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主题13 民族解放与国家独立的斗争【主线梳理】主题 概况列强 侵华 1.两次鸦片战争(1840—1860年):①《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②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边疆危机、中法战争(19世纪60—80年代):宗藩关系逐渐解体,清政府强化了对边疆的管辖。 3.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日《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年):日本最终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挽救 危局 1.清王朝的自救运动:①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②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抵抗了外国的经济侵略,但最终失败;③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效果有限,加速了辛亥革命的到来。 2.农民阶级的探索 ①太平天国运动主张有田同耕,平均分配土地、劳动产品,但这些主张过于理想化,最终未能实行。 ②义和团运动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 3.资产阶级的探索 ①戊戌维新运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等,但维新运动遭到顽固势力的阻挠而失败。 ②辛亥革命:孙中山等革命党人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4.新民主主义革命 (1)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1919—1923年) ①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②1921年,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3年,中共三大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挽救 危局 (2)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 ①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革命统一战线建立。②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北伐,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③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3)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 ①新道路的开辟: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27年,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同年,毛泽东开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②遵义会议: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中国革命。 (4)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年) ①1935年,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②1935年,瓦窑堡会议召开,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③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④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⑤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⑥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战取得胜利。 (5)解放战争时期 ①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重庆谈判、北平和谈。②解放战争胜利:经过战略防御、进攻、决战,1949年,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高考研练】(2024·黑吉辽·6)1878年,左宗棠上《复陈新疆情形折》,①建议在新疆广设义塾,教授汉文,使民众“略识字义”,②“征收所用券票,其户民数目,汉文居中,旁行兼注回字,令户民易晓”。这一建议旨在( )。A.改革税收制度【无中生有】材料没有涉及税收制度B.改进教育方法【断章取义】改进教育方法是手段而非主要目的C.增强国家认同D.引导社会风尚【无中生有】材料没有涉及社会风尚获取 信息 时间信息:晚清。历史现象:左宗棠提出治理新疆的系列建议推理 判断 ①→建议开学校,教汉文; ②→建议券票将汉文居中,兼注回字。 左宗棠收复新疆后,为稳固边疆,建议在边疆地区教授并且推广汉文→此举有助于促进边疆民族对汉族文化的认同,进而增强国家认同1.(2024·全国甲卷·28:以土地所有权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据研究,19世纪上半叶,江南的地权相对集中,此后一段时期,一些府县地权趋于分散。例如1888年,有报道称镇江府“大地主不复存在”,大部分土地掌握在个体小农手中。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西方列强入侵B.民族资本主义的逐渐发展C.太平天国运动D.农村土地商品化程度提高2.(2024·广东·7:以清政府对条约的态度为切入点考查晚清的边疆危机)1884年中法《简明新约》规定:“此约缮中法文各两份,各执一份为据,应按公法通例,以法文为正。”1885年续谈正式约章时,以法文文本为准的条款被慈禧太后“勾掉”,最后签署的中法《越南条款》没有“以法文为正”字样。这表明清政府( )。A.意图抵制西方强权 B.拒绝融入国际社会C.有效遏制边疆危机 D.固守天朝上国观念3.(2024·山东·7:以报刊关键词为切入点考查中共党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了4500余种报刊。这些报刊的命名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特征,使用了不同的关键词。在“红旗”“红色”“工人”“青年”等成为报刊命名高频用词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 )。A.确定了民主革命纲领B.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D.提出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4.(2024·广东·9:以《中国之命运》为切入点考查国民党的统治)1943年3月,中国国民党以蒋介石的名义抛出《中国之命运》一书,公开提出共产主义和英美式的自由主义都不适合中国,声称“中国之命运,完全寄托于中国国民党”。这说明( )。A.民族统一战线初现裂痕B.中国的国际地位未见改善C.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D.国民党试图独占抗战成果5.(2024·湖北·9:以中共中央对政策性文件的调整为切入点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史)1948年1月,中共中央原则通过《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引发热烈讨论。因各解放区分歧较大,该文件最终未成为正式决定,代之以一系列细致且分门别类的具体指示。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 )。A.巩固统一战线 B.坚持实事求是C.转变工作重心 D.注重自身建设【要点拓展】要点一 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1)从鸦片战争到19世纪70年代,列强侵华以勾结为主。鸦片战争后,法美趁机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并通过“片面最惠国待遇”分享侵华权益;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美俄成为帮凶,趁火打劫;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英法俄等进行勾结;等等。(2)列强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先是在中国展开激烈争夺,随后共同支配中国。