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9课《观察天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观察天气》是《科学》(粤教科技版)一年级上册“了解天气”单元中的第2课。旨在引导学生在上节课了解各种常见天气特征的基础上,到户外运用感觉器官亲身感受各种天气的特征,不仅能促进学生将过往感受到的天气特征与天气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联系起来,为后续第10课的学习做铺垫,也能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态度和分析归纳的能力。二、学情分析在经历第8课的学习后,学生已经能够识别并描述阴、晴、雨、雪、风等常见天气的部分特征。但学生的认知主要停留在素材的对比观察上,缺乏直接的亲身体验。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亲身感受能更有利促进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还能帮助他们将天气变化与天气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密切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学习的实效性与趣味性。三、教学策略基于学生已初步掌握识别并描述天气部分特征的能力,因此在教学策略上,教师应充分利用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偏好直观体验的特点,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具体如下:1.亲身体验与感官探索:鼓励学生走出教室,用眼睛、耳朵、皮肤等多种感官来全方位观察天气,通过对比直观感受天气变化,从而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2.互动讨论与小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不仅可以将观察到的现象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培养分析归纳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3.倡导文字或图画记录:指导学生用简单的文字或图画记录天气变化,既符合一年级学生学情,又能锻炼他们养成良好的观察记录习惯。4.布置课后连续观察任务:让学生课后观察并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不仅能巩固课堂所学,也能培养学生的连续观察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四、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通过观察和感受天气的特征,知道有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2.科学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运用感觉器官进行较为全面的观察,尝试作简单的分析、推断和归纳。3.探究实践到户外用感觉器官亲身感受天气,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天气的特征。具有初步的信息搜集和分析归纳的能力。4.态度责任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观察天气现象,表现出持续观察研究的兴趣。五、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户外的亲身感受,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天气的特征。教学难点:在观察时,能记录自身所感受的天气特征,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六、教学准备各种天气的图片、墨镜等。七、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1.出示:几张不同天气的图片。2.问题:它们代表什么天气?是如何判断的?3.汇报:第一张图片天空出现闪电,雨水降落,是雷雨天气;第二张图片万里无云,是晴天;第三张图片云层密集,阳光遮蔽,是阴天;第四张图片树枝在风中摇曳,是大风天;第五张图片雨水降落,但没闪电,是雨天;4.问题:这些特征均是用眼睛观察到的,是否还能用其他感觉器官来观察天气不同的特征呢?5.揭题:观察天气。活动问题与想法:现在是什么天气呢?活动:透过窗户或者门口看看教室外面的天气,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外面是什么天气,是如何判断的。问题:采用哪些感官进行判断?探索与实践讨论:如果到户外观察天气,可以运用哪些感官去观察呢?汇报:可以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皮肤感触……引导:用这些感官可以观察天气的哪些特征?总结:温度、阳光、风力、风向、云量,是否下雨、下雪、下冰雹……提示:眼睛不能直视太阳,需做好防护,戴上墨镜观察,保护眼睛。提问:到户外观察天气,还需注意哪些事项?展示:①要遵守纪律,注意安全;②要认真观察,不许嬉闹;③要及时完成记录,有额外的发现可在记录单空白处用文字或画图的形式表示。活动:学生带上笔、记录单,以小组为单位到户外观察天气。讨论与发现汇报:感官感受到的天气特征,并判断是什么天气。讨论:对比昨天,今天的天气有变化吗?汇报:根据实际情况阐述两天天气的变化。提问:根据昨天和今天的天气推测:明天的天气会发生变化吗?汇报:表达自身想法。小结:天气会变化。思考与练习任务:回家观察并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展示:样例“11月20日北京天气观察记录图”,并说明天气的情况可以用画图、符号或文字来呈现。引导:一周后的科学课,交流和分享记录的天气情况。八、板书设计第2课 观察天气眼睛看观察方式 耳朵听皮肤感触天气会变化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