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地球板块的缓慢运动 讲义(原卷+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4 地球板块的缓慢运动 讲义(原卷+解析)

资源简介

浙江七上科学
4.4地球板块的缓慢运动
一、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1.大陆漂移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依据提出。
地形证据:
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竟是如此地相对应(可拼合性);
大西洋两岸的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 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表明当时这些大陆曾相连接。
化石证据:
(1)舌羊齿化石是2.5亿年前的一种蕨类植物,在非洲、澳大利亚、印度的岩层中都发现了舌羊齿化石。
气候证据:
(1)人们在北冰洋以北的岛上发现了热带植物化石;在南极洲发现大量的煤矿;在印度发现古代冰川。
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的陆地在2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2.海底扩张说:由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提出,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的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离洋中脊越远,岩石年龄越老)海底扩张说支持大陆漂移说,并解决了大陆漂移说的动力来源:海洋地壳扩张的动力来自软流层中岩浆的活动。
二、板块构造学说
1、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六大板块组成,它们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最主要的原因。
2、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巨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海沟、岛屿),板块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生长边界(海岭、断层)一般位于板块张裂处;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一般位于板块碰撞处。
注:①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印度洋板块俯冲,亚欧板块被抬升;②阿尔卑斯山: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③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位于印度洋板块;④地中海在缩小: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两大板块相互碰撞,靠近;⑤红海在扩大: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两大板块相互张裂,离开;⑥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极不稳定,因此多地震;⑦大西洋的形成:大西洋处于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的张裂地区,在板块的张裂地区易形成裂谷和海洋。
三、火山
1、火山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组成。
火山喷发物:气体(水蒸气、二氧化硫等)、液态(熔岩流)、固态(火山灰、火山尘、火山弹)
2、火山按活动特点分为:活火山(富士山、台湾岛大屯火山群的主峰七星山、新疆卡尔达西火山群、爪哇岛上的梅拉皮火山)、死火山(山西大同火山群、乞力马扎罗山)、休眠火山(五大连池)。
3、分布不均匀:环太平洋陆地和周围海区、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
4、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①益处:火山灰和火山尘可为农田提供无机肥料,并且火山口可富集大量的矿产,如硫矿等;火山口附近一般有丰富的地热能,同时火山口形成的火山湖,湖水在医疗卫生方面有较大价值;火山口是自然旅游景观,火山活动地区多温泉,可以成为休养区,火山喷出的气体和岩浆中含有各种矿藏,可以开发利用。 ②危害:毁坏交通,埋没农田,引起火灾,甚至危及人类生命。
四、地震
地震成因是:地球板块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震动。
地震结构包括: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
①震源:地震的发源地,一般位于地表以下0-300千米处。
②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一般受地震的影响最大
③震中距:地表某地距震中的距离。
④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
同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同一次地震,震级相同,如果震源越浅、震中距越短,则烈度一般越高。
分布:环太平洋陆地和周围海域、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
防震自救的措施:跑到空旷的地方,或伏而待定、保护头部并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下等。
【经典题型一 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例1.科学假说在科学发现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需要相应的现象或证据支持。下列现象与假说对应的有(  )
①宇宙3K的微波背景辐射——大爆炸宇宙论
②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大陆漂移假说
③发现了处于爬行类和鸟类过渡类型的始祖鸟化石——达尔文进化论
④长江下游形成长江三角洲——地壳在不断变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分析】科学假说在科学发现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需要相应的现象或证据支持。
【解答】①发生大爆炸时,宇宙的温度极高,之后会慢慢降温,到现在还残留着3K左右的热辐射,与大爆炸宇宙论假说对应;②大西洋的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是大陆漂移假说提出的依据,板块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假说的基础上发展来的,与大陆漂移假说对应;③发现了处于爬行类和鸟类过渡类型的始祖鸟化一是达尔文进化论的重要依据,与达尔文进化论对应;④ 长江下游形成长江三角洲是河流泥沙沉积作用形成属于外力作用,与地壳变动无关,错误。
故答案为:A。
例2. 以下观点分别代表人类对地表认识的几个过程。
A.板块构造理论;B.大陆漂移学说;C.海底扩张学说。
(1)请按照先后顺序对上述观点进行排序:   。(填字母)
(2)针对下图,某人提出以下观点,其中支持大陆漂移学说的有   。(填序号)
①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轮廓具有可拼性
②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有能相连的岩层
③非洲和南美洲大陆都存在黑色人种
④非洲和南美洲古生物群之间有亲缘关系
【答案】(1)②③①
(2)①②④
【解析】【分析】本题以人类对地表认识的几个过程为材料,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大陆漂移学说等内容进行分析。
【解答】(1)根据课本内容可知,人们认识大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发展先后经历了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三个阶段,所以先后顺序是BCA。
(2)①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轮廓具有可拼性、②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有能相连的岩层、④非洲和南美洲古生物群之间有亲缘关系都是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③非洲和南美洲大陆都存在黑色人种不是大陆漂移学说证据。故选①②④。
【经典题型二 板块构造学说】
例1.阅读下面板块局部图,回答问题:
(1)一般说来,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多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
(2)除了如图所示的板块,还有   、   和   板块。
(3)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关于板块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马里亚纳海沟由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
B.板块之间的张裂形成了生长边界
C.用板块构造学说无法解释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D.大西洋是由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张裂形成的
(4)根据板块构造学说,预测位于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会不断地   (选填“扩张”或“缩小”)。
