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纲第21章 生命的发生和发展1、法国学者巴斯德的“鹅颈烧瓶”实验的结果使人们坚信:“ 生物只能来源于 生物 ,非生命物质 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 ”,这一观点称为“ 生生论 ”。2、化学进化论认为:生命是在 原始地球 条件下起源的,是由 非生命物质 通过化学途径逐渐进化来的。3、科学家 米勒 首先在实验室里模拟大气成分,利用火花放电,把 无机小分子 形成 有机小分子 。他的实验为 化学进化论 提供了证据。4、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的成分差别很大,没有 氧气 。地球上最初的生命诞生在 原始海洋 中 。5、地球上的生物总的进化趋势是: 从简单到复杂 、 从低等到高等 、 从水生到陆生 。6、 化石 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化石中的生物种类 越少,结构 越简单、低等 ;越近代的地层中,化石中的生物种类 越多 ,结构 越复杂、高等 。7、通过 始祖鸟 和 古鸟 化石证实,鸟类起源于古代的 爬行类动物 。8、中生代时期,地球上具代表性的动植物分别是 爬行动物 和 裸子植物 。9、新生代时期,地球上占优势的的动植物分别是 哺乳动物、鸟类 和 被子植物 。10、自然选择是指:生物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在生存竞争 中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的过程。11、自然选择是通过 生存竞争 实现的,生物的 多样性 和 适应性 是自然选择的结果。12、环境在自然选择中的作用是:环境的 定向选择 作用决定着 生物进化 的方向。13、现代类人猿包括 长臂猿 、 猩猩 、 大猩猩 、 黑猩猩 。14、人类与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森林古猿 ,两足直立行走 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15、人类进化经历了 南方古猿 、 能人 、 直立人 、 智人 四个阶段。16、现代人可划分为4个人种: 蒙古利亚人 (黄种人)、 高加索人 (白种人)、 尼格罗人(黑种人)、 澳大利亚人 (棕种人)。第22章 物种的多样性1、以生物 性状差异 的程度和 亲缘关系 的远近为依据,可将不同的生物加以分门别类。现存的生物依次被分为7个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其中, 种 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2、分类单位越小(如种),共同特征越 多 ,相似程度越 大 ,亲缘关系越 近 。生物彼此之间共同特征最少的是 界 。3、1753年,瑞典科学家 林奈 创立了科学的生物命名法—— 双名法 。现在很多生物学家认可将生物分为五大类群: 原核生物界 、 原生生物界 、 植物界 、真菌界 、 动物界 。原生生物主要有 原生动物 和 藻类 。原生动物的整个身体由 一个细胞 构成,细胞中有 真正的细胞核。举2个原生动物的例子: 草履虫 、 变形虫 。藻类大都生活在 水 中,结构简单,没有 根、茎、叶 等器官的分化,能够进行 光合作用 制造有机物。举2个藻类的例子: 海带 、 紫菜 。7、植物的主要类群有: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其中,最高等的植物类群是 种子植物 。地钱、葫芦藓、小墙藓为常见的 苔藓植物 。贯众、卷柏、肾蕨、芒萁、满江红是常见的 蕨类植物 。所有的种子植物都有两个基本特征:⑴体内有 维管组织——韧皮部和木质部 ;⑵能产生 种子 ,并用它繁殖。10、种子植物分为 裸子植物 和 被子植物 ,两者的区别是种子外面是否有 果皮 包被。11、被子植物可以分为 单子叶植物 和 双子叶植物 。12、我国是裸子植物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被称为 “裸子植物故乡” 。如 : 松树 、 苏铁 、 银杏 是常见的裸子植物 。13、身体里没有脊椎骨的动物,叫 无脊椎动物 ;身体里有脊椎骨的动物,叫 脊椎动物 。14、 节肢动物 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约有 100多万 种。昆虫 是唯一能飞行的节肢动物类群。脊椎动物有5大类: 鱼类 、两栖类 、 爬行类 、 鸟类 、 哺乳类 。16、鱼类终生生活在 水 中,用 鳃 呼吸。17、 两栖 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多数成体水陆两栖生活。如: 青蛙 、 蟾蜍 是常见种类。18、 爬行动物 是陆生的变温动物,如: 蜥蜴 、 蛇 、 龟 是常见种类。19、恒温动物有 鸟类 和 哺乳动物 。20、鸟类身体被有 羽毛 、前肢变为 翼 ,适应 飞行 生活。21、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中 最高级 的类群,它的主要特点是 胎生 、 哺乳 。22、以下动物属于哪一类:鱿鱼、墨鱼— 软体动物 ;海马— 鱼类 ;娃娃鱼— 两栖动物 ;鳄鱼— 爬行动物 ;蝙蝠、鲸鱼、海豚— 哺乳动物 。★★★★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因素称为 生态因素 ,它包括 生物因素 和非生物因素 两类。没有 水 就没有生物。太阳光 是生命的能量源泉 。光对植物的 分布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温度 和 降水总量 这两个生态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着生物群落在地球表面分布的总格局。