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二上14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设计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思维方法”这个专题进行安排的。主要由《坐井观天》《寒号鸟》和《我要的是葫芦》三篇课文组成。本单元的故事短小、有趣,教育学生看问题要全面,不要目光短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单元重点(1)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教学时,引导学生借助课后题,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体会故事讲述的道理。在学习中,弄懂一些道理,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2)学习语言表达,感受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在学习中感受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可以用感叹句,也可以用陈述句、反问句来表达,只是表达的语气不同,情感不一样。任务群定位从这个单元选编的文本和训练重点来看,它在课程内容上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文本内容,并通过阅读、观察、请教、质疑、讨论等方式,积极思考、探究,围绕文本中生发的问题,乐于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教材分析《我要的是葫芦》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共有四个自然段,以葫芦的生长变化为线素,讲述了一个可笑但令人深思的故事:有一个人种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他却置之不理,大家的好心劝告他也不听,后来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结果小葫芦都落光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要联系地看问题。如果只顾结果,不考虑其他,有可能到头来什么也得不到。课文中有两个重点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前句是感叹句,后句是反问句,均表达着强烈的情感,透过这两句话表现出种葫芦人的内心。教学时,先让学生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指导朗读中间两段的人物语言,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不知道葫芦与叶子之间有联系,即事物之间有联系。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感叹句与反问句表达的强烈语气。2.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看问题要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道理。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感叹句与反问句表达的强烈语气。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看问题要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道理。教学过程情景导入 寓言故事就像一个魔袋,装进去的是小小的故事,倒出来就变成大大的道理。这个单元,我们都在“读寓言故事 集智慧锦囊”。读《坐井观天》我们知道了要学会接受别人的意见,全面的看问题。读《寒号鸟》让我们明白了不能得过且过,要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今天我们继续走进寓言故事,一起探寻藏在故事中的秘密。活动一整体感知,提出问题1. 出示课题,指导读题。师:指导读题。谁要的?我要的是什么?师范读,生再次齐读。师:快速浏览课文,我要的是怎样的葫芦?预设:长得赛过大南瓜的葫芦。师:长得赛过大南瓜,就是比南瓜还要大,比南瓜还要大的葫芦,该怎么读呢?生个别读,做动作再次齐读课题。2. 根据提示和评价标准概括课文内容。师: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请小朋友再读一遍课文,结合课文插图和老师给你的提示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出示评价标准。如果能说得完整、简洁又流畅就能得到三颗星。指导方法:要像小侦探一样,依据老师给出的提示,把课文的主要情节找出来,就可以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生展示交流。其他学生学着三星级的标准练习说课文主要内容。3. 提出问题。师:那个人想要的是葫芦,最后却没有得到,原因是什么?预设:因为叶上长了蚜虫。活动二、品读言行,探究原因过渡:那个人看到蚜虫之后心里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1.出示阅读要求: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1)用“横线 ”画出种葫芦人看到蚜虫后怎么想的、怎么说的。