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琵琶行(并序)》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3《琵琶行(并序)》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琵琶行》说课稿
一、课前教学情分析
《琵琶行》是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本单元主题为 “生命的诗意”,此诗通过描写诗人与琵琶女的相遇相知,借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悲惨身世,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谪后的郁闷悲苦之情,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们的悲惨命运,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与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它以其优美的语言、细腻的描写、深刻的情感以及丰富的音乐描写而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对于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感受古典诗歌的魅力、理解封建社会的文化现象以及体会诗人的情感世界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古典诗歌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初步掌握了一些诗歌阅读的基本方法,如对诗歌意象、情感的简单感知等。他们对叙事性的文学作品也有一定的兴趣和理解能力,能够理清故事的基本脉络。然而,由于《琵琶行》篇幅较长,诗歌中蕴含的情感较为复杂深沉,涉及到唐代的音乐文化、社会阶层等多方面的知识,学生在深入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体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共鸣之处、把握诗歌所反映的社会意义等方面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细致的引导与深入的解读。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5 分钟)
教师:同学们,音乐是一种无国界的语言,它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情感。在古代文学中,有许多诗人都善于用文字来描绘音乐的美妙。(播放一段优美的琵琶曲片段)大家听了这段琵琶曲,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 1:我觉得琵琶声清脆悦耳,很有节奏感。
学生 2:琵琶声好像在诉说着一个故事,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教师:确实,音乐有着强大的感染力。在唐代,有一位伟大的诗人白居易,他听到了一位琵琶女的演奏后,被深深打动,于是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篇 ——《琵琶行》。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首诗,去感受那动人心弦的音乐与深沉的情感。
(二)作者介绍(3 分钟)
教师: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有着 “诗魔”“诗王” 的美誉。他一生关心民生疾苦,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的许多诗作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人民的苦难,如《卖炭翁》等。同学们,你们还能背诵白居易的哪些其他诗作呢?
学生 1:《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学生 2:《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教师:这些诗作都展现了白居易不同的诗歌风格。那《琵琶行》又体现了他怎样的创作特色呢?
(三)文学常识(3 分钟)
教师:《琵琶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叙事诗以叙述故事为主要内容,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与抒情诗相比,它更注重事件的发展和人物的刻画。在古代诗歌中,像《木兰诗》《孔雀东南飞》也是著名的叙事诗。《琵琶行》在形式上属于歌行体,它的特点是篇幅可长可短,句式灵活,格律较为自由,便于诗人自由地表达情感和叙述故事。同学们,你们能回忆起歌行体诗歌在韵律方面与律诗的区别吗?
学生 1:律诗的韵律要求很严格,而歌行体相对宽松一些,它的押韵比较自由。
教师:对,这就使得《琵琶行》在语言表达上更加灵动自如。那我们来看看它在内容上是如何展开的。

四)创作背景(4 分钟)
教师:这首诗创作于元和十一年(公元 816 年)。当时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他在浔阳江头送别友人时,偶然遇到了一位曾经红极一时,如今却年老色衰、漂泊憔悴的琵琶女。诗人听了她的演奏,了解了她的身世后,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不禁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江州司马这个官职在当时比较低微,白居易远离了朝廷的政治中心,心中充满了苦闷与失落。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琵琶行》。同学们,你们能想象白居易当时的心境吗?
学生 1:他肯定很孤独,被贬官后在这个偏远的地方,没有什么知心朋友。
学生 2:他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听到琵琶女的故事后,更加感同身受。
教师:对,这种心境对他创作《琵琶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那我们来看看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五)文本解读(20 分钟)
初读感知(5 分钟)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学生朗读后)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朗读一下?(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评价)
学生 1:他朗读得很流畅,不过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的 “思” 字读音可以再准确一些,这里应该读 “sì”,表示情思。
学生 2:我觉得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这句应该读得更缓慢、低沉一些,以突出那种萧瑟、凄凉的氛围。
教师:好,这两位同学的评价很专业。老师来范读一遍,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首诗主要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教师范读)
教师:好,老师读完了。同学们来说说看,诗中的故事有哪些主要情节?
学生 1:首先是诗人在浔阳江头送客,然后听到了琵琶声,接着琵琶女出来演奏,之后琵琶女讲述了自己的身世,最后诗人也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教师:概括得很不错。那在这个过程中,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精读赏析(15 分钟)
教师:我们先来看看琵琶女演奏音乐的部分。“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这几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音乐呢?
