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改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编知识点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新改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编知识点

资源简介

新改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精品知识点
第一单元 水
第1课 水到哪去了
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2.用湿布擦黑板,黑板过一会儿变干了,湿的手变干了,都是由于水慢慢变成了水蒸气飞散到了空气中,这种现象叫蒸发。
3.水蒸发会吸收热量。
4.常见的蒸发现象有水洼变干了,衣服晾干了,煮食物时水减少了等。
5.在任何温度下,水都会蒸发。
6.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水蒸气和水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
7.水蒸气是无色透明、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
8.无论下雨还是晴天,空气中都存在水蒸气。
9.水有三种形态:液态(水)、气态(水蒸气)、固态(冰)。
10.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1.取两杯等量的水,并在杯外壁上标出水位,甲杯杯口敞开,乙杯杯口用塑料薄膜封住,然后将它们同时放到同一个通风且向阳的位置。两天后,会观察到甲杯中的水面位置低于水位线,乙杯中的水面位置基本不变。
12.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潮湿的地面上,放置一段时间,观察到盒子内部的侧面和底面上有小水滴,这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
第2课 水沸腾了
1.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水会沸腾。
2.水沸腾时,水中和水面上会冒出很多气泡,气泡里含有水蒸气。
3.水沸腾时,水面上会看到很多“白气”,这不是水蒸气,是小水滴。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我们能看到的“白气”和雾都不是水蒸气。
沸腾前 沸腾时
4.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 塑料袋大大增加。将套有塑料袋(被挤压过)的漏斗放漏斗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会鼓起来。原创:蒙蒙de雨科学课堂
5.通常,当水的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
6.水沸腾时,温度不变。
7.温度计上的100℃是以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8.测量水温的方法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测量连续变化的温度时除外)。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9.酒精灯的火焰从外向内依次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要用外焰加热。
10.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1)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酒精灯其他酒精灯。
(2)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盖两次),不能用嘴吹。
(3)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很烫的,不要用手触摸。
第3课 水结冰了
1.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当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结冰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变。
2.水结冰后体积变大了,并由液态变成了固态。
3.水结冰后,冰块会浮在水面上。
4.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5.在做水结冰的实验时,在水面处做标记是为了便于观察水结冰后的体积变化;在碎冰中加入食盐是为了降低冰的温度。
第4课 冰融化了
1.如果给冰加热,当冰的温度达到0℃时,冰开始融化成水,由固体变成液体。
2.冰融化成水,体积会减小。
3.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4.用吸管或者吹风机给冰块吹热气,可以加快冰的融化。
5.其他条件相同时,冰融化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融化得越快,温度越低融化得越慢。
6.在相同条件下,冰激凌比冰块融化得更快一些。
7.水、水蒸气和冰是同一种物质,都是水,只是状态不同。
物品 状态 形状 体积
水蒸气 气态 没有固定的形状没有固定的形状 没有固定的体积
水 液态 有一定的体积
冰(雪、霜) 固态 有一定的形状 有一定的体积
