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 认识生物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 5.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①遗传现象: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②变异现象: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但病毒作为一种生物,具有生物的共同特征。)注意:珊瑚和珊瑚礁不是生物,珊瑚虫是生物!第二章 认识细胞一、练习使用显微镜1.单目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①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②反光镜: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③粗准焦螺旋:大幅度升降镜筒,找到物像。②细准焦螺旋:小幅度升降镜筒,看清物像。2.显微镜的使用①取镜和安放:一手托镜座,一手握镜臂,放在略偏左,距边缘7cm处。安装低倍目镜。②对光:一转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二转遮光器,使用大光圈对准通光孔,三转反光镜,直到目镜中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③观察:提升镜筒,正放玻片;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眼睛要从侧面注视物镜,防止玻片被压坏;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缓慢上升镜筒,眼睛注视目镜,找到物像,调节细准焦螺旋,看清物像。④整理:上升镜筒,取下玻片;用擦镜纸擦试目镜和物镜镜头;用纱布擦试镜身;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呈外八字;转动遮光器,使小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立起来;取下目镜,盖上盖子,下降镜筒至最低,返回镜箱;用抹布擦拭桌面。3、成像特点: ①从目镜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呈180°颠倒。②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③目镜越长的放大倍数越小(反目成仇),物镜越长的放大倍数越大。④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体积越大,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且视野变暗。低倍镜下:细胞多、体积小、视野亮 高倍镜下:细胞少、体积大、视野暗二、植物细胞1.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三种:切片——用生物体上切取下来的薄片制成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如血液)经过涂抹制成装片——用生物体上撕下来的或直接用个体微小的生物如衣藻、水螅、青霉等制成以上三种玻片,都可以制成永久的(永久玻片)和临时的(临时玻片)2、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①步骤:擦→滴(清水:保持细胞原有形态)→撕→展→盖→染(碘液)→吸②盖:为避免产生气泡,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3.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①细胞壁:支持、保护②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③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④细胞核:细胞的控制中心(线粒体)⑤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⑥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⑦液泡:在细胞质中,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三、动物细胞1.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擦→滴(生理盐水)→刮→涂→盖→染(稀碘液)→吸2.动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细胞的控制中心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四、细胞的生活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细胞中的物质: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燃烧):如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无机物(一般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二氧化碳等,3.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4.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①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②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成细胞所需要的能量。5.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植物细胞有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6.遗传信息:受精卵内具有指导身体发育的全部信息,这些信息是由父母传下来的。7.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8、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DNA上有指导生物发育的全部信息。除细胞核有DNA外,叶绿体和线粒体内也有少量的DNA。9、DNA、染色体、细胞核、细胞的关系:DNA和蛋白质构成染色体,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核位于细胞中。10.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整体第三章 从细胞到生物体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的细胞1.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的。2. 细胞的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细胞的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多。3、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4、动植物细胞分裂的不同点: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缢裂成两个新细胞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5、染色体:细胞中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构成。6、DNA是遗传物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7.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两过程:染色体先复制再均分;三不变: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的形态、数目和遗传物质不变。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1.新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2.动物和人的结构层次(微观到宏观):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或人体3.