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对华资本输出中列强争夺激烈,争做中国债主,抢夺路矿权和争相开设工厂等;美国首先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后该政策被列强相继承认,形成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3)辛亥革命到一战结束,列强之间以斗争为主。一战期间,日本逐步取得独霸中国的地位,美国与日本竞争,引发府院之争。(4)一战结束到九一八事变,列强再次共同支配中国。巴黎和会上,协约国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1922年签订《九国公约》,形成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5)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华势力不断扩大,影响到英美在华利益,两个集团走向对抗。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为了控制中国,全力支持蒋介石打内战。(2023·重庆·7)下图为1908年著名漫画家马星驰创作的一幅时事漫画(局部),它反映了( )。A.列强在华利益彼此冲突对立B.清廷力拒外资实现铁路国有C.攫取路权是列强扩大侵华的工具D.东北地区成为列强在华争夺焦点要点二 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觉醒 历程 ①鸦片战争:民族意识的萌发。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出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识之士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关注世界形势,倡导学习西方,反对外来侵略,保家卫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②甲午中日战争:民族意识真正觉醒。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战败、列强掀起的瓜分狂潮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资产阶级各政治派别、农民阶级、晚清政府、新型知识分子阶层等都以各自的方式进行着救亡图存的努力觉醒 历程 ③五四运动:民族意识的升华。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工人、农民、资产阶级空前团结,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民族意识进一步升华。 ④抗日战争:民族意识的高涨。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民族意识全面高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民族复兴意识也达到了空前的觉醒觉醒 原因 甲午中日战争的冲击和影响;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传入,西学东渐的深入;先进中国人的引领;等等觉醒 影响 ①政治上,推动了反专制、求民主的斗争,推动了民族民主革命的发展;②经济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近代的工业化;③思想上,有利于中国向西方学习,促进了思想启蒙;④社会上,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统一(2023·广东·9)“三十年代初组织起来的左翼文化运动,已经冲破了原来左派的圈子,抗日救亡、反对内战、反对华北自治等等口号,已经把成千上万的中小资产阶级和上层爱国人士吸引到我们的阵营中来了。”上述现象反映了( )。A.九一八事变使民族危机空前严重B.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C.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全国抗战开始D.国共合作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参考答案主题13 民族解放与国家独立的斗争高考研练典例 C1.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江南的地主阶级,以致到了1888年,镇江府“大地主不复存在”,而清政府为恢复生产,招募大量移民前来垦荒,推动了小农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西方列强入侵导致自然经济解体,小农破产,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集中于城市而非农村,排除B项;土地商品化程度提高会导致土地兼并盛行,小农破产,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2.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条约是正式的国际交换文件,“以法文为正”说明条约的最终解释权在法国手中,不再“以法文为正”体现出清政府想抵御西方强权,降低外国话语权,A项正确;勾掉以法文文本为准的条款并不意味着清政府拒绝融入国际社会,排除B项;晚清政府并未有效遏制边疆危机,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天朝上国观念,排除D项。3.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旗”(红军的象征)、“红色”(红与白对立)、“工人”、“青年”等成为报刊命名高频用词是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此时期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逐渐形成,故B项正确;民主革命纲领确定于1922年中共二大,排除A项;全面抗战路线制定于1937年的洛川会议,排除C项;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提出于1949年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排除D项。4.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否定共产主义和英美式的自由主义,意在维护独裁统治和抹杀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功绩,企图独占抗战成果,D项正确;1938年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方面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民族统一战线初现裂痕,排除A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阶级矛盾的内容,排除C项。5.B 根据材料可知,每个解放区具体情况不同,因此最终没有形成统一的文件政策指示,而是代之以细致且分门别类的具体指示,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B项正确;统一战线主要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党外人士,而材料主要针对的是党内问题,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此时尚未转移,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党根据具体情况具体指示各个解放区,不是强调党注重自身建设,排除D项。要点拓展训练1 C 根据漫画信息“东清铁道”“沪杭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英俄日等在中国争夺路权,故C项正确;列强在华利益有冲突有合作,排除A项;清政府的“铁路国有”实质是出卖铁路主权,排除B项;20世纪初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东北地区并非争夺焦点,排除D项。训练2 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对华北自治”是一二·九运动中的口号,北平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这说明左翼文化运动阵营的扩大与一二·九运动促进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有关,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排除A项;材料与全国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皆无关,排除C、D两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