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突破:主题14 近现代中国民主政治、法治的实践与探索(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突破:主题14 近现代中国民主政治、法治的实践与探索(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主题14 近现代中国民主政治、法治的实践与探索
【主线梳理】
一、中国近现代的政治制度
发展概况
晚清时期:君主立宪制 1.维新变法: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但最终失败。 2.清末新政:没有达到清政府维护其统治的目的,反而激化了矛盾,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民主共和制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妥协性和力量的弱小,革命的果实最终落入袁世凯手中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政党政治 各类政党、社团纷纷成立,展开竞争;1912年,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1913年,宋教仁被刺杀后,革命党人发动“二次革命”;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实行“训政” 1928年,国民党通过《训政纲领》,以党代政,实质就是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1948年,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中华民国进入“宪政”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   1.过渡时期,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二、中国近现代的法治建设
时期 法治建设
清政府 时期  1.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主张依法治国 2.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宪法性文件
南京临时 政府时期 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北洋政府 统治时期 1914年颁布的《中华民国约法》,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法治化的进程
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  1.1946年召开伪国民大会,通过了《中华民国宪法》,实质上维护了国民党的一党专政。 2.1931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首部人民宪法性质的文件
新中国 成立后 1.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法制初创,法律集中在政治领域。 2.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加强了法治建设。 3.20世纪90年代: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形成
【高考研练】
(2024·新课标卷·29)下表所示是清末新军第九镇、第八镇及第二十一协军官的来源构成。这可用于说明新军(  )。
类别 部别    ①国内学生 留学生 ②士人 行伍 总计
第九镇(驻江宁) 340 15 272 87 714
第八镇(驻湖北) 154 12 497 23 686
第二十一协(驻湖北) 53 4 73 3 133
总计 547 31 842 113 1 533
A.抵制了列强入侵【混淆史实】
新军的建立并没有起到抵制列强入侵的作用
B.导致了军阀势力扩大【无中生有】
军阀势力扩大与新军的来源无关
C.引发了军阀混战【无中生有】
近代中国军阀混战的根源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且袁世凯死后军阀混战才开始
D.助推了民主革命发展
获取 信息 时间信息:清末。历史现象:清末编练的新军来源广泛
推理 判断 ①→国内学生是新军的重要来源; ②→士人也是新军的重要来源。 新军中的军官来源广泛,国内学生和士人占据大多数,而这些人受过一定的教育→其思想解放的程度相对更高,更容易接受新的思想和观念,包括民主革命的思想→故而许多新军军官后来成为革命党人或革命支持者,助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1.(2024·全国甲卷·29:以20世纪初的舆论认同为切入点考查清末宪政)20世纪初,围绕是否以暴力手段推翻清朝统治等问题,改良派与革命派展开激烈论战。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后,改良派称“旬月之间,薄海内外,欢呼庆祝之声动天地”,梁启超认为“从此政治革命问题,可告一段落”。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
A.新政暂时缓和国内政治矛盾
B.新政的政治目标已经实现
C.改良派阻止了革命发展进程
D.革命派获得民众广泛支持
2.(2024·黑吉适应性测试·7:以官员奏疏为切入点考查清末新政)下表所示是1910年部分官员奏疏中关于清末新政的言论。
官员 言论
御史 赵炳麟 百姓困穷至此,若不度量财力,以定新政次序,在上多一虚文,在下增一实祸
直隶总督 陈夔龙 或数年数十年所应办之事发之一时……当择其事之直接关系预备立宪者,专精以赴之
材料主要反映了新政推行(  )。
①未采纳官员建议 ②未充分考虑国力 ③未顾及轻重缓急 ④未重视列强态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23·浙江1月·7:以宋教仁的观点为切入点考查中华民国的责任内阁制)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据载,宋教仁曾谓:“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则总统政治上之权力至微,虽有野心者,亦不得不就范。”下列项中,与宋教仁限制总统权力意图相吻合的是(  )。
①临时大总统代表政府总揽政务 ②临时大总统统帅全国陆海军队 ③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并可弹劾临时大总统 ④临时大总统发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3·福建·7:以纪念邮票的发行为切入点考查中共的政权建设)下图是1990年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一枚纪念邮票。以该邮票为实物史料,可以提取的历史信息是(  )。
A.赤色邮花的出现时间
B.中国人民邮政的创立时间
C.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起始时间
D.闽西交通总局的成立时间
5.(2023·江苏·8: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的讲话为切入点考查中共的政权建设)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强调“由减租减息转变到耕者有其田”,要派干部到城市去,“掌握大的铁路、工厂、银行”。他主张新的中央委员应该包罗各种人才,“将来还要搞大工业”。他提出要夺取北平、天津等中心城市,并表示“我们一定要在那里开八大”。毛泽东的主张(  )。
A.基于对解放战争进程的判断
B.说明中国革命性质发生变化
C.重在强调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D.憧憬着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未来
【要点拓展】
要点一 中国近代政治体制转型的特点与制约性因素
