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跳水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7跳水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五下17跳水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跳水》是统编五下第六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文章主要写了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航行在风平浪静的大海上,水手们在甲板上拿猴子取乐, 猴子又去戏弄船长的儿子,孩子为了追回被猴子抢走的帽子,不知不觉爬上桅杆顶端的横木,情况十分危险。在紧急关头,船长急中生智,逼儿子跳水。这一沉着、机智、果断的处事方式,使孩子脱离了险境。
本单元以“思维的火花”为主题,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文中人物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和根据具体情况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学情分情:
五年级学生初步具备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能力,但是针对于小说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和理解起来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另外,学生对主要内容的总结、概括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第四单元学生习得了“通过神态、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内心”,但学生的思维处于单一线状,而本单元的“思维过程”是一个网状推进的过程,思维从单一线状到网状推进需要反复地引导训练。
教学目标:
1.借助故事起因、经过、结果,回顾故事主要内容。
2.能客观分析形势发展,尝试还原船长的思维过程,明白船长办法好在哪,感悟船长富有经验、机智勇敢等品质。
3.拓展阅读小说《鲨鱼》,训练思维过程。
教学重难点:
能客观分析形势发展,尝试还原船长的思维过程,明白船长办法好在哪,感悟船长富有经验、机智勇敢等品质。
教学过程:
导语: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俄国文学巨匠列夫 托尔斯泰笔下的短篇小说——《跳水》(板书课题并齐读)
任务一:讲述故事感受思维
(1)请同学们拿出听写本,我们先来听写几个词语,谁愿意到前面来写?(找两名学生到黑板写)
船舱桅杆 甲板 横木
请同学们对照屏幕检查一下,如有错误请在旁边订正一个。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刚刚老师听写的词语都与什么有关?——船(出示帆船图片)
同学们,跳水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样一艘远洋帆船上,我们能不能帮这些词语找到它们在帆船上的位置呢?
第一个,船舱它对应的序号应该是谁呢?……
看来你们对上节课学习的字词掌握得很好,不但写对了,还透过字词了解了帆船的构成,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最高的横木距离甲板居然有这么远!难怪文中说孩子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下面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故事,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吧。
起因是(出示“水手逗猴子取乐”)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部分?
经过是(出示:孩子追猴子遇险)谁想为大家讲一讲故事的经过?
结果(出示:船长逼儿子跳水得救),那么你能不能带上表情、动作绘声绘色地用自己的话来完整地讲讲这个故事呢?谁愿意来试一试?
预设:一天,海面风平浪静,在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上,一只顽皮的猴子在船上蹦来蹦去,惹得大家哈哈大笑。水手们越笑,它越发放肆,居然摘掉了船长儿子的帽子,爬上了桅杆,水手们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看着猴子坐在桅杆的横木上,无论他怎么吓唬,猴子也不理睬,还撕得更凶了。这时候,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气得脸都红了,爬上桅杆追猴子,猴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孩子恼羞成怒,一直追到了桅杆顶端的横木上。水手们看见孩子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都吓呆了,因为只要孩子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就在这时,船长拿着枪从船舱里走出来,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结果看见儿子站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摇摇晃晃地站在横木上,心里害怕极了,没听明白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从横木上跳了下来。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跳进大海,仅仅用了四十秒的时间救出了孩子。
师评价:你的故事讲得真精彩,很会读书,老师为你点赞!
任务二:走近船长品鉴思维
过渡语: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猴子抢孩子的帽子,是孩子走上横木身处险境的直接原因,而水手的“笑”更是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在猴子的逗弄下和水手的笑声中,孩子心情也由一开始的开心,到无奈,再到愤怒,最终孩子情绪失控,不顾后果地走上了险境。
不过还好,故事的结局总是令人欣慰的,最终孩子得救了。可是船长拿枪逼孩子跳水的这一举动却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这个消息传出去之后,很多人赞不绝口,但是也有很多人却因为没有亲眼目睹那惊险的一幕而提出了质疑:难道没有其他的办法救孩子吗?
(活动一):
同学们,假如当时你也在现场,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去救孩子呢?(请你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一会老师让各组长来汇报)
预设:用软垫接、水手爬上桅杆救孩子,用绳索、渔网等营救,搭梯子、拉被单、让孩子自己爬下来……
大家想到的办法大致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滑”,一类是“接”,那么现在我们开始PK,看看到底哪类方法妥当!
