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喜看稻菽千重浪》课件(共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喜看稻菽千重浪》课件(共26张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我一直有两个梦想,
一个是禾下乘凉梦,
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世界梦。
五谷 稻、黍(shǔ)、 稷 (jì)、 麦、菽(shū)
社稷 土地神和谷神
学习目标:
1 . 了解通讯报道和人物通讯的特点。
2.学习作者选择典型材料、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
写作技巧。
3.学习袁隆平高尚的道德操守与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
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新闻人物为报道对象,通过新闻人物的行动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面貌的一种
通讯形式。换言之,人物通讯书写的不只是人物,还有时代精神,要能够正确引
人 物 通 讯
人物通讯
导舆论,培育社会共识起 到激励和鼓舞的作用。
传记式
特写式
历史是个人的 历 史 ,个人是历史的个人。

详细
(人物)形象
时效性弱
兼有记叙、描 写、议论、抒情
短小
概貌
事件
时效性强
记叙为主
通讯就是“比消息更详尽的新闻”。
消息和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
消息
人物通讯重在写人,读法指导
读标题,感知关键印象。
读事件,细探丰富形象。
读观点,体会报道立场。
离别后多少梦境在诅咒岁月的流逝,我的故乡啊与你一别已过了三十二年。
红旗漫卷吹动农民的武装,而敌人却高高举起霸主的皮鞭。
因为太多的壮志才会有牺牲,但我敢令天地翻覆换一副新颜。
高兴地看到大片庄稼如浪涛滚滚,尽是农民英雄们在暮色中收工归来。
毛泽东《七律 · 回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读标题,思考“喜”
的意蕴。
喜看稻菽千重浪
①既指袁隆平在艰辛付出后看到水稻产量提升、解决 了中国人吃饭问题时的喜悦心情;
②又包含了作者对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水稻研究,并取 得丰硕成果和突出贡献的崇敬之情。
二一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交待了这篇人物通讯的主人公——袁隆平
典型事件
大物品质
(一)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二)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 质
(三)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
(四)饥饿的威胁在退却
读事件筛选归纳信息
典型事件
人物品质
(一)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①2001年春节后第二天,袁隆平领 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 ②1961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 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热爱农业、献身科研
勇于实践、敢于探索
(工作态度和方法)
(二)创新是科 学家的灵魂和 本质 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 育植株,提出培育杂交水稻的理论设 想和实现途径。
解放思想、破除迷信、
勇于创新(学术精神)
(三)事实是科 学家的空气 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 稻的文章。
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道德操守)
(四)饥饿的威 胁在退却 ①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 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 ②1997年,袁隆平选育超级杂交稻, 引领新的“绿色革命”
目标远大、不断进取、 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 民作贡献(理想志向)
P50 课后学习提示:
这三篇通讯都很注意通过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比如, 袁隆平头顶烈日脚踩淤泥,终于找到水稻雄性不育植株;张秉贵“以热对冷,变 冷为热”,感动了不讲理的顾客。同时,三篇通讯还着力刻画了一些细节,如张秉 贵在柜台里“三步并作两步走, 一点儿不知累",下班后累得“有时连上楼还要扶 着墙”,又如钟扬背包里的一张又一张小纸条……这些细节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内容更加真切感人。
阅读时注意了解通讯报道的一般特点,关注作者如何通过不同的渠道采集材 料,又是怎样多角度、分层次进行报道的。通讯作者在记述新闻事实时,常常表 达自己的观点,阅读时要注意理解事实与观点的关系,把握作者表达观点的方法。
典型细节赏析
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 一 位老人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这几百亩试验田。他跨过水渠, 迈步走进田间,不时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接着挽起裤腿走下 了稻田 。
1.几个动词突出了人物工作之认真细心,对科学的严谨, 一丝不苟。 2.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位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 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 实 践 。
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
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
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
1.通过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写出了袁隆平发现水稻后的激动心情,又 一次的刻画出袁隆平为研究杂交水稻而付出的努力。