转型特点 ①民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交织在一起;②政体之争与政党斗争交织在一起;③国体之争与政体之争交织在一起;④国内阶级斗争与国际列强干预叠加、搅和在一起
制约性因素 ①政治变革缺乏强有力的主导力量:强有力的国家政权是一个国家近代化的主导与推动力量,但近代中国的中央政府权威不足,整合社会的能力较低。 ②传统政治文化的消极因素的阻碍:如臣属心理、权力本位、贱民思想、人治观念等,导致了人们行为与思想的僵化。 ③武人干政造成近代中国政局的动荡;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深重。 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2023·全国甲卷·29)有学者认为,绅商是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已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代趋向,但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  )。
A.绅士是社会转型的主要动力
B.“尊士贱商”的积习遭弃
C.传统社会阶级结构已被颠覆
D.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要点二 中共国家政权建设思想的演变历程及原因
演变历程 ①建党初期和国民革命时期:从“无产阶级专政”到“真正民主共和国”。 ②土地革命时期: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到“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再到“民主共和国”。 ③抗日战争时期:从“抗日民主政权”到“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④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最终得以确立
演变原因 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促使中共政权建设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中共理论修养和政治觉悟不断提高,政权建设的指导思想逐渐发展和成熟(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不断扩大。 国际:一度受“苏联模式”的影响,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和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共国家政权建设思想的发展
(2023·天津·8)1945年9月,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和政府决定将乡参议会改为乡人民代表会议,1946年4月,又规定边区、县、乡人民代表会议或参议会为人民管理政权机关;1947年11月,与土地改革行动相呼应,中共中央要求解放区政权自下而上地实行人民代表会议制。这反映了(  )。
A.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国家最高权力的重组
C.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
D.民主联合政府的建立
参考答案
主题14 近现代中国民主政治、法治的实践与探索
高考研练
典例 D
1.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给了改良派一定的希望,但实际上,清政府只是借立宪之名行集权之实,所以新政只能暂时缓和国内政治矛盾,故选A项;预备立宪实际上是一场骗局,清政府并未真正进行实质性的政治改革,排除B项;改良派并没有阻止革命的发展进程,随着清政府预备立宪的虚假性逐渐暴露,革命的浪潮反而更加汹涌,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改良派对预备立宪的反应,而非民众对革命派的支持,排除D项。
2.C 根据材料“百姓困穷至此,若不度量财力”可知,清末新政未充分考虑国力,②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当择其事之直接关系预备立宪者,专精以赴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新政未顾及轻重缓急,③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由材料不能得知清政府未采纳这些建议,①不符合材料信息;材料未涉及列强态度,④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A、B、D三项。
3.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通过责任内阁制限制总统权力,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可弹劾临时大总统,临时大总统发布的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③④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临时大总统代表政府总揽政务和临时大总统统帅全国陆海军队,并不能体现对总统权力的限制,①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
4.A 根据材料“赤色邮花”“邮票发行六十周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邮票是闽西交通总局于1931年初发行的,可提取的历史信息是赤色邮花的出现时间,故A项正确;材料中的“1990年”是该纪念邮票的发行时间,并非中国人民邮政的创立时间,也不是闽西交通总局的成立时间,排除B、D两项;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始于国民革命,排除C项。
5.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七大于1945年4月召开,是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背景下召开的,毛泽东此时在考虑抗战胜利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故D项正确;解放战争于1946年6月爆发,排除A项;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此时并未发生变化,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工作方向,排除C项。
要点拓展
训练1 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绅商作为从传统商人演化而来的新商人,即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斗争、经济生产、思想文化等方面,都表现出进步和保守的两面性,故D项正确;由材料无法得出“主要动力”,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尊士贱商”的内容,且“遭弃”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传统社会阶级结构已被颠覆”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
训练2 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抗战结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中国革命由民族革命转向民主革命,此时推行人民代表会议制,有利于团结革命力量争取革命胜利,故A项正确;此时还未形成国家最高权力,B项说法不恰当,排除;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民主联合政府的建立,排除D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