【答案】(1)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2)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南极洲
(3)B
(4)扩张
【解析】【分析】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拼合而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在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地表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
【解答】(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般说来,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比较活跃。读图可知,图示的火山地震带为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2)全球主要由六大板块组成,图示板块有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除了图示板块,还有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
(3)海沟一般处于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上,而马里亚纳海沟是全球大洋最深的地方,处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挤压碰撞,A错误;板块之间的张裂形成了生长边界,B正确;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C错误;大西洋是由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张裂拉伸形成的,D错误。故选B。
(4)读图分析,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因此预测红海会不断扩张。
例2.如图为全球板块与地震分布示意图。
(1)世界上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主要集中在   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图中甲地地震频发,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其原因是   。
(3)发生地震时,下列避震措施错误的是____(填字母)。
A.身处底楼,若时间允许,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地
B.身处高楼,来不及逃离,可躲在墙角或坚固的桌下
C.身处城市街道,应选择在广告牌或电线杆下躲避
D.身处野外,应及时避开山边、陡崖等危险环境
【答案】(1)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
(2)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活动剧烈,容易发生碰撞和张裂运动
(3)C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全球由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解答】(1)世界上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
(2)图中甲地地震频发,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其原因是该地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3)发生地震时,身处底楼,若时间允许,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地;身处高楼,来不及逃离,可躲在墙角或坚固的桌下;身处城市街道,不要在广告牌或电线杆下躲避;身处野外,应及时避开山边、陡崖等危险环境。故选C。
例3.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下列主要由板块张裂形成的是(  )
A.喜马拉雅山脉和东非大裂谷
B.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
C.喜马拉雅山脉和大西洋
D.喜马拉雅山脉、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
【答案】B
【解析】【分析】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组成,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解答】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是两大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拉伸形成的;故A错误。
大西洋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张裂拉伸形成的,大西洋面积还在逐年扩大;故B正确,C、D都错误。
故选:B。
例4.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岩石圈可划分六大板块,即   板块、   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   上,相互不断地发生   和   。
【答案】亚欧;非洲;软流;碰撞;张烈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若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大洋板块向下俯冲,则形成海沟、岛弧或海岸山脉;若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则形成高大的山脉;在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解答】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例5. 2023年8月9日国宝大熊猫“春生”和“香果”从四川来到了杭州动物园,当天正好四川发生了地震。请根据以下内容回答问题:
(1)大熊猫的生殖方式是   。
(2)大熊猫所生活的四川是我国地震频发地区,请从板块角度分析原因   。
(3)若发生地震,下列避震措施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迅速跑到开阔地带 ②马上乘电梯逃命 ③应站着不动④立即躲到坚固的桌子下面,就地避震
【答案】(1)胎生
(2)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3)①④
【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六大板块分布图为材料,根据生殖方式、板块运动及避震措施等内容进行分析。
【解答】1)大熊猫属哺乳动物,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其生殖方式是胎生。
(2)大熊猫所生活的四川是我国地震频发地区,主要原因是四川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多地震灾害。
(3)当地震发生时,时间来得及的话应迅速跑到开阔地带,时间来不及的话应立即躲到坚固的桌子下面,就地避震,①④正确;地震发生时,不能站着不动,也不能乘电梯逃命,有断电被困的风险,②③错误。故选①④。
【经典题型三 火山】
例1. 某日凌晨,位于日本的新燃岳火山再次喷发,威力也显著增强,烟尘高度达4 500米,还被观察到罕见的“火山雷”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B.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
C.火山由火山口、岩浆通道和火山锥组成
D.日本位于环印度洋火山、地震带上
【答案】D
【解析】【分析】火山是堆积山的一种类型,由地壳内部岩浆喷出堆积而成的山体。
【解答】A、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A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B、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B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C、火山由火山口、岩浆通道和火山锥组成,C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D、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D观点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例2. 下列关于火山活动对人类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火山喷发的熔岩流会破坏建筑物,甚至毁坏城市
②火山喷发时,大量火山灰和气体到达空中,会影响气候
③火山灰土是肥沃的土壤
④火山活动可使地下矿物富集到地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分析】火山是堆积山的一种类型,由地壳内部岩浆喷出堆积而成的山体。
【解答】火山喷发的熔岩流具有极高的温度和流动性,能够直接熔化并破坏建筑物,甚至在严重情况下毁坏整个城市,①正确;火山喷发时,会释放大量的火山灰和气体到空中,遮挡阳光,影响大气的温度和湿度,从而对气候产生显著影响,②正确;火山灰土是由火山灰、火山碎屑物等经过风化、淋溶、淀积等过程形成的土壤。这种土壤通常富含矿物质和有机质,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能力,是肥沃的土壤之一,③正确;火山活动过程中,岩浆和火山气体等会将地下的矿物带到地表。这些矿物在火山喷发后可能会在地表富集,形成有价值的矿藏。例如,一些贵金属和稀有金属常常与火山活动有关,④正确。
故答案为:C。
例3.火山
(1)火山:地幔的   是火山岩浆的来源。火山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2)火山组成:一般由   、   、   三部分组成。
