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教科科学三年级下册7.我们的“过山车”第一单元 物体的运动学习目标1.知道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2.根据已有材料,针对“过山车”的设计要求,按照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完成指定的任务;对自己小组或他人设计的想法、模型等提出改进建议,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3.感受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乐趣;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感受用秒表计时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准确性。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塑料积木套件(或铁架台和 2 米长的防撞条)、小球、设计图纸(带小方格);学生准备:直尺、学生活动手册。问题导入你见过或玩过游乐园里的过山车吗?认识过山车①过山车里有哪些运动形式?②哪个部位运动得快?③过山车由哪些部分组成?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坡度大的地方运动得更快轨道、支架等对照轨道和支架的特点,思考哪些材料适合用来制作。轨道支架特点:可弯曲、能支撑物体可用材料:橡胶管、塑料管、纸筒、扑克牌、积木等特点:坚硬牢固、高低不同可用材料:积木、硬纸板、钢铁支架等挑选合适的材料,试着建造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阅读设计要求,讨论怎样才能做到。“过山车”设计要求轨道的总长应在2米以上。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小球能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整座“过山车”要稳固。在纸上设计“过山车”的轨道路线。绘制提醒:①“过山车”标注起点和终点、直道和弯道。②路线要保持封闭和连续。③上下线路有重叠的要用虚线或上下层表示出来。怎样测量“过山车”轨道的长度呢?如果身边没有软尺怎么办呢?软尺+先用毛线沿着轨道比对长度,再用尺子去测量毛线长度。根据设计图和材料,合作制作我们的“过山车”。“过山车”作品样例塑料软管泡沫保温管塑料积木“过山车”展会根据“过山车”的设计要求,完成对“过山车”的评价。轨道的总长应在2米以上 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 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 小球能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 整座“过山车”要稳固 总评小组自评 ☆☆☆ ☆☆☆ ☆☆☆ ☆☆☆ ☆☆☆ ☆☆☆☆☆组间互评 ☆☆☆ ☆☆☆ ☆☆☆ ☆☆☆ ☆☆☆ ☆☆☆☆☆改进“过山车”课堂总结我们的“过山车”阅读要求设计制作评价与改进小试牛刀我们在制作“过山车”时可以抛弃设计图随意拼搭。( )×小试牛刀下列制作完成的“过山车”,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是( )。A.小球没有滚完全部轨道,有脱轨现象发生 B.小球能滚完全部轨道,并经过了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C.轨道的总长在2米以上A小试牛刀设计“过山车”轨道路线时,下列同学的说法最合理的是( )。A.小明:“过山车”轨道路线可以只有曲线没有直线B.小红:轨道路线应该有“断口”让过山车飞出轨道才刺激C.小强:上下层的路线重叠时,下层的路线用虚线表示C本课结束,及时复习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我们的“过山车”》教学设计课题名 我们的“过山车”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 科学探究目标 根据已有材料,针对“过山车”的设计要求,按照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完成指定的任务。 对自己小组或他人设计的想法、模型等提出改进建议,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 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完成指定任务,并乐于反思和改进,体验设计产品的成就感。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验科技创造中运用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体验工程项目的建成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融合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教学重点 知道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教学难点 根据已有材料,针对“过山车”的设计要求,按照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完成指定的任务。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法、实验法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塑料积木套件(或铁架台和 2 米长的防撞条)、小球、设计图纸(带小方格); 学生准备:直尺、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提问:你见过或玩过游乐园里的过山车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一下自己坐过的过山车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播放过山车视频。 【设计意图】 导入部分旨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 过山车,紧接着聚焦本节课的任务——设计和搭建一座属于自己的 “过山车”,点出研究重点。 探索新知 (一)认识过山车和搭建轨道 1.教师呈现三道小组讨论题目,组织学生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并发言。 教师分别就过山车的运动形式、运动快慢和组成部分进行小结。 2.教师继续布置任务:对照轨道和支架的特点,思考哪些材料适合用来制作过山车。 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动手感知材料的特点。 教师演示并讲解:轨道和支架的特点,以及有哪些可以使用的材料供学生参考。 3.教师顺势布置下一个任务:挑选合适的材料,试着建造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 学生合作完成轨道的初步搭建,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是重在观察过山车的结构,设计了观察材料并建造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的活动,为后续的确定方案和实践活动打基础。 制作“过山车” 1.学生先各自阅读设计要求,明确最终成品的“过山车”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 再小组讨论怎样设计才能达到目标要求。 2.学生讨论完成后,教师交代下一个任务:在纸上设计“过山车”的轨道路线。 接着,教师展示两个绘制样例,邀请学生说出优缺点。 教师点拨绘制注意事项: ①“过山车”标注起点和终点、直道和弯道。 ②路线要保持封闭和连续。 ③上下线路有重叠的要用虚线或上下层表示出来。 3.教师提问:怎样测量“过山车”轨道的长度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点拨:软尺就可以做到。 教师追问:如果身边没有软尺该怎么办呢? 学生继续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先用毛线沿着轨道比对长度,再用尺子去测量毛线长度。 4.教师布置任务:根据设计图和材料,合作制作我们的“过山车”。 学生根据设计图合作搭建“过山车”。 5.教师播放搭建视频供学生参考,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教师边巡视边指导,协助学生处理遇到的问题。 【设计意图】 制作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能根据已有材料,针对“过山车”的设计要求,按照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完成指定的任务。 (三)展示和评价“过山车” 1.结束后,教师展示三组作品样例,并谈话:经过大家的努力,我已经看到了好几个有模有样的“过山车”,接下来我会把时间交给大家。请每个小组上台来介绍你们的“过山车”。 学生按组上前展示。 2.教师谈话:根据“过山车”的设计要求,完成对“过山车”的评价。 评价时请大家保持客观公正。 评价的顺序:先对照要求自己评价;再和隔壁组互评。 学生评价作品,并尝试说出一些改进意见。 各组根据测试和反馈,进行修改和改进。 【设计意图】 展示和评价环节的设计,重在培养学生对自己小组或他人设计的想法、模型等提出改进建议,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同时也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课堂总结 教师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的知识? 学生交流并回顾。 教师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搭建了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过山车”,主要经历了阅读要求、设计、制作和评价与改进的过程。 【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提问互动的形式,学生回顾并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板书设计课后作业 1.判断题:我们在制作“过山车”时可以抛弃设计图随意拼搭。( ) 答案:× 2.下列制作完成的“过山车”,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是( )。 A.球没有滚完全部轨道,有脱轨现象发生 B.小球能滚完全部轨道,并经过了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 C.轨道的总长在2米以上 答案:A 3.设计“过山车”轨道路线时,下列同学的说法最合理的是( )。 A.小明:“过山车”轨道路线可以只有曲线没有直线 B.小红:轨道路线应该有“断口”让过山车飞出轨道才刺激 C.小强:上下层的路线重叠时,下层的路线用虚线表示 答案:C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结合了理论和实践,让学生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了科学知识。过山车的设计过程需要学生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需要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物理原理。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们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也加深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完成实验任务,最后,肯定学生在本节课模型制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思考、团队合作、积极动手操作等科学品质,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协作意识。本节课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把工程实践的教育融入本节课的教学中,引领学生像工程师那样经历了设计、制作、检验、改进、展示模型的过程,整个活动过程十分完整,提升了学生科学素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核心素养目标】教科版科学三下 1.7《我们的“过山车”》教学设计(表格式+教学反思).docx 教科版科学三下 1.7《我们的“过山车”》课件.pptx 设计建造“过山车”.mp4 过山车.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