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4、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5、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①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和分泌功能。②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③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④结缔组织:由多种细胞类型,支持、连接、保护、营养6.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一起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7.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8、八大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运动系统。三、植物体的结构层次1.植物结构层次(微观到宏观):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无系统)3.植物的组织:①保护组织:由表皮细胞构成,保护②分生组织: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③薄壁组织:细胞壁薄,液泡较大,储存营养物质。④输导组织: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⑤机械组织:细胞壁增厚,支撑和保护。4.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四、单细胞生物1.单细胞生物: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被称为单细胞生物。常见生物:大肠杆菌、酵母菌、草履虫、衣藻、眼虫、变形虫2.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如图: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益处:①鱼的饵料;②净化污水;③发酵食品害处:①引发疾病;②形成赤潮,危害渔业。第二单元 多种多样的生物第一章 植物的类群一、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1.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可以分为四大类: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2.藻类植物:①没有根、茎、叶的分化。②有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③多细胞藻类整个身体都浸没在水中,几乎全身都可以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④没有专门吸收和运输养料以及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3.苔藓植物:①大多生活在潮湿陆地,一般很矮小;②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③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只起固定作用)。④苔藓植物是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⑤泥炭是苔藓植物的遗体堆积后形成的,是重要的燃料资源。4.蕨类植物:①生活在阴湿环境中;②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③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意义:食用、药用、作为绿肥和饲料(满江红)、形成煤。5.生殖方式:孢子生殖。二、种子植物1.种子的结构(指出各结构的名称)种皮:保护种子内部结构胚芽(1)菜豆种子 胚轴(双子叶植物) 胚 胚根种子 子叶:2片,储存营养物质果皮和种皮:保护果实种子内部结构胚芽(2)玉米种子 胚 胚轴(单子叶植物) 胚根子叶:1片,转运营养物质胚乳:储存营养物质2、胚是新植物的幼体,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3、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被子植物就是常说的绿色开花植物。裸子植物: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如松、柏、杉、苏铁、银杏种子植物被子植物:种子的外面有果皮包被。如桃、花生(果实=果皮+种子)4、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第二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一、刺胞动物和扁形动物(一)刺胞动物1、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2、辐射对称:经过身体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3、指出右图水螅的结构名称:4、水螅的生殖方式:出芽生殖5、在水螅的外胚层,特别是触手处,有用于攻击和防御的刺细胞。6、常见的腔肠动物:水螅、水母、海蛰、海葵、珊瑚虫等。(二)扁形动物1、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2、两侧对称:身体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3、指出右图涡虫的结构名称:4、常见的扁形动物:①营自由生活:涡虫②营寄生生活(生殖器官发达):华枝睾吸虫、血吸虫(钉螺为中间寄主)、绦虫。二、线虫动物和环节动物(一)线虫动物1、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2、指出右图蛔虫的结构名称:3、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中,适应寄生生活的特点有:①体表有一层角质层,起保护作用;②消化管简单;③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④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4、常见的线形动物:①营自由生活:秀丽隐杆线虫②营寄生生活:丝虫、线虫、蛲虫、钩虫、蛔虫。(二)环节动物1、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2、蚯蚓:靠近环带的一端为前端;身体分节使躯体运动更加灵活;运动由肌肉和刚毛配合完成;依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3、常见的环节动物:蚯蚓、水蛭(蚂蟥)、沙蚕等4、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①蚯蚓在土壤里活动,疏松土壤;②蚯蚓粪便能提高土壤肥力;③蚯蚓身体富含蛋白质,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⑤沙蚕是鱼、虾、蟹的食饵;⑥水蛭的唾液中有防止血液凝固的蛭素三、节肢动物(一)节肢动物(动物界第一大类群)1、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2、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昆虫是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3、指出右图蝗虫的结构名称:4、蝗虫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胸部是运动中心;腹部集中容纳内脏器官。体表有气门,用于呼吸。5、外骨骼的作用:①保护②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外骨骼会限制昆虫的发育和长大,所以昆虫需要定期蜕皮。6、常见的节肢动物:虾、蟹、蜘蛛、蜈蚣、果蝇(遗传学常见实验动物)、蝗虫等。