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3张PPT)
专题十三 常见仪器及基本实验操作
七年级上册
主题五 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
2025年中考化学教材专题复习
基础知识点梳理
PART 01
反应容器 能直接加热 ① 、蒸发皿、燃烧匙等
需垫陶土网加热 ② 、烧瓶、锥形瓶等
试剂存放仪器 广口瓶(固体)③ (液体)、集气瓶(气体) 计量仪器 托盘天平、量简(量液体)、温度计(测温度) 分离/添加仪器 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过知识
试管
烧杯
细口瓶
过考点>
考情分析 >
常用仪器
胶头滴管
酒精灯
试剂取用仪器 药匙: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固体
镊子:取用块状或较大颗粒固体
④ :用于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
量筒:量取一定量液体
固定和夹持仪器 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和铁圈)、坩埚钳、试管架
加热仪器 ⑤ 、酒精喷灯(用于高温加热)
其他仪器 陶土网、玻璃棒、水槽等
常用仪器
扇动
1~2 mL
铺满试管底部
原瓶
丢弃
实验室
指定的容器内
①化学试剂取用原则
三不原则:a.不能用手接触试剂;b.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试剂的气味(正确的闻气味的方法是用手轻轻在瓶口 ,使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c.不得尝任何试剂的味道
节约原则:按规定用量取用试剂,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液体取用 ,固体只需
剩余试剂处理原则:a.不能放回 ;b.不随意 ;c.不能拿出 ;d.要放入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②固体试剂的取用和称量
取用粉末状试剂:a.一横,先把试管 ;b.二送,用 或
把试剂送至 ; c.三竖立,把试管竖立起来
取用块状试剂:a.一横,先把容器 ;b.二放,用 把块状试剂放到 ;c.三慢立,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块状试剂缓缓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
固体试剂的称量:称量时,左 右 ;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干净的、大小相同的纸片,把试剂放在纸片上称量,称量易潮解或有腐蚀性的试剂,应放在 里称量;试剂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
【新教材变动】
横放
药匙
纸槽
试管底部
横放
镊子
容器口
打破容器
物
码
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
【新教材变动】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③液体试剂的取用
倾倒: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试管稍稍 ,瓶塞应 在桌面上,试剂瓶口 试管口,缓慢倒入,标签朝向 ,以防流出的试剂
量取:选择量程 量取液体体积的量筒,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在接近刻度线时将量筒 ,改用 滴加至刻度线,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 保持水平
滴加:取用少量液体时一般用 ,取液后应保持胶帽 ,不要平放或倒置,用后要立即用 冲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 用水冲洗)
倾斜
倒放
紧挨
手心
腐蚀标签
等于或略大于
放到水平桌面上
胶头滴管
凹液面最低处
胶头滴管
在上
水
不要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④物质的加热
酒精灯的使用:酒精灯的火焰分为 、 、 三个部分,其中 温度最高:酒精的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不少于
三禁止:a.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应用 点燃;
b.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必须用 盖灭;
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
给液体加热: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应与水平方向约成45°角,试管口不能对着 ,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给固体加热:试管口应 ,以防 ;铁夹或试管夹夹在
焰心
内焰
外焰
外焰
2/3
1/4
火柴
灯帽
失火
自己或他人
1/3
略向下倾斜
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距试管口约1/3处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⑤仪器的连接
仪器连接:a.连接玻璃导管和乳胶管或橡胶塞:先将导管口 ,然后对准乳胶管管口或橡胶塞上的孔稍稍用力 ,将其插入;b.在容器口塞橡胶塞:应 ,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子上使劲塞进塞子,以免
检查装置气密性:a.手握法:连接仪器,将导管一端浸没在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的导管口,如果导管口有 ,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b.注水法:关闭弹簧夹,往长颈漏斗内加水至液面没过长颈涮斗下端,并形成一段液柱后停止加水,若观察到长颈漏斗内液面 ,表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c.推拉法:推拉注射器,观察复位情况或气泡产生的情况
用水润湿
转动
把橡胶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
压破容器
气泡冒出
不下降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⑥玻璃仪器的洗涤
洗涤方法:倒净废液,加水振荡后再倒掉,连洗几次,如果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用试管刷刷洗
洗净的判断标准: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 ,也不 时,表明仪器已洗干净
