久割让给我们一座岛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确定,“岛屿”指的是清政府割让的香港岛,据此判断正确答案为《南京条约》。故答案为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