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4新浙教版 七上科学第四章 多种多样的运动单元检测班级__________ 座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3分,总计45分)1. 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A.划破夜空的流星 B.奔驰的骏马 C.植物开花结果 D.地球绕太阳公转2. 图中,地球的自转方向标注正确的是( )A. B. C. D.3. 物体的运动有多种多样的形式。跟物体的运动一样,能量也有多种形式。如图,下列关于能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奔跑的猎豹具有机械能 B.人的食物具有化学能C.雷达天线发射的信号具有核能 D.壮观的雷电爆发时具有光能4. 2024年2月20日,C919大型客机在新加坡航展进行飞行表演,展现了我国航空技术的强大力量。如果说C919飞机是静止的,那么选择的参照物是( )A.地面上的摄影师 B.飞机的驾驶员 C.掠过的战斗机 D.路旁的树木5. 西子号在途中某站台静止等待乘客上车,在此期间,和谐号和西子号先后的位置、和谐号上的一杯水先后表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和谐号可能向东运动 B.和谐号一定向西运动C.和谐号和西子号一定发生相对运动 D.和谐号的运动状态一定在改变6. 以下情景中属于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过山车上的游客 B.站立在扶梯上的人 C.进站的高铁 D.排队检票的乘客7. 小科将电灯放在桌子中央模拟太阳,将地球仪放在灯旁模拟地球,拨动地球仪转动。该过程是在模拟下列哪种自然现象( )A.昼夜更替 B.板块运动 C.四季更替 D.月相变化8.如图是小明用铅笔做圭杆,在自家的飘窗上做“观竿测影”的实验。一天内,竿影将顺时针旋转变化,其原理是(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C.月球的公转 D.月球的自转9.电影《流浪地球2》讲述了多年以后科学家为拯救地球,计划在地球表面建造上万座行星发动机,以逃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流浪地球”的第一步就是让地球停止自转。如果现在地球停止自转,下面现象会消失的是( )A.地球有昼半球夜半球 B.太阳光垂直照射地面C.24小时的昼夜交替 D.太阳大气层的核聚变10.下列四幅图中,阴影表示夜晚,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图中最外圈表示赤道,小虚线圈纬度为66.5°。则能表示北半球的夏至日这一天的地球光照图的是( )A. B. C. D.11.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小明查阅资料,利用温州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38度,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85度,制作了“二十四节气观测仪”(如甲图),圭上刻度如乙图。下列关于该“观测仪”的使用说明不合理的是( )A.使用时间:必需要在观测日的正午使用 B.使用地点:温州及与温州同一纬度地区C.摆放位置:圭表南北放置,圭在表的南侧 D.组装要求:圭放置在水平面,表与圭垂直12.一列队伍长800m,以2m/s的速度匀速前进,通讯员从队尾以6m/s的速度追到队伍前面,接着通讯员又以相同的速度返回队尾,那么他在整个往返过程中共走了多少m?( )A.800m B.1200m C.1600m D.1800m13.在地球赤道上空绕地球飞行的人造地球卫星,日落1小时后,可以在A点正上方看到它。则图中能反映出该现象的是(图中半圆表示地球,圆中的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A. B. C. D.14.在一年一度的大庆市“黎明湖端午龙舟赛”中,有人对某组在平行赛道上比赛的甲乙两队龙舟的速度与时间关系进行了仔细研究,得出了甲乙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图象如图。根据图象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t1时间内两队所走距离相等 B.t1时刻甲队比乙队运动得快C.t1时刻甲队超过乙队 D.t1时刻甲乙两队速度相等15.2020年共有4次“超级月亮”发生,分别于2月9日、3月10日、4月8日和5月7日。4月8日(也就是农历三月十六)登上天幕、第三次现身的“超级月亮”,是一年中的“最大满月”。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这天地球运动在图2的C﹣D之间 B. 当时人们看到月球上的暗区是月海C. 这天月球运行在图1的a处 D. 这天我们浙江是昼长夜短二、填空题(每空2分,总计32分)16.(4分)用手电筒模拟“太阳”,拨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自转(如图)。(1)在演示过程中,拨动地球仪,使其运动的方向是 。(2)这一实验演示的是地球自转产生的 现象。17.(4分)小强想测某种品牌的蚊香燃烧速度,他用一铁夹子夹在蚊香的B处,如图所示。他用一条棉线沿着蚊香从A处绕到B处,并用签字笔在棉线上做下两个标记,记下A、B所在的位置,而后将 ,用刻度尺测出棉线上两个标记间的距离s,接着在A处点燃蚊香,用秒表测得蚊香从A处燃烧到B处的时间为t,于是他就得到了蚊香燃烧的速度v= ____________(用上述所测得物理量的符号表示)。18.