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综合评价卷三 中国现代史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1949年,“人民”开始成为最流行的政治词汇。从“人民解放军”“人民银行”,到使用的“人民币”,乃至每天走过的“人民路”“人民广场”等,“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表明我国 ( )A.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B.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C.已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2.1950年11月下旬,东北地区掀起“男女老少齐上阵、家家户户忙炒面”的热潮,仅20多天的时间,就有405万斤炒面送到前线。出现这一现象的历史背景是 ( )A.秋收起义 B.淞沪会战 C.淮海战役 D.抗美援朝3.“新中国土地改革在实现经济变革的同时,还促进了农村社会变革。它废除封建宗法体系,农民的政治地位得以提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人民当家做主的新型基层政权。”材料表明 ( )A.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摧毁 B.民生主义得以实现C.经济变革推动民主化进程 D.人民从此站立起来4.从1953年到1957年,在工业生产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国民收入总额增长53%。1957年,全国居民平均消费水平比1952年增长34.2%,全民所有制职工年均工资比1952年增长42.8%。这些数据表明第一个五年计划 ( )A.兼顾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 B.结合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C.提倡自力更生与艰苦奋斗 D.谋划产业布局与地区平衡5.1954年,全国选举产生了1 226名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其中包括了我国所有的民主阶级和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包括了工农业劳动模范,武装部队的英雄人物,著名的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工作者,工商界、宗教界的代表人物。这反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A.决策具有科学性 B.制度具有稳定性C.具有权力至上性 D.代表具有广泛性6.下面是创作于1956年的农业宣传画,其标语为“农村妇女们,积极参加农业劳动,争取合作社的农产丰收”。据此推断,当时 ( )A.土地改革已顺利起步 B.抗美援朝得到了支持C.农业集体化火热开展 D.“一五”计划超额完成7.我国第一座工人纪念馆坐落于大庆市。馆中的展览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石油魂》为主题,集中展示了铁人精神,成为我国最具石油特色的文化景观之一。这一精神的代表人物是 (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雷锋 D.杨靖宇8.下面是中国邮政发行的一次党的会议周年纪念封(局部)。该会议 ( )A.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B.促成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C.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D.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9.河南省委在1980年指出:“各地所建立的生产责任制,只要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加生产,提高社员生活水平,巩固集体经济,就应当加以肯定和稳定。”这表明河南省委 ( )A.提倡推行农业合作化 B.鼓励调整生产关系C.否定人民公社化运动 D.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1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个阶段。据此可知,我国 ( )A.综合国力持续得到增强 B.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C.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D.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11.一位学者说:“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要永远铭记……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材料描述的是我国 ( )A.农村生产力的解放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C.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12.我国通过开发清洁能源,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荒漠化防治、海洋和森林资源保护等工作,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这体现出 ( )A.创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转型 B.开放发展理念牵引内外联动C.协调发展理念助力整体平衡 D.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生态建设13.神舟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中国高铁不断创造新的世界纪录,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国—中亚峰会顺利举行……这一系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A.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 B.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引领 D.海峡两岸经济文化的交流14.有学者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是从天而降的全新事物,它的出现与设计,与历史上中国的族群政治与边疆政治的传统有直接关联。”该学者意在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开创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 B.体现了历史传统与现实的结合C.照搬治理边疆的传统模式 D.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15.小明同学在复习时设计了下面的思维导图。其中方框里应填 ( )A.平等互利 B.“求同存异”C.“一国两制”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6.人民海军成立75年以来,从小艇到巨舰,从近岸到深蓝,从单兵到体系,以第四代装备为引领、第三代装备为主体的现代化人民海军正在形成,大国战舰向着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破浪远航。这体现了( )A.人民海军装备全部依靠自主研发 B.人民海军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C.海军始终是我国实力最强的军种 D.人民海军已经多次完成出访任务17.1955年,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了万隆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这次会议 ( )A.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B.宣告了不结盟运动的正式成立C.恢复了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18.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毛泽东、周恩来敏锐地抓住这一时机,调整国际战略,开创了对外关系的新局面。下列能印证这一“新局面”的是 (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9.1964年10月17日《人民日报》社论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不是由于中国相信核武器的万能,要使用核武器。恰恰相反,中国发展核武器,正是为了打破核大国的核垄断,要消灭核武器。”该社论评述的是中国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C.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升空 D.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20.下面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家用电器数量统计表(单位:台/百户)。该表数据表明改革开放后,我国 ( )项目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2000年电冰箱 6.58 42.33 66.22 80.13洗衣机 48.29 78.41 88.97 90.52彩电 17.21 59.04 89.79 116.56A.家用电器迭代速度放缓 B.