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导学案(无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导学案(无答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资源简介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学习目标:
1.能说出晚清政府在民族危机的时代背景下选官制度的变革,理解晚清官制改革对近代文官制度的奠基作用。
2.认识中国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及历史意义;认识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选官制度的影响。
3.掌握中国现代公务员制度,并过中西选官制度的对比,分析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学习重点:近现代中国的公务员制度
学习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
知识导航
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1.科举制度的废除 (1)背景:①晚清时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科举制度受到很小冲击。②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开展。 (2)过程:①1898年,清政府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②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③戊戌变法失败后,所有考试悉照旧制。④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小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设蒙养学堂。⑤自1906年起,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科举制度被废除。 2.选官制度改革 (1)官制改革:裁减冗署冗官,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陆续设农工商部、巡警部、学部等部门,瓦解了传统的六部建制。 (2)选官制度更新:凡学堂考试合格毕业者,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出身, 对成绩优秀者进行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 (3)学堂选官制度: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 (4)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三等再分配相应官职。 (5)1905年后,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一直是清政府官员选拔主要方式。
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1)依据: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 (2)内容:官员选拔,应以考试制度为主,国家建立考试院,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文官的培养、任用、监察等方面的运行机制。 (3)意义: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进一步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对日后民国文官制度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2.北洋政府时期 (1)方式: ①考试:1913年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案,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规定民国男子年满21岁者,得应文官考试,女子不得参加文官考试。 ②甄别:是指对已经在文职官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调查、检查、考查等决定其能否留任。 (2)意义:是旧人事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保留了小量旧官僚,不利于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措施,意在保持行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1)标志:1929年,国民政府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 (2)特点:以北洋政府时期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精华。 (3)内容:①公务员的选任由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负责,“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考试任用”。②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立了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③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④对一般在职人员,采用甄别审查措施,使其取得任用资格。 (4)评价:尽管有制度规定,但实施过程中漏洞百出,任用亲信、拉帮结派现象始终有法禁绝。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1.干部制度 (1)继承:新中国成立后,沿用民主革命时期的干部制度。 (2)发展:建立了在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下的分类管理的干部制度。 (3)完善:改革开放后,进入改革和进一步完善阶段,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离休、退休、培训、工资、回避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4)根本原则:党管干部。 2.国家公务员制度 (1)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随后,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建立。 (2)2005年,全国人小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 3.意义:①推动干部管理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②利于选拔人才,有助于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和专业化;③利于干部廉政建设;④利于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⑤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⑥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合作探究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文官制度的特点
史料 南京国民政府采用公务员制度。国民政府公布的《考试法》规定了考试的具体办法和操作规程。考试分为普通考试、高等考试、特种考试。高等考试,甄拔各项荐任职公务员,分为三试,第一试科目为国文、本国史地、国民党党义;第二试为专业科目;第三试为面试和成绩审查。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公务员任用条例》《公务员任用法》。1931年6月,国民政府公布了《公务员惩戒法》和《公务员惩戒委员会组织法》,但是得不到严格执行。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注:1946年3月召开)不得不指出,"多年来官僚主义已构成政治上的最大弊害,而以敷衍塞责、假公济私为尤甚"。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与北洋政府相比,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文官制度的新变化。
提示:新变化:文官制度发展到公务员制度(正式建立了近代公务员制度);法律制度更加完备;考试内容和形式更加专业化和标准化;政党色彩浓厚。
习题巩固
1.1905年,袁世凯等人上奏:"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归重学堂一途,益将励志潜修,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隐载(收敛)不虞(预料)之诡谋。"由此可知,袁世凯等人奏请立停科举,旨在()
①改变国家形象,让外国人诚心相待中国②革新选官形式,构建北洋政府文官体系③抵制日益高涨的民主革命运动④切断读书与选官、做官的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重新设计官制,逐渐以"公务员"代替"官吏",并颁布了《公务员任用条例》《公务员考绩法》《公务员恤金条例》《公务员恤金条例施行细则》等法规。由此可见,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A.退休公务员颇受敬重
B.文官制度已初具体系
C.公务员素质得到提高
D.法治建设的成就突出
3.1902年创办的山西大学堂设中学专斋和西学专斋,中学专斋初设经、史、政、艺四科,后只保留经学一门,并增设外文、理化、史地、艺体等。1905年首批毕业生分别被授予"贡生名义"。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新式学堂已摆脱传统教育的模式和观念
B近代教育呈现出新旧交织的转型期特征
C该学堂的创办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
D.学堂选官已经成为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
4.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的《考试法》规定:"甄拔政府任用之公务员"的任命人员考试,适用于除政务官以外的中央机关至乡镇保甲的行政人员。高等考试,甄拔各项任职公务员,在京城举行,每年或隔年举行一次,主考官由中央特派。对这一规定理解最准确的是()
A.体现了中西结合的特点
B.具有较强党派性和政治性
C.确立了文官考试的原则
D.有助于激发官民的责任感
5.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各项事业的核心力量,公务员制度是党的干部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公务员的管理上,强调要坚持党的组织领导,保持党对政府重要领导人选的推荐权。这反映出我国公务员制度()
A.突出以德为先标准
B.存在地区行业差异
C.践行服务于民思想
D.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6.民国初期,孙中山令法制局拟定《任官令》《文官考试令》《文官考试委员官职令》等法规草案,对文官的类别、考试机构、考试种类、考试科目、考试方式、任用资格、任用方式等都做了具体规定。这些措施()
A.避免了近代官员的腐败行为
B.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基础
C.保障民主共和政体持续发展
D.使近代中国文官制度得以建立
7.1904年,清政府在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中明确规定"备学堂皆学官音":各国言语,全国皆归一致,故同国之人,其情易洽,实由小学堂字母拼音始。兹拟以官音统一天下之语言……将来各省学堂教员,凡授科学,均以官音讲解。此举意在()
A.改革教育塑造国家观念
B.利用新式学堂统一思想
C.废除科举制度改试策论
D.改进教学方式发展科技
8.北京政府时期,文官考试的组织机构是"文官考试事务处",于考前3个月成立,考试结束后撤销。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文官考试正式设置与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监察院平级的考试院,"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的考选、铨叙,方得任用"。这一变化说明中国近代文官考试()
A.管理民主化
B.选拔公平化
C.立法细致化
D.制度规范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