(4分)如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居民节能建筑在冬至日、夏至日的正午日照示意图。(1)该示意图中的窗户是___________(选填“朝南”或“朝北”)的。(2)从冬至日到春分日,正午射入该居民屋内的阳光面积会_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19.(6分)2022年8月1日将会出现土星冲日精彩天象(冲日是指太阳系中的某一行星在绕日公转的过程中,运行到与太阳、地球成一直线的状态,且地球恰好位于太阳和该行星之间的一种天文现象),是一年中观赏土星的最佳时期。(1)这天人们看到的土星的形状类似于月相中的 。(2)根据图1推测八大行星不可能现冲日现象的行星是 。(3)当日地球位于图2中的 位置之间。20.(4分)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目标是实现着陆火星。(1)火星属于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在如图的太阳系示意图中代表火星的是 (填标号)。(2)火星的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方向、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CO2为主的大气十分薄弱,密度仅为地球大气密度的1%。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填选项)。A.火星上也有四季变化 B.火星的一天比地球的一天约长一倍C.在火星上也能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 D.火星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上大21.(6分)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它与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读图回答问题。(1)图1、图2中,反映日食成因的示意图是 ,日食发生的必要条件是: 。(2)2020年6月21日,我国境内的西藏、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台湾等地可观测到“超级日环食”奇观,其他地区可看到不同程度的日偏食。杭州小明看到的日食过程与下列图序相符的是 (填字母)。A.甲一乙一丙一丁 B.乙一甲一丁一丙 C.丁一乙一丙一甲 D.丙一丁一甲一乙22.(4分)某校同学在水平直道上进行1000m跑步比赛。甲、乙两位同学同时出发,甲同学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做匀速运动。乙同学出发后,经过100s通过的路程为400m,此时他发现比甲同学落后100m;接着乙同学以6m/s的速度追赶,经过50s没有赶上;然后乙同学发起冲刺,最后比甲同学提前10s到达终点。则甲同学比赛中的速度为 m/s;乙同学最后冲刺的平均速度为 m/s。三、探究题(每空2分,总计28分)23.(8分)如图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从0点开始的路程s/cm 0 10 20 30 40 50从0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1.25 2.50 3.75 5.00 6.25(1)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讨论“如何测量气泡从0点运动到10cm、20cm、30cm和40cm处所用的时间?”,甲同学的方案是“将玻璃管翻转竖直放置后立即计时”;乙同学的方案是“将玻璃管翻转竖直放置后,等气泡运动上升一定距离开始计时”。 (选填“甲”或“乙“)同学的方案更科学。(2)气泡上升时,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3)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cm,用的时间为7s,则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 m/s;(4)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时间的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 (选填“快”或“慢”)。24.(8分)某汽车公司组织了一次新车型节油大赛,比赛分两组:第一组使用A型车(排量1.6L)。第二组使用B型车(排量2.0L)。A、B型车外观和体积相同,属于同一产品系列。(1)你认为下列哪些评价方式可以作为比赛评价标准?_________(多选,填序号)①消耗相同体积的汽油,比谁行驶的路程长;②行驶相同的路程,比谁消耗的汽油体积少;③行驶相同的路程,比谁用的时间短;④用“”的比值大小作比较。(2)下表是三位车手的比赛成绩,第一组比赛中最节油的选手是_________________。(3)从本次比赛数据看,_________型车比较节油。(4)近年来,政府鼓励小排量、限制大排量汽车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12分)学习速度时,小明在课上测量了纸锥下落的速度。(1)为了完成这个实验要用到两种测量工具,它们是 和 。(2)实验时小明所在小组将纸锥从课桌高度落到地上,发现它落地所需时间很短,很难测量准确。请你帮他们想个解决的办法: 。(写出一个)(3)小明与其它小组交流时,发现不同小组测得纸锥下落的速度不同。①请你猜想影响纸锥下落速度的因素可能是 (写出一个)。②为了验证你的猜想,简要的做法是 。