8.在自然环境里,水蒸气、水、冰三态共存,水的三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9.在做冰融化的实验时,在冰面处做标记是为了便于观察冰融化成水后的体积变化。
将并放入热水中 完全融化
第5课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1.食盐、红糖、白砂糖、小苏打、味精、食用碱等能溶解在水中。沙子、石头、木屑等不能溶解在水中。
2.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但水溶解物质的本领是有一定限度的。
3.白糖完全溶解在水中后,这杯水上下一样甜。
4.物质在水中可以溶解多少的能力称为物质的溶解能力。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要强一些。
5.常温下,50毫升水大约能溶解18克食盐、5克小苏打。
6.当食盐加到第8份时出现沉淀,说明食盐能溶解7份;当小苏打加到第3份时出现沉淀,说明小苏打能溶解2份。
7.在做“探索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哪个更强”的实验时,除了两种物质不同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水量相同,每份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也相同)。
8.实验过程中,食盐或者小苏打要一份一份地加入,直到不能溶解为止。每次都要充分搅拌,且每次都要在完全溶解之后再倒入下份物质。
第6课 加快溶解
1.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是可以改变的。比如:感冒冲剂做成颗粒状是为了加快溶解。
2.通过搅拌、提高水的温度和研碎的方法,能够加快食盐等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3.在做“探索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实验时,我们只能改变水的温度,要保持水量和盐量等条件相同,食盐要同时倒入不同温度的水中。
4.在做“探索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实验时,我们在一个烧杯中不断搅拌,另一个烧杯不搅拌;要保持水量、水温和盐量等条件相同,食盐要同时倒入水中。
5.在做对比实验时,我们只能改变一个我们要对比的条件,控制其他条件相同。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6.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人们常把加快物质溶解的方法综合在一起运用。
第7课 混合与分离
1.我们把食盐和沙的混合物放入水中搅拌,利用水来分离食盐和沙,主要利用了食盐和沙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不同。
过滤 蒸发
2.沙子不能溶解在水中,我们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水中的沙子。
3.食盐能溶解在水中,但不会随水一起蒸发。我们不能用过滤的方法,但可以用蒸发的方法分离出水中的食盐。
4.蒸发皿是加快蒸发的实验仪器。实验结束后一段时间内,实验仪器的温度仍较高,不要用手触碰,防止烫伤。
5.蒸发食盐溶液实验中,要在水完全蒸发前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食盐慢慢烘干。分离后水变成水蒸气飞散到了空气中。
6.木屑和铁屑混合在一起,我们可以用磁铁进行分离,也可以先倒入水中,把浮在水面的木屑分离出来,然后通过过滤的方法得到铁屑。红豆和沙子混在一起,可以用筛网筛的方法分离。
第8课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1.橡皮泥可以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纸张被折叠、撕扯后形状不同了,但这些变化和水的物态变化一样,都还是原来的物质。
橡皮泥 变成各种形状
2.大部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将一个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它会重新鼓起来,这是因为空气会热胀冷缩。
第二单元 空气
第1课 感受空气
1.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当你把杯子中的水全部倒掉后,空气会充满杯子。
2.传递空气时,要用密闭的容器将空气密封起来,防止空气泄漏。
3.空气的特征:无色无味、容易泄漏、很轻(但有质量)、可使袋子鼓起来(鼓起来的袋子摸起来很软)、会流动等。
4.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
(1)石头、沙子、木块等是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2)水、牛奶、可乐等是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
(3)空气、水蒸气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会流动。
第2课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1.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2.为了方便观察水位变化,可以在水槽的水面上撒一些漂浮物(如泡沫塑料)。
3.把杯子慢慢地竖直倒扣在水里,杯底的纸团没有湿,是因为空气占据空间。
4.如果在杯底扎一个小孔,再把杯子压入水中,水会将空气从小孔挤出杯子,最终纸团会变湿。
