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历史复习 一轮复习 03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中考历史复习 一轮复习 03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线索梳理
【阶段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并初步发展,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传播、交流。
【中国与世界的联系】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交通成为秦汉时期中国与世界开展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
大概念整合单元
【发展趋势】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形成。
【基本规律】阶级斗争迫使封建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减少压迫,缓和社会矛盾,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知识梳理
知识点1 秦统一中国 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统一的措施(6年2考) 秦的暴政
陈胜、吴广起义 秦朝灭亡 西汉建立(6年1考) 休养生息政策 “文景之治”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6年2考) 张骞通西域 陆上丝绸之路(6年1考) 海上交通 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2022年版课标:通过了解秦朝统一、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通过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素养提升】
1. 秦统一中国
·时间:公元前    年。
·背景:
(1)客观条件: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人民希望结束战乱;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2)主观条件:秦王嬴政即位后,招募各国人才,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概况:
(1)兼并六国:公元前230年开始,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    。
(2)开拓边疆: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征服越族地区,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
·意义:(1)结束了     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   国家。(2)有利于国家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政策与措施,促进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秦朝形势图
要点信息:都城咸阳、地方设郡
秦朝统治范围: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2. 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统一的措施(6年2考)
目的 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巩固国家统一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历史解释:地方由中央直接管辖,中央由皇帝掌控,皇帝掌握最高权力
中央集权制度 内容 (1)创立皇帝制度:①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②皇权至高无上,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诏”,印章称“玺”,其他人都不许用,对皇帝的名字要避讳(2)中央: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    掌管行政、太尉掌管军事、    掌管监察事务,最后决断权由皇帝掌控(3)地方:废除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   。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设乡、里、亭等基层组织。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2023.3、2020.4)
影响 中央集权制度使国家的一切权力都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新课标教材)
巩固统一的措施 领域 内容 影响
文化 统一文字:制定    ,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使政令在全国顺利推行,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经济 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 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统一度量衡: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解决了各地之间换算的困难,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交通 陆路: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促进不同地区的经贸往来
水路:开凿    ,沟通湘江和漓江 便利了南北水路运输,促进了岭南地区的开发,促进了水路交通的发展(新课标教材)
民族关系 北击匈奴,修筑西起    ,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 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北部边防的巩固和国家安全
征服越族地区,并设郡管理,迁徙中原人到那里戍守,和越人杂居 将岭南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促进了当地的开发与建设