(3) 火山喷出物:有   、   和   物质三类。气态物以水蒸气为主,还有氢气、二氧化硫等。液态物是从火山口溢出的高温岩浆。固态物有火山弹、火山砂和火山灰等。
(4) 火山的分类:一般分为   、   、   三类。
火山的利与弊:强烈的火山喷发会造成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和局部气候变化,有很大危害性。但另一方面,火山喷发也可能带来新的矿产和地热资源,为我们所利用。
【答案】(1)软流层
(2)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
(3)气态;液态;固态
(4)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解析】【分析】火山是一种常见的自然地貌,是由地下熔融物以及固体碎屑冲出地表后形成的,是地壳活动的变现形式之一。
【解答】(1)、火山:地幔的软流层是火山岩浆的来源。火山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2)、火山组成:一般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三部分组成。
(3)、 火山喷出物:有气态、液态和固态物质三类。气态物以水蒸气为主,还有氢气、二氧化硫等。液态物是从火山口溢出的高温岩浆。固态物有火山弹、火山砂和火山灰等。
(4)、 火山的分类:一般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三类。
火山的利与弊:强烈的火山喷发会造成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和局部气候变化,有很大危害性。但另一方面,火山喷发也可能带来新的矿产和地热资源,为我们所利用。
【经典题型四 地震】
例1.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②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绝大部分地震会造成破坏③地震中破坏最严重的地点是震中 ④地震发生时躲到小空间的房屋里或桌子底下是一种有效措施 ⑤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区和地震频繁的地区在分布上没有相同之处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答案】C
【解析】【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解答】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地震中破坏最严重的地点是震中;地震发生时躲到较小的房间里和桌子底下是一种有效措施;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绝大部分的地震不会造成破坏;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区和地震频繁的地区大都分布在板块交界处。综上分析,①③④正确。
故答案为:C。
例2.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4 年 6 月 26日 16时19分,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羊坪乡落雪坪村附近,发生 4.5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震中距离县城约15千米。此后又分别发生3.3级和4.4级两次地震,该县境内均有明显震感。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地震和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B.震中是地震的发源地
C.该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D.发生地震时,应该迅速跑到室外空旷处或躲进卫生间等狭小空间
【答案】B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地球岩石圈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
【解答】A、地震和火山是地壳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们都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方式,A正确;
B、震中并非地震的发源地,而是地震发生时震源在地表的垂直投影点。地震的发源地实际上是震源,即地球内部产生地震波动的地方,B错误;
C、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这是一个地质活动频繁的区域,容易发生地震,C正确;
D、当发生地震时,如果身处平房或楼房一层,应该迅速跑到室外空旷处避难;如果身处楼房高层,则应躲进卫生间等狭小且有承重墙的空间,以避免被掉落的物体砸伤,D正确。
故答案为:B。
例3.下图中图一、图二是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三是地震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所示A、B、C三个圈层中,软流层位于   (填字母)层中。
(2)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3年3月23日,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发生4.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图二中A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则A处位于   (填地层结构名称)。
(3)图三中地震要素表示正确的是   (填字母)。
A.①震中②震源④震中距
B.①震源②震中④震中距
C.①震源②震中④等震线
【答案】(1)B
(2)地壳
(3)B
【解析】【分析】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软流层以上的地慢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
【解答】(1)软流层位于地幔上部(B)。
(2)A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判断,A处位于地壳。
(4)据图可知,地球内部岩浆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①震源;地面上正对着震源的点称为②震中;把地面的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③等震线;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④震中距。故选B。
例4.地震
(1)地震:地震是地壳岩石在   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2) 地震和火山的分布:①   地震火山带和②   地震火山带。
地震灾害的防御:
a.工程性防御措施:加强各类工程的抗震能力。
b.非工程性防御措施:建立健全减灾工作体系,制定防震减灾规划,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培训、演习、科研以及推进地震灾害保险、救灾资金和物资储备等工作。
【答案】(1)地球内力
(2)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
【解析】【分析】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地面振动;地震结构中包括震源、震中、震中距等。
【解答】地震
(1)、地震: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2)、 地震和火山的分布:①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和②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火山带。
地震灾害的防御:
a.工程性防御措施:加强各类工程的抗震能力。
b.非工程性防御措施:建立健全减灾工作体系,制定防震减灾规划,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培训、演习、科研以及推进地震灾害保险、救灾资金和物资储备等工作。
一、单选题
1. 2024 年 6 月 29 日,位于印度尼西亚东部的勒沃托比火山一日连续喷发两次;2024 年7 月 8 日,日本小笠原群岛地区发生6.2级地震 下列关于火山和地震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
B.火山和地震多发生于板块交界处
C.火山和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过程
D.地震发生时躲到高楼和高压线下避险
【答案】D
【解析】【分析】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地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解答】A、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A正确;
B、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容易发生断裂、挤压等现象,从而引发火山和地震,B正确;
C、地球内部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这些能量在地壳运动过程中会通过火山喷发和地震等形式释放出来,C正确;
D、地震发生时躲到高楼和高压线下避险是错误的做法。高楼在地震中容易倒塌,造成人员伤亡;而高压线在地震中可能断裂,产生电火花或短路,引发火灾或电击危险。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迅速躲到坚固的桌子下或墙角处,保护头部,避免被掉落的物体砸伤,D错误。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D。
2. 地球板块分布如图所示,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 (  )
A.地球表面的陆地被分割成六大板块
B.火山与地震是板块碰撞与张裂的原因
C.杭州位于亚欧板块
