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扬州慢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姜夔曾经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宾客们在一起谈论各自的志向,有人想做扬州刺史,有人想有很多钱,还有人希望能骑鹤飞升。这时候,有一个人说他的愿望是: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柳永的《望海潮》了解了昔日杭州的繁华,苏杭自古就是富庶之地,可是同学们知道吗?还有一个频繁出现在古诗词中的地方,同样历史悠久、富贵温柔。扬州慢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就让我们翻开姜夔的《扬州慢》看看他笔下的扬州,与我们印象中的扬州有何不同,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素养壹了解姜夔生平及其作品,结合背景体会作者的家国情怀。贰学习本文中对比、虚实结合、用典等写作手法。叁体会词中的“黍离之悲”,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目标文学常识壹作者介绍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一生屡试不中,布衣终生,最后在贫困交迫中死于杭州西湖之畔。他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词风清丽典雅,多为记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与情场失意之作,也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姜夔喜欢自创新曲,本篇《扬州慢》即其自度曲之一。在南宋词坛上,姜夔、辛弃疾、吴文英鼎足而三,成为“清空”词派的代表作家。主要作品:《白石道人诗集》。题目解读扬州慢扬州慢,词牌名,写的是扬州战后的景象,又是慢词,故称扬州慢。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重抒情,一般都比较长。但与长调有别,长调单指字数(习惯上58字以内为小令,59—90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扬州慢》乃姜夔自作调,“白石因游扬州而作,创为新调,即以词意名题,其所言即扬州之事。”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重抒情,一般都较长。《扬州慢》共98个字,是一首长调,也是一首慢词。《扬州慢》的词牌和标题是统一的,写的是扬州战后的景象,又是慢词,故称扬州慢。扬州的别称扬州又称广陵、维扬、江都、芜城、邗(hán)、南兖(niǎn)州、吴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远在春秋战国时期,扬州就开始建城,至今已有2480余年的历史。题目解读写作背景扬州自隋开运河后即成为南北运输要道,富商大贾,云集其内,歌楼舞榭,林立其间。及宋南渡,与金隔淮相守,于是昔日繁华都会一变而为边城。靖康之变(1126年)后,北宋灭亡,宋王朝南渡,此后金人屡次南侵。绍兴三十一年 (公元1161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淳熙三年(1176)的冬至日,姜夔经过扬州,目睹城里萧条荒凉的景况,缅想它原有的繁荣华美气象,黍离之悲油然而生,就写了这首《扬州慢》词来抒怀寄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诗经·王风·黍离序》一位周朝士大夫路过旧都,见昔日宫殿夷为平地,种上庄稼,不胜感慨,写下了这篇哀婉悲伤的诗。黍离之悲表示家国残破之痛、昔盛今衰的感伤之情。知识链接补充知识:何为“黍离之悲”整体感知贰朗读诗歌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1.把握节奏,慢词是应该慢读,曲调舒缓、吐字宜慢、稍长。 2.把握感情基调 :凄凉伤感。3. 重读能表现词人内心痛苦的词语 , 如“厌”、“寒”、“难赋”和“冷”等。诵读指导整体感知1.通读全词,思考这首词上下两片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上片侧重写景,下片主要是抒情。2.全词的词眼是哪个字?作者和杜牧所见的扬州有和不同?空空城名都“杜牧”笔下“姜夔”眼中青青荠麦废池乔木吹寒清角无声冷月春风十里卷上珠帘竹西佳处二十四桥整体感知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满眼雪止天晴年号纪年+干支纪年悲伤的样子扬州的别称创作译文: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整体感知(1)小序交待了词作的时间,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写作的缘由,他人的评价。为全词奠定“黍离”之悲的感情基调。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也指国破家亡之痛。低沉悲哀思考: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序中表明本词情感基调的是哪个字?悲探究文本叁探究文本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①。过春风十里②,尽荠麦青青。①解下马鞍短暂停留。②化用杜牧诗《赠别》(其一)的诗句。题扬州禅智寺杜牧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赠别》(其一)杜牧借代、用典、对比、虚实结合,写入城所见,前句点盛,后句点衰。“春风十里”指代昔日扬州繁华的街道,化用杜牧诗句写昔盛,呼应开头两句,并与“尽荠麦青青”构成鲜明对比;“尽荠麦青青”既与序中“荠麦弥望”呼应,又扣应下文“空城”二字,写尽了劫后扬州荒凉、冷落。探究文本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拟人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对扬州人民的同情和感时伤世的情怀。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思考:这几句哪两字运用极妙,请简要赏析。“渐”字表明诗人伫立时间之久。“清”渲染了凄清的气氛。暮气苍茫,凄清的戍角在寒气中吹着,凄惨、冷落的气氛笼罩着劫后的空城。由视觉描写转入听觉描写,以黄昏清角吹寒(通感——触觉写听觉)打破了空城的死寂,进一步渲染了凄清沉寂、悲凉的氛围,再用“空城”极写扬州惨遭破坏的现状,作者巧妙地寓情于景,在交融的情与景中饱含着对外敌入侵的控诉,对南宋偏安的不满,也展示出对国运多艰的沉痛悲凉之感。释字义绘意境分析手法及感情探究文本小结:作者主要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扬州这座“空城”的?今日“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昔日“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淮左名都”繁华热闹破败荒凉昔盛今衰的感伤(虚写)(实写)“空城”对比鲜明,虚实相生,用典诗句,情景交融。