·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专制主义:拥有统治权力的个人独裁或是将权力集中在一个团体的统治形式。
3. 秦的暴政
·秦始皇:赋税、徭役和兵役繁重;法律严苛,刑罚残酷;实行“焚书坑儒”,钳制思想。
·秦二世:对民众的剥削更为残酷,使人民陷入无法生活的境地。
4. 陈胜、吴广起义
·概况: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    领导农民起义,随后建立“张楚”政权。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最终失败。
·意义:引发了反秦浪潮,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5. 秦朝灭亡: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刘邦、项羽等反秦力量迅速崛起。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破釜沉舟),歼灭秦军主力。公元前207年,    攻取咸阳,秦朝灭亡。
6. 西汉建立(6年1考) 休养生息政策 “文景之治”
西汉建立 秦朝灭亡后,刘邦在与项羽的“楚汉之争”中取胜,统一了全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    ,史称西汉。刘邦就是    [2021.33(3)]
休养生息政策 原因 汉初,社会生产严重破坏,人民流离失所;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
目的 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举措 (1)汉高祖时期: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鼓励农业生产,轻徭薄赋(2)继任统治者: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
影响 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文景之治” 举措 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成果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国库充盈
影响 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国家奠定了物质基础(新课标教材)
7.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6年2考)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政治 背景 (1)西汉初,诸侯王与地方豪强地主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2)汉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使中央对全国的统治得到加强 西汉形势图要点信息:都城长安、西域都护府西汉相较于秦朝控制范围主要变化:增加了阴山以南、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增加了西域地区控制范围变化的主要原因:汉武帝时对匈奴作战胜利,并设置了河西四郡;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结合新课标教材整理)
内容 (1)实施“推恩令”: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    ,由皇帝制定封号(2)建立刺史制度:13州部刺史代表朝廷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3)确立察举制:郡国每年向朝廷推举人才,考察后授予官职
作用 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思想文化 内容 (1)罢黜百家,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    学说立为正统思想[2021.33(3)](2)在长安兴办    ,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 汉代讲经图历史价值:可用来说明西汉推行儒学教育,尊崇儒学
作用 (1)对封建统治: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2)对儒学思想:儒学从此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经济 背景 西汉初,富商大贾通过铸币和经营盐铁控制国家经济命脉,且唯利是图 五铢钱
内容 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    ;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注重发展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
作用 加强了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军事 派卫青、   多次北击匈奴。公元前119年的    使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2024.4)
民族关系 派    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地方政权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对外交往 开辟了沟通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大力开辟海上交通
·影响: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8. 张骞通西域
西域范围 狭义的西域指阳关和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天山南北地区,即今新疆地区;广义的西域还包括今中亚、西亚、印度半岛、欧洲东部等广大地区
背景 西汉初年,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汉王朝陷入被动局面;汉武帝决定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概况 (1)第一次:公元前138年,张骞从    出发,出使西域,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2)第二次: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西域各地方政权后来纷纷派使节来到长安