D.青藏高原是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
【答案】C
【解析】【分析】全球地壳可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解答】地球的岩石圈被海沟、海岭和巨大的山脉分割成六大板块;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于各大板块的边缘地带;杭州位于亚欧板块的东部;青藏高原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而成。
故答案为:C。
3. 地震发生时,正确的自救方法是 (  )
①乘电梯下楼
②在高楼层,就近躲在坚固的床或桌下
③在平房里,立即冲到空旷地
④不盲目大声呼喊,保存体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分析】地震发生时应保持冷静,找到安全的避难所,护住头部和颈部,避免被掉落的物品砸伤,地震结束后前往开阔的场地等待救援,注意周围的环境和安全情况等。
【解答】当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在高楼层,就近躲在厚实的床、桌下;在平房里,立即冲到空旷地,并且远离高压线;如果来不及,要躲避在厨房、卫生间等狭窄的地方或坚固的桌子、床等家具侧面,并尽可能地找到一些物品保护:不盲目大声呼喊,保存体力,故②③④正确。地震发生时电梯随时可能发生故障或断电,因此不要乘电梯下楼,故①错误。
故答案为:C。
4. 2024 年 6 月 18 日在我国台湾省花莲县海域发生4.0级地震。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B.我国台湾省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C.地震发生时震中受到的影响最大
D.地震发生时,教室里的同学应该快速跑到操场或躲到课桌下面
【答案】B
【解析】【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主要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解答】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震发生时震中受到的影响最大;地震发生时,教室里的同学应该快速跑到操场或躲到课桌下面。
故答案为:B。
5.下列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  )
①全球岩石圈划分为七大板块 ②地震和火山主要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
③在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和海洋 ④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而软流层处于地幔中
⑤地球的内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而外力作用使地表高低不平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答案】B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若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大洋板块向下俯冲,则形成海沟、岛弧或海岸山脉;若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则形成高大的山脉;在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解答】全球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①错误;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为地震和火山集中分布地带,②正确;在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和海洋,③正确;板块都“漂浮”在软流层上,而软流层处于地幔中,④正确;地球的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而内力作用使地表高低不平,⑤错误。
故答案为:B。
6. 2024年4月3日7时58分,在中国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这起强震是台湾25年以来的最大规模地震。关于此次地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由于板块的碰撞引起的
B.是由于地球外部力量作用造成的
C.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的地震带上
D.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答案】A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在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地表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
【解答】台湾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壳运动活跃,火山、地震频发。
故答案为:A。
7.近日,新疆阿克苏地区发生7.1级大地震,造成了重大影响。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新疆处于板块交界区域,易发生地震
B.地震是地壳运动的唯一表现形式
C.在较低楼层遇地震应迅速跑到开阔的室外
D.在较高楼层遇地震无法撤离时可选择墙角或桌下躲避
【答案】B
【解析】【分析】地震是地球内部力量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构造运动,首先,我们针对题目中给出的关于新疆阿克苏地区地震的描述进行逐一分析。
【解答】A、新疆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这种板块交界的地方地壳运动活跃,因此地震较为频繁,A正确。
B、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力量引起的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构造运动,它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地震、火山活动、岩石变形和构造变动等,B错误。
C、在较低楼层,如果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尚未倒塌,迅速跑到开阔的室外确实是一个相对安全的做法,可以减少被建筑物倒塌伤害的风险,C正确。
D、在高层建筑中,如果地震发生时无法迅速撤离,那么选择一个相对坚固的遮挡物下躲避,如墙角或桌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伤害,D正确。
故答案为:B。
8.2024年4月3日7时58分,中国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的地震,牵动了华夏同胞的心!下列有关地震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B.发生时应快速乘电梯逃离
C.对地形变化没有任何影响
D.都是突然发生的,不会有任何预兆
【答案】A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所以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运动。
【解答】地震是地球内部不停运动,当岩石层受到巨大力量的推动,并承受不住时,岩石层发生弯曲,甚至断裂、错动,从而产生巨大的地震波,传到地面变会发生地动,这就是地震,所以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地震影响地形变化,发生地震时不可以乘坐电梯逃离,会威胁到生命安全。地震发生前通常会有一些预兆,比如某些动物行为反常。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9.2024年4月3日,中国台湾花莲县发生7.3级地震(如图)。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台湾位于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B.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C.发生地震时要马上乘坐电梯逃生
D.在房屋倒塌前迅速进入室内抢运物品
【答案】B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在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地表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
【解答】A、台湾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壳运动活跃,火山、地震频发,A错误。
B、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B正确。
C、地震时,不能使用电梯逃生,电梯在地震情况下运行是非常危险的,随时都会被困在电梯里面,C错误。
D、在房屋倒塌前迅速进入室内抢运物品是错误的行为,D错误。
故答案为:B。
10.2024年4月3日台湾省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台州地区也有震感。地震的发生是   的结果。地震发生时,下列自救行为合理的有   (选填字母)。
A.快速乘坐电梯下楼
B.冲入屋内抢出贵重物品
C.尽快撤离到空旷地带
D.来不及撤离时,双手护头躲在坚固的桌子底下
【答案】板块运动;CD
【解析】【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和许多小板块组成。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解答】台湾省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地震;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台州地区也有震感。地震的发生是板块运动的结果。地震发生时,不要乘坐电梯下楼,更不要冲入屋内抢出贵重物品,尽快撤离到空旷地带,来不及撤离时,双手护头躲在坚固的桌子底下,故选项C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板块运动;CD。
