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第一课时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4月30日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通读全文,把握重点文言字词现象。梳理四人志向,把握人物主要性格。探究孔子赞成曾皙说法的原因,理解儒家治国思想的现实意义。学习目标走进作者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开私人讲学之风。相传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在教育上,提倡“有教无类”,注重因材施教。汉代以后,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走进作者①仁治“仁治”是孔子“四治”思想的核心。在《论语》一书中讲到“仁”有104处,君子107处。人与仁的概念,使用频率是相当高的。孔子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意思是说所谓仁,就是人,亲爱亲人是最大的仁。②德治就是主张用“德治爱民”的思想治理国家。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意思是奉行德政者,人民就像群星环绕北极星那样,心悦诚服的接受统治。孔子的“德治”思想:一是要求统治者必须减轻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削减苛捐杂税,使人民得到宽和惠。二是注重犯罪的经济原因,认为盗窃的发生在于统治者的贪得无厌,百姓得不到好处而为,主张富民、裕民,先富后教,反对“不教而杀”。了解孔子的思想走进作者③礼治就是主张用“礼”的方式治理国家。孔子认为立身治国非有礼不可,孔子说“为国以礼,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意思是礼是治理国家的法则,就像秤、绳墨、规矩一样的重要;不以“礼”治国就如没有耜(古代的农具,用于锄地)而要耕地一样。④人治在治国的问题上,孔子很重视统治者个人以身作则的表率作用,提出为政在人。孔子认为,在“礼治”下,各级贵族都有相对独立的统治权,个人的作用比较突出;而要实行“德治”,又必须以有德者能居高位为前提,否则便不能发挥道德感化的效果。因此,孔子特别强调统治者以身作则的重要性。了解孔子的思想走进作品《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五经:《诗》《书》《礼》《易》《 春秋》。走进作品《论语》一共20篇●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面对春秋战国那样的乱世,知识分子大都很不满意,于是纷纷思考救国救民、解决社会矛盾的方针路线。各自的想法大不相同,于是形成不同的学说流派。在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之外,先后出现了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流派。于是有所谓“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春秋战国之交的“百家争鸣”,是一个思想大爆炸的时代,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黄金时期。中国传统中很多光辉的思想主张,都产生于那个时代。背景链接读准字音毋吾以也 千乘之国 摄乎大国 饥馑 哂之 以俟君子 端章甫 小相 铿尔 莫春者 冠者 浴乎沂 舞雩 喟然wúshèngshèjǐnshěnsìfǔxiàngkēngmùguànyíyúkuì题目解读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即“由”;曾晳,名点,字皙,即“点”;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即“求”;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即“赤”。子路、(由)曾皙、(点)冉有、公西华(求)(赤)长辈对晚辈说话称名知识补充:1.古人有姓、名、字以及号。2.称名表示亲昵或自谦。3.称字表示尊敬。题目解读侍 坐陪尊长闲坐交谈“陪尊长闲坐”,这样的语境就容易使气氛和谐融洽,师生平等、轻松自由,弟子们能各抒己见。曾点比孔子小6岁?子路比孔子小9岁冉有比孔子小29岁公西华比孔子小43岁子路、曾皙(xī)、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侍,侍奉;侍坐,此处指执弟子之礼,侍奉老师而坐。课文梳理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因为,介词。年纪比你们大不要闲居,平时就如,连词,表假设。或,不定代词,有人。知,了解。用什么(去实现自己的抱负)课文梳理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shèng)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jǐn);由也为之,比(bì)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不假思索的样子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夹军队,此特指侵略的军队动词,接着饥荒等到连词,并且正道,指是非准则课文梳理夫子哂(shěn)之。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微笑,这里略带讥讽课文梳理“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sì)君子。”“冉有,你怎么样?”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见方,纵横连词,表选择,或者使动用法,使……富足连词,表提起另一话题,作“至于”讲把。后边省宾语“之”等待课文梳理“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公西华,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什么,但愿意学习做这些。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戴好礼服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动词,能做到这里作指示代词兼语气词,指代下文“小相”这种工作连词,或者诸侯之间的盟会诸侯共同朝见天子穿礼服戴礼帽名作动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小官课文梳理“点,尔何如?”鼓瑟希,铿(kēng)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zhuàn)。”“曾皙,你怎么样?”(曾皙)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同“稀”,稀疏,这里指鼓瑟的声音已接近尾声放下立起来,站起身才能,此指为政的才能课文梳理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mù)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咏而归。”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曾皙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和几个成年人、几个孩童到沂水里游泳,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妨害语气词,呢指农历三月。