影响 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史称“凿空”;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地方政权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为        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示意图 特点:路途遥远,沿途经过多个民族地区路线:长安(起点,今西安)—玉门关—大宛—大月氏—于阗—阳关—陇西—长安
【德育】张骞在前往西域往返途中两次被抓,两次逃出,历尽艰辛才得以完成使命回到长安。张骞“持汉节不失”的精神和坚决克服困难的意志为后人传颂(新课标教材)
9. 陆上丝绸之路(6年1考)
形成 西汉时期(    派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开通
路线 丝绸之路示意图      (起点)→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大秦)
特点 持续时间长;和平、自主交流、互惠互利;是商业贸易之路、文化交流之路
交流概况 (1)中原→西域: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2)西域→中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
作用 是古代    往来的大动脉,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2019.3)
10. 海上交通
形成 汉武帝大力开辟海上交通,汉朝时已形成了多条海上航线
路线 汉代海上航路示意图 (1)向东:山东沿岸→黄海→朝鲜、日本(2)向西形成海上丝绸之路: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今斯里兰卡)
11. 汉朝对西域的管理
·设置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    ,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123年,东汉改西域都护府为西域长史府,继续行使管理西域的职权。(新课标教材)
·班超经营西域:东汉明帝时,派兵出击匈奴,并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使西域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班超在西域期间,派甘英出使    (罗马帝国),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素养提升
◆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素养思维链条】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相关史实:秦统一中国,建立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秦朝灭亡,西汉建立→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文景之治”局面→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设问:指出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趋势。
统一的全国性政权、统一的中央政府成为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主流;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中原文明向周边传播,民族交流频繁;对边疆地区管理加强。
◆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材料
西汉初期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死者过半。——《汉书·食货志》
汉武帝时期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汉书·食货志》  孝武皇帝躬履仁义,选明将,讨不服,匈奴远遁,平氐、羌、昆明、南越,百蛮乡风,款塞来享;建太学,修郊祀,定正朔,协音律;封泰山,塞宣房,符瑞应,宝鼎出,白麟获。功德茂盛,不能尽宣。——《汉书》
设问:概括西汉社会的发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主要原因。
变化:从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原因:汉高祖及其继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文帝和景帝时期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徭役和赋税,反对奢侈浮华等;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实行了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增强了国力。
纵横学史
新课标古今联系 历代中央政府对新疆的管辖
教学提示:中国古代史上历代中央政权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治理。
·简述历代中央政府加强对新疆管辖的意义。
  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加强了新疆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新疆的开发等。
知识点2 东汉建立 光武中兴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6年1考) 黄巾起义 佛教的传入 道教的产生
2022年版课标:通过了解西汉末到东汉的政治、社会动荡,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
1. 东汉建立 光武中兴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6年1考) 黄巾起义
东汉建立 背景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    ,西汉灭亡。王莽政权不久被农民起义推翻
概况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    ,史称东汉。刘秀就是    