11.科学假说需要一定证据的支持,下列能作为对应假说证据的是(  )
A.黄土高坡水土流失——板块构造学说
B.南极冰川消融——海底扩张学说
C.气球膨胀时,球面各点彼此远离——大爆炸宇宙论
D.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大陆漂移学说
【答案】D
【解析】【分析】将假说和证据进行比较,二者一致的就是正确选项。
【解答】A.海岭的存在—— 板块构造学说 ,故A错误;
B. 洋中脊两侧地层分布的对称性 ——海平面升高,故B错误;
C.星系之间的红移现象——大爆炸宇宙论,故C错误
D.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大陆漂移学说,故D正确。
故选D。
12.下列有关地壳变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地壳变动一直在广泛地、持续不断地进行着
B.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等都是地壳变动的证据
C.引起地壳变动的巨大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
D.地震和火山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
【答案】D
【解析】【分析】自从地球形成以来,地壳变动一直在广泛地、持续不断地进行着。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地壳变动有时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有时则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例如,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火山与地震是地壳变动较剧烈的表现形式。
【解答】A、地壳变动一直在广泛地、持续不断地进行着,说法正确,A错误;
B、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等都是地壳变动的证据,说法正确,B错误;
C、引起地壳变动的巨大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说法正确
D、地震和火山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地震和火山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原因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说法错误,D正确。
故选D
13.日本宫城曾发生7.2级大地震,造成了重大影响。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日本处于板块交界区域,易发生地震
B.地震是地壳运动的唯一表现形式
C.在较低楼层遇地震应迅速跑到开阔的室外
D.在较高楼层遇地震无法撤离时可选择墙角或桌下躲避
【答案】B
【解析】【分析】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地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解答】A、日本处于板块交界区域,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易发生地震,A正确;
B、地震和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B错误;
C、遇地震无法撤离时,在较低楼层遇地震应迅速跑到开阔的室外,C正确;
D、遇地震无法撤离时,在较高楼层遇地震无法撤离时可选择墙角或桌下躲避,D正确。
选择描述错误的,故答案为:B。
14.如图是地球板块示意图,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
A.地球表面的陆地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七大板块
B.青藏高原是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C.宁波位于亚欧板块
D.地震火山带都分布在板块的中央
【答案】C
【解析】【分析】 板块构造学说是近代最盛行的全球构造理论。这个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和造山带、地缝合线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完全是在海洋,其余五大板块都包括有大块陆地和大面积海洋。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是由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和张裂而形成的。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山脉。当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较低,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成为海洋最深的地方;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成岛弧和海岸山脉。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和岛弧链,就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形成的。在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处,常形成巨大的山脉。 喜马拉雅山就是印度板块在向亚欧板块碰撞过程中产生的。
【解答】A. 地球表面的陆地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A错误;
B. 青藏高原是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B错误;
C. 宁波位于亚欧板块 ,C正确;
D. 地震火山带都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D错误;
故答案为:C
15.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面对灾害和意外,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发生地震时,高楼里的人迅速乘电梯撤离
B.发生火灾时,捂住口鼻按疏散标志有序逃生
C.泥石流发生时,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D.发现煤气中毒者,应迅速转移到空气清新的地方
【答案】A
【解析】【分析】当灾难来临时,应根据不同的灾情采取不同的急救措施。
【解答】发生地震时,高楼里的人不能乘电梯撤离;发生火灾时,捂住口鼻按疏散标志有序逃生;泥石流发生时,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发现煤气中毒者,应迅速转移到空气清新的地方。
故答案为:A。
二、填空题
16. 读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全球由   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   上,不断发生碰撞和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板块之间相互   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板块之间相互   形成的。
(2)2024年6 月 3 日发生的日本本州西岸近海地震,主要是因为该地正好处于太平洋板块和   板块的交界处,位于世界上火山、地震集中分布的   。
【答案】(1)六大;软流层;张裂;碰撞;张裂
(2)亚欧;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
【解析】【分析】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在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对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
【解答】(1)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喜马拉雅山是由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板块之间相互张裂形成的。
(2)2024年6 月 3 日发生的日本本州西岸近海地震,主要是因为该地正好处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这里属于世界上两大地震带中的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
17. 地壳和地表形态都在不断地变动着。下图是日本新燃岳火山喷发的情景,喷出的火山烟尘高达7 000 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典型火山一般由   、   、   三部分组成。火山喷发物主要有   、   和   喷发物。火山喷发是地壳变动的证明。
(2)日本地震和火山多发是因为处在   板块和   板块的交界处。我国台湾省多地震的原因在于我国台湾省位于   地震带。意大利多火山的原因在于意大利位于   一带。
【答案】(1)火山锥;火山口;岩浆通道;气态;液态;固态
(2)亚欧;太平洋;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解析】【分析】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地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解答】(1) 典型火山一般由火山锥、火山口和岩浆通道三部分组成。火山喷发物主要包括气态、液态和固态喷发物。火山喷发是地壳变动的证明。
