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长沙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长沙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历史试卷(问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道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1.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雅典的民主政治状况,据此可推断在雅典城邦
A.法律至上轮番而治 B.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滥用
C.妇女不能参政议政 D.抽签能保证居民公平参政
2.中世纪某城市特许状中提到“任何人在林肯城内按土地保有权购买土地,保有之达一年零一日,无人反对,……则予将准许此人在将来安然保有此项土地,不受任何干扰与迫害”据此可知中世纪城市
A.是中世纪的经济基础 B.彻底脱离封建领主的控制
C.拥有了自由或自治权 D.完全瓦解封建经济的基础
3.《旧唐书 列传》中所指的“大食”是一个横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伊斯兰教在帝国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据此可知“大食”指的是
A.阿拉伯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D.罗马帝国
4.下图所示是13世纪欧洲出现的新现象。这可以说明
A.租地农场的出现 B.生产方式资本主义化
C.工厂制度的建立 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5.15世纪的意大利城邦里,贵族们更加重视个人清洁卫生……;“如何做一个合乎礼仪举止得体的人”这种类型的书籍开始出现;“掌握书写、音乐、绘画,……”成为越来越多女性的追求。这反映出当时
A.人文主义意识的增强 B.东西商业贸易的繁荣
C.宗教活动方式多样化 D.奢靡时尚之风的流行
6.古希腊学者狄奥佛拉斯塔所著的《植物探究》只收进500种植物;瑞士植物学家卡斯珀·鲍欣于1596年出版的长篇巨著《植物的剧场》总览了6000种植物;到17世纪80年代,约翰·雷的《一般植物史》列出18000多种植物。这是由于
A.食品储备技术的进步 B.世界各地的联系日趋紧密
C.人们的饮食习惯改变 D.工业革命助推了物种交流
7.右图反映的是世界史的某一重大事件,该事件的发生
A.根源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使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
C.为欧洲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D.造成了美洲的贫穷与落后
8.根据美国新闻报道, 2024年11月,特朗普当选为美国第47任总统,并将于2025年1月20日正式宣誓就职。美国总统选举制度源自于
A.独立战争 B. 南北战争 C.1787年宪法 D.《独立宣言》
9.“尽管大西洋把英、美、法三国永远分隔开了,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这三国革命都体现了
A.争取民族的独立和解放 B.对共产主义理想实践
C.民主与君主专制的斗争 D.对民主和人权的追求
10.如图中甲、乙所指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两个顶点,其中乙涉及的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A.使资本主义的严重弊端日益显著暴露
B.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
11.历史人物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两位历史人物可以用来探究哪一主题?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B.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C.反封建求民主的革命运动 D.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12.165年前,有一本划时代的巨著正式发行,这本书不仅揭示了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演化过程,还深刻影响了我们对生命、自然以及人类自身在自然界中位置的认识。这本巨著指的是
A.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B.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D.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13.1901年正式成立的美国钢铁公司,先通过抬高产品价格提升行业门槛来挤压中小公司,后予以兼并或收购,最终控制全国钢产量的65%,总资本达14亿美元,而当时美国制造业的总价值也不过90亿美元。这主要体现了
A.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B.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加剧
C.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14.战胜国标榜是为了和平,是为了不再发生战争。事实上,它们更多的是为了复仇。该条约也限制了日本人的野心,使之极为不满。该条约是
A.《九国公约》 B.《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凡尔赛条约》
15.“20世纪世界文明进程的特点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被称为现代化的工业社会的进程过渡”,从这个角度看俄国十月革命,其意义在于
A.促进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B.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C.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D.开辟了无产阶级专政新时代
16. 下表为1928年和1932年苏联在农业春播中使用不同播种方式的情况。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A.新经济政策推动农业发展 B.政府对集体农庄建设的支持
C.工农业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日益暴露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其中第17、18、19题各14分,20题10分,共52分)
17. 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如何应对危机,做出正确的抉择、考验着人类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861年,棉纺织业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为欧洲商人带来巨大财富,也使美国因棉花出口而跃入世界经济的中心舞台。但是,美国南方棉花种植独特的经济体制与北方工业化和刚刚出现的自由劳动相冲突,给这个新生国家带来危机。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俄国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这些国家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但改革计划在不同国家效果也截然不同。在俄国,统治者有能力限制改革的范围:虽然他们大体上支持工业化和军事改革,却扼杀了可能威胁他们社会地位的政治和社会改革。而在日本,反对派倒幕运动的成功,使改革者有机会进行比俄国更为彻底的改革计划。到20世纪早期,在明治维新领导人所实施的改革基础上,日本成为一个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强国。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这场“危机”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分)根据所学回答美国是如何解决这场“危机”的?(2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俄国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分别是什么?(2分)结合俄国改革的局限性谈谈你对“却扼杀了可能威胁他们社会地位的政治和社会改革”的理解。(2分)
(3)根据材料二指出,日本改革“比俄国更为彻底”的理由。(2分)有史学家认为日本此次改革“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请从促进日本长远发展的角度,结合此次改革的具体内容加以说明。(2分)综上,国家能否成功应对危机、解除危机与哪些因素有关 (任答两点,2分)
18.是天堂?还是地狱?有人曾形容工业文明带领人类“正在走向天堂……也正直下地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851年……举办了第一次世界博览会……英国专门花了22周时间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完全由玻璃及金属建成的大厦——“水晶宫”(共使用铁柱3300根,铁梁2300根,玻璃9.3万平方米)
——黄光耀、刘金源《成功的代价——论英国工业化的历史教训》
材料二
材料三 地理上的得天独厚以及一个有知识的工人贵族阶级、一个不太有知识的高原人和爱尔兰人的广大基层、和低劣的、不太清洁的居住条件的传统汇合在一起,已使格拉斯哥区域随着新经济力量的解放和扩大其作用而一变再变,已使新工业文明的最好和最坏产物在那里继续争荣并茂成为势所必然。
——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
(1)读材料一根据所学知识,分别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指出英国能够举办第一次世界博览会的主要原因。(2分)就研究英国工业革命而言,材料一中三张图片中最可信的史料是___________。(填写字母)(2分)
(2)请分别写出材料二中图片所示工业品对应的能源。(2分)除此以外,请举一例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化学工业领域的成就。(2分)
(3)读材料三,作者从哪些视角对工业革命进行了评价?(任答两点,2分)综上,请你谈谈对“新工业文明的最好和最坏产物在那里继续争荣并茂成为势所必然”的理解。(4分)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欧洲大陆对战争的坦然接受甚至喝彩似的欢迎……自然界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的达尔文理论在社会生活中的错误理解和应用。欧洲以往的局部和短暂的战争成为人们想象未来战争的范例,从而对即将爆发的战争可能产生的后果严重估计不足。
——摘编自张盛发《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若干思考写在一战爆发100周年之际》
材料二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说:
“Europe became a‘powderkeg’,waiting for the spark that make it explode.