光武中兴 统治措施 (1)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2)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3)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表现 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2020.5)
黄巾起义 原因 东汉后期朝政腐败,时局动荡,大批贫民流离失所,自然灾害频发
概况     年,张角等领导农民起义军向东汉王朝发动进攻,在东汉军队的镇压下最终失败。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2. 佛教的传入
·概况: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       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时,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影响: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如南北朝时期开凿的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佛教经书中的一些用语逐渐融汇到汉语中。
3. 道教的产生:东汉末年,张角、张陵分别创立了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早期道教的不同派别,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
知识点3 造纸术(6年2考) 张仲景 华佗 《史记》(6年1考) 农历 《九章算术》
2022年版课标:知道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马迁与《史记》、蔡伦与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的故事等。
1. 造纸术(6年2考)
·概况:(1)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2)东汉时期:    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影响:纸的使用日益普遍,逐渐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2024.31(1)第二问、2020.6]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使书写载体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2. 张仲景
·简介:   末年名医,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       ”。
·成就:编写《        》,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发展了“    ”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
3. 华佗:东汉末年名医,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发明“    ”,用于外科手术;创编“    ”,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4. 《史记》(6年1考)
《史记》(2021.2) 简介 西汉史学家    所著,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    时的史事,是中国古代第一部    通史
价值 (1)史学: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还为许多下层人物写了传记。司马迁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2)文学: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
5. 农历
·简介:农历的编算规则可上溯到公元前104年(西汉时期)制定的《太初历》。是一种阴阳合历,融合了阴历和阳历的主要元素。安排了二十四节气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中国传统节日和许多民俗都同这种历法有关。
·发展:南北朝时期祖冲之创制《大明历》;北宋沈括创制“十二气历”;元朝郭守敬编成《授时历》。
6. 《九章算术》:最晚成书于东汉时期,总结了东汉以前的数学知识,内容包括解决实际问题的算术、代数、几何等,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数学著作。(新课标教材)
学史方法提素养
◆计算年代、制作时间轴、编写大事年表
2022年版课标·教学提示P16:学会计算历史年代,了解中国古代纪年的主要方法,制作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时间轴,编写简要的历史大事年表。
命题导向
导向1:年代换算、历史纪年方法
纪年方法 概况
干支纪年法 (1)简介:将甲、乙、丙、丁等10个天干,与子、丑、寅、卯等12个地支依序组合,形成甲子、乙丑至癸亥等60个干支,用以纪年,每60年循环一次(2)初中历史教材涉及的重大干支纪年事件: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894年)、戊戌变法(1898年)、《辛丑条约》签订(1901年)、辛亥革命(1911年)等
王位纪年法 是按照国君在位的年数依次纪年。例如,《史记》记载的秦王政“元年”,指嬴政为秦王的第一年,换算成公元纪年是公元前246年
年号纪年法 是用皇帝在位之年的名号来纪年。汉武帝首创以年号纪年,于公元前140年定年号为“建元”,这一年为“建元元年”,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如唐太宗年号贞观,唐玄宗年号先天、开元、天宝。明清皇帝在位期间一般只用一个年号,如崇祯、康熙、雍正、乾隆、光绪等
公元纪年法 (1)简介:当今世界通用纪年方法,公元元年以前称为“公元前XX年”,公元元年以后称“公元XX年”,或直接称“XX年”。一百年为一个世纪,10年为一个年代。一个世纪的前20年和后10年一般称“世纪初”和“世纪末”,中间的20年称“世纪中期”,其余时间段看十位数是几,如公元1840年,十位数是4,就是40年代(2)换算:①世纪的计算方法:年代的前两位+1,如1949年,世纪就是19+1=20,即20世纪。②公元纪年相隔年代计算方法:跨公元元年:即一个为公元前纪年,一个为公元后纪年,则两者相加再减1。不跨公元元年:即同为公元前或同为公元后,则数值大的纪年直接减去数值小的纪年
