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窦娥冤(节选)》课件(31+32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窦娥冤(节选)》课件(31+32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关汉卿和戏曲的相关知识并对剧情进行了梳理。
回忆所学知识:
1.介绍元杂剧。
2.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一下《窦娥冤》。
复习导入
文章探究
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课文分为三个场景,各个场景分别写了什么?表达了主人公的什么情感?
绑赴刑场
婆媳诀别
临刑发誓
指斥天地
鸣冤叫屈
后街相见
诉说冤情
立下誓愿
冤情昭然



刽子做喝科,云——结束
开头——只落得两泪涟涟
(刽子云)快行动些——不明不暗,负屈衔冤
文章探究-押赴刑场
无缘无故说我犯王法,没有想到遭受刑罚,大叫一声“冤枉啊”惊天动地。顷刻间我的游魂就会到那阎罗殿,怎么不把天地呀深深埋怨!
表现了窦娥满腹冤屈与怨恨。
【端正好】一曲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章探究-押赴刑场
【滚绣球】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些修辞什么表达效果
手法:反问、典故、对比、对偶、呼告、借代、反复
效果: 通过对比和借代,控诉了社会不公、恶人横行,致使善恶颠倒,强化了戏剧冲突;又通过呼告和反问,抒发了窦娥满怀冤屈的极端怨愤之情,使窦娥的反抗精神更强烈有势、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而且运用对偶,使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
文章探究-押赴刑场
【滚绣球】中有一句话揭露了社会的严重不公,是哪一句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引用“盗跖、颜渊”的典故有何作用?
指责天地好坏不分,黑白颠倒。
信赖(天地)
质问/怀疑(天地)
悲愤
揭露/控诉(天地)
层层递进,
感情越来越愤怒。
文章探究-押赴刑场
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
残酷的现实
觉醒过来,看清了黑暗的社会现实
猛烈指责天地
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
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
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神权思想影响
相信“青天大老爷” 主持正义,赏善罚恶
文章探究-婆媳诀别
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是如何不使年迈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的善良孝顺啊!
【叨叨令】中,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要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窦娥形象和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这一细节描写不仅使窦娥善良孝顺的形象更丰满动人,也使剧作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为有力和深刻。
而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
使窦娥的形象更加丰满
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加深刻
文章探究-婆媳诀别
窦娥赴法场前与婆婆诀别的情节有何用意?
情节上:与窦娥认罪是为了不让婆婆受苦相照应;窦娥向婆婆请求祭奠也与三桩誓愿的想法一致。
人物上:充分展现了窦娥低微的社会地位和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使窦娥的形象更立体。
主题上:窦娥的善良美好更突出了她的冤屈之深,从而更深入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现实的残酷。
效果上:在怨天与感天的高亢情绪之间穿插细腻的亲情,形成了情感的起伏变化,更易于打动读者。
文章探究-临刑发誓
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
文章探究-临刑发誓
誓愿 顺序 誓愿 内容 所用 典故 应验 时间 应验 地点 誓愿 实质 斩官
态度
第一 血溅白练 瞬间 法场 答应
第二 六月飞雪 一段 时间 荒野 不信
第三 亢旱三年 三年 山阳 呵斥
苌弘化碧
望帝啼鹃
飞霜六月
因邹衍
东海曾经孝妇冤
希望刑场上人了解她的冤屈。
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得到上天的反应。
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证明,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文章探究-临刑发誓
通过浪漫主义手法,借助想象和夸张,来表达美好的愿望,是传统文学的习惯。
着力表现主人公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甚至产生了感天动地的力量。
三桩奇愿违背常理,表明了社会的腐败黑暗,充分体现了人民伸张人间正义,杀尽贪官污吏,洗雪冤屈的美好愿望。