(4)小明所在小组继续研究小球在水中的下落运动情况,他们用照相机拍摄了一张小球下落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已知背景墙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a,闪光灯每隔△t时间拍摄一次。观察照片,关于小球的运动,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①小球从A点到B点的运动是加速运动②小球从B点到D点的运动是加速运动③小球从A点到D点的平均速度为④小球通过C点时的速度为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四、综合题(26题8分,27题7分,总计15分)26.(8分)在学习了“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相关内容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地球仪”,以模拟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姿态,同时针对该模型设计了评价表。“自制地球仪”评价表(节选)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指标一 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 结构不完整,有1处以上缺失指标二 能模拟地球自转与地球公转姿态 能模拟地球自转,不能模拟地球公转姿态 既不能模拟地球自转,也无法模拟地球公转姿态小明利用铁丝穿过实心泡沫塑料球制作了如图甲所示的地球仪。(1)根据评价表,观察该模型,发现“指标一”能评为“优秀”,请你对“指标二”进行评价,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拨动泡沫塑料球后,泡沫塑料球很快停止转动,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自制地球仪改进后,小明进行了教材上的实验探究,如图乙所示:本实验中小明想要探究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7分)匀速直线运动是指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相等路程的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增加相同速度的直线运动,如从静止开始,1秒末的速度是2米/秒,则2秒末的速度是4米/秒,3秒末的速度是6米/秒……。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移动的距离s=vt,在它的v﹣t图像中(图1),阴影矩形的边长正好是v和t,可见,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移动的距离对应着v﹣t图像中阴影的面积,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移动的距离也有类似的关系。 现有一辆汽车在教练场上由静止开始沿平直道路做匀加速运动,在10秒末速度达到10米/秒。然后以此速度做40秒的匀速直线运动。求:(1)从汽车由静止开始运动计时,在图2中作出汽车在全程的v﹣t图像。(2)求汽车全程行驶的距离。2024新浙教版 七上科学第四章 多种多样的运动单元检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C【解析】C2. 【答案】B【解析】【考点】地球自转及其方向和周期.【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解答】解:北极和南极分别是北纬90°(写作90°N)和南纬(写作90°S),即N表示北极,S表示南极。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从南极上空看,按顺时针方向转动。读图可知,图中正确标注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B。故选:B。3. 【答案】C【解析】【考点】能量及其形式.【分析】根据不同的能量形式进行分析和判断。【解答】解:A、奔跑的猎豹具有机械能,故A正确;B、人的食物具有化学能,故B正确;C、雷达天线发射的信号具有电磁能,故C错误;D、壮观的雷电爆发时具有光能,故D正确。故选:C。4. 【答案】B【解析】【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就说物体是运动的,反之,就说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C919大型客机在新加坡航展进行飞行表演时,飞机的驾驶员和飞机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以飞机驾驶员为参照物,C919飞机是静止的。故选:B。5. 【答案】A【解析】【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选择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解答】解:已知西子号相对于站台静止,图中和谐号中的水面先是平稳,后是向一侧晃动,说明和谐号的运动状态一定在改变,则和谐号和西子号也一定发生了相对运动。由和谐号与西子号的相对位置变化可知,和谐号相对于西子号一定向西运动,且是向西加速,不可能是向东运动。综上所述,BCD说法正确,只有A说法错误。故选:A。6. 【答案】B【解析】【考点】机械运动及分类.【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和方向都保持不变,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作用。