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溶解度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课题2 溶解度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溶解度课型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它课□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学习固体溶解度的定义,四要素,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列表法,曲线法,要求学生掌握溶解度四要素,本节课是第九单元的重点核心内容,对后续学习溶质质量分数有重要意义;本节课教材主要显示固体溶解度意义及溶解度曲线。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学生在生活中知道糖不能无限的溶解在水中;溶解度四要素理解是个难点;通过对比实验,学生自己绘制溶解度曲线帮助学生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意义。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比方案设计,准确归纳出溶解度的定义,解释溶解度的四要素; 2、通过数据对比,总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绘制溶解度曲线,并根据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难点: 固体溶解度四要素,溶解度曲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美丽的茶卡盐湖位于青海省乌兰县茶卡镇,是著名的天然结晶盐湖,这里风景优美,产盐丰富,那么,这些盐为什么没有继续溶于水中呢?其实,在一定温度下,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的溶解量是有一定限度的,我们把这个限度叫做溶解度,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溶解度。 1.通过四组对比实验,引导学生归纳出固体溶解度的定义以及四要素。 定义: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 (1)一定温度; (2)100g溶剂; (3)达到饱和状态; (4)溶解溶质的质量 克(单位) 练习1:已知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g。 (1)20℃时,30gNaCl加到100g水中,溶液状态为 状态,溶量_________,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 (2)20℃时,36gNaCl加到100g水中,溶液状态为 状态,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 (3)20℃时,40gNaCl加到100g水中,溶液状态为 状态,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 (4)20℃时,20gNaCl加到50g水中,溶液状态为 状态,溶质质量 ,溶剂质 量 ,溶液质量 。
2.自学指导: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练习2:根据课本36页资料卡片,回答问题(填“易”“可”“微”“难”) (1)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则氯化钠 溶于水。 (2)已知2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73g,则氢氧化钙 溶于水。 (3)已知20℃时,碳酸钙的溶解度为0.0013g,则碳酸钙 溶于水。 3.表示方法 (1)列表法 (2)溶解度曲线 温度/℃010203040506070NaCl/g35.735.836.036.336.637.037.337.8KNO3/g13.320.931.645.863.985.5110138
绘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根据溶解度曲线,思考以下问题 35℃时,NaCl的溶解度为 , 55℃时,KNO3的溶解度为 。 10℃时,溶解度NaCl KNO3; 50℃时,溶解度NaCl KNO3; t℃时,溶解度NaCl KNO3。(填>,<或=) P点表示 。 4.由图可知,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 。 5. (1) 温度可使KNO3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2) 温度可使KNO3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6.(1)如果KNO3中混有少量NaCl, 用 方法提纯KNO3 (2)如果NaCl中混有少量KNO3, 用 方法提纯NaCl 课堂练习 1、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在此温度下,50g水中加入了40g氯化钾,充分溶解后所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 ) A、90g B、120g C、70g D、140g 2.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据图回答: (1)20℃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_______。 (2)A物质在20℃的溶解度是______。20℃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_____g, A和B的交点,表示的意义 。 结语:从今天起,希望大家做一个有温度的人,用百倍的努力,饱满的斗志,赢取属于自己的有质量的人生!
板书设计: (
四要素
) (
定义
) (
溶解度
) (
影响因素
) (
表示方法
)
课后反思: 通过对比实验方案,比较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能力,得出固体溶解度的定: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找出固体溶解度的关键词,得出固体溶解度的四要素。通过具体的例子及一系列练习,进一步掌握固体溶解度的四要素。通过自学指导及练习,了解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温度和溶剂种类,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测出某物质在不同度下的溶解度,可以用溶解度表格来表示。但是没有测出来的温度下的溶解不能表示。绘制溶解度曲线,根据绘制的溶解度曲线,进行练习,进一步理解溶解度。 本节课,语言简练,环节之间的转化很迅速,每一步的设计都环, 设置由浅入深,很好地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在真实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从点到线再到变化趋势,步步突破难点,自学,导学,融会贯通,教学效果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