5.如果用打气筒从杯子底部向杯中打入一些空气,空气占据杯子的空间,能将水慢慢挤出杯子。
第3课 压缩空气
1.空气占据的空间容易改变,水占据的空间不容易改变。
2.推动活塞压缩水时,很难推动说明水不易被压缩。推动活塞压缩空气时,可以推动到一定程度,说明空气容易被压缩但体积不能被压缩为0。
压缩空气和水
3.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被压缩的程度越大弹性越强。
4.空气可以认为是由很多空气微粒组成的。压缩空气时,体积变小是因为空气微粒的间隔变小了;扩张空气时,体积变大是因为空气微粒的间隔变大了。空气微粒的大小和数量都没有改变。
5.空气压缩枪利用被压缩的空气产生的弹力把“子弹”发射出去。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子弹”被发射得越远。
6.压缩空气的应用:篮球、足球、打气筒、打气喷雾器、充气轮胎、充气城堡、充气坐垫等。
第4课 空气有质量吗
1.木头有质量,水有质量,空气也有质量。
2.质量是空气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
3.简易天平可以用来研究空气是否有质量。使用前要先调节天平的平衡。
4.天平一端放上充好气的皮球,另一端放上若干豆子,让天平达到平衡。取出皮球打入10筒空气后放回天平,发现天平的皮球一端会下沉(失去平衡),这说明了空气有质量。向豆子一端继续增加豆子,当天平恢复平衡时候,打入的10筒空气的质量等于增加的豆子的质量。
5.天平平衡时,如果将皮球里的空气放出一部分后,再将皮球放入小桶中,天平的皮球一端会上翘(失去平衡),这是因为空气有质量。
6.做实验时,要用充好气的皮球是因为瘪的皮球在充气后体积会增大,导致其所受的空气浮力增大,从而影响对充入皮球中的空气质量的测量,产生较大的误差。
第5课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1.调节天平的平衡时,要用回形针或者绿豆等轻小的物品来调整,不能使用小石头等太重的物品。
2.当天平平衡时,一袋空气的质量等于回形针或绿豆等轻质物品的质量。用打气筒打入的空气越多,质量越大。
3.与20筒空气质量相当的物品:4枚回形针、30粒绿豆、8粒黄豆。
4.测量100筒空气的质量时,可以先测20筒空气的质量,然后通过简单的数学计算,算出这100筒空气的质量。
5.比较100筒空气和同它质量相当的回形针、绿豆、黄豆等物品,我们发现100筒空气的体积比所有的“质量参照物”都要大得多。这说明空气有质量但很轻。
6.在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约2个500毫升空饮料瓶中的空气)的质量约为1.29克,相当于3枚回形针的质量。
比较空气和同它质量相当的物品
7.我们周围的空气很多,那么多空气的总质量是很大的。我们没有被空气压扁,是因为我们的身体已经适应了这种环境。
第6课 我们来做“热气球”
1.空气受热后体积会变大,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空气变冷后体积缩小,会下降。
2.做“热气球”模拟实验时,塑料袋中原来的冷空气通过加热变成了热空气,热空气上升带着塑料袋上升到空中。之后,塑料袋内的热空气逐渐变冷,冷空气不会上升,导致塑料袋因为自身重量慢慢飘落。
3.做“热气球”模拟实验时,纸筒下面留一个缺口的目的是让空气进入纸筒帮助燃烧。
4.做“热气球”模拟实验时,加热前,塑料袋是瘪的、凉的;加热后,塑料袋会慢慢鼓起来,空气慢慢变热,会产生一种向上托的力。
5.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会上升的原理制作的。
6.孔明灯存在严重的火灾隐患,尽量不要燃放孔明灯。
7.热空气会上升的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热气球、孔明灯、走马灯、抽油烟机在炉灶上面、暖气片在房间下面而空调在房间上面等。
第7课 风的成因
1.我们可以用扇扇子、开风扇等方式制造“风”。
2.做风的模拟实验时,将点燃的蚊香放在进风口(下方圆孔),小纸条放在出风口(上方圆孔),都是为了更好地观察到风。
3.做风的模拟实验时的现象
(1)未点燃蜡烛时,蚊香产生的烟竖直上升,小纸条不动。
(2)点燃蜡烛时,蚊香产生的烟进入纸盒,小纸条晃动。
4.做风的模拟实验时,点燃蜡烛加热周围的空气,由于热空气会上升,热空气会从出风口流出,周围的空气补充进盒子,空气就流动起来形成了风。
5.大自然的风主要是由于各地温度高低不同,导致冷热不同的空气流动起来而形成的。
第8课 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1.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人们称它为大气层。
2.在空中、地下和水中都有空气的踪迹。
3.动物、植物和我们都离不开空气。
4.人们可以利用风来发电,而龙卷风等自然灾害有时会给人们带来重大损失,所以说风有利也有弊。
5.空气可以帮助燃烧。
6.对比空气、水和石头的特征
物体 能否占据空间 能否被压缩 是否有质量 是否会流动
空气 能 能 是 是
水 能 否 是 是
石头 能 否 是 是
7.空气的特征和作用
第三单元 天气
第1课 我们关心天气
1.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2.天气,指的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3.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4.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时十分迅速,有时比较缓慢。
5.天气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可能给我们带来灾难。