(双方互相推翻对方的办法,不能凭空想象,要注意去文中找依据/哪些语句可以成为你观点的支撑点?/口说无凭,你能找到相关的段落吗?)
看来啊,我们想出来的办法都不太可行,那么船长的办法到底妥不妥当呢?
(活动二):
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再次走进课文,请大家默读课文,小组之间讨论此时发现的危险、船长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和船长最终作出的决定分别是怎样的。开始讨论吧!
预设:
发现的危险 实际情况 作出决定
孩子正站在最高横木的顶端心惊胆战,摇摇晃晃。 桅杆底下是甲板 海面风平浪静 水手们都在甲板上 自己手里有枪 用枪逼孩子跳水。
(活动三):模拟采访
面对大家所提出来的那些质疑船长打算等我们的船靠岸了以后,他想要借用媒体的力量来澄清解释一下,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进行一次模拟采访。一人当记者,一人当小小的船长,船长要借助表格中的这些信息来回答记者的提问。好,开始练习说一说吧!
都练习过了,小小船长,小小记者,哪一组同学来试着模拟一下?
出示:
记者:可敬的船长,非常荣幸能见到您!……
船长:我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枪,原本是想打海鸥的,却看到……
师:谢谢你们的精彩采访。
从船长的回答中,我们能看到船长从各方面进行了周全的考虑和分析。那么从船长观察到分析,再到做出跳水的决策,这一个过程是否像我们刚刚这样用了这么长的时间?你是从哪看出来?(出示课文第五自然段)
非常好。从看见到瞄准,文章当中用到了一个词,“立刻”。从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猜测一下,船长为什么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做出了这样的决策?(他有几十年的航海经验,当他发现儿子有危险(板书:发现危险),很迅速地就观察到了周围的情况(板书:观察情况),迅速作出了决定(板书:作出决定)这就是船长的思维过程(板书:船长思维)让我们再来读读船长的决定:
出示“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
“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
我们来看这两句话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好,请你说。(用了很多的感叹号)
是的,文字会说话,标点也是如此。25个字连用了7个感叹号,这表明了什么呢?(作为父亲他十分焦急和担心)
那你能读出船长的担心吗?(生读)
我们把掌声送给他。在他的朗读声中,我们仿佛真的看到了一位心急如焚的父亲。
这两句话语言如此简单,语气却如此坚定,老师也想读一读(师范读)你们能像老师这样再来读一读吗?(生再读)
大家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果断的船长。想要读好这两句话,我们必须要走进船长的内心,我们一起来配合着读一读。女生读旁白,男生读船长的话(学生合作读5)老师有感情朗读第6自然段
读到这里,你们对船长肯定有了新的认识,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充满智慧,当机立断……)
同学们,读小说就应该像我们今天这样读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人物复杂的思维过程。
任务三:拓展阅读发展思维
1.在之前的阅读课上,我们还曾经读过托尔斯泰笔下的另一篇短篇小说《鲨鱼》,请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手中的阅读单,借助表格体会老炮手的思维过程。
发现的危险 实际情况 作出决定
鲨鱼一直向着孩子们那边游去,离孩子们不到二十步了。 两个孩子立刻分开,各往一方游去; 水兵们放开小船,跳到里面,用力摇桨,往孩子们那边划; 老炮手旁边有大炮。 用大炮轰鲨鱼救孩子。
师:你们真善于阅读,能联系船长走进老炮手的思维,他们同样都是(指板书)发现危险、根据实际情况立刻作出决断的人。
2. 联系实际:其实,不管是小说中还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在紧急关头用智慧解决问题的事例,你能说一个吗?
预设:《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学生说出两个即可)
教师拓展故事:相信大家都忘不了《中国机长》这部电影吧!四川航空的航班驾驶舱右前座的挡风玻璃突然爆裂,机长刘传建靠自己的机智判断,在34分钟里救下了机舱中的128名乘客的性命,他的沉着冷静、当机立断令全球人慨叹!
身为人师,老师希望你们都能成为更具智慧的人!推荐大家课后读一读《三十六计》,同学们,下课。
板书设计:
17跳水
孩子心情 船长思维
开心 发现危险
无奈观察情况
愤怒作出决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