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知识清单:专题十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知识清单:专题十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资源简介

专题十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知识清单】
考点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①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
②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异常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③1978年12月,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切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2)时间:1978年12月北京
(3)内容:
①思想上: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②政治上: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③组织上: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4)意义: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2、拨乱反正
(1)表现:
平反冤假错案:
A、受到迫害的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陷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恢复了名誉。
B、1980年,中共中央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完成: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
考点2: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1、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
(2)概况: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到1983年,在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特点: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经营权。
(4)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促进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条新路。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开始: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2)全面展开:①所有制形式: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②管理体制: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4)意义:企业有了自主经营权;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1)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完善: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3)意义: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4、对外开放
(1)经济特区:
①建立:1980年,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②作用: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2)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时间 概况
1984年 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
1985年 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88年 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
1990年 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1992年 对外开放的地域向沿江城市、内陆边境城市、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等纵深推进;随后几年,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的内陆市县
2001年 中国成为WTO的成员,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3)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作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5、改革开放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带来了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打破了阻碍中国发展的体制坚冰开启了中国发展的动力源;促进了社会主义工农业生产快速发展,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把中国发展融入了世界发展之中。
6.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作用
(1)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为中国的改革开放规划了蓝图
(2)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解放了人民的思想,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
(3)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考点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
(1)邓小平理论
①形成
项目 具体内容
产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提出 中共十二大(1982年):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共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发展 中共十三大(1987年):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充实 南方谈话(1992年):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完善 中共十四大(1992年):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共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确立 中共十五大(1997年):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②意义: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引导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前进,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确立:200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全国代表大会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②意义: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3)科学发展观:
①确立:201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②意义:对于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确立:2017年,在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②意义: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2、实现中国梦
(1)宏伟蓝图:
①中国梦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②实现途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共力量。
③“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①内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②意义: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3)新发展理念:
①内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②作用:针对的是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回答的是中国当前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未来前景。
3、中共十六大以来我国取得的新成就
(1)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丰硕,中共十六大以来先后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这些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经济:①举措: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②表现: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中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3)社会:衣食住行条件得到改善、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等。
(4)教育: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义务教育、中高等教育取得长足发展。
(5)体育: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上,中国位居金牌榜第一位。
【重难点易混易错】
1.伟大的历史转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转折”在经济方面上的含义是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2)“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经济体制改革
(1)“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农民赞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歌谣。
(2)邓小平说:“这些年来搞改革的一条经验,就是首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把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利下放给农民。”体现史料主张的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在农村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20 世纪 80年代有这样一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前者指的是土地改革,后者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对外开放
(1)1984 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设立4 个经济特区。
(2)“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得到发展,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史料表明中国必须坚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