学生 1:运用了比喻,把大弦的声音比作急雨,小弦的声音比作私语,生动地写出了琵琶声的不同特点,急雨表现出声音的急促、响亮,私语则体现出声音的轻柔、细密。
教师:非常正确。那这样的描写对表现琵琶女的演奏技艺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 2:让我们能直观地感受到她演奏技巧很高超,能够弹出不同风格的声音,就好像能随意控制声音的大小、轻重一样。
教师:对。那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几句又妙在哪里呢?
学生 1:这里不仅有比喻,还有通感。“间关莺语花底滑” 把琵琶声比作黄莺在花下婉转鸣叫,让人仿佛看到了一幅美好的画面,同时也听到了悦耳的声音,这就是通感,将听觉转化为视觉。
学生 2:“此时无声胜有声” 很巧妙,在声音突然停止的时候,却让人感受到了更深的情感,好像琵琶女心中有很多愁绪都在这无声中凝聚。
教师:没错。那琵琶女的身世是怎样的呢?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学生 1:她曾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说明她年少时技艺高超,很有名气。
学生 2:但是后来 “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因为年老色衰,就没有人再欣赏她的表演了,生活变得很悲惨。
教师:对,这种身世的巨大转变,让琵琶女的形象更加丰满。那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
学生 1:他一开始是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的孤寂、惆怅。
学生 2:听到琵琶女的演奏和身世后,他发出了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的感慨,觉得自己和琵琶女一样,都是被贬谪、不得意的人,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情感。
教师:非常好。那诗中的环境描写,如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 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营造了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为后面的故事发展和情感表达奠定了基调。
学生 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通过描写周围环境的安静,衬托出琵琶女演奏的感染力,大家都沉浸在音乐中,也从侧面反映出音乐的美妙。
(六)层次划分(3 分钟)
教师:我们可以把这首诗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 “浔阳江头夜送客” 到 “主人下马客在船”,主要写诗人浔阳江头送客的情景,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第二部分从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到 “唯见江心秋月白”,重点描写琵琶女的演奏过程和音乐之美,这是全诗的核心部分之一;第三部分从 “沉吟放拨插弦中” 到 “梦啼妆泪红阑干”,讲述琵琶女自述身世,展现了她命运的起伏;第四部分从 “我闻琵琶已叹息” 到 “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人抒发自己被贬谪后的情感,并与琵琶女产生情感共鸣;第五部分是最后的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以诗人的落泪作结,进一步强调了两人同病相怜的情感深度。同学们,你们能根据这个划分说说每层的主要情感吗?
学生 1:第一部分是惆怅,送别友人时的那种不舍和内心的愁绪。
学生 2:第二部分是惊叹,对琵琶女演奏技艺的惊叹和被音乐所吸引。
学生 3:第三部分是同情,对琵琶女身世悲惨的同情。
学生 4:第四部分是共鸣,诗人与琵琶女同病相怜的情感共鸣。
学生 5:第五部分是悲切,诗人因情感的触动而落泪的悲切。
(七)主旨总结(3 分钟)
教师:综合来看,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与琵琶女的相遇相知,借助琵琶女的身世和演奏,抒发了诗人被贬谪后的郁闷悲苦之情,表达了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的主题,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乐伎等底层人物的悲惨命运,体现了白居易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大家能从诗中的哪些语句深刻感受到这种主旨呢?
学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这句最能体现诗人与琵琶女的情感共鸣,也反映了主旨,他们都在命运的低谷中,有着相似的遭遇和情感。
(八)手法归纳(4 分钟)
教师: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首先是音乐描写手法,大量运用比喻、通感、烘托等,如前面分析的音乐描写部分,使无形的音乐变得形象可感。其次是人物塑造手法,通过对比琵琶女的今昔,以及诗人与琵琶女的类比,生动地塑造了人物形象。还有环境烘托手法,浔阳江头的景色描写,如枫叶荻花、秋月等,都烘托出了人物的情感和故事的氛围。同学们,你们还能在诗中找到其他运用这些手法的例子吗?
学生 1:“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将琵琶女现在的悲惨与过去的欢乐相对比,更加突出她命运的凄凉。
学生 2:“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通过描写浔阳当地恶劣的居住环境和缺少音乐的情况,烘托出诗人被贬后的孤寂苦闷,这也是环境烘托手法的体现。
三、课后作业
背诵《琵琶行》全诗,并录制自己的背诵音频或视频发送到班级群里,互相交流学习。
选择诗中自己最喜欢的一段音乐描写,将其改写成一篇 300 字左右的现代散文,要求能够体现出原诗中的音乐意境和情感。
阅读白居易的另一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比较两首诗在人物塑造、情节结构、情感表达、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异同,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赏析文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