2. 从而让读者感受到袁隆平对工作的由衷热爱及其锲而不舍的伟大精神
P50 课后学习提示:
这三篇通讯都很注意通过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比如, 袁隆平头顶烈日脚踩淤泥,终于找到水稻雄性不育植株;张秉贵“以热对冷,变 冷为热”,感动了不讲理的顾客。同时,三篇通讯还着力刻画了一些细节,如张秉 贵在柜台里“三步并作两步走, 一点儿不知累",下班后累得“有时连上楼还要扶 着墙”,又如钟扬背包里的一张又一张小纸条……这些细节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内容更加真切感人。
阅读时注意了解通讯报道的一般特点,关注作者如何通过不同的渠道采集材 料,又是怎样多角度、分层次进行报道的。通讯作者在记述新闻事实时,常常表 达自己的观点,阅读时要注意理解事实与观点的关系,把握作者表达观点的方法。
典型事件
人物品质
(一)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①2001年春节后第二天,袁隆平领 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 ②1961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 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热爱农业、献身科研
勇于实践、敢于探索
(工作态度和方法)
(二)创新是科 学家的灵魂和 本质 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 育植株,提出培育杂交水稻的理论设 想和实现途径。
解放思想、破除迷信、
勇于创新(学术精神)
(三)事实是科 学家的空气 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 稻的文章。
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道德操守)
(四)饥饿的威 胁在退却 ①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 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 ②1997年,袁隆平选育超级杂交稻, 引领新的“绿色革命”
目标远大、不断进取、 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 民作贡献(理想志向)
1、现场采访所得。如2001年春节过后第二天,袁隆平在 田间工作的情景,即是记者现场采访所见。
2、根据人物回忆所得。如1961年发现天然杂交稻并做实 验的过程应该来自于袁老的自述。
3、查阅资料所得。 如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面临的种种挑 战、美国学者对他的评价等,应该来自于查阅资料。
选材组材:以小见大;点面结合;正侧面结合
选材特点:典型性;真实性;时代性;丰富性(多角度 ) ; 新颖性;通俗性;选取细节/生活场景;引用诗词/文献/
史料/他人评价
组材特点:
1.时序线索(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倒叙插叙 补叙)
2.小标题(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语句精妙,结构工整)
3.结构(总分并列对照递进等)
4.详略虚实(历史与现实;回忆与现实交织)
1.这些资料先采用倒叙手法呈现,然后基本按照袁隆平水稻研 究的时间线进行组织安排,展现了他杂交水稻科学研究的艰辛 历程。(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是追述杂交水稻研究过程。)
2.作者按照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使用小标题组织材料。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工作态度——勇于实践
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学术精神——敢于挑战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 ——道德操守——实事求是
饥饿的威胁在退却 ——个人理想——志向远大
这样组织文章,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语句精妙,结构工整;内容深刻, 形式灵活。
P50 课后学习提示:
这三篇通讯都很注意通过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比如, 袁隆平头顶烈日脚踩淤泥,终于找到水稻雄性不育植株;张秉贵“以热对冷,变 冷为热”,感动了不讲理的顾客。同时,三篇通讯还着力刻画了一些细节,如张秉 贵在柜台里“三步并作两步走, 一点儿不知累",下班后累得“有时连上楼还要扶 着墙”,又如钟扬背包里的一张又一张小纸条……这些细节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内容更加真切感人。
阅读时注意了解通讯报道的一般特点,关注作者如何通过不同的渠道采集材 料,又是怎样多角度、分层次进行报道的。通讯作者在记述新闻事实时,常常表 达自己的观点,阅读时要注意理解事实与观点的关系,把握作者表达观点的方法。
读观点
通讯作者在记述新闻事实时,常常表达自己
观点。文中哪些地方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请
1、他在1961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的往事,注定要成为
世界农业史上的经典事例。(指出这一发现的重要意义 ) 2、后面我们将看到,袁隆平对真理的发现,使他不可
避免地必须向国际知名的权威和他们的权威结论发起挑 战,这种挑战之艰难往往使挑战者身心俱疲,落荒而去。
(提示科学探索之艰难)
3、袁隆平的发现,开创了世界水稻研究的新纪元。
4、就这样,袁隆平捍卫了事实,也捍卫了真理。
5、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中国科学家之一, 他正在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高 度 评 价 )
一篇优秀的人物通讯
直接议论或抒情,表达作者观点。
细节描写使人物栩栩如生。
小标题条理清晰,结构统一
民共和医
科学推术奖

500 万元
列数据显真实、准确。
围绕主题选取典型事件
新闻性 文 学 性 评论性
小 结 :
证书
A
归 纳 :
· (1)袁隆平是一位扎根农田,挥洒汗水, 专注敬业,严谨认真的实践者;
· (2)袁隆平是一位不迷信权威,不动摇, 不退却,极具韧性的研究者;
· (3)袁隆平是 一位勇于担当,坚持实事求 是,不计个人风险的捍卫者;
· (4)袁隆平是一位心怀天下,情系世界, 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追梦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