【解答】解:A、过山车上游客的速度和方向时刻都在改变,不属于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站立在扶梯上的人随自动扶梯一起正常上行,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C、高铁进站,速度减小,最后停止,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D、排队检票的乘客的速度时快时慢,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故选:B。7. 【答案】A【解析】【考点】地球自转及其方向和周期.【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解答】解:读图可知,小科将电灯放在桌子中央模拟太阳,将地球仪放在灯旁模拟地球,拨动地球仪转动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进行自转运动;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故选:A。8. 【答案】A【解析】【考点】地球自转及其方向和周期.【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解答】解:一天内,竿影将顺时针旋转变化,其原理是地球自转,其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天。故选:A。9. 【答案】C【解析】【考点】地球自转及其方向和周期.【分析】地球围绕地轴的转动是地球的自转,其产生的地理意义有: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不同经度的时间不同,即不同经度的地方时不同;昼夜更替;运动物体的偏转。地球围绕太阳的转动是地球的公转,其产生的地理意义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的更替;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划分。【解答】解:AC、若地球停止自转,则面向太阳的一半永远是昼,背向太阳的一侧永远是夜,地球上不可能见到昼夜更替,即1天将不再是24小时,故A错误,C正确;B、正午太阳高度角90°时太阳光垂直照射地面,与地球的公转有关,与地球自转无关,故B错误;D、太阳是一个大质量的天体,当它不断地收缩并发热到某个点时,就会使太阳物质产生核聚变,从而产生高温并向其周围辐射能量物质,与地球自转无关,故D错误。故选:C。10.【答案】C【解析】【考点】地球自转及其方向和周期.【分析】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转动叫自转,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太阳一年四季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为夏至日,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为冬至日,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夜现象;春分和秋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解答】解: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转动叫自转,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昼现象,AB错误;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夏至日,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夜现象,故C正确,D错误。故选:C。11.【答案】C【解析】【考点】地球公转以及对应的日期和节气.【分析】圭平置于南北方向,表垂直立于圭的南端,根据正午日景投射在圭面上的影长,来定二十四节气。【解答】解:A.根据正午日景投射在圭面上的影长,来定二十四节气,因此使用时间需在观测日的正午使用,故A正确;B.“二十四节气观测仪”使用地点需要在一纬度地区,故B正确;C.圭平置于南北方向,表垂直立于圭的南端,故C错误;D.圭放置在水平面,表与圭垂直立于圭的南端,故D正确;故选:C。12.【答案】D【解析】【分析】①通讯员从队尾跑到队首,通讯员和队伍同向运动,通讯员的运动速度是两者之差,通讯员要通过队伍的长度,知道通讯员的相对速度和运动的长度,求出通讯员从队尾到队首的时间。②通讯员从队首跑到队尾,通讯员和队伍相向运动,通讯员的运动速度是两者之和,通讯员要通过队伍的长度,知道通讯员的相对速度和运动的长度,求出通讯员从队首到队尾的时间。③知道他在整个往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和速度,利用速度公式计算他在整个往返过程中共走的路程。【解答】解:通讯员从队尾到队首的速度为:v=v通﹣v队=6m/s﹣2m/s=4m/s,因为v=,所以通讯员从队尾到队首的时间:t===200s。通讯员从队首到队尾的速度为:v′=v通+v队=6m/s+2m/s=8m/s,所以通讯员从队首到队尾的时间:t′===100s。所以通讯员往返一次的时间:t总=t+t′=200s+100s=300s。故他在整个往返过程中共走的路程:s总=v通t总=6m/s×300s=1800m。故选:D。【点评】队伍和通讯员同向运动时,通讯员相对于队伍的速度是两者速度的差,相向运动时,通讯员相对于队伍的速度是两者速度的和,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3.【答案】A【解析】【考点】地球自转及其方向和周期.