民国纪年法 (1)简介:以中华民国成立为起始的纪年法,标记时称作中华民国XX年,简称民国XX年。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故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只适用于1912年1月1日至1949年10月1日前)(2)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换算:1912-1=1911,故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相差1911年,即民国XX年+1912-1=公元XX年
导向2:制作时间轴、编写大事年表
设问 提取材料关键信息绘制时间轴/编写大事年表
作答方向 将各史事的时间及简要介绍按照历史时序,以时间轴或者表格的形式整理出来
【好题精练】(2024安徽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5分)
材料
1873年,梁启超生于广东新会。12岁入广州学海堂。16岁中举人。22岁协助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由此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23岁任《时务报》主笔,撰写《变法通议》等文章,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25岁参与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27岁发表《少年中国说》,指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42岁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参加护国运动。52岁任清华研究院导师。1929年病逝于北平。
——据吴其昌著《梁启超传》等
从材料中选取5项信息,运用表格或年代尺制作一份简要的梁启超年谱。
1. 《秦律·田律》规定,地方官员应及时上报农田开垦面积、农作物生长、干旱、水涝、蝗灾等情况。这反映了秦朝(  )
A. 推行轻徭薄赋政策 B. 重视农业生产
C. 实施休养生息政策 D. 注重兴修水利
2. 公元前4世纪,秦将冶铁业收归官营并设置官员管理。秦印中有“右冶铁官”印,睡虎地秦墓竹简中亦载有“左采铁”“右采铁”的官职。秦将冶铁业收归官营(  )
A. 有利于提高秦的国力 B. 服务于统一全国货币
C. 加强了对官员的管理 D. 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
3. 汉武帝时期,人们常用“勇”“雄”“猛”“安汉”“广武”等字取名,文人、学士也多练习骑射、击剑等。与该风气的出现可能有关的是(  )
A. 北击匈奴 B. 光武中兴 C. 楚汉之争 D. 文景之治
4. 公元前62年,汉宣帝下诏:年八十以上的老人,除诬告、杀伤人外,其他一切罪行都免于刑罚,以终天年。这反映了汉宣帝(  )
A. 减轻赋役 B. 延续“推恩令” C. 施行仁政 D. 奉行“无为而治”
5. 秦时,南郡郡守向所属各县重申朝廷律令,规定:各县长官若不能及时发现民间的违法行为,就是“不胜任”,发现了不敢管就是“不廉”,都要受到严惩。这表明,当时(  )
A. 地方治理强化 B. 南方土地开发 C. 社会矛盾缓和 D. 中央机构完善
6. 下图为江苏、山西等地出土汉代文物的相关图片。据此可知,汉代(  )
齿轮铜锁 铜制轴承 齿轮残件
A. 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B. 推行盐铁官营
C. 手工业技术水平较高
D. 思想领先世界
7. 位于广州的汉代南越王墓出土了一扁球形的银盒(如下图)。该银盒的工艺、造型和纹饰与汉代及以前的银器迥异,但在西亚波斯帝国时期的银器中却不难找到与之相似的标本。该银盒反映了当时(  )
    
A. 中外交流的现象   B. 中央集权的加强
C. 宦官专权的局面   D. 儒家学说的兴盛
8. (2022省卷3题)湖北云梦秦墓中发掘的秦律很大一部分内容属于官府行政法规性质,秦的大小官府机构都制定有若干规章制度。官吏若有违反,就可构成犯罪。这些规章制度有助于(  )
A. 废除郡县制度 B. 巩固分封 C. 完善法律制度 D. 尊崇儒术
9. (2022省卷4题)汉代体育项目众多,包括蹴鞠、骑射、步射、击剑、格斗等,深受民众喜爱,甚至帝王也参与“斗虎”“格熊”活动。这反映出,汉代社会风尚的一个侧面是(  )
A. 崇尚勇武 B. 含蓄内敛 C. 悠然清闲 D. 宁静纯朴
10. 汉朝规定,每年祭祀高祖庙时,诸侯需奉献黄金资助。汉武帝曾借口诸侯所献黄金的分量和成色不足,一年就夺去了106个诸侯的爵位。汉武帝的做法(  )
A. 抵御了匈奴南下袭扰 B.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 落实了休养生息政策 D. 有助于经济重心南移
11. (2021省卷2题)《史记》记载,胡亥是赵高和李斯篡改秦始皇遗诏而立,但北京大学收藏的西汉竹书《赵正书》却记载,胡亥是秦始皇临终前亲自认可的继承人。这表明(  )
A. 《赵正书》缺乏史料价值 B. 出土文献更可信
C. 《史记》仅仅是一家之言 D. 秦始皇刚愎自用
12. (2020省卷4题)湖北云梦出土《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有一篇《封诊式》,记载了一个乡村里长发现麻风病疑似患者并向上报告的事例。通过此则材料可以了解秦代(  )
A. 休养生息的政策 B. 分封制度的推行 C. 法律制度的严酷 D. 基层管理的状况
13. (2020省卷5题)东汉梁太后之兄梁冀独揽朝政20余年。梁冀一门“前后七封侯,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宗室姻亲充斥朝廷和郡县。这说明当时(  )
A. 官僚机构臃肿 B. 宦官把持朝政 C. 豪强地主横行 D. 外戚势力膨胀
14. (2020省卷6题)章学诚指出,简牍时代书写载体空间狭小,书写不便,文章普遍短小精炼;纸本时代书写载体容量扩大,书写便利,文辞多显冗长枝蔓。由此可知,章学诚认为(  )
A. 使用简牍成本较高 B. 专制统治禁锢思想
C. 纸的应用影响文辞 D. 纸张促进文化交流
15. 公元3世纪,西域商人只有得到魏国敦煌太守仓慈发给的专门许可证,才可以去洛阳从事商业贸易。这种现象说明(  )
A. 西北地区民族关系紧张 B. 丝绸之路仍在发挥作用
C. 中外文化交流基本中断 D. 政权分立影响经济发展
16. [2024省卷31(1)题,4分]
材料一 以下文物展示了部分承载文字的中国古代书写材料。
刻有文字的甲骨 青铜利簋及铭文 居延汉简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书写材料的共同局限,以及突破该局限的中国古代重大发明。
互补练
1. (2024东莞模拟)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历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他意在说明(  )
A. 秦朝统一的背景 B. 商鞅变法的措施 C. 秦灭六国的过程 D. 秦朝统一的意义