(2) 日本地震和火山多发的原因是因为它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我国台湾省多地震的原因在于它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而意大利多火山的原因在于它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18.人类对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认识一直在不断发展。
材料一: 1915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图甲)。他认为地球的陆地在2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 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材料二:1968年, 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等人提出“板块构造学说”。这一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的一块, 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之间会发生碰撞或张裂(图乙)。
(1)下列现象中, “大陆漂移说”不能解释的是____ (可多选)
A.秦岭上发现了珊瑚礁化石
B.大西洋两岸发现同种生物
C.珠穆朗玛峰还在逐年增高
D.非洲和南美洲的轮廓相似
E.采石场上常见弯曲的岩层
(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浙江省处于六大板块中的   。
(3)2024年4月3日,在中国台湾花莲附近海域发生7.3级地震,此后连续发生多起余震。请利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花莲附近海域频繁发生地震的原因:   。
【答案】(1)A;C;E
(2)亚欧板块
(3)花莲附近海域处于板块交界处
【解析】【分析】全球有6大板块,板块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碰撞形成高山,板块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
【解答】(1)A、秦岭上有珊瑚礁的化石,说明秦岭地区在 地质时期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变动,才成为陆地,观点正确,符合题意。
B、大西洋两岸发现同种生物说明大西洋两岸 的陆地曾经连在一起,后来由于大陆漂移才分 开,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C、珠穆朗玛峰还在逐年增高是由于板块碰撞挤压造成的,与大陆漂移无关,符合题意。
D、非洲和南美洲的轮廓相似,说明非洲和南美洲在地质时期是连在一起的,后来由于大陆漂移才分开,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E、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是由于板块碰撞挤压 造成的,与大陆漂移无关,观点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E。
(2)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根据“板块 构造学说”,浙江省处于六大板块中的亚欧板块。
(3)花莲附近海域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导致频繁发生地震。
19.2024年4月3日7时58分在台湾花莲县海域(见图)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km。该地区会发生地震是因为世界的地震一部分主要集中在   一带。地震是由地球   (选填“内力”或“外力”)作用引起的。
【答案】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或板块交界处);内力
【解析】【分析】世界上有两大火山地震带,分别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阿尔卑斯一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其中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低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
【解答】台湾岛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即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由于地壳不稳定,多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属于内力作用。
20.2024年4月3日,中国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造成13人遇难,1147大受伤,有6人失联。
(1)台湾容易发生地震,是由于其位于太平洋板块和   板块交界处,地壳极不稳定。
(2)地震来临时,如果你在四楼教室,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____。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逃跑 B.护头下蹲并躲在桌子旁边
C.跑到窗口处大声呼救 D.立即从窗户跳楼逃生
【答案】(1)亚欧
(2)B
【解析】【分析】板块运动学说认为,有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解答】(1)台湾经常发生地震,是由于台湾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2)A、楼层较高,不适宜立即跑向室外,A错误。
B、四楼教室里的学生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护头下蹲并躲在桌子旁边,B正确。
C、跑到窗口处大声呼救易被地震震落物体砸中,危及生命,C错误。
D、楼层高,跳楼逃生不可取,D错误。
故答案为:B。浙江七上科学
4.4地球板块的缓慢运动
一、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1.大陆漂移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 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依据提出。
地形证据:

大西洋两岸的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 。大西洋两岸 ,表明当时这些大陆曾相连接。
化石证据:
(1)舌羊齿化石是2.5亿年前的一种蕨类植物,在非洲、澳大利亚、印度的岩层中都发现了舌羊齿化石。
气候证据:
(1)人们在北冰洋以北的岛上发现了热带植物化石;在南极洲发现大量的煤矿;在印度发现古代冰川。
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的陆地在2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2.海底扩张说:由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提出,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的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离洋中脊越远,岩石年龄越老)海底扩张说支持大陆漂移说,并解决了大陆漂移说的动力来源:海洋地壳扩张的动力来自软流层中岩浆的活动。
二、板块构造学说
1、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六大板块组成,它们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是引起 。
2、板块的 (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海沟、岛屿),板块 (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生长边界(海岭、断层)一般位于板块张裂处;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一般位于板块碰撞处。
注:①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印度洋板块俯冲,亚欧板块被抬升;②阿尔卑斯山: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③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位于印度洋板块;④地中海在缩小: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两大板块相互碰撞,靠近;⑤红海在扩大: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两大板块相互张裂,离开;⑥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极不稳定,因此多地震;⑦大西洋的形成:大西洋处于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的张裂地区,在板块的张裂地区易形成裂谷和海洋。
三、火山
1、火山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组成。
火山喷发物:气体(水蒸气、二氧化硫等)、液态(熔岩流)、固态(火山灰、火山尘、火山弹)
2、火山按活动特点分为:活火山(富士山、台湾岛大屯火山群的主峰七星山、新疆卡尔达西火山群、爪哇岛上的梅拉皮火山)、死火山(山西大同火山群、乞力马扎罗山)、休眠火山(五大连池)。
3、分布不均匀:
4、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①益处:火山灰和火山尘可为农田提供无机肥料,并且火山口可富集大量的矿产,如硫矿等;火山口附近一般有丰富的地热能,同时火山口形成的火山湖,湖水在医疗卫生方面有较大价值;火山口是自然旅游景观,火山活动地区多温泉,可以成为休养区,火山喷出的气体和岩浆中含有各种矿藏,可以开发利用。 ②危害:毁坏交通,埋没农田,引起火灾,甚至危及人类生命。