四、鱼类1、动物的分类:①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②脊椎动物——它们的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2、鱼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3、指出右图鱼的结构名称:4、鱼的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部分;大多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鱼在水中运动时遇到的阻力;用鳃呼吸,鳃的主要部分是鳃丝,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5、常见的鱼类:①淡水鱼:四大家鱼(青草鲢鳙)②海水鱼:鲨鱼、带鱼、比目鱼等五、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一)两栖动物1、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2、指出右图青蛙的结构名称:3、青蛙的鼓膜可以感知声波,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能跳跃也能划水。青蛙的皮肤裸露且能分泌黏液,密布毛细血管,可以进行气体交换,以辅助肺呼吸。青蛙生殖特点:水中产卵,体外受精。5、常见的鱼类:大鲵(娃娃鱼)、青蛙、蟾蜍、蝾螈等。(二)爬行动物1、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2、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其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3、蜥蜴的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既能保护身体,又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4、常见的爬行动物:蜥蜴、扬子鳄、龟、鳖、蛇、避役等。六、鸟类1、主要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肺呼吸。2、家鸽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①体形: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的阻力;②体表覆羽,有保护和保温作用;③前肢变成翼,翼搏击空气,使鸟振翅高飞,或平稳滑翔;④胸肌发达,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⑤骨骼轻、薄、坚固,长骨中空,可减轻体重;⑥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直肠短,及时排便,可减轻重量。⑦有独特的气囊,可辅助肺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⑧心跳频率快,输送营养物质和氧气的功能强;⑨恒温动物: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扩大了分布范围。3、鸟类具有双重呼吸:呼吸一次,空气两次经过肺,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气囊储存气体,不能进行气体交换)4、动物的分类:①恒温动物——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动物:鸟类、哺乳动物。②变温动物——体温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七、哺乳动物1、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2、比较兔的牙齿和狼的牙齿:门齿用于切断食物,犬齿用于撕裂食物,臼齿适于磨碎食物。牙齿的分化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哺乳动物具备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对环境的复杂多变及时作出反应。第三章 微生物一、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由一个或多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成为菌落。2、细菌菌落:比较小,表面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颜色单一。3、真菌菌落:比细菌菌落大几倍或几十倍,呈绒毛状、絮状和蜘蛛网状,颜色丰富。4、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置培养基;②高温灭菌:杀死培养基上原有的细菌和真菌。③冷却:防止高温将接种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接种: 在无菌条件下,将少量细菌或真菌转移到培养皿。④恒温培养:在恒温培养箱或者室内温暖的地方培养。5、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等,有些还要求特定的条件。二、细菌1、细菌个体十分微小,只有通过高倍显微镜或电镜才能观察到。2、细菌都是单细胞。3、细菌通过形态分类:球菌、杆菌、螺旋菌。4、指出右图细菌的各结构名称:细菌的共有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域;细菌的特殊结构:鞭毛(运动)、荚膜(保护作用)5、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样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6、细菌营养方式:异养。细菌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细菌生殖:分裂生殖。繁殖快,不到半个小时就能分裂一次。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三、真菌1、真菌的分类:①单细胞真菌:酵母菌;②多细胞真菌:蘑菇、霉菌。2、真菌的细胞结构:指出下图中各种真菌的结构名称。酵母菌的结构 青霉的结构 蘑菇的结构3、霉菌、蘑菇等真菌的细胞里面都有细胞核,真菌和动植物都属于真核生物。细菌属于原核生物。4、真菌的营养方式:异养。与细菌一样,真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5、真菌的生殖方式:孢子生殖。酵母菌还能进行出芽生殖。6、细菌和真菌的区别:①细菌:个体微小,都是单细胞,体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进行分裂生殖。有休眠体:芽孢。②真菌:既有单细胞种类,也有多细胞种类,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进行孢子生殖。四 病毒1、病毒的发现者是伊万诺夫斯基,是在研究烟草花叶病的病因时发现的。2、病毒的种类:①动物病毒: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②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体内。③细菌病毒:又称噬菌体,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病毒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4、病毒的繁殖: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吸附→注入核酸→合成核酸和蛋白质→组装→释放)5、个体极其微小,比细菌小得多,只能用电子显微镜观察。6、病毒离开了活细胞,就会变成结晶体。7、病毒与人类的关系:①有害:引起疾病;②有利:疫苗(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的或者无毒的病毒)、防治有害生物、转基因或基因治疗。第四章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一、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1、生物分类依据:生物之间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的相似程度。2、生物分类意义:①弄清不同类群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②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3、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依据是:花、果实、种子。二、从种到界1、生物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2、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同种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是最多的。3、林奈提出了双名法,每个物种的学名分两部分,第一部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