生物彼此之间会相互影响,生物之间存在着种内关系,包括 种内互助 和 种内斗争 ;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包括 捕食 、 竞争 、 共生 、 寄生 等。6、在一定的 自然区域 内,所有 生物 及其生活的 环境 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生物圈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7、生态系统中, 绿色植物(和自养型微生物)是生产者; 草食和肉食动物(和寄生型微生物)是消费者; 腐生型微生物 (和食腐动物) 是分解者。非生物因素则为生物提供必要的 物质和能量 。8、在生态系统的组成中,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 生产者 、消费者 和 分解者 紧密联系,彼此作用,构成一个整体。9、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 吃与被吃 的食物关系形成链条式联系,叫做 食物链 。.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复杂的 网状联系 ,叫做 食物网 。10、 食物链 和 食物网 反映了生物之间因食物关系而形成的复杂关系,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基础。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 和能量 就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之间进行运输和传递的。11、右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据图分析: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者 草 。消费者中数量最少是 鹰 。该食物网中有 5 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如果狐的数量减少,兔的数量将会 先增多后减少 。(4)该食物网中兔与草的关系是 捕食 ,兔与鼠的关系是 竞争 。在该生态系统中,除图中表示出的各种生物外,还必须有 腐生性细菌和真菌 等生物类群和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12、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是 太阳能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 食物链 依次流动的。13、能量顺着食物链逐级传递时,一个环节只能把所获能量的 10%-20% 传递给下一个环节,能量在沿食物链各个环节的传递过程中 逐级递减。这样就形成了 金字塔 形的生物体数量与能量的关系。14、在下图的生态系统中,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是通过 光合 作用进入生物体。生物体中的含碳化合物,又可以通过动物和植物的 呼吸 作用以及腐生性微生物的 分解 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回到无机环境。由此可知,组成生物体的各种物质来自于 无机环境 。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 与 无机环境 之间的 往返循环 就是生态系统的 物质循环 。15、通过 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因此 能量流动 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 重要功能 。16、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 生物 与 非生物物质、能量 之间、生物 与 生物 之间 相对稳定平衡 的状态,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7、生态系统发生一定的变化或受到外来因素干扰时,它可以通过一定的 自我调节能力 ,克服影响,维持相对稳定和平衡的状态。但这种调节能力是 有限度的 。18、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有: 自然因素 、 人为因素 。其中 人为因素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大。此外, 引种不合理 也会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原有的稳定性。第25章 微生物、生物技术1、酸奶、四川泡菜主要是利用 乳酸菌 ,在温度适宜、 无氧 的条件下发酵制作的。2、制醋主要是利用了 醋酸菌 把粮食发酵而成。3、在米酒的发酵过程中, 曲霉和毛霉 把 淀粉 转化成 葡萄糖 ;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酵母菌 经过代谢把葡萄糖转化为 酒精 。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甲烷 。沼气发酵是指在 无氧 条件下,利用 厌氧 微生物,尤其是产甲烷 细菌将植物秸秆、树叶、人畜粪等中的 有机物 制成沼气的过程。5、生物技术主要包括 传统的发酵技术 和 现代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包括 克隆技术 、 转基因技术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