四、地震
地震成因是:地球板块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震动。
地震结构包括: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
①震源:地震的发源地,一般位于地表以下0-300千米处。
②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
③震中距:地表某地距震中的距离。
④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
同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同一次地震,震级相同,如果震源越浅、震中距越短,则烈度一般越高。
分布:
防震自救的措施:跑到空旷的地方,或伏而待定、保护头部并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下等。
【经典题型一 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例1.科学假说在科学发现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需要相应的现象或证据支持。下列现象与假说对应的有(  )
①宇宙3K的微波背景辐射——大爆炸宇宙论
②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大陆漂移假说
③发现了处于爬行类和鸟类过渡类型的始祖鸟化石——达尔文进化论
④长江下游形成长江三角洲——地壳在不断变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例2. 以下观点分别代表人类对地表认识的几个过程。
A.板块构造理论;B.大陆漂移学说;C.海底扩张学说。
(1)请按照先后顺序对上述观点进行排序:   。(填字母)
(2)针对下图,某人提出以下观点,其中支持大陆漂移学说的有   。(填序号)
①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轮廓具有可拼性
②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有能相连的岩层
③非洲和南美洲大陆都存在黑色人种
④非洲和南美洲古生物群之间有亲缘关系
【经典题型二 板块构造学说】
例1.阅读下面板块局部图,回答问题:
(1)一般说来,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多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
(2)除了如图所示的板块,还有   、   和   板块。
(3)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关于板块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马里亚纳海沟由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
B.板块之间的张裂形成了生长边界
C.用板块构造学说无法解释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D.大西洋是由于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张裂形成的
(4)根据板块构造学说,预测位于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会不断地   (选填“扩张”或“缩小”)。
例2.如图为全球板块与地震分布示意图。
(1)世界上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主要集中在   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图中甲地地震频发,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其原因是   。
(3)发生地震时,下列避震措施错误的是____(填字母)。
A.身处底楼,若时间允许,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地
B.身处高楼,来不及逃离,可躲在墙角或坚固的桌下
C.身处城市街道,应选择在广告牌或电线杆下躲避
D.身处野外,应及时避开山边、陡崖等危险环境
例3.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下列主要由板块张裂形成的是(  )
A.喜马拉雅山脉和东非大裂谷
B.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
C.喜马拉雅山脉和大西洋
D.喜马拉雅山脉、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
例4.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岩石圈可划分六大板块,即   板块、   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   上,相互不断地发生   和   。
例5. 2023年8月9日国宝大熊猫“春生”和“香果”从四川来到了杭州动物园,当天正好四川发生了地震。请根据以下内容回答问题:
(1)大熊猫的生殖方式是   。
(2)大熊猫所生活的四川是我国地震频发地区,请从板块角度分析原因   。
(3)若发生地震,下列避震措施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迅速跑到开阔地带 ②马上乘电梯逃命 ③应站着不动④立即躲到坚固的桌子下面,就地避震
【经典题型三 火山】
例1. 某日凌晨,位于日本的新燃岳火山再次喷发,威力也显著增强,烟尘高度达4 500米,还被观察到罕见的“火山雷”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B.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
C.火山由火山口、岩浆通道和火山锥组成
D.日本位于环印度洋火山、地震带上
例2. 下列关于火山活动对人类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火山喷发的熔岩流会破坏建筑物,甚至毁坏城市
②火山喷发时,大量火山灰和气体到达空中,会影响气候
③火山灰土是肥沃的土壤
④火山活动可使地下矿物富集到地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例3.火山
(1)火山:地幔的   是火山岩浆的来源。火山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2)火山组成:一般由   、   、   三部分组成。
(3) 火山喷出物:有   、   和   物质三类。气态物以水蒸气为主,还有氢气、二氧化硫等。液态物是从火山口溢出的高温岩浆。固态物有火山弹、火山砂和火山灰等。
(4) 火山的分类:一般分为   、   、   三类。
火山的利与弊:强烈的火山喷发会造成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和局部气候变化,有很大危害性。但另一方面,火山喷发也可能带来新的矿产和地热资源,为我们所利用。
【经典题型四 地震】
例1.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②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绝大部分地震会造成破坏③地震中破坏最严重的地点是震中 ④地震发生时躲到小空间的房屋里或桌子底下是一种有效措施 ⑤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区和地震频繁的地区在分布上没有相同之处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例2.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4 年 6 月 26日 16时19分,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羊坪乡落雪坪村附近,发生 4.5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震中距离县城约15千米。此后又分别发生3.3级和4.4级两次地震,该县境内均有明显震感。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地震和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B.震中是地震的发源地
C.该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D.发生地震时,应该迅速跑到室外空旷处或躲进卫生间等狭小空间
例3.下图中图一、图二是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三是地震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所示A、B、C三个圈层中,软流层位于   (填字母)层中。
(2)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3年3月23日,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发生4.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图二中A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则A处位于   (填地层结构名称)。
(3)图三中地震要素表示正确的是   (填字母)。
A.①震中②震源④震中距
B.①震源②震中④震中距
C.①震源②震中④等震线
例4.地震
(1)地震:地震是地壳岩石在   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2) 地震和火山的分布:①   地震火山带和②   地震火山带。
地震灾害的防御:
a.工程性防御措施:加强各类工程的抗震能力。
b.非工程性防御措施:建立健全减灾工作体系,制定防震减灾规划,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培训、演习、科研以及推进地震灾害保险、救灾资金和物资储备等工作。
一、单选题
1. 2024 年 6 月 29 日,位于印度尼西亚东部的勒沃托比火山一日连续喷发两次;2024 年7 月 8 日,日本小笠原群岛地区发生6.2级地震 下列关于火山和地震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