窦娥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亢旱的誓愿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实现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文章探究-临刑发誓
窦娥的这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
从时间的延续上,一桩比一桩更久长;
从空间范围上,一桩比一桩更扩大。
三桩誓愿依次递进的过程,也是窦娥反抗精神依次上升的过程,是她斗争的矛头更加明确的过程。
不可以
文章探究-临刑发誓
窦娥向天地发誓愿与第一场景中骂天地的情形是否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
《窦娥冤》在多个层面上展开的矛盾冲突,深刻反应了中国封建社会无法自我解决的内在矛盾。
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
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六月飞霜”“亢旱三年”来昭雪窦娥的冤案。体现了广大人民要求伸张正义,洗血天下冤屈的心愿。
文章探究
三岁亡母、七岁失父、十八岁丧夫、婚后无子;
守寡,不肯改嫁;顾虑婆婆的感受,恳求刽子手走后街;
被打昏过去三次不肯招认,为了不让婆婆受皮肉之苦认下谋杀罪;
指斥天地、且悲且怨、负屈含冤、如泣如诉,哀婉凄惨;
冤案平反后要求父亲代为赡养婆婆……
悲苦、善良、孝顺、坚强、刚烈、倔强;不甘屈辱,不畏强暴,不甘于命运的摆布,对亲人细致体贴,对多舛命运勇敢抗争。
在窦娥身上,既有封建思想的烙印,又有反抗性格的影子。她是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是社会底层的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
把握窦娥人物形象
窦娥形象:
窦娥形象社会意义:
《窦娥冤》中的其他人物形象
蔡婆婆
善良、胆小、糊涂、懦弱、逆来顺受
面对张驴儿父子的强娶动摇不定,间接导致了窦娥的悲剧
无赖、狠毒、
品行恶劣
象征横行乡里的恶势力
贪财凶暴、
草菅人命
象征司法不公、政治腐败
张驴儿
桃杌
文章探究
文章探究
善良的窦娥却落得被处斩的命运,她的悲剧是谁造成的?
个人悲剧:
高利贷剥削、流氓地痞横行,善良被迫害。
社会悲剧:
贪官污吏草菅人命,抗争必然失败。
分析悲剧根源
窦天章典卖女儿;
1
蔡婆婆放高利贷和买她作童养媳;
2
丈夫的离世;
3
蔡婆的引狼入室;
4
张驴儿的陷害;
5
桃杌的贪赃枉法,屈打成招,滥施刑罚,草菅人命。
6
是黑暗的封建社会
文章探究
“任何一位观众只要真正被悲剧人物的行动极其崇高精神所吸引,他一定会沿着悲剧作品所设置的方向,将自己的思想情绪和道德判断倾注其中。当你在为之哀伤为之悲痛的同时,你的思想感情就会出现一个瞬间超越的感觉,你就会在精神上获得自由,而且是使内在情感和整个精神状态受到净化的审美自由。悲剧,审美价值的本质就在于这种超越性。”
——李青春《文学价值导论》
悲剧具有深刻的道德教育作用。没有独特的痛苦情感体验就不成其为悲剧。
窦娥的悲剧价值
审美价值
道德教育
本文有着怎样的艺术特色?
作品在艺术上,体现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风格的融合。作品用丰富的想像和大胆的夸张。设计超现实的情节,显示出正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广大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
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评论家以“本色”二字概括其特色。课文中的曲词,都不事雕琢,感情真切,精练优美,浅显而深邃。
文章探究
具体来说,《窦娥冤》在语言上有以下特点:
(1)大量使用源自人民现实生活的、鲜活而富于表现力的口语。如课文中【鲍老儿】一段曲词。
(2)灵活运用成语熟语、诗词文句和历史故事。如窦娥在法场发的誓愿,有“素车白马”“古陌荒阡”这样的成语,也有“东海曾经孝妇冤”这样的典故,兼具活泼之美与庄重之致。
文章探究
(3)大量运用了对比(“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比喻(“一腔怨气喷如火”)、夸张(“枉将他气杀也么哥”)等修辞手法,特别是集中运用了反复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物的情感。如指斥天地时的两声“天地也”和发誓愿时的两声“你道是”,是愤厉激昂的声讨;和蔡婆婆相别时的四个“念窦娥”和两声“婆婆也”,则是凄怆婉转的泣诉。
文章探究
课堂小结
窦娥感情发展
窦娥人物形象
勤劳善良、坚强不屈、富于反抗精神的古代妇女。
主题
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
语言特色
通俗精炼,生动感人,运用元代口语。
拓展延伸
元杂剧《窦娥冤》的结尾是:窦娥被判处斩含冤曲死,其鬼魂托梦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父亲窦天章,最终平反了冤狱,惩治了仇人。
明代人叶宪祖把《窦娥冤》改编成《金锁记》,结尾是:窦娥的丈夫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赴京赶考途中,落水黄河,被龙王招为驸马。三年后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蔡昌宗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
请讨论一下: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
拓展延伸
不好。因为如此一改,虽然符合了人们的愿望,但削弱了原剧的战斗性,而流于一般戏曲的大团圆结局的俗套。
这样改,说明叶宪祖老先生并没有读懂原剧的意思,或者是他有意篡改原意,拍封建统治者的马屁,把一出控诉封建统治者迫害无辜百姓的悲剧,蜕变成一出歌颂神明、歌颂清官的庸俗喜剧。
