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 多极化与全球化 学案 2025年中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考点精讲(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06 多极化与全球化 学案 2025年中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考点精讲(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专题六 多极化与全球化
河北中考考情分析
专题解读:河北近年来对本专题的考查比较频繁,涉及次数10余次,多考查国际政治格局演变方面的相关知识点。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外之间的联系也会更加密切,中国在世界上的身影也将越发引人注目。因此,在复习本专题时要侧重关注。
核心素养要求:
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冷战梳理与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相关的主要史事,通过新航路开辟、三次科技革命梳理与世界经济发展相关的主要史事。
结合本主题所涉及的主要史事增强历史解释。
通过史料论证增强对世界政治、经济发展趋势的认识。
将当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等当代世界发展基本特点联系起来,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考点一 战争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项目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起止时间 1914—1918年 1931—1945年
开始标志 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全面爆发)
交战双方 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主要战役 凡尔登战役 莫斯科保卫战、日本偷袭珍珠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柏林战役
主要战场 欧洲战场 欧洲西线战场、太平洋战场、北非战场、欧洲东线战场
结果 协约国胜利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胜利
结束标志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性质 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一场正义的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中国所起 的作用 派出劳工到欧洲战场,为协约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新式武器 飞机、坦克等 原子弹
战后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两极格局
战后组织 国际联盟 联合国
影响 一战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一战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启示 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我们要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战争;解决国际争端,应该用谈判对话方式,不应该诉诸武力;世界各国应和平共处,加强国际合作
(1)世界秩序的演变是大国利益争夺和妥协的产物。
(2)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争夺的持久性、妥协性导致了世界秩序的演变。
(3)决定国际政治格局的力量是大国间综合国力的对比。
(4)世界各国要共同努力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与发展需要各国人民共同维护。
考点二 国际格局演变过程中的中国
时期 世界格局 中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上,英国、法国、美国等列强拒绝中国提出的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引发了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华盛顿会议期间,中国收回了在山东的大部分权益,但《九国公约》的签署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国际地位低下,任人宰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美苏两极格局 中国先后取得了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外交成就
当今 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并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考点三 三次科技革命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起止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
领先国家 英国 美、德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及广泛应用 电力的发明及广泛应用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及广泛应用
重要发明 蒸汽机车 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
新能源 煤炭 电力、石油 原子能
动力 蒸汽 电力、内燃机 —
新兴产业 铁路运输业 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等 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信息产业、生物工程等
进入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主要成就 (1)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 (2)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 (3)1825年,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从1830年到1951年,英国建成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 (1)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 (2)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几年后,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3)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4)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现代炸药,后研制出无烟炸药 (5)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 (6)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
特点 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 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同时发生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比如俄、日等 —
影响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广泛的途径;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加强,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考点四 重要的国际会议
时期 名称 史实 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巴黎和会 1919年,战胜的协约国召开会议,讨论对德和约及战后安排,会议由英、法、美三国操纵,签订了《凡尔赛条约》及其他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形成战后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华盛顿会议 1921—1922年召开,美国主导,签订了《九国公约》等条约,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华盛顿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26国 华盛顿会议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进一步协调了盟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加速了战胜法西斯国家的步伐
开罗会议 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参加,着重讨论对日作战问题,并发表《开罗宣言》,向全世界宣告了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团结合作、彻底打败日本的决心和途径
雅尔塔会议 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召开,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波茨坦会议 1945年7月,美、英、苏三国召开,重申了雅尔塔会议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名义发表了督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万隆会议 1955年召开,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第三世界国家的地位提高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1971年召开,此次会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利于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慕尼黑会议和雅尔塔会议的相同点:都是由大国主导的国际会议,中小国家往往处于不利境地,甚至损害弱小国家的利益,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
考点五 经济全球化下的世界与中国
考点六 重要的国际组织
性质 组织 概况
军事侵 略集团 三国同盟 1882年,由德国(核心国家)、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 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冲突不断
三国协约 20世纪初,由英国(核心国家)、法国和俄国组成
法西斯 同盟 1937年,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初步形成以“柏林—罗马—东京”为轴心的法西斯集团;1940年,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正义的军事政治组织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
军事组织 北约 1949年成立,标志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形成 两大集团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华约 1955年成立,标志着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国际政治组织 国际联盟 1920年成立,战败国和苏维埃俄国被排斥在外;美国因夺取世界领导权的野心未能实现,既不批准《凡尔赛条约》,也不加入国际联盟
联合国 1945年10月成立,总部设在纽约。联合国是人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避免了一些可能发生的战争
国际经济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WTO) 1995年1月1日成立,其宗旨是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等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它的成立,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 欧洲联盟 1993年成立,简称“欧盟”,其前身是“欧洲经济共同体”。促进了欧盟各成员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国际地位,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加速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两极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1)基础:雅尔塔体系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2)力量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各国政治力量的对比。战后,西欧、日本普遍衰落;战后,美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想要称霸世界;战后,苏联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3)现实矛盾:战时合作的基础消失,同盟关系破裂。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从中国国际地位变化中得到的认识。
(1)国家实力决定国际地位;(2)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是国际地位提升的保障;(3)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4)坚持对外开放;(5)坚持和平交流与合作。
   经济全球化存在的问题。
(1)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经济全球化使穷国愈穷,富国愈富,扩大了贫富差距;(2)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他们往往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制定国际规则的便利,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危机;(3)一些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两次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洲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工业产生,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2)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中国的救亡图存运动高涨,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等。
   面对当今世界局势,中国应如何应对发展潮流与大势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培养人才;(3)坚持改革开放,加强国际经济合作;(4)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欧共体与欧盟的区别。
欧盟是由欧共体发展而来的,但两者有着本质不同:欧共体是一个经济共同体,各成员国追求的是经济一体化;而欧盟是一个经济政治联盟,各成员国追求的是经济政治一体化。
……在会议期间,劳合·乔治就预感到了这种危险。他说:“你们可以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能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
……法国对和会没有完全实现其肢解德国、奴役德国的计划不满……英国则在欧洲大陆上继续推行“均势政策”,在经济上、政治上支持德国,希望以此来削弱法国。美国不甘心在和会上的失败……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同日本、英国展开了新的争夺。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
《世界现代史(1900—2000)》
  材料反映了巴黎和会召开期间的基本情况,各主要国家站在自身立场,都想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导致它们之间矛盾重重,同时体现了战后新秩序的本质。
设问:根据材料,分析会议后形成的这一体系内部存在哪些矛盾。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体系的实质。
答案:战胜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