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孔雀东南飞》 课件(29+38张PPT)(共两课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 《孔雀东南飞》 课件(29+38张PPT)(共两课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孔雀
东南飞
并序
新课导入
请同学们回忆自己了解的古代爱情悲剧,自由发言。
这些爱情悲剧都有一个共同点:批判封建礼教对自由爱情的戕害。今天就让我们学习《孔雀东南飞》,了解刘兰芝与焦仲卿这对有情人是如何被拆散的!
学习目标
1
了解《孔雀东南飞》及汉乐府诗的基本知识。
2
把握文中重点字词及特殊句式,梳理故事情节。
3
分析人物形象,鉴赏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赋比兴等塑造人物性格的手法。
4
体悟课文歌颂爱情控诉封建礼教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主旨。
第一节
CONTENTS
文学常识
作者介绍
徐陵(507-583),字孝穆,今山东郯城人。南朝陈文学家。少好学,八岁即能文,博涉经史,有口才。梁时,官东宫学士,两次出使北朝。入陈,历仕尚书左仆射、丹阳尹、中书监等职,主持朝廷重要文书的草拟。其诗赋皆淫靡绮艳,与庾信同为宫体诗代表作家,时人称为“徐庾体”。编选《玉台新咏》十卷,是现存我国较早的诗歌总集之一。
作品介绍
《玉台新咏》封面
《玉台新咏》书影
《孔雀东南飞》原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名《焦仲卿妻》。全诗357句,1785字,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稍后出现的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玉台新咏》成书于梁代。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所收诗歌上自汉魏,下迄梁代,共七百九十六篇,其中为《文选》所收者六十九篇。选诗范围较狭窄,多叙男女闺情,但也不乏杰作,如具有反封建礼教的积极主题和高度艺术成就的我国第一首成熟的长篇叙事诗《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后世或题作《孔雀东南飞》)即最先见于此书。此诗作者不详。
写作背景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儒家的伦理纲常占据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规定有“天下无不是之父母”“七出”等清规戒律。本篇所涉及的问题很深、很广,揭示了封建礼教对社会各阶层的渗透,突出地暴露了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在本篇中,焦母、刘兄是封建礼教的体现者,直接制造了刘兰芝与焦仲卿的婚姻悲剧。当时的人为此事感伤,作了此诗。
文学常识
乐府本是汉代的音乐机关,后来指古代的一种诗体,可以配乐歌唱的民间歌谣和文人诗。《敕勒歌》《木兰诗》《梦游天姥吟留别》等都是乐府诗。
①西汉时:音乐机关。乐指音乐,府指官府。
②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汉人原称“歌谣”)也叫“乐府”。
③唐代:撇开音乐,注重诗的社会内容,成为一种新乐府。 如白居易的《新乐府》,未入乐,但自名为乐府。这里的“乐府”实际成为一种批判现实的讽刺诗。
④宋元后:有称词、曲为乐府的。
机关名称
新体诗名称
批判现实的讽刺诗
词曲
文学常识
汉乐府诗歌特点
内容
表现形式
写作技巧
注重人物对话、人物心理和细节描写,语言朴素生动,诗末揭示写作目的。
杂言体和五言体,取代《诗经》的四言体和《楚辞》的骚体.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注重写实。
诗经 离骚 孔雀东南飞
1.语言形式 四言 杂言 五言
2.表现手法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现实、浪漫
3.表达方式 叙事抒情 抒情诗 叙事诗
4.思想内容 忧国之情 爱情悲剧
古体诗比较
第二节
CONTENTS
整体感知
明确字音
箜篌( ) 槌( )床 伶俜( ) 绣腰襦( ) 葳蕤( ) 遗( )施 绣夹( )裙 玳瑁( ) 流纨( )素 明月珰( ) 公姥( ) 磐( )石
拊( )掌 便( )言 否( )泰
窈窕( ) 鹄舫( ) 龙子幡( ) 婀娜( ) 踯躅( ) 金镂( )鞍 赍( )钱 鲑( )珍 衣裳( ) 摧藏( ) 晻晻( )
kōng hóu
chuí
líng pīng

wēi ruí
wèi
jiá
dài mào
wán
dāng
m
pán
f
pián

yǎo tiǎo
hú fǎng
fān
ē nuó
zhí zhú
lòu

xié
cháng
zàng
yǎn yǎn
疏通文意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夫家休弃妻子
作,写
为…感到哀伤
句末语气助词
译文:东汉末建安年间,庐江太守衙门里的小管理焦仲卿的妻子刘氏,被焦仲卿的母亲休回娘家,自己发誓永不再嫁。她的娘家人逼迫她再嫁,于是她便投水自尽了。焦仲卿听到这个消息,也就在庭院中的树上上吊自尽。当时的人哀悼他们,就写了这样一首诗。
一“遣”一“逼”,写出了封建家长的专横,暗示刘兰芝的无奈、无助及悲惨的结局。集中体现了故事的矛盾冲突,全诗围绕这两字展开故事情节。
整体感知
1.诗歌中的小序有何作用?
(1)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梗概及作诗缘由。
(2)营造了悲剧气氛,统摄全篇。
(3)“遣”“逼”等字表现了封建家长的专横,暗示刘兰芝的无奈、无助及悲惨的结局,集中体现了故事的矛盾冲突,揭示诗歌主旨。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探究文本
请同学们通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了解文章大意,复述故事情节:
比兴开头
夫妻誓别
刘兄逼嫁
双双殉情
魂化鸳鸯
兰芝被休
梳理结构
第一部分(开头到“会不相从许”):
兰芝被遣——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从“府吏默无声”到“二情同依依”):
夫妻誓别——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
兰芝抗婚——故事的发展
第四部分(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
双双殉情——故事的高潮。
第五部分(最后一段):
告诫后人——故事的尾声
第三节
CONTENTS
探究文本
探究文本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流连
①兼用比兴,以孔雀失偶来暗示夫妻别离;
②孔雀徘徊返顾,为全诗奠定深沉悲哀的基调;
③统摄全篇,引起下文故事;
④与结尾的鸳鸯双飞构成呼应关系。以一鸟独飞开始,以双鸟和鸣结束,使首尾呼应,结构更加严谨,诗意更加浓郁。
探究文本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白色的绢

