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统编版(2024)语文 七年级下“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60年前,毛泽东主席描绘了一幅遨游天地的浪漫画卷。如今,随着中国的科技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日益增强,“上天入海”早已成为现实。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2012年那次“蛟龙”入海、“神九”上天的动人场景吧!24 “蛟龙”探海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快速阅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2.了解“蛟龙”探海的来龙去脉,拓展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理解“蛟龙”探海所呈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价值。学习目标许晨,出生于1955年,山东德州人,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五届冰心散文奖、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主要作品:《居者有其屋》《真情大援川》《巍巍“泰山”》等。必备知识走近作者本文选自《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作者是一位对海洋有着深厚情感的作家。2012年6月24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创下最大下潜深度7 020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实现了中华民族“下五洋捉鳖”的美好愿景。作者以此为素材,创作了《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必备知识创作背景为了写好这部作品,差不多四个年头,作者不断地查阅、采访、收集、整理海洋文化的材料。2014年的夏天,他跟随“蛟龙号”在海上漂泊了近两个月,与“蛟龙号”研发、深潜、后勤保障等参与者朝夕相处,收获了大量第一手鲜活而丰富的写作素材。这部作品以我国海洋科技界的“国宝”——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为书写对象,歌颂了中国载人深潜精神。蛟龙( )哪吒( )深邃( )蹒跚( )劈波斩浪( )jiāoné zhāsuì必记字词字音字形pán shānpī(jiān)晚间 间不容发(jiàn)间隙 红白相间间槛(kǎn)门槛(jiàn)兽槛(zhǔ)瞩目(zhǔ)嘱托(zuò)坐标 坐落(zuò)星座 座钟坐座瞩嘱蓦摹募慕(mò)蓦然(mó)描摹(mù)募捐(mù)羡慕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蓦然:突然,猛然。浩瀚:水势盛大,没有边际。踌躇满志:心满意足、从容自得的样子。必记字词词义理解快速阅读课文,思考:小晨的爷爷问小晨:“‘蛟龙’探海是怎么回事?”如果你是小晨,你能否按时间顺序将“蛟龙”探海的来龙去脉简要介绍一下?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示例:爷爷,“蛟龙”探海是我国的一项载人深潜工程。进入20世纪后,深达1 000米、3 000米、6 000米的大洋深海中,相继出现了美国人、俄罗斯人、法国人、日本人的身影,中国自然也不能落后。我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2009年、2010年、2011年分别成功下潜1 000米、3 000米和5 000米。2012年迎来了冲击设计极限(7000米)的海底试验。6月3日,试验母船“向阳红09号”由江阴苏南国际码头起航,穿过长江吴淞口,开往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6月24日4时20分,海试团队举行简短的出征仪式,三名试航员进入“蛟龙号”潜水器。经过3个多小时下潜,坐底7020米,刷新了中国载人深潜创造的最新纪录,也创造了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同一天,“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实现了刚性连接。海空连心,互致祝福。爷爷,您说,这多么让人骄傲和自豪!精读课文分析讨论一、文章题目是《“蛟龙”探海》,却写到了以下一些内容,试分析有它们有什么作用。1.古往今来,五大洲各种肤色的人向往海洋、憧憬海洋,创造了多少神奇而美丽的神话传说啊!从华夏大地的哪吒闹海、龙宫探宝,到古希腊的海神波塞冬、丹麦童话《海的女儿》,以及近代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多神奇而美丽的故事。这些神奇而美丽的故事为写“蛟龙”探海营造了富有诗意和历史感的背景。2.于是,当历史老人的脚步蹒跚着着走到了20 世纪,深达1 000米、3 000米、6 000米的大洋深海中,相继出现了美国人、俄罗斯人、法国人、日本人的身影。用具体数字和国家,交代20世纪人类在探索海洋方面的成就,引出下文对我国深海探测成果的介绍。3.它全长2 550千米,呈弧形,平均宽70千米,大部分水深在8 000米以上,最深处位于斐查兹海渊,达11 034米这条海沟的形成已有6 000万年,是太平洋西部洋底一系列海沟的一部分,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如果把地球第三极珠穆朗玛峰填到里边,它的峰顶都不能露出海面。介绍马里亚纳海沟,从侧面表现了“蛟龙”探海难度之高、意义之大。4.“神舟”上天,“蛟龙”入海。海空连心,互致祝福。“神舟”“蛟龙”互致祝福,相得益彰,展现了我国科技事业的伟大成就,彰显了伟大祖国的强大。精读课文分析讨论二、查阅、分享有关中国“探海”的资料,说说我国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探索深海。