【分析】地球自西向东转,日落时,太阳在地球转动方向的后方,能见到卫星,是太阳光照射到了卫星上,据此分析。【解答】解:地球自西向东转,日落时,太阳在地球转动方向的后方,这样,排除CD;能见到卫星,是太阳光照射到了卫星上,卫星反射太阳光,所以,阳光照射到卫星,传播方向从太阳到卫星。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4.【答案】D【解析】AC、由图象可知,0~t1时间内,甲队龙舟的平均速度小于乙队龙舟的平均速度,由v=s/t的变形式s=vt可知,甲队龙舟所走的距离小于乙队龙舟走过的距离,所以,t1时刻甲队不可能超过乙队,故AC错误;BD、由图象可知, t1时刻甲、乙两队速度相等,两队运动的快慢相同,故B错误、D正确。故选:D。15.【答案】A【解析】【答案】A【解析】【分析】地球绕太阳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详解】A、4月8日为春分之后,夏至之前,太阳直射点已经越过赤道,继续北移,地球应该运动到D和A之间,故A错。B、月球上暗区被称为月海,B正确。C、满月时月亮的亮面对准地球,故C正确。D、春分日之后北半球昼长夜短,D正确。故选A。二、填空题16.【答案】(1)自西向东;(2)昼夜更替。【解析】【考点】地球自转及其方向和周期.【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解答】解:读图可知,(1)如图拨动地球仪的演示过程中,使其运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2)这一实验演示的是地球绕着地轴进行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现象。故答案为:(1)自西向东;(2)昼夜更替。17.【答案】故答案为:棉线拉直;。【解析】【分析】(1)由于刻度尺是直的,而图中是曲线,如果直接用来测量这个曲线的长度,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采用转换法间接测量物体的长度。(2)计算平均速度的公式为v=。【解答】解:用一条棉线沿着蚊香从A处绕到B处,并用签字笔在棉线上做下两个标记,记下A、B所在的位置,把这段细棉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这段棉线的长度s,即为这段蚊香的长度s;在A处点燃蚊香,用秒表测得蚊香从A处燃烧到B处的时间为t,则蚊香燃烧的速度v=。故答案为:棉线拉直;。【点评】本题为一开放性题目,利用转换法测出蚊香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在生活实践中,测量长度的方法很多,同学们要抓住学科特点,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多做实验,用最巧妙的方法达到测量目的。18.【答案】(1)朝南 (2)减小【解析】[命题考向: 考查地球的绕日运动、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解析:(1)生活在北半球的居民,正午时太阳位于其南面,故其能接收到太阳光线的窗户是朝南的。(2)分析图中所示窗户结构,冬至日太阳光线与室内地面的夹角小,太阳光照射到的面积大,随着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增加,光线与室内地面的夹角增大,照射的面积减小。]故答案为 (1)朝南 (2)减小19.【答案】(l)满月(2)水星、金星(3)乙、丙【解析】【考点】太阳系的组成.【分析】(1)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渐盈凸月)→满月(也称“望”)(十五,十六)→凸月(渐亏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廿二、廿三))→残月→新月。(2)太阳系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3)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春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解答】解:(1)土星冲日这一天土星运行到与太阳、地球成一直线的状态,且地球恰好位于太阳和土星之间,满月的时候,月球、太阳、地球也是成一直线的状态,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2)水星和金星的运行轨道在地球和太阳之间,所以不能存在冲日现象。(3)8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处在夏至日和秋分日之间,据图可知,乙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为夏至日,丁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为冬至日,甲为冬至日过后的二分二至日,故为春分日,丙为夏至日过后的一个二分二至日,为秋分日,所以8月1日,地球位于乙、丙之间。故答案为:(l)满月(2)水星、金星(3)乙、丙20.【答案】(1)B;(2)ACD。【解析】【分析】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包括八大行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以及至少173颗已知的卫星、5颗已经辨认出来的矮行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解答】解:(1)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与中心太阳的距离由近至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火星属于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图中B代表火星。