(2)用“波浪线”画出邻居说的话。2.学生根据课件出示订正画的是否正确。3.同桌选一个角色读一读,演一演。4.对比朗读,体会语气。(1)对比发现:意思相同,语气不同。出示句子一: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师:谁能读好这句话?生个别展示读。师评价你关注了感叹号,很会读书。另一生再读,读对了。这句话什么意思知道吗?预设:有几个虫子不可怕。师:意思就是不在乎,我们再来读这个句子。这是那个人心里想的,再来看他是怎么说的?出示句子二: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师:谁能读好这句话?生个别展示。师评价你也关注到了问号,很会读书。师:那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预设: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师:比一比,你们发现没有,他心里想的这两句话和他说的这两句话意思一样不一样?但是你看这两句话什么不一样?预设:语气不一样。师课件出示:原来这两句话意思相同,语气不同。同一句话可以用不同的语气来表达。板书:语气,我们来读读这个词。(2)语气不同,感受种葫芦人的态度。师:那这两句话哪句语气的分量重?哪一句分量轻?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把语气的分量读出来。生齐读,读出不同语气的分量。师:那从表达情感上来讲,哪一句语气表达情感更强一点?哪一句更平一点?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把语气的情感读出来。生齐读,读出不同语气的情感。男生读分量重的,女生读分量轻的。女生读情感强的,男生读情感平的。师总结:所以语气有分量,有重有轻,语气也有情感有强有平。(3)角色的不同,感受朗读形式的不同。师:现在我们把句子放到课文当中,看哪个小朋友会读这句话。出示句子一: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生个别展示读。师评价读正确了。谁还能比他读的更好?生展示读。师:两个小朋友读的都很好,但还可以读得更好。注意三个字:心里想。心里想的话不能大声说出来,所以要用虚声读。听老师读。会吗?哪个小朋友试一试。生个别展示读。师:他心里想这句话时是什么表情呢?谁能带着表情读。生个别展示。生齐读。出示句子二: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师:再看这句话,谁来读。生个别展示读。师顺势指导朗读:“盯”是什么意思。从“盯”这个词就可以看出他巴望着小葫芦快快长大。“快长啊,快长啊!”语调要上扬。师:这里有一个词叫自言自语,什么叫自言自语?预设:就是自己对自己说话。师:所以我们读这个句子的时候是大声的说还是小声的说?这句话应该这样读,师范读。谁来读?生个别展示读。师评恨不得小葫芦马上就长起来,读出了期待、着急的语气。生齐读。自言自语读的时候声音要小,还要读出着急期待的语气。出示句子三: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师:邻居离他很远,所以要读的声音大一些。邻居说“快治一治!”要读出着急的语气,要不这些小葫芦都要掉了。谁来读?生个别展示读。师评:劝别人的话,读的声音响,语气着急,掌声。劝告别人时,若能加上表情动作,劝说会更诚恳。谁能带上动作和表情读。生个别展示读。出示句子四:那个人感到很奇怪,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师:再看最后一句,最后一句要读出奇怪的语气,谁能带上动作表情读出奇怪的语气。生个别展示读。师顺势指导朗读:这里有两个问句,语气要强烈,表现出种葫芦人的自信和对邻居话的不理解,接着用一个肯定句强调自己要的是葫芦,“葫芦”要重读。生再次朗读。师总结:这些句子有的是心里想的,有的是自己对自己说的,有的是劝别人的,有的是感到很奇怪的。不同的语气就有不同的读法。现在请大家根据评价标准自己练习读,看谁能摘得三颗星。(4)根据评价标准,读好段落。(5)分享展示。活动三、拓展科普,明白道理师:这个人要的是葫芦,那到底要不要治芽虫呢?我们来看看蚜虫的危害。(1)科普蚜虫的危害和叶子的作用。师:蚜虫危害很大,叶子却有很大的作用。小朋友,现在你知道了蚜虫的危害,也知道了叶子的作用,你已经比那个人更聪明了。故事中的邻居劝了那个人,劝成功了吗?现在请你在邻居劝说的基础上再说两句话,让那个人马上就去治牙虫,看谁有本事?(2)学生根据评价标准练习劝说。注意:用上这样的评价标准,你就能成为三星级的劝说小能手。(3)分享展示。(4)师总结同时板书。这个人想要的是葫芦(板书:葫芦),但是他不知道葫芦是要靠谁提供养分?叶子(板书:叶子),如果叶子被蚜虫吃掉了(板书:蚜虫),葫芦也就没了。说明蚜虫、叶子、葫芦这三者之间是有联系?(板书:事物之间有联系)(5)打开锦囊,明白道理。生活中很多事物看似没有联系,其实他们是有联系的。这就是我们得到的第三个锦囊,一起读。把这个智慧锦囊写到课题下面,让我们牢牢的记住它。活动四、拓展延伸,深化寓意师:有了这个锦囊,很多事情就很明白了。这里有一个《鹿和狼》的故事,老师读给你听。生边听故事边思考:美国政府想要的是什么?谁和谁之间的联系?有什么联系?学生分享。课堂总结:孩子们,生活中很多事物都是有联系的,比如不爱刷牙,就会得蛀牙;对着别人咳嗽或打喷嚏,病毒就会传播,所以个人卫生与健康生活之间也是有联系的。事物间的联系需要我们留心去观察。布置作业1.把今天学的故事和收集的智慧锦囊讲给家人听。2.推荐读更多的寓言故事,集更多的智慧锦囊。板书设计14我要的是葫芦叶子长蚜虫 不在乎邻居劝告 不肯听事物之间有联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