B.火山和地震多发生于板块交界处
C.火山和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过程
D.地震发生时躲到高楼和高压线下避险
2. 地球板块分布如图所示,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 (  )
A.地球表面的陆地被分割成六大板块
B.火山与地震是板块碰撞与张裂的原因
C.杭州位于亚欧板块
D.青藏高原是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
3. 地震发生时,正确的自救方法是 (  )
①乘电梯下楼
②在高楼层,就近躲在坚固的床或桌下
③在平房里,立即冲到空旷地
④不盲目大声呼喊,保存体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 2024 年 6 月 18 日在我国台湾省花莲县海域发生4.0级地震。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B.我国台湾省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C.地震发生时震中受到的影响最大
D.地震发生时,教室里的同学应该快速跑到操场或躲到课桌下面
5.下列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  )
①全球岩石圈划分为七大板块 ②地震和火山主要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
③在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和海洋 ④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而软流层处于地幔中
⑤地球的内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而外力作用使地表高低不平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6. 2024年4月3日7时58分,在中国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这起强震是台湾25年以来的最大规模地震。关于此次地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由于板块的碰撞引起的
B.是由于地球外部力量作用造成的
C.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的地震带上
D.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7.近日,新疆阿克苏地区发生7.1级大地震,造成了重大影响。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新疆处于板块交界区域,易发生地震
B.地震是地壳运动的唯一表现形式
C.在较低楼层遇地震应迅速跑到开阔的室外
D.在较高楼层遇地震无法撤离时可选择墙角或桌下躲避
8.2024年4月3日7时58分,中国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的地震,牵动了华夏同胞的心!下列有关地震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B.发生时应快速乘电梯逃离
C.对地形变化没有任何影响
D.都是突然发生的,不会有任何预兆
9.2024年4月3日,中国台湾花莲县发生7.3级地震(如图)。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台湾位于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B.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C.发生地震时要马上乘坐电梯逃生
D.在房屋倒塌前迅速进入室内抢运物品
10.2024年4月3日台湾省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台州地区也有震感。地震的发生是   的结果。地震发生时,下列自救行为合理的有   (选填字母)。
A.快速乘坐电梯下楼
B.冲入屋内抢出贵重物品
C.尽快撤离到空旷地带
D.来不及撤离时,双手护头躲在坚固的桌子底下
11.科学假说需要一定证据的支持,下列能作为对应假说证据的是(  )
A.黄土高坡水土流失——板块构造学说
B.南极冰川消融——海底扩张学说
C.气球膨胀时,球面各点彼此远离——大爆炸宇宙论
D.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大陆漂移学说
12.下列有关地壳变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地壳变动一直在广泛地、持续不断地进行着
B.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等都是地壳变动的证据
C.引起地壳变动的巨大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
D.地震和火山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
13.日本宫城曾发生7.2级大地震,造成了重大影响。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日本处于板块交界区域,易发生地震
B.地震是地壳运动的唯一表现形式
C.在较低楼层遇地震应迅速跑到开阔的室外
D.在较高楼层遇地震无法撤离时可选择墙角或桌下躲避
14.如图是地球板块示意图,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
A.地球表面的陆地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七大板块
B.青藏高原是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C.宁波位于亚欧板块
D.地震火山带都分布在板块的中央
15.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面对灾害和意外,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发生地震时,高楼里的人迅速乘电梯撤离
B.发生火灾时,捂住口鼻按疏散标志有序逃生
C.泥石流发生时,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D.发现煤气中毒者,应迅速转移到空气清新的地方
二、填空题
16. 读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全球由   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   上,不断发生碰撞和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板块之间相互   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板块之间相互   形成的。
(2)2024年6 月 3 日发生的日本本州西岸近海地震,主要是因为该地正好处于太平洋板块和   板块的交界处,位于世界上火山、地震集中分布的   。
17. 地壳和地表形态都在不断地变动着。下图是日本新燃岳火山喷发的情景,喷出的火山烟尘高达7 000 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典型火山一般由   、   、   三部分组成。火山喷发物主要有   、   和   喷发物。火山喷发是地壳变动的证明。
(2)日本地震和火山多发是因为处在   板块和   板块的交界处。我国台湾省多地震的原因在于我国台湾省位于   地震带。意大利多火山的原因在于意大利位于   一带。
18.人类对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认识一直在不断发展。
材料一: 1915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图甲)。他认为地球的陆地在2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 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材料二:1968年, 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等人提出“板块构造学说”。这一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的一块, 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之间会发生碰撞或张裂(图乙)。
(1)下列现象中, “大陆漂移说”不能解释的是____ (可多选)
A.秦岭上发现了珊瑚礁化石
B.大西洋两岸发现同种生物
C.珠穆朗玛峰还在逐年增高
D.非洲和南美洲的轮廓相似
E.采石场上常见弯曲的岩层
(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浙江省处于六大板块中的   。
(3)2024年4月3日,在中国台湾花莲附近海域发生7.3级地震,此后连续发生多起余震。请利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花莲附近海域频繁发生地震的原因:   。
19.2024年4月3日7时58分在台湾花莲县海域(见图)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km。该地区会发生地震是因为世界的地震一部分主要集中在   一带。地震是由地球   (选填“内力”或“外力”)作用引起的。
20.2024年4月3日,中国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造成13人遇难,1147大受伤,有6人失联。
(1)台湾容易发生地震,是由于其位于太平洋板块和   板块交界处,地壳极不稳定。
(2)地震来临时,如果你在四楼教室,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____。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逃跑 B.护头下蹲并躲在桌子旁边
C.跑到窗口处大声呼救 D.立即从窗户跳楼逃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