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C.网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D.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快速增长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建立起一些原来没有的工业制造部门,如汽车、重型机器、新式车床等。此后机械制造业获得长足发展,形成东北、西南、西北、中南等各具特色的制造基地。装备制造业作为中国最大的制造业部门,在改革开放中走在前列,重大装备研制开发能力大幅提高,国际竞争力快速提升。——摘编自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等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业发展。机械工业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取得重大成就。2012—2022年,我国创新成果丰硕,机械产品自给率超过85%,“华龙一号”“国和一号”三代核电机组等国产成套装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同时,在国家产业政策引导下,机械工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摘编自徐念沙《十年辉煌挺起装备制造的脊梁——新时代机械工业发展综述》等(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时代推动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分)22.(6分)阅读1984年大事记,回答问题。材料(1)结合所学知识,从大事记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事件,并进行简要说明。(3分)(2)大事记展现了改革开放后我国哪些领域取得的成就?请任选一个领域,列举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进步的具体表现。(3分)2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面是1949—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建交国家数量变化的柱状图。材料二 1981 年以来,我国积极参加国际维和行动。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成功召开。同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让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事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截至2023年,中国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新建交的国家数量最多的时间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3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2分)(3)综上所述,请谈谈你对国家发展对外关系的认识。(1分)24.(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几斤好肉,几件新衣就是普通人家最好的年货。瓜子、花生、水果糖这类年货,是紧俏物资。一部分手头富裕的人,把耐用消费品(黑白电视、录音机、电冰箱、洗衣机组成的“新四大件”)添加到年货清单里。如今,随着新兴电商的发展,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开始习惯于网上置办年货。东北的蘑菇、木耳、人参,新疆的香梨、葡萄干,山东的富士苹果、阿胶、扒鸡,辽宁的海参、寒富苹果,青藏高原的雪莲花、冬虫夏草、地毯,华南的水果,云贵高原的茶,山西的老陈醋等都成了年货“新宠”。年货清单中的产品产地变得越来越全球化,城乡结合化。材料三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个。近段时间以来,关于年味变淡的话题在网络上热度很高。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讨论话题有“云拜年会让年味变淡吗”“让年味变浓”“年味需要拯救吗”等。(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过年的变化。(2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变化产生的原因。(3分)(3)请你参与材料三中的话题讨论,为“拯救年味”出谋划策。(1分)25.(6分)国家名片是代表国家形象的符号,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文明成果。请从下列“中国名片”中任选有联系的两项,自拟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中国名片 “求同存异” 乒乓球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高铁 中国航天 中国电商参考答案1.D 2.D 3.C 4.A 5.D 6.C 7.B 8.C 9.B 10.C 11.B 12.D 13.C 14.B 15.C 16.B 17.A 18.C 19.A 20.B21.(1)在“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建立了许多新的工业制造部门,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制造基地,机械制造业获得长足发展;改革开放后,装备制造业成为我国最大的制造业部门,重大装备研制开发能力大幅提高,国际竞争力快速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装备制造业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全力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创新成果丰硕,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4分)(2)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机械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创新成果丰硕,自主研发能力增强;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升级的推进;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任答两点即可,2分)22.(1)【示例一】①⑤或①⑤⑥,农村改革的成功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示例二】②③,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为对外开放积累了经验,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示例三】⑤⑥,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股份制企业的建立和发展。(序号选取正确1分,联系2分,共3分)(2)领域:经济;体育;祖国统一。(任答两点即可,2分)具体表现:经济领域,深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体育领域,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祖国统一,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任答一点即可,1分)23.(1)时间段:1970—1979年。(1分)原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助于打破外交僵局;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推动;中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影响。(任答两点即可,2分)(2)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经济发展;致力于体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推动世界共同发展。(任答两点即可,2分)(3)较强的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坚持开放发展,实现合作共赢;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等。(任答一点即可,1分)24.(1)过年走亲戚的交通工具变得便捷;年货的购买渠道发生了变化;年货的品种越来越丰富。(任答两点即可,2分)(2)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网络技术的发展。(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3分)(3)营造宽松的过年氛围;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1分)25.参考范文:以中国智慧点亮世界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改革开放后,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求同存异”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两张名片都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也体现出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表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