聚成水滴
成股流下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⑦其他基本操作
稀释浓硫酸:将 沿 缓慢地注入 中,并用
不断搅拌
过滤:用于固体和液体混合物的分离,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过滤的操作要点为一 ,二 ,三
蒸发:将溶液进行浓缩,提取溶质,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测定溶液的pH:将pH试纸放在 上,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 待测液 在 pH 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
比较,读出pH
浓硫酸
烧杯内壁
水
玻璃棒
引流
贴
低
靠
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玻璃片(或白瓷板)
【新教材变动】
蘸取
滴
标准比色卡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⑧实验操作意外事故处理
实验桌上酒精燃烧:立即用 盖灭
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质量分数为3%~5%的 溶液
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质量分数为1%的 溶液
试剂溅到眼睛里:立即用水冲洗,并不断眨眼睛,切不可用手揉眼睛,必要时请医生治疗
湿抹布
碳酸氢钠
硼酸
随堂巩固练
1
[人教1.2习题2变式] 具备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B
【点拨】A项,用手拿试管夹时,要注意用手拿住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随堂巩固练
2
[人教4.1习题2变式]实验室过滤操作中,不需要的仪器是( )
D
随堂巩固练
3
[人教1.2习题2变式]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关于溶液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C
考点考向专题复习
PART 02
考点1 常用仪器的识别与用途[10年5考] 贵州真题分点练
1
[2022遵义2,2分]下列仪器中能直接加热的是( )
A.锥形瓶 B.试管 C.量筒 D.烧杯
B
考点1 常用仪器的识别与用途[10年5考] 贵州真题分点练
2
[2019贵阳3,2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仪器用途不正确的是( )
A
考点1 常用仪器的识别与用途[10年5考] 创新考法综合练
3
[2024重庆中考A卷]粗盐提纯实验中用到的下列仪器,名称不正确的是( )
A
考点2 基本实验操作的正误判断[10年9考] 贵州真题分点练
1
[2023贵州2,2分]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障。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考点2 基本实验操作的正误判断[10年9考] 贵州真题分点练
2
[2022贵阳2,2分]下列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考点2 基本实验操作的正误判断[10年9考] 贵州真题分点练
3
[2021遵义3改编,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D
考点2 基本实验操作的正误判断[10年9考] 贵州真题分点练
4
[2022黔东南州2,2分]化学实验过程中,下列对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
B.稀酸飞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质量分数3%~5%的小苏打溶液
C.碱液洒在衣服上,用水冲洗后,再涂上硫酸溶液
D.误服氯化钡溶液,立即喝大量鲜牛奶或鸡蛋清
C
考点2 基本实验操作的正误判断[10年9考] 贵州真题分点练
5
[2022黔西南州2改编,2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B
考点2 基本实验操作的正误判断[10年9考] 创新考法综合练
6
[2024贵州省一模]如图所示为水沸腾实验的部分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C
考点2 基本实验操作的正误判断[10年9考] 创新考法综合练
7
[2024遵义一模]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
C
微专题10 创新实验与数字化实验
PART 03
1
[2024河南洛阳一模]如图是某同学电解水的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C
A.M、N两导管口处收集的气体体积之比约是1∶2
B.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以增强导电性
C.N处收集的气体可以供给呼吸
D.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由电解水实验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M、N两导管口处收集的气体体积之比约是1∶2,A项正确。
纯水几乎不导电,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以增强导电性,B项正确。
N处收集的气体是氢气,氢气不能供给呼吸,C项错误。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D项正确。
2
[2024贵阳南明区期中]为证明人体呼出气体中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的CO2含量,采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瓶1和瓶2中所装试剂均为澄清石灰水
B.吸气时,应将A打开、B关闭,呼气时,则相反
C.呼气时,瓶2长导管内液面上升
D.通过瓶1和瓶2中的不同现象,推断人体呼出气体
中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CO2含量
C
瓶1和瓶2中所装试剂均为澄清石灰水,通过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或变浑浊的程度可以判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小,A正确;
吸气时,应将A打开、B关闭,通过吸走锥形瓶1内的气体,使空气沿长导管进入瓶1,呼气时,则相反,使呼出的气体通过长导管进入瓶2,B正确;
呼气时,瓶2长导管内液面几乎不变,管口有气泡产生,C不正确;