素材积累
关汉卿名句
1.总有相思泪痕,索把拳头温。
2.船到江心补漏迟。
3.花有重开的,人无再少年。
4.一人拼命,万夫难当。
5.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远忧。
6.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7.着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阴。
当堂检测
1.对下列戏曲知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末”即角色名,扮演男子,“外”即“外末”,扮演老年男子。
B.“旦”,戏曲角色名,扮演妇女;“正旦”,角色名,扮演女主角。
C.“净”,角色名,俗称花脸;“丑”即小花脸或三角脸。
D.“科”又称“介”,戏剧中称角色的动作。“卜儿”,扮演儿童。
D
解析:D.“科”的解释不全,指古典戏曲剧本中对动作、表情、音响效果的舞台指示,“扮演儿童”错,扮演老妇人。故选D。
当堂检测
2.下列对各句所用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这句运用了兴的手法,引出窦娥对天地不公的指斥)
B.“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这句运用典故,是窦娥借古人的故事表明自己冤情之深)
C.“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是窦娥感天动地冤情的直接诉说)
D.“要甚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这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抒发了窦娥的一腔怨气)
D
解析:D项,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当堂检测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窦娥冤》大约是关汉卿四十岁左右时的作品,那时元朝刚刚统一天下,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正是元朝“最清明、最鼎盛”的时期。
B.让窦娥临终的三个愿望都实现,也从侧面表现了“神灵”和“天道”还是存在的,世界上还是有“公理”和“正义”的。
C.《窦娥冤》的作者是我国元代著名戏曲作家关汉卿写的,剧中窦娥含冤而死,后来窦天章做了高官,替女儿报了仇。
D.关汉卿杂剧题材大多反映现实,生活面非常广阔,揭示了社会各方面的矛盾,对不幸者寄予深厚同情。
D
解析:A.成分赘余,“大约”和“左右”重复赘余,只能保留一处;B.成分残缺,滥用介词“让”导致句子缺乏主语,删除句首的“让”字;C.句式杂糅,“……的作者是……写的”杂糅,应该删去“的作者”或者“写的”。
当堂检测
4.下列选项中,对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滚绣球》一曲中窦娥质问天地“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既表达了她对天地不公的不满,也表现了她坚强的性格、反抗的精神。
B.折,是剧情发展的一个较大的段落,相当于多幕剧的“幕”;楔子,放在开头相当于“序幕”,放在折与折之间相当于“过场”。
C.外,角色名,“外末”的简称,扮演老年男子;净,角色名,俗称“花脸”;正旦,角色名,扮演女主角;卜儿,角色名,扮演老妇人。
D.“正宫”“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耍孩儿”“二煞”等都是曲牌名。
D
解析:D.“‘正宫’……都是曲牌名”错,“正宫”,是宫调的一种, 表示声音的高低。“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耍孩儿”“二煞”等才是曲牌名。
当堂检测
5.中国文学艺术长廊里有许多典型的女性形象。请结合课文《窦娥冤》(节选),以“窦娥,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人物点评,字数60~80字。
参考答案:窦娥,我想对你说:你是个弱女子,被卖抵债、丈夫早逝,命运悲惨。但你又是一个烈女子,你敢于抨击官吏们的腐败现象,敢于指责天地的不公,你用生命向我们诠释了抗争的意义。
解析:对人物进行点评,应概括出人物身上的高贵品质。组织答案时,可先概括人物的个性特点,再举例阐述理由。另外,对人物进行举例阐述时,必须熟悉课文的情节发展及人物的言行举止。要对细节进行概括,无须面面俱到。如知府不问青红皂白,抓她讯问,严刑拷打,逼迫招认,她都不低头,可见她是个刚烈不屈的女子等。
课后作业
行刑前的夜晚,窦娥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回想自己短暂的二十个春秋,不禁感慨万千,把心中的万语千言诉诸笔端,给自己的父亲写了人生的最后一封信。结合你对窦娥的了解,展开丰富想象,以窦娥的身份,完成这封信。要求:不少于400字;注意人物的语言、心理特征,重要的生活经历,意识的阶段提升等。(共31张PPT)
第一课时
在我国古代,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事情的结局都让人觉得凄凉悲惨,但人们都会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加在他们的身上,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虽生不能在一起,但人们让他们死后双双化蝶也算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刘兰芝和焦仲卿虽被逼而死,但两坟相依,两树相连,也是人们对他们的美好祝福吧!
今天我们又将看到一个凄惨悲痛的有浪漫气息
的古冤案——《窦娥冤》。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及古典戏曲、元杂剧的相关知识。