莫,通“暮”副词,已经古时男子二十岁为成年,束发加冠课文梳理夫子喟(kuì)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皙的想法呀!”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叹息的样子赞成动词,后出课文梳理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为什么介词。靠,用礼让,谦逊课文梳理“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难道国家,这是指国家大事同“欤”,疑问语气词课文梳理“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相呢?”“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课文梳理子路的“志”,是救民于水火,扶社稷于危境,是强国。“摄乎”“加之”“因之”“且”,子路言“志”多用加法。他不断给自己设置难题,然后又信心满满地去解决它们。子路的志向是什么?文章探知“率尔”两个字表现出子路直率而又略显鲁莽、轻率的性格特点。“千乘之国”在当时大约是中等国家,子路对治理这样的国家信心满满,语气过于肯定。从子路的言行中,可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文章探知下 节 见!(共32张PPT)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第二课时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孔子相关知识并对文章进行了文意梳理。回忆所学知识:1.介绍孔子及《论语》。2.说说子路的志向及其性格特征。冉有的志是“足民”,这也是一个极好的理想。让人关注的是冉有“言志”的态度。冉有的志向是什么?文章探知冉有在孔子指名发问后才开口,比起子路说的中等国家,冉有说的国家要小得多。他认为三年之后,所能取得的政绩仅限于“足民”一点,至于礼乐教化,则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见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从冉有的言志中,可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文章探知“非曰能之,愿学焉”,然后委婉说出自己的志向,“愿为小相焉”。公西华的志向是什么?文章探知从公西华的言志中,可看出他谦恭有礼,娴于辞令。他先谦虚一番,不说自己已经能够做这些,而只说愿意学着干。然后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愿为小相焉”。从公西华的言志中,可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文章探知子路等三人回答问题时,曾点正在鼓瑟,表现他志向高洁,淡泊功名,突出他与子路等三人的不同之处。写其动作是为衬托他的特殊志趣,从而为孔子的感叹和赞赏张本。写曾点答话时为什么写其动作?文章探知在曾晳的追问下,孔子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治理国家要谦让,子路太不谦让,“是故哂之”,并没有表达子路不适合治理千乘之国的意思;而对于冉有和公西华的谦逊态度,孔子是满意的,尤其是对公西华,孔子认为以公西华的能力,他做个“小相”是大材小用了。孔子对子路、冉有、公西华志向的评价是怎样的?文章探知读《论语》这一章,你觉得孔子是怎样的一位老师?结合子路等人的问答,分别说说孔子和他的四位学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文章探知孔子:①循循善诱,和他的学生关系十分融洽。他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不要因老师比他们年长就不敢说,并在日常谈话中,引导学生立志,关心国家政事。②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子路性格直率,孔子在他言志之后,并没有当面批评他不谦虚,而是笑笑(“哂之”);冉有、公西华性格谦虚,孔子对他们的志向没有表态;曾皙智慧稳重,在他描绘了理想蓝图之后,孔子毫不掩饰地说:“吾与点也!”③正面教育学生,晓之以理。他对子路、冉有、公西华的评价,高屋建瓴,将他们的认识引导到“礼治”上,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文章探知子路:自信而率直,这可以从他“率尔而对”的神态、动作中看出,也可以从他给自己选择的十分困难的处境及“大治”的社会理想中表现出来。文章探知冉有、公西华:冉有是个谦虚的人,他坦言自己能力不足,用礼乐教化人民的事情只有等待修养更高的君子来完成。公西华也是谦虚谨慎的人,可以说他比较内敛,这可以从他“非曰能之,愿学焉”的做事态度表现出来。文章探知曾皙:从容有礼,且颇有头脑,他“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然后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暮春郊游的图景,这既是他的人生理想,也可以说是儒家所向往的“礼治”的社会理想,只是他用一种委婉的方式表达出来。文章探知本文的突出特色是能扣紧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来记述,五个人的发言都合乎各自的个性、身份、志趣、教养,显得深刻而生动。全篇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思路清晰,极有层次,不枝不蔓,文意明晰。表现力较强。成功地运用对话和人物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孔子师生间的对话,将人物的心情语态,精神气质,都传神地表现出来,写得简练含蓄,生动感人。写作特点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对话,生动地再现了孔子让学生畅谈志向的情形。反映了儒家“足食足兵”“先富后教”“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及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子路的鲁莽轻率,冉有的谦虚谨慎,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主题思想古今异义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古义:少年,未成年的男子。今义:男孩子,泛指儿童。)