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与中国式现代化 学案 2025年中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考点精讲(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03 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与中国式现代化 学案 2025年中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考点精讲(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专题三 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与中国式现代化
河北中考考情分析
专题解读:1921—2024,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走过了104年的峥嵘岁月。回眸这不平凡的104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征程上奋勇前进,有过曲折、失误,有过探索、奋斗,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今天的中国和中国人民扬眉吐气,回首走过的路,明天的中国将更加多彩!
核心素养要求:
梳理1921—2024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不同阶段、不同领域下的探索、成果。
结合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增强历史解释。
通过具体史料,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和改革开放史的学习。
结合新中国史的内容,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相关内容。
考点一 国共关系的演变
时期 关系 原因 主要史事 影响
国民革命 (1924—1927年) 合作 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任务 创办黄埔军校 进行北伐战争 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实现了名义上的统一
十年内战 (1927—1937年) 对立 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国民党对红军发动五次“围剿”、红军长征 内战给全国人民造成巨大灾难,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抗日战争 (1931—1945年) 合作 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人民解放战争 (1946—1949年) 对立 蒋介石要维持独裁统治,美蒋勾结阴谋发动内战 转战陕北、跃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 内战给全国人民造成灾难;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造成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的局面
对国共两党关系演变的认识:(1)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2)实现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任何党派、团体和个人都应以民族利益为重。(3)中华民族团结一致才能维护民族利益,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考点二 党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
农村政策 时间 主要内容 历史意义
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 1927—1937年 打土豪、分田地 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使中国共产党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重要内容
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 1938—1947年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团结各阶层共同抗日,巩固了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 1947—1950年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政策 1950—1952年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1953—1956年 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为公有制,农民走上了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进一步提高了生产力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 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公有化规模 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以来 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考点三 新中国成立后的阶段特点与主要史事
阶段 阶段特点 主要史事
1949—1953年 新生政权的诞生与巩固,为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三大改造提供了基本前提 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西藏和平解放;胜利完成了土地改革;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国民经济得到了根本好转
1953—1957年 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广大人民群众的建设热情高涨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朝着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了根本的政治制度;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1957—1978年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曲折探索,教训深刻 开始了全面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虽然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一些严重失误,但仍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1978—2012年 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 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显著改变,我国的外交、科技、国防等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就
2012年至今 中国逐步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考点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多个领域的伟大成就
领域 伟大成就
社会制度 1956年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历史阶段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党的会议 成功召开了中共十二大到二十大,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思想领域 相继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经济领域 在广大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积极完善推动新农村建设;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中共十八大后,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且取得巨大成就
对外开放 已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祖国统一 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祖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国防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和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的国防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成为保卫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
外交成就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外交理念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而发生着改变,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中国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民生活 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均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的幸福感、收获感和满足感大大增强
考点五 中国共产党的创新成就
领域 成果 主要内容
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吸取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由毛泽东根据中国实际国情创造性地建立。这是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结合中国的国情创造出的一条建设道路,这是一条让中国强大、让中国人民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思想 毛泽东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相结合
邓小平理论 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选择、实践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是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又一次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 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中国共产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政策、 理念 土地改革 1950年开始土地改革,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三大改造 1953—1956年,农业、手工业实行合作化;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首创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个全面”战略 布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开放型经济 新体制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
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制度保证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一国两制”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为实现祖国统一而提出的,在香港、澳门成功实践,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经验
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考点六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
阶段 阶段特征 相关史事 知识衔接
中华 人民 共和 国成 立至 中共 十一 届三 中全 会前 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为改革开放的进行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第一个 五年计划 1953—1957年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充分体现了计划经济的优势,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三大改造 1956年底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标志着中国的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自此以后,中国共产党成为领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核心,社会主义制度成为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制度保障
第一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召开,提出了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1956—1976年 的全面社 会主义探索 在工业、交通、水利建设、科技和国防等方面均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中共 十一 届三 中全 会至 中共 十八 大前 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长期坚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对内改革 (1)最先开始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农村面貌随之开始发生变化 (2)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的基础上,1984年以城市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3)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对外开放 (1)从1980年到1992年,我国由建立经济特区逐步扩大对外开放,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中共 十八 大以来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进入新时代 宏伟蓝 图与重 大成就 (1)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并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2)提出并形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 (3)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均实现了高速增长 (4)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构建 (5)2022年中共二十大召开,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推动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2)使中国革命有了明确的纲领和奋斗目标,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3)使中国革命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对国际局势的发展和世界革命斗争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理解人民群众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巨大推动作用。
(1)党的创建时期,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2)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工农革命蓬勃发展,支援北伐战争;(3)国共对立时期,根据地的建设支援了革命;(4)全民族抗战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民族共同抗敌,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5)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翻身农民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2)立足中国革命实际,领导人民军队开展武装斗争,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3)组织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国际、国内因素。
国际因素:(1)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道路遭受严重挫折。(2)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3)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4)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国内因素:(1)改革开放遇到姓“社”姓“资”问题的困扰。(2)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思想。(3)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
如何全面理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全方位”是指我们的对外开放是对世界各类型国家的开放;“多层次”是指我们的对外开放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沿边和内地这样一个全国范围的对外开放格局;“宽领域”是指我们的对外开放范围涵盖了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众多领域。至此,我国的对外开放城市已遍布全国所有省区,我国真正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70多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正确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取得了伟大而又辉煌的成就。其中成就的取得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应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成就,并且要坚定信念,踔厉奋发,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设问:(1)材料中的“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拥有世界上最完备的工业体系”分别是哪一时期的中国工业状况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状况各自出现的成因。(2)试从上述材料和问题中总结得到的具体经验。
答案:(1)新中国成立初期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前者的成因:经过战争,民族工业遭到破坏;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后者的成因:党和国家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稳定的社会环境;政策的连贯性;等等。(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