[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三 战后,和平主义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并对国内国际政治产生影响。英、法、美等战胜国通过与战败国签订和约的方法,建立了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集体安全体系……欧美的和平运动却发展成更为普遍的反战、厌战、恐战的思潮,不惜任何代价追求和平,甚至可以牺牲小国的主权利益,最终反而事与愿违。
——摘编自徐蓝《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美和平运动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大陆对战争坦然接受甚至喝彩似的欢迎”的原因。(任答一点,2分)结合所学,指出一战爆发的国际经济背景。(答一具体事件,2分)
(2)根据材料二中图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请对材料反映的史实进行解析。(6分)
(3)材料三提到的“建立了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集体安全体系”是否能从根本消除国家之间矛盾,维持世界和平 请说明理由。(2分)综上,简述你从中得到的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启示。(2分)
20.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宣告了马克主义理论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兴起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
革命道路 建设道路
马克思主义理论 无产阶级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 “无产阶级革命在多国同时发生并取得胜利” 发展生产力,实现共产主义
苏俄 国情:主要城市工人阶级力量强大: “一国革命成功的理论” 道路“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国情:战争对俄国经济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 领导人:列宁 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内容: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发展商品经济
“中国 国情: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 在农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 道路:中国共产党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国情:经历了文革的十年动乱,国民经济遭到了了严重破坏 领导人:邓小平 道路:改革开放 内容:农村实行包产到户; 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经济特区
——根据部编版初中历史课本汇编
根据材料,请将以下观点划线部分补充完整,并以材料中某一个国家的史实进行论证,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时序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的格子中,一字一格,超出格子不给分。
观点:科学理论与 相结合,推动革命和建设道路不断前行
第三次月考参考答案
1-5 BCABA 6-10 BACDB 11-15 DCAAC 16 B
17. (1)原因:北方的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和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间的矛盾不可调和(2分);通过南北战争平定南方叛乱,废除黑人奴隶制。(2分)
(2)双重挑战:内部: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外部:克里木或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2分)农奴制残余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发展/仍是沙皇专制统治/(2分,任答一点,)
(3)改革的前提:通过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2分);提倡文明开化,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社会生活,培养了人才,解放了思想(2分,文化教育上内容+说明);因素:政局、统治者个人素养、民族的创新精神、人才的因素等等(任答两点,2分)
18.(1)政治上:英国较早确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或君主立宪政体确立(1分);经济上:率先完成工业革命(1分)A(2分)
(2)能源:电力、石油(必须按照顺序答,2分);现代炸药或赛璐珞人造纤维等等(2分)
(3)地理条件、劳动者素质、劳动力资源以及生产生活环境(任选两个 ,2分)
最好:工业革命的技术革新,它推动生产力飞跃;产业工人队伍成长壮大,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为社会地位提高创造条件,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配套设施完善;大众教育逐步普及(任答其中两点,2分)
最坏:工业革命,造成贫富悬殊、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在工业文明飞速发展之际,由于缺乏对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意识,导致环境问题不断恶化;造成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引发世界大战等等(任答其中两点,2分)
19. (1)社会达尔文主义造成对人性的冷漠;对战争的残酷性估计严重不足。(任答一点,2分);第二次工业革命(2分)
(2)1、材料反映的是萨拉热窝事件(是什么?2分)
2、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在争夺世界霸权的的过程中,欧洲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巴尔干半岛成为了欧洲火药桶,矛盾重重,1914年在萨拉热窝,奥匈帝国皇储被塞尔维亚青年刺杀(为什么?3分,此处巴尔干半岛成为火药桶必答)
3、萨拉热窝事件一个月后,一战爆发,成为了战争导火索(怎么样?1分)
(3)没有,只是暂时协调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没有根本解除矛盾,如加强了美国日本矛盾,引发德国复仇情绪,加深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矛盾或1939年二战全面爆发,标着着这一体系的崩溃(2分)
真爱和平反对战争,各国都要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做出贡献(2分)
20.观点:科学理论与具体国情相结合或实践相结合,推动革命和建设道路前行(2分)
分论点一:科学理论与国情结合,推动革命道路前行(1分)。论据:可以选俄国革命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例论证,(史实+说明,2分)
分论点二:科学理论与国情结合,推动建设道路前行。(1分)论据:选择俄国新经济政策或中国改革开放事例论证(史实+说明,2分)
综上所示,观点+升华(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