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导入新课】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和国际秩序的演变十月惊雷响,苏联创辉煌-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课程标准:了解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 理解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十月惊雷天地变 -十月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从狭义上讲,指的是1917年11月革命并建立苏维埃政权;从广义上讲,指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无产阶级政党为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的全过程。一、十月革命的胜利▲概念、过程、背景、意义概念一、十月革命的胜利▲概念、过程、背景、意义过程:阅读教材91-92页,结合初中所学内容,梳理十月革命的过程,完成时间轴,并进行简单讲解。1898年1900年1903年1917年3月1917年4月1917年7月1917年11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布尔什维克党建立,列宁主义诞生列宁创办《火星报》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两个政权并存七月流血事件,和平夺权已不可能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和平夺权十月革命胜利、苏维埃政权建立一、十月革命的胜利▲概念、过程、背景、意义为什么是俄国?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俄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4/5,……。1913年按人口计算,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11,德国的1/8,英国的1/5,法国的1/4。─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材料二:在俄国统治者眼里,农民阶级是畜牲,必须施以恫吓和监视。用皮条编成的两米长的皮鞭,只需一鞭即可使人皮开肉绽,……俄国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特别严重,工作时间一般长达10小时,但工资低微……俄国资产阶级也因封建制度摧残,专制压迫对腐朽的沙皇压迫深感不满。——《人类文明图鉴.战乱中的世界》探究1:以上两则材料说明了俄国革命的什么原因?经济:俄国是最落后的帝国主义;政治:沙皇专制强化,各种社会阶级矛盾尖锐复杂一、十月革命的胜利▲概念、过程、背景、意义为什么是俄国?材料三: 俄国无产阶级人数不算太多,但深受压迫,分布相对集中,有很强的革命性和战斗力……更为重要的是俄国无产阶级有坚强、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还有杰出的革命领袖列宁、托洛茨基等…马列主义在俄国传播日益广泛……更重要的列宁创造性指出了一国率先革命的先进理论。----《世界史节选》材料四:一战俄国的军队虽然多,但装备极为落后,他们(德军)有大炮和毒气,我们在战场上只有胸膛和天灵盖。”……1917年,全国男性劳动力中已有1500万人(近一半)被强迫入伍,造成粮食供应紧张,饥饿席卷全国…………列宁曾经精辟地指出:“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人类文明图鉴.战乱中的世界》探究2:以上材料说明了俄国革命的什么原因?俄国革命力量比较强大,有成熟的政党和先进的革命理论。战场上的俄国娃娃兵一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加速了革命的爆发。一、十月革命的胜利▲概念、过程、背景、意义根据教材91页内容,结合所学,归纳比较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 列宁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对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认识建立政权方式二者关系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 ;“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肯定资本主义在历史上的作用……资本主义的灭亡同样是不可避免的社会主义诞生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将首先在资本主义发达的英、法、德三国取得胜利 ……”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重点认识:理论创新——列宁主义的形成地图上的世界列宁清扫地球视角一: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开辟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新纪元视角二: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1848《共产党宣言》1917十月革命结合教材92-93页、图片及材料,从不同视角探讨十月革命的意义材料:“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影响到世界各国内部的变化,同样地而且还特别深刻地影响到中国内部的变化。”──《毛泽东选集》视角四: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视角三: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一、十月革命的胜利▲概念、过程、背景、意义材料一:1919年,战胜国领导人在巴黎召开凡尔赛和会,考虑重画欧洲地图的时候,已经把苏俄视为敌人。—— 《地狱之行: 1914- 1949》材料二:在战时外交的赛局里,哪个玩家在战场上投入最多部队作战,讲话自然就最大声。由于红军节节胜利,因此斯大林在雅尔塔的地位特别重要。 —《雅尔塔: 改变世界格局的八天》材料中苏俄(苏联)在两次国际会议中的地位有何变化?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变化:由巴黎和会上被排除在外、被视为敌人到雅尔塔会议上主导国之一原因:苏联在二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重要贡献薄弱链条钢铁强国探索苏联创辉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贰二、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观看视频,结合教材,概括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探索过程▲过程、三种政策苏联沙俄苏俄资产阶级 临时政府1917年3月以前1917年3月二月革命1917年11十月革命1922年—1991年斯大林模式 1928—199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1.2新经济政策 1921.3—1928苏俄苏联二、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二、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二、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三种政策战时共产主义 (1917-1921) 新经济政策 (1921-1928) 斯大林模式(1928—1991)农业 余粮征集制 固定粮食税 农业集体化工业 普遍国有化 中小企业允许私人经营 工业化商业 取消商品贸易 允许自由贸易 排斥市场、国家指令经济体制 特殊时期以共产主义的原则调整生产和分配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力 单一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二、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三种政策指令性计划:国家下达的带有强制性质的,执行单位必须保证完成的计划。漫画《跛脚的巨人》重工业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农业、轻工业活学活用:上述是20世纪20、30年代的苏联海报,你能判断它们对应哪个经济政策吗?史实依据是什么?“莫斯科印刷企业公司胜过了竞争对手哈姆梅尔印刷厂。”“为祖国增加石油!”你有按时上交粮食吗活学活用 :〔大时代下的小人物〕《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是英国历史学家奥兰多·费吉斯深入探索斯大林时期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口述历史著作。合作探究:根据材料,说明其中一位受访者在当时的生活情况,并简析其形成原因。受访者1:生活情况:精神富足,生活充满希望原因:斯大林时期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成为世界工业强国,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地位;赢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赢得了相对和平的生活环境。受访者2:生活情况:饥饿与死亡威胁,生活困苦。原因:斯大林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影响人们生活;农业集体化采用强制手段,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僵化,影响苏联发展。史料价值: 《耳语者》是对斯大林时期的民众进行采访后汇总的著作,该史料为口述史料,可用于研究斯大林时期民众的生活情况及斯大林模式的实施效果。口述史料当事人可能会出现记忆偏差,自身水平限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苏联的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他们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讲僵化了。 ——邓小平《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各抒己见:苏联的社会主义探索之路,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有什么启示?大道行思,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终极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基于历史与现实的反思——大国崛起的启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遵循本国国情,走出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2、经济政策的制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3、建设社会主义要保证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4、要注重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5、与时俱进,善于学习不同文明,不断深化改革;……基于历史与现实的反思——大国崛起的启示感受中国成就、中国速度......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课堂小结十月革命的胜 利与苏 联的社 会主义 实践十月革命的胜利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概念背景进程意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5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pptx 中国辉煌.mp4 十月革命导入.mp4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