文言知识通假字鼓瑟希莫春者,春服既成(“希”同“稀”,稀疏)(“莫”同“暮”)文言知识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且操善用兵,变化无方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以吾一日长乎尔子路率尔而对曰尔方一词多义(名词,道,指是非准则)(名词,计量面积用语)(名词,常规,常法)(副词,将,刚刚)(代词,你们)(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词后,相当于“然”)文言知识如以而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宗庙之事,如会同则何以哉以吾一日长乎尔加之以师旅子路率尔而对曰舍瑟而作非诸侯而何(连词,假如,如果)(介词,至于)(连词,或者)(动词,做)(连词,因为)(介词,用)(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并列)文言知识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如会同,端章甫浴乎沂,风乎舞雩三子者出,曾晳后(端,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礼服;章甫,名词用作动词,戴着礼帽)(名词用作动词,吹风)(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在后面)文言知识词类活用(2)形容词的活用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可使足民( 小,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相;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大相)(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富足)文言知识词类活用(3)动词的活用异乎三子者之撰(动词用作名词,才能,这里指为政的才能)文言知识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句毋吾以也不吾知也则何以哉(即“毋以吾也”)(即“不知吾也”)(即“则以何哉”)文言知识特殊句式(2)状语后置句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异乎三子者之撰浴乎沂,风乎舞雩为国以礼(即“以师旅加之,以饥馑因之”)(即“乎三子者之撰异”)(即“乎沂浴,乎舞雩风”)(即“以礼为国”)文言知识1.下列对句中画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摄乎大国之间 摄:夹处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俟:等待C.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撰写D.夫子哂之 哂:微笑C解析:撰:才能。文中指为政的才能。小试牛刀2.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以吾一日长乎尔 B.不吾知也C.异乎三子者之撰 D.风乎舞雩B解析:A.“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短语“乎尔”作状语,放在动词“长”的后面,形成介词结构后置句。B.“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吾”作宾语,前置,现代汉语语序为“不知吾也”。C.“异乎三子者之撰”,介词结构后置。“乎”相当于“于”,介词短语“乎三子者之撰”作状语,放在形容词“异”的后面,形成介词结构后置句。D.“风乎舞雩”,介词结构后置。“乎”相当于“于”,介词短语“乎舞雩”作状语,放在动词“风”的后面,形成介词结构后置句。总之,ACD三项都是介词结构后置句,只有B是宾语前置句。小试牛刀3.联系全文,下列哪些句子体现出了孔子的循循善诱( )A.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B.吾与点也C.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D.夫子哂之AC解析:A.“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是孔子引导学生说自己的志向,创造轻松的谈话气氛。体现孔子的循循善诱。B.“吾与点也”,是说孔子赞同曾晳观点。不能体现孔子的循循善诱。C.“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意思是“那有什么妨碍呢?也不过是各人谈谈志愿罢了。”表现孔子鼓励曾皙说说自己的志向。体现孔子的循循善诱。D.“夫子哂之”,表现孔子对子路率先发言的赞赏和其观点的委婉批评。不能体现孔子的循循善诱。小试牛刀4.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文记叙了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可分为“孔子问志”“弟子述志”“孔子评志”三个部分。B.子路和冉有都志在为政,不过是所治理的国家大小不同而已,而公西华的志向是做一名“小相”,不想参与国家大政。C.课文语言简短凝练,却恰当地表现出人物的精神气质,“率尔”一词体现出子路的自信率直,以及不谦虚的性格。D.课文对孔子着墨不多,却刻画出一个态度和蔼、思想明智、和学生相处融洽、对学生十分了解的形象。B解析:B项,“而公西华的志向是做一名‘小相’,不想参与国家大政”理解错误。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看,公西华也想参与国家大政,不过讲得谦虚一点儿罢了。小试牛刀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 先进》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在师生对话中孔子把自己摆在与弟子同等的地位,表现了他的平易近人。(3)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他哂笑子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2)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3)为国以礼;其言不让小试牛刀6.《论语》中还有很多关于君子的论述,请阅读以下章节,用四字词语或成语概括“君子”的基本品格(至少四个角度)。①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②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③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④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⑤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⑥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答案:舍生取义;重义轻利;襟怀坦荡;自知自强(敏言慎行、博学多才、为人以礼等。)小试牛刀解析:要求用成语概括选文,并传达出君子的品性,分析总结给出的《论语》内容,可得出答案。①句意:志士仁人,不会为了求生损害仁,却能牺牲生命去成就仁。可概括“舍生取义”或“杀身成仁”等词语。②句意: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可概括“重义轻利”。③句意: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可概括“襟怀坦荡”或“光明磊落”“襟怀磊落”等词语。④句意:君子担心自己没有才能,不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可概括“自知自强”。⑤句意: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它说出来。可概括“敏言慎行”或“讷言敏行”等词语。⑥句意: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再用礼来加以约束,这样也就不会离经叛道了。可概括“博学多才”“为人以礼”等词语。小试牛刀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第一课时(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第二课时(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