2. (2024广东模拟)“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不师古。始罢侯置守,太尉主五兵,丞相总百揆,又置御史大夫,以贰于相。……设郡守、郡尉、县令等以统地方。”这表明秦朝(  )
A. 社会等级日趋固化 B. 监察体制正式形成
C. 郡国并行制度终结 D. 政治管理体制严密
3. (2024广东模拟)两汉中央政府规定:没有虎符,诸侯王不得擅自发兵,不得擅自封官或赦免死罪,不得私自在王国内煮盐、冶铁;诸侯王还必须得定期入朝、定期返回封地。上述规定旨在(  )
A.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 加强对经济的管理 C. 防止诸侯势力膨胀 D. 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4. 名医张仲景在药物配伍组方时,秉持寒热并用、开合互用、攻补兼施、动静合用的原则,这体现了(  )
A. 以人为本的理念 B. 仁者爱人的理念 C. 辩证论治的理念 D. 天人合一的理念
5. (2024广州模拟)汉以前的中国人,把自己的国家称为天下;张骞通西域后,大量“殊方异物”和异国风土人情的记录传到中国,改变了中国古代“天下”的观念。这可用来说明张骞通西域(  )
A. 丰富民众生活 B. 推动中外交流 C. 拓宽国人视野 D. 扩大中国影响
6. 秦汉时期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废分封,置郡县,统一文字、度量衡和货币◎修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设置桂林等数郡,迁徙大批民众与南越、西瓯人杂居共处◎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 汉武帝◎继续汉初以来强化皇权、巩固国家统一的努力,推恩王侯子弟◎派张骞出使西域;设置使者校尉,是汉朝政府派驻西域的第一个官员◎平定西南夷,设置郡县,册封首领,使治其族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兵马俑一号坑中气势宏大的军阵  秦始皇陵的三座大型兵马俑葬坑里,埋葬着约8 000件陶制武士俑,还有上万件兵器及100余辆木制战车。出土的陶俑、陶马与真人、真马的大小相似,神态逼真,阵容庞大。 霍去病墓  霍去病,河东平阳人,他英勇善战,前后六次出击匈奴,取得辉煌战绩。第一次出征河西时,他率轻骑深入大漠,转战六日,消灭匈奴兵数千人。汉武帝想给霍去病建造宅第,霍去病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材料三 翟兑之曾评价秦汉的地位:“中国成为一统国,自秦启之,而汉承之,虽遇乱世,终犹心焉一统,人人皆拭目翘足以为庶几复见太平。两千年来如一日,此又秦汉之所赐也。”——据王子今《秦汉:穿越千年的文化符号》
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与汉武帝统治措施的共同点。(6分)
(2)通过材料二,你能感受到秦汉时期哪些精神风貌?(3分)
(3)综上所述,简述秦汉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3分)
巩固练习
1. [模拟情境]某校历史社团以历史小话剧的形式,再现了秦朝的一次朝会(见下图)。据此可知,这次朝会围绕的核心问题是(  )
丞相王绾:分封皇室诸子和有功之臣前往六国属地镇守,方可使国家无事。
廷尉李斯:这会重蹈过去诸侯纷争的覆辙,全面推行郡县制才是“安宁之术”。
秦始皇: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A. 统一六国的步骤 B. 皇帝制度的加强 C. 地方制度的规划 D. 北部边防的巩固
2. 里耶秦简记载了公元前215年,咸阳御史下令询问军服的价格,文书先送至洞庭郡,由郡依次传送属县,经酉阳县传到迁陵县。此文书体现了(  )
A.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B. 地区间的经济交流
C. 分封制进一步瓦解 D. 中央机构日趋完善
3. (2024乐山)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全国推行度量衡标准,制作颁行标准器,并且设立机构每年检查校正生产和商业活动中使用的度量衡。这有利于(  )
A. 为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B. 不同地域人民语言交流
C. 方便各地的交通往来 D.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4. (2024成都)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发现的汉文帝陵墓,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这与汉文帝在其遗诏中提出修建自己的陵墓“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的要求相吻合。这印证了汉文帝提倡(  )
A. 勤于政事 B. 戒奢从俭 C. 知人善任 D. 虚怀纳谏
5. (2024河南模拟)汉武帝“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另《左官律》规定,凡在诸侯王国任官者,地位低于中央任命的官吏,且不得进入中央任职。这些律令的实施(  )
A. 完善了封建法制 B. 增强了军队实力 C. 缓和了社会矛盾 D. 加强了中央集权
6. (2024 重庆A卷)汉武帝在长安为太常博士的弟子兴建太学,使他们在太学中随博士受业,经考试后,按等第录用。各地方也都设立学校。汉武帝此举旨在(  )
A. 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B. 剥夺诸侯王的权力
C. 巩固儒学主导地位 D. 打击地方豪强势力
7. 西汉国库空虚,于是行盐铁专卖之法。其使西汉朝廷费用充足,百姓也不穷困,农业和工商业都得到发展,朝廷和百姓都富足起来。这说明盐铁专卖(  )
A.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C. 抑制了土地兼并 D. 削弱了地方豪强势力
[跨学科·物理](2024重庆B卷)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劳动者利用杠杆原理进行谷物加工的场景:左边3人扶在栏杆一头,借用身体下压的力量,启动杆头,达到舂米的效果。据此可知(  )
东汉画像砖(四川彭县出土)
A. 四川地区经济较发达    B. 劳动者精通力学理论
C. 实用技术应用于生产活动  D. 政府组织大规模集体劳动
9. 以下两幅壁画可用于研究(  )
1世纪古罗马壁画中穿丝绸衣服的女子 2—4世纪绘制的新疆米兰壁画中的希腊史诗场景
A. 民族交融
B. 政权分立
C. 中外交流
D. 社会变革