通过瓶1和瓶2中的不同现象,即瓶2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程度明显高于瓶1,可以推断人体呼出气体中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CO2含量,D正确。
解题大招
解答创新实验题的关键点:观察实验装置,明确每一部分的作用。
如本题,瓶1的作用是检测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通过吸气将空气吸入瓶1中,所以吸气时要打开A,关闭B;瓶2的作用是检测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通过呼气将呼出气体排入瓶2,所以呼气时要打开B,关闭A。
3
[2024贵阳期中]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如图1所示,测定过程中三颈烧瓶内压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电火花点燃装置工作时对环境温度基本无影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B
3
A.实验结束后,量筒中约剩余50 mL水,证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B.t1 s时对应的实验操作是启动电火花点燃装置
C.t1~t2 s过程中压强减小主要是因为瓶内O2不断被消耗
D.t4 s时三颈烧瓶内氮气的体积分数大于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
√
三颈烧瓶的容积为250 mL,实验结束后,量筒中剩余约50 mL水,则进入三颈烧瓶中水的体积为100 mL-50 mL=50 mL,证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A正确。
t1 s前温度、压强已经开始增大,说明t1 s前已经启动了电火花点燃装置,B错误。
t1~t2 s过程中温度在升高,O2不断被消耗,温度升高使压强增大的量没有因氧气消耗使压强减小的量大,所以压强整体呈下降趋势,C正确。
由于t4 s时氧气已被消耗,故三颈烧瓶内氮气的体积分数大于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D正确。
4
[2024贵阳花溪区二模节选]自制简易供氧器。
【查阅资料】超氧化钾(KO2)为黄色固体,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钾和氧气,产氧效率高,适合作生氧剂。
(1)超氧化钾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如图是一个自制简易供氧器,左右两瓶中均有水,其作用分别是 。
4KO2+2H2O 4KOH+ 3O2↑
左瓶的水为反应物,右瓶的水可以帮助观察氧气的流速(合理即可)
5
[2024北京海淀区一模]用如图实验验证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60 ℃。
(1)将电炉调到100 ℃,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现象是 。
(2)为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可将电炉调至 (填序号)。
a.20 ℃ b.120 ℃ c.300 ℃
(3)实验中用到了铜板,利用了铜的 性。
①处白磷燃烧,②处红磷不燃烧
c
导热
解题大招
控制变量:在科学探究中,如果问题涉及多个因素(变量),可以只研究因变量与一个自变量的关系,控制其他的量不变。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可将多变量问题变成多个单变量问题分别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问题。
在燃烧条件的探究中,一是控制温度、氧气等因素不变,通过不同可燃物(红磷、白磷)的实验,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如本题第(1)小题];二是控制温度、可燃物等因素不变,通过有氧气或无氧气存在时的实验,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如本题第(2)小题]。
6
[2024河南洛阳模拟]化学小组的同学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低碳行动方案。
(1)“海洋固碳”
①同学们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水注入充满CO2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若观察到 现象,可证明海水吸收了CO2。
②小组同学认为该过程也伴随发生了化学变化,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气球变大
CO2+H2O H2CO3
6
(2)“人工控碳”
①同学们设计了一个简易的CO2捕捉器,如图2所示。
“捕捉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捕捉器”中采用喷淋方式加入NaOH溶液,其优点是 。
2NaOH+CO2 Na2CO3+H2O
增大反应物的
接触面积
6
②为探究“捕捉器”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某同学设计如下方案:取少量溶液,加入足量石灰水,反应后静置,向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如发现溶液变红,认为溶质有Na2CO3和NaOH。请指出该方案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写出改正措施 。
不正确,将加入足量石灰水改为加入足量氯化钙溶液(合理即可)
7
[2024浙江杭州期中]小宁在课外资料中获悉:在锌和稀硫酸的反应中,加入硫酸铜溶液会影响反应的快慢。为此,他进行了探究。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7
【实验步骤】
①在规格相同的 A、B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大小相近、数量相同的锌粒,胶头滴管吸入等量的溶液,如图1所示。塞紧橡胶塞。
②将两个胶头滴管中的溶液同时挤入试管后,立即开启数据采集器。
③约 100 s 后,停止采集数据。电脑显示气压p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2。
【实验分析】
(1)图1中“★”处应填 。
(2)要确保实验成功,实验前应检查反应装置的 。
(3)实验中,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快慢通过采集到的试管内 值的变化快慢来反映。
硫酸铜
气密性
气压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