把握剧中的戏剧冲突和人物的性格特点。品味唱词,体会本剧的曲词特点。

品读窦娥临刑前发下的三桩誓愿,探究浪漫主义情节的作用。

走近作者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生卒年不详。所作杂剧六十余种,今存十八种。
走近作者
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元曲四大家
走近作者
关汉卿
代表作《窦娥冤》
马致远
代表作《汉宫秋》
白朴
代表作《梧桐雨》
郑光祖
代表作《倩女离魂》
走近作者
关汉卿自我评价
“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 zhòu,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关汉卿
戏剧知识
世界三大古剧
中国古典戏剧
古希腊悲喜剧
印度梵剧
中国古典戏曲发展基本形式
宋元南戏
元代杂剧
明清传奇
清代花部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堪称国粹,它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元曲知识


散曲
杂剧
(一宫调数曲子)
套曲
小令
(一宫调一曲子)
(散曲+“科”+“白”)

唱+演
元曲四大家
元杂剧知识
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形式。形成于宋代,繁盛于元大德年间(13世纪后半期-14世纪)。其内容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鲜明。
四大爱情剧:
《西厢记》《墙头马上》
《拜月亭》《倩女离魂》
四大悲剧:
《窦娥冤》《梧桐雨》
《赵氏孤儿》《汉宫秋》
元杂剧知识——结构
楔子

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亦可置于折与折间,衔接剧情。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杂剧的结构形式通常是一本四折(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之外可以加楔子。四折分别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元杂剧知识——角色
扮演的角色有旦、末、净、杂等。
末是男角,正末(男主角)、副末(又叫冲末,男配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