10. 汉朝通过授予印绶的方式任命西域的官员,据《秦汉南北朝官印征存》统计,两汉时期中央政府颁赐给西域相关人员的官印有62方。这反映了(  )
A. 西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B. 汉朝对西域实行有效管辖
C. 中原与西域文化的交融 D. 汉朝实现了边疆长治久安
11. (2024广东黑白卷)中国造纸术的引进及廉价植物纤维纸的普及,使得欧洲原先只有高级神职人员和极少数贵族才拥有的知识获取权开始下移,一些中下层人士甚至平民也有条件获得知识和信息。这主要反映了造纸术(  )
A. 便利了对外交流 B. 促进了社会变革 C. 推动了文化传播 D. 加强了地区联系
12. (2024河南模拟)下列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两位著名医者都主张(  )
君子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天地之刚柔也。 ——张仲景人体欲得劳动……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华佗
A. 谨慎用药 B. 辨证施治 C. 望闻问切 D. 养生健体
13. 在编写《史记》过程中,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地分析和选择。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采用怀疑的态度,或记载不同的说法。这反映了《史记》具有的特点是(  )
A. 公正记事 B. 人物传神 C. 文笔优美 D. 体系完备
14. (2024广东模拟)悬泉置是汉代东西交通路线上规模较大的邮驿机构之一,其遗址是我们认识汉代制度与丝绸之路的宝贵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悬泉置遗址出土的汉简。木简、书迹及编绳都保存完好 悬泉置遗址出土有字残纸10片,其中被认定为西汉武帝至昭帝时期的有3件,宣帝至成帝时期的有4件,东汉初年的有2件,西晋时期的有1件
材料二 
  悬泉置遗址位于今甘肃敦煌市,始设于汉武帝时期,在汉代存续了200多年。从悬泉置出土的汉简文书有25 000余枚,内容有皇帝诏书、国家法律、行政文献、驿站文书档案和工作记录等,以文字的形式再现着丝绸之路上驰命走驿、上传下达的生动图景。   悬泉置遗址现已发掘出土的各类遗物达1 7650多件,包括大量简牍及货币、兵器、农具、猎具、丝绸服饰、谷物粮食、石砚毛笔等。悬泉置汉简上还记录了一些“舶来品”,譬如有来自西亚的提花亚麻布、黄玉、珊瑚、苏合香、乳香、玻璃器皿、金银盘、葡萄酒等。
——摘编自葛承雍《敦煌悬泉汉简反映的丝绸之路再认识》
指出材料一中出土文物的史料价值。(4分)
综合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6分)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研究汉代制度与丝绸之路还有哪些途径?(2分)
15. [教学提示·撰写人物小传](2024山西模拟)某班组织开展“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故事会,请你一起参与。(5分)
材料
 张骞像 官职:郎官地位:丝绸之路的开拓者  司马迁像 官职:太史令地位: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  霍去病像 官职:骠骑将军地位: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将领
从上述材料中任选一个人物,运用材料中信息和所学知识为其写一篇100—150字左右的人物小传。(要求:史实准确,条理清晰,价值导向正确,从地位、事迹、精神品质等角度撰写)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知识梳理
知识点1 221 咸阳 春秋战国 封建 皇帝 嬴政
丞相 御史大夫 郡县制 小篆 灵渠 临洮 大泽乡
刘邦 长安 汉高祖 侯国 尊崇儒术 儒家 太学
五铢钱 霍去病 漠北战役 张骞 长安 丝绸之路 汉武帝 长安 东西方 西域都护 大秦
知识点2 新朝 洛阳 光武帝 184 丝绸之路
知识点3 蔡伦 东汉 医圣 伤寒杂病论 治未病 麻沸散 五禽戏 司马迁 汉武帝 纪传体
学史方法提素养
(5分)【示例】 梁启超年谱
1873年 生于广东新会
1895年 协助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
1898年 参与戊戌变法
1915年 参加护国运动
1929年 病逝于北平
随堂练
1. B 2. A 3. A 4. C 5. A 6. C 7. A 8. C 9. A 10. B 11. C 12. D 13. D 14. C 15. B
16. 共同局限:书写不便;携带不便;可书写文字量偏少等。(任答一点得2分)重大发明:造纸术。(2分)
互补练
1. D 2. D 3. C 4. C 5. C
6. (1)都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都以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为出发点;都由中央政府主导;都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6分,任答三点即可)
(2)尚武精神;自强不息;雄心壮志等。(3分)
(3)秦汉时期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治基础。(3分)
巩固练习
1. C 2. A 3. D 4. B 5. D 6. C 7. B 8. C
9. C 10. B 11. C 12. D 13. A
14. (1)汉简保存完好,可作为学者研究汉代简牍文书制度、木简编连方式的第一手史料;汉简上的文字清晰,可作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字演变、书法艺术发展的第一手史料;书写材料有纸张,对于研究两汉时期造纸术的发明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4分,任答两点)
(2)【示例】观点:丝绸之路在汉朝确已存在。(2分)论述:悬泉置汉简上记录了一些“舶来品”,譬如来自西亚的提花亚麻布、乳香、玻璃器皿、金银盘、葡萄酒等,这些都是丝绸之路上的货物。由此可见,汉朝时丝绸之路确已存在。(4分)
(3)考据古代中外文献资料相关记载;关注国内外考古新发现;查阅古地图等。(2分,任答一点即可)
15. 【示例】人物:史学巨匠司马迁
人物小传:司马迁,西汉史学家,他创作了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其身上展现的面对艰难挫折毫不畏惧的精神,为了理想和正义,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值得后人学习。(5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