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2 氧气一、教学目标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2.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3.学会描述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反应现象。4.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合反应的概念。难点:1.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2.对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理解。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相关器材及用品:盛有氧气的集气瓶5个、酒精灯、燃烧匙、坩埚钳、药匙、硫、木炭、细铁丝、澄清石灰水、小木条、火柴等。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导入】介绍世界上最早发现氧气的是我国唐朝的炼丹家—马和的相关事迹。 观看,思考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进取精神。环节二 新课讲解 【板书】氧气 【提问】我们知道,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等等,那么,这是一瓶氧气,从这瓶氧气中你们能总结出氧气的哪些物理性质呢? 【展示】一瓶氧气并总结所知道的氧气的物理性质。 【结论】通过观察和查阅资料可知, 1.一般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 g/L,比空气(1.293 g/L)略大。 思考,回答 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帮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对新知识产生熟悉感,降低陌生感。【设疑】氧气能否溶解在水中? 引导学生联想水中的生物能为什么够生存,进行讨论分析。 【追问】氧气易溶于水吗? 引导学生联系地球上大部分被水体覆盖,而氧气没有被大量溶解行讨论分析。 【介绍】在室温下,1L 水中只能溶解约30 mL 氧气。 学生联系实际思考、讨论得出结论:氧气能溶解在水中。 学生进一步思考、讨论、得出结论:若氧气容易溶解在水中,则空气中将不存在氧气。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并用学到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知识总结】 1.一般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 g/L,比空气(1.293 g/L)略大。 3.氧气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 L水中只能溶解约30 mL氧气。 4.在压强101 kPa时,氧气在-183 ℃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219 ℃时变为淡蓝色固体。 5.工业生产的氧气,一般加压贮存在蓝色的钢瓶中。 倾听、理解、记忆。【提问】现在老师又拿出了一瓶气体,说它就是氧气,依据是它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同学们认同这种观点吗?不认同。谁能解释一下不认同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后由小组代表汇报结果。 【思考回答】很多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比如氮气、二氧化碳等等,所以这点性质并不是氧气所唯一具有的,不能作为检验氧气的依据。【提问】那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来检验氧气呢?哪位同学能根据之前所学习的知识来提出最佳方案呢? 【总结】事实上,这就是我们最常用的氧气的检验方法。再强调一下,带有火星的木条能在氧气中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氧气本身是不燃烧的。 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发言。 【思考回答】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即为氧气。 思考,讨论,回答 让学生尝试探究的乐趣,并学会全面细致有序地观察实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提问】现有三瓶无色的气体,分别是空气、二氧化碳和氧气,请设计实验方案将其鉴别出来。 【总结】分别将三支燃着的木条伸入到三瓶无色气体中:木条正常燃烧的为空气;木条燃烧更旺的为氧气;木条熄灭的为二氧化碳。【过渡】接下来我们进一步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很多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它们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是怎样的呢?我们通过几组对比实验来探究一下。【合作探究】 1.用坩埚钳夹取一小块木炭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2.再把燃着的木炭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插入时应该从瓶口向下缓慢的插入,注意不要让燃烧的木炭接触瓶底和瓶壁,观察木炭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 观察实验、讨论、描述木炭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的现象,书写反应的文字表达。 记录,记忆 倾听,理解,记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木炭燃烧实验实验记录】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碳在空气中燃烧持续红热,放出热量。碳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碳+氧气二氧化碳 CO2【注意事项】 把红热的木炭插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时,应该从瓶口向下缓慢的插入,如果过快插入到瓶底,会由于受热膨胀使大量氧气逸出,造成实验现象不够明显。【过渡】木炭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那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又会怎样呢? 倾听 学生观察、讨论、描述硫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的现象,书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通过对比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演示实验】 1.观察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并与硫在空气中的燃烧进行对比。 【实验记录】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硫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在氧气中燃烧硫在氧气中剧烈的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硫+氧气二氧化硫 SO2【反思交流】实验注意事项: 1.硫的燃烧实验要在通风橱中进行,以免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对身体产生危害。 【提问】请思考以下问题,在氧气与硫的反应中, 问题1集气瓶内应预先加入少量水,目的是 问题2盛有硫的燃烧匙为什么要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 倾听,记忆 思考,讨论,回答 【回答问题1】 吸收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回答问题2】 防止集气瓶中氧气逸散【讨论交流】通过上述两组实验,我们可知,木碳、硫分别在空气里燃烧和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有所不同,那原因是什么? 【展示】物质燃烧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空气中氧气含量低,所以在空气中燃烧没有在纯氧中剧烈。 讨论,回答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发散学生思维。【过渡】木炭、硫等既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也可以在氧气中燃烧,那铁丝会燃烧吗? 倾听,思考【播放视频】 铁丝在氧气里剧烈燃烧,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知识总结。 【实验记录】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铁丝在空气中灼烧空气中持续加热发红,离火后变冷,不能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文字表达式: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Fe O2 Fe3O4 学生观察、讨论、描述铁丝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的现象,书写反应的文字表达。【提问】 问题1铁丝使用前为什么需要用砂纸打磨? 问题2铁丝末端应系一根火柴,目的是什么? 问题3实验中为什么将铁丝应绕成螺旋状? 问题4集气瓶中要预先加入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一层细沙目的是什么? 讨论,思考,回答 【回答问题1】 除锈 【回答问题2】 引燃铁丝 【回答问题3】 增大受热面积,聚集热量 【回答问题4】 防止熔融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提问】根据红磷、硫、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总结一下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炭+氧气二氧化碳 硫+氧气二氧化硫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比较,思考,讨论,回答。 【回答】都是化学变化; 都是点燃条件; 都是与氧气反应; 都反应剧烈; 都放出热量; 都是两种物质变成一种物质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关注、探究化学变化。【总结】 1.化合反应 (1)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2)特点:“多变一”。 (3)字母表达式:A+B+…→X。 2.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 (1)氧化反应: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 (2)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不容易被察觉的氧化反应叫缓慢氧化。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内容总结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对比理解、记录。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问】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缓慢氧化的例子。 【总结】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是较剧烈的氧化反应,但并不是所有的氧化反应都像燃烧那样剧烈并发光、放热。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烂、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等都包含物质的缓慢氧化。 倾听、理解记忆。 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环节三 拓展延伸 【展示】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和可燃物在液氧中燃烧的不同 观察 拓展学生的视野随堂作业 PPT展示 做题 通过习题巩固本节所学知识环节四 课堂小结 展示PPT。 倾听并理解。 帮助学生梳理本节知识,便于学生记忆。五、板书设计课题2 氧气一、氧气的物理性质(1)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2)不易溶于水。(3)在降温、加压的条件下,氧气可变为淡蓝色液体,甚至淡蓝色固体。二、氧气的化学性质碳+氧气二氧化碳硫+氧气二氧化硫铁+氧气四氧化三铁三、化合反应1.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新物质的反应。2.特点:多变一。3.字母表达式:A+B+…→X。四、氧化反应与缓慢氧化:1.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2.缓慢氧化:氧化反应进行得非常缓慢,甚至不易察觉。如钢铁生锈、食物腐烂、动植物的呼吸、酿酒等。7 / 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