探究文本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虚写、想象杜郎俊赏:指杜牧曾快意游赏扬州。(唐文宗大和七年到九年,杜牧在扬州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俊赏:俊逸清赏,很高的赞赏。算:料想。作者通过想象,设想百年前眷恋扬州的才子杜牧如果亲临当下,眼见如今扬州的景象,会是什么反应。“重到须惊”思考:杜牧为何而惊?该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①内容上:由“空”引出“惊”,作者通过想象,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富有才情的杜牧也“难赋深情”,反衬现实的扬州是何等凄清荒凉,何等令人心痛!②结构上:由上片的写景过渡到下片的联想对比,一边是萧条冷落,一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实,一边是虚。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探究文本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豆蔻:比喻十三四岁少女的美好姿态 (成语:豆蔻年华)豆蔻词工:借代杜牧高超的诗才和丰富的情感。青楼梦好:回忆自己当年在扬州时的放浪生活 。杜牧诗《赠别》(其一)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之语,《遣怀》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之语。用典“难赋深情”是杜牧最无力的举止反应。作者借此来衬托扬州的荒凉,深化了扬州衰败所带来的哀伤之感。形成古今同悲的意境。作者通过想象虚写,看似只写杜郎,实则亦有以此自况之意,相比于直抒胸臆,感时伤乱,更为含蓄有致。探究文本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思考:这里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用典/化用 化用了杜牧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对比 今夕对比,来反衬今日扬州的清冷空寂、凋败残荒动静结合 波心荡,冷月无声。移情于景(物) 作者不直接写内心凄苦悲凉之感,而是细致描摹夜色下旧物仍在却面目全非的扬州空城景象。物是人非探究文本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思考:这两句词运用什么表现手法?①以乐景写哀情。花开依旧,人事已非,以乐景写哀情,运用反问的语调蕴含着词人内心无比的悲怆与无奈。②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深沉的思考和回味;同时运用反问的语调蕴含着词人内心无比的悲怆与无奈 。诗人借此抒发世事变迁之叹,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把伤今怀古之情推向高潮。知识链接“红药”意象红药,也称芍药。芍药作为一种意象最早见于《诗经》,古代男女交往,以芍药相赠表达结情之约或惜别之情。魏晋南北朝时,文人将芍药喻作风情万种的美人,以至后人用"芍药笼烟"来形容美人的娇媚。又因为芍药开于暮春时节,当它开始绽放时,百花已开始凋谢,有寂寞之情。因此芍药往往又成为落寞、凄凉之境的代表,令人感慨昔日美好时光不再。归纳总结肆归纳总结《扬州慢》 原句、出处(杜牧) 作用竹西佳处过春风十里 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 二十四桥仍在 ①形象更加鲜明,增加了文采 。②以昔日的繁华,反衬了今日的荒凉,使词更沉郁,内容更加丰厚。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无限感伤。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题扬州禅智寺》春风十里扬州路,卷起珠帘总不如。 ——《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赠别》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遣怀》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寄扬州韩绰判官》诗词主旨这首词写词人自己路过扬州,目睹了遭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寄托了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残破的哀思,表达了词人因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既有内心的郁愤,也有爱国的深情。板书设计竹西佳处昔日→名都(虚写)春风十里青楼梦好昔盛今衰的感伤荠麦青青废池乔木(实写)特色:对比鲜明,虚实相生,化用诗句,情景交融清角吹寒今日→空城上片下片淮左名都昔日→名都(虚写)(实写)今日→空城二十四桥冷月无声桥边红药想象昔日繁华目睹今日萧条想象昔日繁华目睹今日萧条黍离之悲(主题)扬州慢板书设计竹西佳处昔日→名都(虚写)春风十里青楼梦好昔盛今衰的感伤荠麦青青废池乔木(实写)特色:对比鲜明,虚实相生,化用诗句,情景交融清角吹寒今日→空城上片下片淮左名都昔日→名都(虚写)(实写)今日→空城二十四桥冷月无声桥边红药想象昔日繁华目睹今日萧条想象昔日繁华目睹今日萧条黍离之悲(主题)扬州慢当堂检测1.《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的词句:“________”,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词句:“________。”2.《扬州慢》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战乱之残酷和造成的破坏之严重,并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战乱痛心疾首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扬州慢》中渲染了凄凉的气氛并暗示敌骑威胁尚未解除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扬州慢》中既写杜郎才智又写扬州荒凉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5.杜牧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出了扬州歌舞升平的景色;姜夔的《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则写出了一派冷清沉寂的景象。6.《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词人对扬州昔盛今衰、物在城非的深沉感慨寄托在了具体的物象之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感谢观看THANK YOU FOR WATCHIN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