材料一:20世纪末,随着国际海底资源调查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国家对载人潜水器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此前,美、法、俄、日4个国家已经掌握了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生产出“阿尔文”号、“鹦鹉螺”号、“和平一号”和“深海6500”号等载人潜水器。2002年,我国科技部批准了“关于启动7000米载人潜水器重大专项的请示”。自2009年起,“蛟龙”号连续4年在不同海域开展了1000米级、3000米级、5000米级、7000米级海上试验,创造了此前我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用10年时间走完了国外同类型载人潜水器近60年的发展历程。至2024年8月18日,“蛟龙”号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完成了300次下潜任务,彰显了我国在深海探测领域的持续领先地位。近年来,我国已初步建成以“蛟龙号”“海龙号”和“潜龙号”为代表的“三龙”装备体系,中国重大深海技术装备走向谱系化。在原有“三龙探海”基础上,下一步我国将继续构建“七龙探海”立体深海探测网络,即增加深海钻探的“深龙”号、深海开发的“鲲龙”号、海洋数据云计算的“云龙”号以及作为立体深海科考支撑平台的“龙宫”。材料二:“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系统是个复杂的大系统工程。研制过程中,科研人员攻克了无数难关,实现了耐压球壳的极限承载能力等16项关键技术零的突破,以及近底自由航行和悬停定位等四大创新,载人深潜技术有了质的飞跃。“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是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4500米级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是我国首台完全自主研发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2020年6月,“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深度达10909米,并带回了海沟底部的岩石、海水、生物等珍贵样品。材料三:深海世界拥有与陆地不同的运行法则:我们曾深信“万物生长靠太阳”,然而在深海这片“黑暗之地”,众生不需要阳光,而是从化学反应中获取生命能量。它们构建了一个与陆地生物系统完全不同的“深部生物圈”,刷新了我们对生命的传统认识。在这里,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极其缓慢,生殖周期长达千年乃至万年,拥有让人艳羡的“长寿基因”;在万米深海,海参为了适应环境会把身形缩小、通体白化透明,甚至把支撑躯干的骨针都退化掉……深海生物中的一些化合物可用于制药和化妆品等领域。许多深海生物酶可以在极端条件下工作,为开发新型工业催化剂提供了可能。近年来,全球约70%的重大油气发现来自水深超1000米的海域。海底锰、镍储量都可供人类使用近两万年。制造锂电池的核心金属钴,海底储量占全球总储量的80%以上。深海可燃冰里蕴藏的天然气是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的数十倍……按照国际惯例,海底矿区一半归国际海底管理局托管,另一半归勘探发现者,谁能寻到,谁就有了专属勘探权和商业开发权。结论①探索深海能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海洋的奥秘、地球的奥秘,为科学研究和更好地保护海洋、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积累实力。②深海蕴藏着人类未认知和开发的矿产、油气、生物等资源,探索深海可以为我们发现更多的宝藏,维护国家的海洋安全和海洋权益。③科技,让生活更美好。高新技术领域的每一次突破,都为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④探索深海可以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三、研读课文,用图表形式把课文所呈现的科学精神梳理、概括出来。载人深潜科学精神 内涵 具体表现自立自强 大洋深海中,相继出现了外国人的身影时,我国自主研发、集成创新的“蛟龙”号迎头赶上,创造了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记录。开拓创新,勇攀高峰 从1000米、3000米、5000米深潜海试一步步成功之后,“蛟龙”号劈波斩浪,不断冲击设计极限。团结协作 三名试航员与大家相互击掌,微笑着进入潜水器。3个多小时的下潜,现场指挥部紧张有序,监控屏幕上不断显示着水下画面和各种数据,扬声器中不时响起沉着冷静的通话声。胸怀祖国,拼搏奉献 一天之内诞生两项奇迹。是梦想,是宏图,是雄心壮志引领着中华民族永不停歇的探索步伐。课堂小结课文主旨本文详细介绍了中国“蛟龙”号坐底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7020米中国载人深潜新记录,并与当天实现手控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海空连线,热情赞美了中国载人深潜精神,展现了我国科技事业的伟大成就。1.抓住瞬间,选材巧妙文章没有按照我国载人深潜事业的发展脉络进行叙述,而是选取了至关重要的7 000米深潜试验来展开,抓住重要历史时刻,突出重大成就,显得非常有震撼力,也能更强烈地表达作者的骄傲与自豪。课堂小结写作特色2.真实记录,清晰准确本文是报告文学,文章用了大量具体的数据、细致的描写和客观的记述,让读者如身临其境,感受真切。例如,对马里亚纳海沟的描述“全长2 550千米,呈弧形,平均宽 70 千米,大部分水深在 8 000米以上,最深处位于斐查兹海渊,达11 034米”,这些具体数据让读者对海沟的规模和深度有清晰而准确的认识。时代呼唤中,“蛟龙”应运生“蛟龙”探海意义深远精神可嘉探海始末“蛟龙”准备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海空连线“蛟龙”下潜“蛟龙”坐底热情评论:奇迹令人振奋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