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慈母情深 第一课时 课件(共5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8慈母情深 第一课时 课件(共59张PPT)

资源简介

(共59张PPT)
慈母情深
18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若是让你写以《慈母情深》写一篇作文,你会选择什么内容来写?
18 慈母情深
你们说到这些事是真实发生在你们身上的、熟悉的事,作为写作素材非常好。要把这样的事写出情深,却不容易。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写作妙招,请同学们观看71页图片和文字,告诉你们找到写作的妙招了吗?
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这其实和拍电影有异曲同工之处。走进课文,体会这些方法吧。
今天我们要品读的这篇文章,出自当代作家梁晓声之手。
初读提示: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读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什么样的故事?
低矮压抑 潮湿颓败 酷暑炎夏 震耳欲聋
这一组是写的什么?
母亲的工作环境
读着这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什么?
环境的恶劣
瘦弱的脊背 皲裂的手 疲惫的眼神

这一组描写的是?
母亲的样子。
龟裂是什么意思?
低矮压抑 潮湿颓败 酷暑炎夏 震耳欲聋
瘦弱的脊背 皲裂的手 疲惫的眼神

这就是龟裂的手,犹如干裂的土地。
读了这组短语,我们就可以拼凑出母亲的样子,瘦弱的——龟裂的——疲惫的——,这就是作者记忆中难以忘怀的慈母形象啊!
失魂落魄 攥着钱 鼻子一酸
这一组的主人公是谁?
在写情感的时候,“我”的反应是不能忽略的。
也许是心情——失魂落魄,也许是动作——攥着钱,也许是神态——鼻子一酸。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特别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失魂落魄,于是我怂恿自己向母亲要钱。当我看到母亲工作环境恶劣,看到母亲瘦弱的脊背和疲惫的眼神,我放弃买书,而是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但母亲再次给了我钱买书。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不禁产生了疑问:我想买一本一元五角钱的书,你觉得这件事儿难吗?请默读第一到第五自然段,找找作者纠结的原因。
①母亲还从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
②家里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了肚子里;
③母亲被铁路工厂辞退了,为了每月二十七元的收入,又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
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我也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
这么多钱?真的这么多吗?
难,难在那时的社会状况——
15斤大米
“一元多钱”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能买什么?做什么?
一元多钱
1.5斤
猪肉
20个
烧饼
小学学费
一双中档皮鞋
七块六毛八
六块钱
难,难在梁晓声家的家境——
当年,父亲远在外地,三年才回来一次。母亲是临时工,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她每天不吃早饭,带上半饭盒生高粱米或大饼子,悄无声息地离开家,回到家里的时间总在七点左右。母亲加班,我们就一连几天,甚至十天半月见不着母亲的面孔,就为了那每月27元的工资。一元五毛钱,相当于有的家庭几天的生活费。要买本一元五角钱的书就是最大的奢侈了。
还有一点“难”,难在梁晓声极想要这本书——从原文中找寻照应着作者渴望书籍的句子。
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书价一元多钱。
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我也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
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我从同学家的收音机里听到过几次《青年近卫军》的连续广播。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了肚子里。
在自己对自己的怂恿之下,我来到母亲上班的地方,向母亲要钱。母亲那一年被铁路工厂辞退了,为了每月二十七元的收入,又在一个加工棉胶鞋帮的街道小厂上班。
于是,只是一件普通的要钱买书的事,已经被作者写得困难重重了。
同学们,接下来,我们要把这件事拍成电影,根据文本,我们需要选择两个场景。
什么是场景?
场景:在某一时间和某一地点内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画面,一般由“人”、“事”、“境”组成。
进工厂找母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如果把课文拍成电影,我们拍哪两个场景?
母亲给“我”钱
我们先去拍摄第一个场景。首先,要布景。地点是
工厂
工厂是怎样的?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方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进工厂找母亲
闷热,嘈杂,压抑
第一次来到这样的工厂,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尤其是这个声音,七八十台缝纫机的声音,课文中用了一个词来形容?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耳朵都快要被震聋了,这是多大的噪声啊!我们一起读一读,读出“震耳欲聋”的感觉来。
假如是你自己置身在这样的环境里,耳边传来的是震耳欲聋的噪声,请问,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你们愿意呆在这样的地方吗?你们不愿意,你们可以转身就走。可是,母亲呢?
“我”的母亲呢?她能走吗?她能离开这个鬼地方吗?她只能呆在这样的环境里,读!
这噪声,这震耳欲聋的噪声,停止过吗?依据就在课文中,就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请大家快速浏览,找一找,文中的哪些词句、哪些描写向我们传递着“噪声不断、噪声不停”这个事实。
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道。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接着又对着我喊。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
一次又一次的“大声”,一次又一次的“喊道”,分明是在告诉我们、提醒我们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这还只是在今天、只是在那么一段时间里。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出,昨天的母亲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明天的母亲还将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夏日炎炎,母亲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寒风凛冽,母亲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这种种滋味儿搅在一起,“我”的鼻子怎能不为之一酸啊!来!让我们怀着各自的感受和体会,再来读一读这个并不显眼却意味深长的句子——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环境已经搭建完毕,拍摄电影的镜头就要进入。留个悬念,我们的镜头既有慢镜头,也有快镜头,还有特写镜头。下节课,我们继续拍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