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那一年,面包飘香》课件(共19张PPT)+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那一年,面包飘香》课件(共19张PPT)+教案

资源简介

课题:那一年,面包飘香
【教学目标】
1、理解文意,指导学生学习面包师傅身处逆境、立志成才的精神;
2、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倒叙和设置悬念的写作特点;
3、通过学习本文,启发学生懂得关爱他人,学会自强自立。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文意,体会本文的思想内涵;分析面包师傅的人物形象特点。
难点:体会本文运用的倒叙和设置悬念的写作手法叙述事件;启发学生懂得关爱他人,学会自强自立。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由李开复对李家同的评价导入新课
李开复这样评价他:“在大智和大爱中感悟人生,这也许是对他流淌在笔尖的温情文字和质朴情怀的最好解读,一面是成就斐然的科学家、教育家,另一面是至情至性、关爱世人的随笔作家,他用充满智慧和善良的心,为每一个希望在心底获得安宁与澄净的读者提供了一段最美的阅读旅程。”他是为贫童服务的大学校长,特蕾莎修女“穷人救济院”里的义工。你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台湾作家李家同。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李家同,走进《那一年,面包飘香》(展示课件)
二、新课讲授
1、学生默读课文,尝试给文章分段,并概括段落内容。
请学生回答,师归纳全文20个自然段可分为五个部分,每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2自然段),不知名的人送面包给“我”;第二部分(3~8自然段),老师(“我”)做客面包店,品尝飘香的面包;第三部分(9~13自然段),追忆面包师傅学生时代的一段往事;第四部分(14~18自然段),老师与老板(学生)会面;第五部分(19~20自然段),写老师的评价和感受。(展示课件)
2、学生浏览第一、二部分内容分析本文作者在写作上的两个突出特点
生答,师总结倒叙和设置悬念
(1)第一部分
①这是全文倒叙的起点。表面上写老师愿吃面包,有不知名的人送面包给“我”,实际是先交代事件的结果:学生创业成功,制作出全台湾找不到的高级面包。这部分暗写学生不忘师生情,为后文埋下伏笔。
②这里出现悬念一:有不知名的人送面包给“我”。
(2)第二部分
①这是全文倒叙的继续推进。表面写老师为找到送面包的人,尾随人后,来到面包店,做客面包店,实际是暗写学生的人格、技术和品位。人格高尚表现在不忘老师的恩德,特别关照老师,准备下午茶热情周到地招待老师;技术水平高超表现在面包香味扑鼻,吃起来满口留香,以及大批食客的反应等;品位高雅表现在第5段对面包店环境的描写,耐人寻味。
②这里出现悬念二:老师来受到特别照顾;悬念三:老师吃了刚出炉的食物满口留香,大师傅说更精彩的还在后面。(展示课件)
三、分析探究
1、问题思考
(1)提问“我当年劝他要学得一计随身,他现在岂止一计随身,他应该是绝技随身了。”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面包师傅的这一特点?
让学生从文章中找出相关信息并加以总结
师总结:精巧的店面设计(第5自然段)、美味的各式面包(第6~7自然段)、厉害的心算技能(第10~11自然段)(展示课件)
(2)提问: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那一年,面包飘香》?
学生思考并回答
师总结:既指老师收到和吃到了满口留香风味独特的面包,又指学生凭着自己制作面包的一技之长取得了创业的成功,让人感到了成功的馨香,同时也指当年老师送给学生的那批“面包”永远在学生心中飘香,师恩飘香。
(3)提问:面包师傅也曾一度叛逆,是什么让他最终获得成功?