女角色,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小旦等。

净类似京剧的花脸,一般为性格刚猛的人物(可扮男,也可扮女),也包括丑角的反派人物。

杂是上述三类不能包括的杂角,包括细酸(穷秀才)、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等。

元杂剧知识——角色
外末
正末
小末
元杂剧知识——角色
正旦
副旦
外旦
元杂剧知识——角色
净行
丑行
元杂剧知识——剧本
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曲词:剧中人物的唱词
宾白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宾白:剧中人物的说白
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科介:关于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的舞台指示
元杂剧知识——音乐
宫调
我国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徵(zhǐ)、羽、变宫、变徵为七声,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曲调。
曲牌
杂剧的每一折,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
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为“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
元杂剧的唱词按一定的宫调写成。共分“五宫四调”: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和大石调、双调、越调、商调。
曲牌是曲调的名称,规定曲的格式、字数、平仄等。
背景链接
《窦城冤》取材于“东海孝妇”的故事。《汉书·于定国传》记载:“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那中枯旱三年。”
关汉卿在这个故事的基础上,结合元代的社会现实,创作了《窦娥冤》。
背景链接
高利贷是封建剥削的特征之一,而在元代则达到了最高峰。帝王、后妃、贵臣、军官及寺豪强地主,都通过“斡脱所”这个法定机关进行高利贷剥削。债户若满期无力偿还,那么债户的牲畜、房屋、田地及妻室儿女便当做抵押品被抢走;再不够,就连累到子孙宗族和亲友。
背景链接
泼皮无赖在元代社会是人民痛心疾首最不易对付又经常可以遇见的一种恶势力,也是种族压迫的象征之一。他们多是蒙古人,依仗着与统治者的某些关系,到处游荡,惹是生非,向普通老百姓进行勒索、讹诈和侮辱衙门暗无天日、官吏贪污昏聩、毒刑冤狱接连不断,冤案多得数也数不清,而官吏们又都无心正法,这都是元王朝统治下的主要特征。
读准字音
楔子 盗跖 嗟怨 应验 前合后偃
罪愆 亲家 衔冤 连累 湛湛青天
恓惶 错勘 亢旱 主角 鳏寡孤独
埋怨 尸骸 提防 变徵 哥哥行
xiē
zhí
jiē
yìng
yǎn
qiān
qìng
xián
lěi
zhàn

kān
kànɡ
jué
ɡuān
mán
hái

zhǐ
hánɡ
剧情简介
《窦娥冤》的剧本结构就是典型的四折一楔子。课文节选了剧本的第三折,也是文章的高潮部分,接下来我们来梳理下整部剧的剧情。
理顺情节
楔子(序幕):
窦父赶考,留下孤女
女主角窦端云自小因为父亲窦天章为了考功名而无钱还债,被送到蔡家当儿媳妇(即童养媳),并改名窦娥。
理顺情节
第一折(开端):
父子威逼,窦娥拒婚
婚后不到两年,窦娥丈夫去世;窦娥与蔡婆相依为命。蔡婆向赛卢医讨债,不成功之余反而更差点被勒死,恰好获张驴儿父子俩所救。不料张驴儿是个流氓,趁机搬进蔡家后,威迫婆媳与他们父子成亲,窦娥严辞拒绝。
理顺情节
第二折(发展):
窦娥蒙冤,被判斩刑
蔡婆想吃羊肚汤,张驴儿想藉毒死窦娥婆婆而霸占窦娥(张驴儿以告发企图勒死蔡婆之事威胁,向赛卢医讨来毒药),不料反而被父亲误吃、毒死了父亲。张驴儿于是诬告窦娥杀人之罪。太守桃杌严刑逼供,窦娥不忍心婆婆连同受罪,便含冤招认药死张驴儿父亲,被判斩刑。
理顺情节
第三折(高潮):
窦娥怨恨,死前发誓
窦娥被押赴刑场。临刑前,窦娥为表明自己冤屈,指天立誓,死后将血溅白练而血不沾地、六月飞雪三尺掩其尸、楚州亢旱三年,结果全部应验。
理顺情节
第四折(结局):
窦父巡查,冤情昭雪
三年后,窦娥的冤魂向已经担任廉访使的父亲控诉;案情重审,将赛卢医发配充军、昏官桃杌革职永不录用,张驴儿斩首,窦娥冤情得以昭彰。最后窦娥的冤魂希望父亲窦天章能够将亲家蔡婆婆接到住所,代替窦娥尽孝道,窦父应允,全剧结束。
整体感知
在课文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
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
整体感知
优秀的戏剧作品一定 “有戏”,就是说人物与人物之间要有矛盾冲突。读完剧本后,你认为窦娥都与什么人有矛盾冲突?主要矛盾是跟谁的冲突?请分析这些矛盾冲突的表现与根本原因是什么。完成下页表格。
整体感知
窦 娥 矛盾对象 矛盾表现 主要矛盾画√ 矛盾冲突中窦娥表现出的性格特征
张驴儿父子
太守桃杌
婆婆
张驴儿误把自己的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
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枉,却反而被判以死罪;
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
饱受封建压迫,苦难深重
有反抗意识、反抗精神,不屈服
善良孝顺,符合当时道德标准的良家女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