6.科学家利用工具观测天气、发现规律,告诉我们天气可能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7.制作天气日历是我们长时间坚持观察记录天气的好方式。
8.通过数十年如一日的观测,我国著名气象学家 竺可桢总结了现代物候的特征,为防灾减灾和国家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
第2课 认识气温计
1.太阳可以使地球变热。
2.温度是观察和记录天气的重要内容,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3.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测量气温的叫气温计,又叫寒暑表。测量体温的叫体温计。测量水温的叫水温计。
4.我们用气温计测量周围空气的温度,可以知道我们所在区域内的气温。
5.气温计由单位符号、刻度、液柱、液泡等部分组成。
6.气温计上的刻度
(1)1大格表示10℃,1大格分为10小格,1小格表示1℃。
(2)0℃以上,越往上数字越大,表示的温度越高:0℃以下,越往下数字越大,表示的温度越低。
7.气温计的读数方法
(1)判断温度在0℃的上方还是下方。
(2)数出液柱顶端与0℃相距的格数。
(3)将前两步的结果组合起来。
8.各种温度计的结构和功能是有区别的,不同温度计之间不能混用。
9.天气是冷还是热,每个人的感受常常不一样,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准确的,我们可以用气温计更准确地测量气温。
第3课 测量气温
1.气温计的使用方法
(1)放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流通的地方。
(2)悬挂在空气中。
(3)保持干燥。
(4)让视线和液柱顶端保持齐平。
(5)示数稳定后再读取。
2.选择一天中的五个时间点测量气温,将数据绘制成柱状图。柱状图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示天气的变化规律。
3.白天的气温一般是先升高后降低。
4.天气预报通常会报一天(24小时)内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最高气温是指一天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下午2到3时,最低气温是指一天内气温的最低值,一般出现在清晨日出前。
第4课 测量降水量
1.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2.地球上的水蒸发到空气中后,有时会形成降雨,再回到地球表面。
3.制作简易雨量器
(1)选择直筒透明的杯子。
(2)在杯子外壁贴上刻度条(从20底部贴起,以毫米为单位)。刻简易雨量器度条的零刻度线要与容器内部的底面对齐。
(3)刻度条外面贴上透明胶带,用来防水。
4.降雨量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降雨量的单位是毫米。
5.用简易雨量器测降雨量时要将雨量器水平放置,待液面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平行。读数时要加上单位“毫米”。注意不要让雨量器内的雨水溢出。
6.降雨量的多少与使用的雨量器的粗细、大小无关,雨量器测的是雨水在雨量器中的高度。
7.通常根据一个地方24小时降雨量的多少来确定降雨量的等级。
8.要测量一场雪或者冰雹的降水量,可以把雨量器中的雪或者冰雹融化后进行测量。
第5课 观测风
1.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可以通过地面物体的变化来感知风。
2.观测风的时候,我们主要观测风速和风向。
3.风速是空气流动的快慢。我们可以用风旗将风速分为三个等级。
4.我们可以用风旗、风向袋和风向标来判断风向。风向与风旗或风向袋飘动方向相反,风向与风向标箭头指向一致。
5.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通常用八个方位来描述。如北风是由北面吹过来的风,东南风是由东南方向吹过来的风。
6.“蒲福风力等级表”将风速分为0~12级,共13个等级。
第6课 观察云
1.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以分为晴、多云和阴。
2.小水滴或小冰晶非常轻,可以浮在空气中,这就形成了云。
3.天空中的云主要有三种形态:大团、堆积的云——积云,均匀成层、灰色似雾的云——层云,纤维、羽毛状的云——卷云。
4.天空中阳光明媚,只有少量的云,记录为晴天;空中云比较多,有时可以看到太阳,记录为多云;云多而密,看不到太阳,记录为阴。
5.我们可以用适当的符号记录一天的云量。
第7课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1.对天气日历中记录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2.天气日历中我们一般要注明日期、气温、降水量、云量、风速和风向等信息。
3.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的综合。(气候长期;天气短期)
第8课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1.未来的天气状况是能够预测的,但天气预报不是完全准确的。
2.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
3.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五个步骤: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
新教科版三上科学知识梳理
精品知识点
全册 超全总结
质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