(2)地球上的四季变化是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造成的,火星的自转轴倾角与地球相近,也绕太阳公转,推测火星上也有季节变化成立;火星自转周期与地球相近,故火星上一天与地球上一天相近;在火星上也能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火星表面昼夜温差大。故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B;(2)ACD。21.【答案】(1)图1;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且三者位于一条直线上(2)C【解析】【考点】日食和月食.【解答】解:(1)根据图1和图2可知,图1是月球遮挡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太阳光,形成了日食现象;图2中是地球遮挡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太阳光,出现了月食现象。所以日食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且三者位于一条直线上。(2)月球遮挡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太阳光形成了日食现象,一样月球自西向东围绕地球公转,所以日食是从太阳的西缘开始到东缘结束。读甲、乙、丙、丁四幅图的阴影位置可知,按照日食的先后顺序依次是丁﹣乙﹣丙﹣甲,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故答案为:(1)图1;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且三者位于一条直线上(2)C22.【答案】5;7.5。【解析】【考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分析】(1)乙同学出发后,经过100秒通过的路程400米,此时他发现比甲同学落后100米,由此可知甲通过的路程为400m+100m=500m,根据v=求出甲的速度,又知道总路程。根据速度公式求出甲同学跑完全程所需时间;(2)根据题意利用速度公式分别求出乙同学最后冲刺阶段需通过的路程、乙同学最后冲刺阶段所用的时间,再根据v=求出乙同学最后冲刺的平均速度。【解答】解:(1)由题知,乙同学出发后,经过100s通过的路程400m,此时他发现比甲同学落后100m,则此时甲同学100s通过的路程为:s甲=400m+100m=500m,甲同学做匀速运动,则甲同学比赛中的速度为:v甲===5m/s,(2)乙同学在中途以6m/s的速度追赶了50s,此过程中乙通过的路程为:s乙′=v乙′t2=6m/s×50s=300m,则乙同学最后冲刺阶段需通过的路程:s乙″=s﹣s乙﹣s乙′=1000m﹣400m﹣300m=300m;甲同学跑完全程需要的时间为:t甲′===200s,由题意可知,乙同学全程需要的时间为:t乙=t甲′﹣10s=200s﹣10s=190s,则乙同学最后冲刺阶段所用的时间:t3=t乙﹣t1﹣t2=190s﹣100s﹣50s=40s,所以乙同学最后冲刺的平均速度为:v3===7.5m/s。故答案为:5;7.5。三、探究题23.【答案】故答案为:(1)乙;(2)运动;(3)0.08;(4)慢。【解析】【分析】(1)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速度一直保持不变,路程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并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不变的。(2)利用塞子与气泡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否变化,结合机械运动中有关于运动和静止的定义,即可确定答案。(3)根据题目中告诉的路程与时间结合速度的计算公式,即可求得气泡的平均速度。(4)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即可知道哪种情况更便于测量气泡的运动时间和距离。【解答】解:(1)因为实验目的是测量气泡从O点运动到10cm、20cm、30cm和40cm处所用的时间,因此将玻璃管翻转竖直放置后,等气泡运动上升到0位置时开始计时,故同意乙同学的方案;(2)因为塞子向对于气泡的位置在不断的变化,所以,塞子是运动的。因气泡是在上升过程中,所以若以上升的气泡为参照物,塞子是向下运动的。(3)由题知,路程s=56cm=0.56m,时间t=7s.则气泡的速度:v===8cm/s=0.08m/s。(4)要测量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和对应的时间。由于物体是动态的,由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可知,物体运动的越慢,越易于测量。故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故答案为:(1)乙;(2)运动;(3)0.08;(4)慢。【点评】此题考查到了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由于气泡的运动,导致了塞子与气泡间的位置的变化,气泡被选作参照物后,气泡就静止不动,所以位置的变化是由塞子引起的,故塞子是运动的。此外还考查了速度的计算,计算时要注意统一使用国际单位制单位,综合性较强,而且有一定的难度。24.