学生思考并回答
师总结:老师劝导学生“不要学坏,总要有一技随身”;学生自己在逆境中不怕困难,有上进心、不放弃,能立志成才,通过一心一意学做面包并成功创业,用行动来感恩老师。(课件展示)
2、关键语句的理解
(1)“我的学生虽然从来没有回过我的信,却始终对我未能忘情。”(第18自然段)
生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师归纳:这是文章的一个议论性的句子,意在赞扬面包师傅不忘师生情,同时突出面包师傅的个性特点,即潜心学习立志成才回报老师,重在行动。字里行间充满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与自豪。(课件展示)
(2)“他知道我将他看成我的学生,露出一脸灿烂的笑容。这个笑容带给我无比的温暖。(第20自然段)
生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师归纳:这是对人物的神态描写。突出写面包师傅的自豪感和老师的感动。面包师傅的特长、成就以及对老师的回报,使老师内心产生震撼和感动,在老师看来,面包师傅和博士学生一样是了不起的。(展示课件)
四、课堂小结
1、师语言小结:同学们,一缕面包的甜香,温馨了老师的回忆,甜蜜了学生的人生,也飘进了我们的课堂,留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这个社会太需要这缕甜香的关爱和温暖。希望我们同学今后的旅途不管多少风雨艰辛,都能坚强,树立目标,记住李家同先生的一句话“不要学坏,总要有一技随身。”一技随身,成为职场成功者。更学会关爱他人,传递温暖。
2、课文内容表格小结(展示课件)(共19张PPT)
《那一年,面包飘香》
李家同
走进作者
李家同,1939年1月5日生于上海,台湾咨询学者及作家,曾任台湾清华大学代校长,近年尝试散文习作,提倡社会关怀、照顾弱势群体,并且推广英文教育。
出版 《幕永不落下》,《一切从基本做起》等书籍。
重点字词
给予(jǐ) 薄饼(báo) 嘈杂(cáo)
嚼槟榔(jiáo bīn láng) 心急如焚(fén)
鞭长莫及 不理不睬
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2):不知名的人送面包给“我”
第二部分(3-8):老师做客面包店,品尝飘香的面包
第三部分(9-13):追忆面包师傅学生时代的一段往事
第四部分(14-18):老师与老板(学生)会面
第五部分(19-20):老师的评价与感受
全文倒叙的起点。明写老师喜欢吃面包,有不知名的人送面包给“我”,实际是先交代事件的结果:
暗写:学生不忘师生情,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第一部分研读
学生创业成功,制造出全台湾找不到的高级面包。
全文倒叙的起点。明写老师喜欢吃面包,有不知名的人送面包给“我”,实际是先交代事件的结果:
暗写:学生不忘师生情,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第一部分研读
学生创业成功,制造出全台湾找不到的高级面包。
悬念一
第二部分研读
全文倒叙的继续推进。明写:老师为找到送面包的人,尾随人后,来到面包店,做客面包店。
暗写:学生的人格、技术和品味。
悬念二
悬念三
老师来受到特别照顾
老师吃了刚出炉的食物满口留香,大师傅说更精彩的还在后面
人格高尚 不忘老师的恩德,特别关照老师,准备下午茶热情周到的招待老师
技术高超 面包香味扑鼻,吃起来满口留香,以及大批食客的反应等
品味高雅 对面包店环境的描写,耐人寻味
第三部分研读
学生时代的面包师傅自学数学心算,有特长,成绩突出
由于家境不好,没有升学,老师写信劝他好好做人,学一种技术
学生
不用功读书
老师
虽心急如焚,但鞭长莫及,多次写信劝导
点点头,
从未回过信
第四部分研读
学生辍学的原因
家境贫寒,负担不起学费
学习技术源于
老师的劝诫和鼓励
成功创业
绝技随身
问题:“我当年劝他要学得一技随身,他
现在何止一技随身,他应该是绝技随身了。”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面包师傅这一特点
精巧的店面设计
美味的各式面包
厉害的心算技能
问题思考
问题: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
《那一年,面包飘香》?
即指老师收到和吃到了满口流香风味独特的面包,又指学生凭着自己制作面包的一技之长取得了创业的成功,让人感到了成功的馨香,同时也指当年老师送给学生的那批“面包”永远在学生心中飘香,师恩飘香。
问题:面包师傅也曾一度叛逆,是什么让他最终获得成功?
老师劝导学生“不要学坏,总要有一技随身”;学生自己在逆境中不怕困难,有上进心,不放弃,能立志成才,通过一心一意学做面包并成功创业,用行动来感恩老师。
“我的学生虽从未回过我的信,却始终对我未能忘情。”
解析:这是文章的一个议论性句子,意在赞扬面包师傅不忘师生情,同时突出面包师傅的个性特点,即潜心学习,立志成才回报老师,重在行动。字里行间充满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与自豪。
关键语句理解
“他知道我将他看成我的学生,露出一脸灿烂的笑容。这个笑容带给我无比的温暖。”
解析:这是对人物的神态描写。突出写面包师傅的自豪感和老师的感动。面包师傅的特长、成就以及对老师的回报,使老师内心产生震撼和感动,在老师看来,面包师傅和博士学位的学生一样是了不起的。
大师傅的成长历程:
老师的劝诫:
课堂小结
成长历程 境况 采取的做法 结果
小学 智力平平 学习用功 成绩优秀
初中 家境不好 叛逆 理想破灭
后来 放弃升学 创业 成功、
不忘师恩
不要学坏,总要有一技随身。
完成课本第12页的思考与练习并预习第3、4课
课后作业
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