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核心素养要求 梳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领域在不同时期取得的重大成就。 结合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认识新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负有担当的国家。 通过具体事例理解中国外交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 结合国际格局的演变从世界的角度解读中国外交。考点一 国防建设的发展陆军 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海军 组建 (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2)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发展 (1)1970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2)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出访任务 (3)1974年,第一艘核潜艇装备我国海军 (4)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5)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6)2019年,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交接入列 准备下潜的核潜艇 “辽宁舰”空军 组建 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发展 (1)人民空军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后来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 (2)20世纪50年代初,拥有飞机3 000多架,经历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 (3)1956年,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后来,又制造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 (4)改革开放以来,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续表导弹 部队 组建 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2015年,更名为火箭军组成 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装备了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等武器 装备 (1)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 (2)我国导弹部队陆续装备了地空导弹、岸舰导弹、舰舰/潜舰导弹、反坦克导弹、核导弹等 (3)装备了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70周年国庆阅兵 中受阅的核导弹方队任务 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地位 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新时代 强军 之路 新目标 (1)2013年,习近平正式提出“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 (2)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古田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新变化 (1)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即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2)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新格局 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考点二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背景 (1)国内: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新中国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2)国际: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实施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体 表现 和平 共处 五项 原则 提出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发展 1954年,周恩来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义 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求同 存异” 方针 背景 (1)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和非洲新兴民族独立国家面临着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战争的威胁概况 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意义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考点三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背景 (1)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当时由国民政府代表中国 (2)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理应享有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仍由台湾国民党当局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中国代表团团长 乔冠华开怀大笑原因 (1)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正确的外交政策 (2)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概况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意义 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推动了中国外交事业新局面的出现 中美建交 中日建交中 美 建 交 原因 根本原因 中美双方国家利益的需要直接原因 两国领导人的共同努力美国方面 孤立新中国对抗政策失败中国方面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过程 接触 1971年,“乒乓外交”走向正 常化的 三大步 (1)第一步: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2)第二步: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第三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日 建交 概况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影响 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高潮 全方位外交背景 改革开放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表现 (1)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 (2)中国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4)中国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在环境、粮食、预防犯罪、禁毒、难民、妇女等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续表成果 (1)截至2023年3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2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2)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布局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影响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我国国防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1)中国共产党军事理论的指引,国家政策的保障;(2)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为其提供物质基础;(3)科技水平提高为其提供技术支持;(4)国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及人民的大力支持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成就。(1)武器装备经历了从缴获、进口,到仿制,再到自行制造、自主研发的发展过程。强大的科技支撑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体现。(2)从单一军种到诸军兵种合成,是我国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成就,也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基础。(3)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巨大成就,既是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体现,也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20世纪50年代我国外交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因素。(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根本前提,对国际上具有相似遭遇的被压迫民族追求解放起到了鼓舞作用;(2)提出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得到众多国家的认可;(3)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为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环境;(4)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5)周恩来等外交家的卓越外交才能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大事年表(部分)时间 大事1949年 毛泽东向世界宣告:“……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1953年 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1955年 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1971年 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80年 中国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1991年 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2009年 为应对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进行首次正式会晤2016年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杭州峰会的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2017年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圆桌峰会,习近平主持会议并致辞截至 2023年 3月 中国已与世界上182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几代外交工作人员的努力,中国的外交事业取得巨大成就。设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的成就,并谈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影响。答案:成就: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打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孤立封锁;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影响:为我国改革开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日益提高;中国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 (2023·河北)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的开幕词中说:“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这段话是针对当时我国某方面政策作出的论述。“某方面”指的是 ( )A.社会建设 B.文化建设C.教育改革 D.对外交往 (2022·河北)下图所示目录节选自《百年中美关系史》一书。目录中的“ ”处应填入( ) 第二编 两大国从对峙走向缓和(1949—1976) 第一章 中美两国分道扬镳 163 第二章 中美陷入敌对关系 174 第三章 226 第四章 中美探索关系正常化 242A.美国开始介入中国内战 B.美国试图调整对华政策C.中美建交与邓小平访美D.中美军事关系不断加强 (2018·河北改编)1972年2月27日,周恩来总理招待尼克松总统的宴会 ( )A.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谊B.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对中国外交和世界局势产生了积极影响D.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2017·河北)20世纪60年代,“冷战”发展到高峰。他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始终将中国国家利益放在最高地位。尤其是在20世纪70年代,他高瞻远瞩,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现代中国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首先来自他的设计。“他”是 ( )A.朱德 B.毛泽东 C.叶剑英 D.邓小平 (2016·河北)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在总统就职演说中再次暗示他有意改变对华政策。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人民日报》于1月28日破例全文刊登了尼克松的这篇演说。这表明中美关系大门打开的原因是 ( )A.友好国家的帮助 B.民间交往的推动C.两国领导人的努力D.改革开放的实施 (2021·河北)探究问题。材料历程 主要表现从“小米加步枪”开始 “南昌起义”使中国大地诞生了一支真正属于人民的军队。当时武器装备只是一些大刀、长矛和少量的火枪、步枪进入“飞机坦克加大炮”阶 段 开国大典上,毛泽东检阅了陆海空部队,当时海空部队阵容还不整齐。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热战刚过冷战又开的严峻国际环境,毛主席发出了“为建设强大的国防军而奋斗”的号召。 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国庆阅兵式上,出现了新型的国产武器装备。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已能独立设计制造包括中轻型坦克、火炮等在内的诸多常规武器,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武器装备体系。这支军队再也不是昨天的“小米加步枪”,而是进入了“飞机坦克加大炮”的崭新阶段步入“两弹一星”时代 中国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作出了研制原子弹、导弹等尖端武器的战略决策。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两年后,中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发射成功。1966年,中国的战略导弹部队——第二炮兵部队成立。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两弹一星”国防尖端科技攻关全面成功。这就使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实现了从常规武器到尖端武器的第二次历史性跨越——摘编自李大光《从大刀长矛到神五上天——看我军现代化建设历程》(1)材料表述了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建设经历过两次历史性跨越,这两次跨越各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次跨越使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达到了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并说明这次跨越对当时世界的重大影响。(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提供了哪些保障。 (2020·河北节选)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材料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代表的提案(即2758号决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恢复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有利国际条件及对当时世界的影响。【详解答案】河北中考·真题体验1.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外交方面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社会建设、 文化建设、 教育改革,排除A、B、C三项。2.B 解析:目录中中美关系由“敌对关系”转变为“关系正常化”,出现这一转变的原因是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美国试图调整对华政策”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3.C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尼克松访华是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的开始。尼克松此次访华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对中国外交和世界局势产生了积极影响。故答案为C。4.B 解析:作为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的核心,毛泽东对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外交建设等方面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他在20世纪70年代为积极改善中美关系、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都作出了重要部署。故答案为B。5.C 解析:根据题干中关键信息“尼克松……暗示他有意改变对华政策。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人民日报》……全文刊登了尼克松的这篇演说”可知,中美关系的改善与中美两国领导人的努力有关。故答案为C。6.(1)从“小米加步枪”到“飞机坦克加大炮”;从“飞机坦克加大炮”到“两弹一星”。从“飞机坦克加大炮”到“两弹一星”的跨越使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达到了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2)巩固的国防;稳定的周边环境。7.有利国际条件:发展中国家力量不断壮大与支持;中美关系出现转机,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美苏争霸美国处于被动的局面;世界表现出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等等。影响:有利于打破超级大国控制联合国及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大大增强了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等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