【答案】1、2、4 陈超 A型 节能减排、低碳环保【解析】1、2、4 陈超 A型 节能减排、低碳环保【详解】(1)[1]影响汽车油耗的因素是:消耗汽油体积、行驶的路程;由此分析可知评价方式①②④可以作为比赛评价标准;(2)[2]三位车手在消耗相同汽油体积情况下,陈超行驶的路程远,所以第一组比赛中最节油的选手是陈超;(3)[3]A、B两种车型中,消耗相同汽油体积情况下,A型行驶的路程远,所以A型车比较节油;(4)[4]政府鼓励小排量、限制大排量汽车的意义是:节约能源,降低污染;25.【答案】故答案为:(1)刻度尺;秒表;(2)增大纸锥下落高度;(3)①纸锥的质量;②选择形状相同、质量不同的纸锥竖直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平均速度,并分析平均速度与质量的关系;(4)D。【解析】【分析】(1)根据速度公式v=可知测量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2)纸锥下落的时间与纸锥下落的高度和受到的阻力有关;(3)分析纸锥在下落过程中的受力情况,进行合理的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4)自由下落的物体做加速运动,匀速运动是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变速运动是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同;平均速度等于这段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解答】解:(1)由v=可知,要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因此需要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和秒表;(2)纸锥下落的时间短,是因为纸锥下落的高度短,或受到的阻力小,因此可通过增大纸锥下落高度或增大纸锥截面来增大下落时间;(3)①纸锥在下落过程中受到重力与空气阻力的作用,所以纸锥下落的速度可能跟纸锥的质量有关;②选择形状相同、质量不同的纸锥竖直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平均速度,并分析平均速度与质量的关系;(4)①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运动时,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同,所以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是变速运动,因此小球从A点到B点的运动是变速运动,说法正确。②小球从B位置到D位置运动时,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所用小球从B位置到D位置匀速运动。说法错误。③小球从A位置到D位置的平均速度为:v==.说法错误。④如图,小球在B位置到D位置,小球进行匀速运动,小球在任意一点的速度都相同,求出平均速度即为小球在C点的速度,小球通过C点时的速度:v===.说法正确。故选D。故答案为:(1)刻度尺;秒表;(2)增大纸锥下落高度;(3)①纸锥的质量;②选择形状相同、质量不同的纸锥竖直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平均速度,并分析平均速度与质量的关系;(4)D。【点评】(1)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知道测量速度的原理以及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和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2)闪光频闪摄影又称连闪摄影,是借助于电子闪光灯的连续闪光,在一个画面上记录动体的连续运动过程,是研究物体运动的重要方法。四、综合题26.【答案】(1)合格;穿过泡沫塑料球的铁丝没有与水平面呈66.5°夹角;(2)泡沫塑料球转动时受到的摩擦力较大;(3)昼夜交替现象随着地球自转是如何变化的?【解析】【考点】地球自转及其方向和周期.【分析】地球仪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它形象直观,能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在地球仪上,地轴与水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据题干中信息解答。【解答】解:(1)据表中的信息可得,“指标二”属于合格,因为图中制作的地球仪显示穿过泡沫塑料球的铁丝没有与水平面呈66.5°夹角。(2)小明拨动泡沫塑料球后,泡沫塑料球很快停止转动,这是因为泡沫塑料球转动时受到的摩擦力较大。(3)将自制地球仪改进后,小明进行了教材上的实验探究,如图乙所示:本实验中小明想要探究的问题是:昼夜交替现象随着地球自转是如何变化的?故答案为:(1)合格;穿过泡沫塑料球的铁丝没有与水平面呈66.5°夹角;(2)泡沫塑料球转动时受到的摩擦力较大;(3)昼夜交替现象随着地球自转是如何变化的?27.【答案】(1)(2)汽车全程行驶的距离为450m。【解析】【解答】解:(1)在10秒末速度达到10米/秒,然后以此速度做40秒的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采用描点法做出图像如下:(2)由v=可得,前10s通过的路程:s1=vt=×10m/s×10s=50m,后40s通过的路程:s2=vt′=10m/s×40s=400m,1分钟内汽车行驶的距离:s=s1+s2=50m+400m=450m。答:(1)图像见解答;(2)汽车全程行驶的距离为450m。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