遵守官府的规则
(织成一匹)截下来
仍旧

胜任
白白地

告诉
偏义复词,单指婆婆
译文:“我十三岁就能织精美的白绢,十四岁就会制作衣服,十五岁就能弹奏箜篌,十六岁就能诵读诗书。十七岁成了你的妻子,心中却常常感到苦痛悲伤。你身为府里的官员,遵守官府的规则,专心不移,我守着空房,两人见面的日子往往很少。每天鸡鸣时就要上织机织布,夜夜都不能歇一歇。每隔两三天就织成五匹布,婆婆仍然嫌我织得慢。其实并不是织得慢,而是你家的媳妇难做啊!我既然担当不了你家的使唤,白白地留着也没有什么用,你就可以禀告婆婆,趁早送我回娘家去。”
探究文本
铺陈手法:“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这是一种纵的铺陈,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强调兰芝从小多才多艺、聪慧能干、知书达礼、富有教养,同时暗示了焦母逐走媳妇的无理,以激起读者的同情。
思考:这段文字运用什么手法?
探究文本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禀告
福薄、福分少
共同生活
刚开始,“尔”为语气助词
料想
招致
厚待,喜欢之意
怎能
愚拙
随意任凭
自作主张
可爱
译文:焦仲卿听了妻子的哭诉,就到厅堂上禀告母亲:“我已经没有享厚禄的福相,幸亏还娶得这个好媳妇,我和她结为夫妇,同床共枕,就是死后在底下也要相依为伴。我们在一起过日子不过两三年,婚姻生活才刚开头,还不算很久,她的行为并没有什么不正当,哪里想到会招致母亲不满意呢?”焦母对焦仲卿说:“怎么能这样愚拙!这媳妇不懂规矩,一举一动完全凭她自己的意思。我早就憋了一肚子气,怎能由你自作主张!临近人家有个好姑娘,她的名字叫秦罗敷,姿态可爱无比,母亲替你去求亲。你就赶快打发她走,千万不要留她!”
泛指临近人家
探究文本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娶”,娶妻
古代坐具
当不、绝不
译文:焦仲卿直直地跪着央求说:“启禀母亲,现在如果赶走这个媳妇,我就一辈子不再娶妻!”焦母听到这番话,拍击着座位勃然大怒:“你这小子没有什么惧怕,怎么竟然敢帮助媳妇说话!我对她已经没有恩情了,决不会答应你的要求!”
偏指一方,指对另一方的行为、态度
探究文本
先秦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跪坐形,很早就有用席子来铺垫的习惯,就是所谓的席地而坐,即以席为坐具。
秦汉时,床榻开始成为坐具。汉时的床榻比较低。床一般较笨重,多是室内固定家具;榻一般较轻便,多是待客的临时用具,过后收藏。
床、榻:
古代坐具
探究文本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开口讲话
本来
只是
报,同“赴”,赴府,到庐江太守府里去办事
使…受委屈
译文:焦仲卿默然无声,像母亲拜了两拜回到自己房里,张口要对妻子说话,却哽咽着连话也说不成:“我本来没有要驱赶你的意思,逼迫你走的是我母亲。你只是暂时回娘家小住一段时间,我现在也要去府里办事。不久就会回来,那时一定去接你。为了这个,你就受些委屈吧,千万不要违背我的话!
探究文本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冬至以后,立春之前
辞别
顺着
工作
缠绕
以为
完成、尽
繁盛的样子
衣箱
通“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鄙贱
赠送,施与
会面的机会

刘兰芝对焦仲卿说:“不必再添麻烦吧。那年冬末春初,我辞别家人嫁到你府上来。一切行事都顺着婆婆的意思,一举一动哪敢自作主张?日夜辛勤劳作,孤孤单单,受尽辛苦。我总以为没有过错,能终生侍奉婆婆,报答大恩;想不到还要被驱遣,还说什么再回来的话呢!我嫁来时有一件绣花的齐腰短袄,袄上的刺绣繁多艳丽,自然发出光彩;双层红色纱罗做的帐子,四角挂着香袋;箱子和镜匣有许多只,都用碧绿的青丝绳捆着,许多衣物各自不同,全都盛放在里面。人贱物也轻,不配送给后来的人,留着做个纪念吧,我们从此再没有见面的机会了。让这些衣物留下来,时时作为你的安慰,永远不要忘记我啊!
探究文本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盛妆,仔细梳妆打扮

踩,指穿鞋
耳坠
译文:鸡叫了,天快亮了,刘兰芝起身梳妆打扮。穿上她的绣花的夹裙,梳妆打扮的每件事,都反复四五遍,交上穿着丝绸鞋,头上戴着闪闪发光的玳瑁首饰。腰束纨素的带子,光彩像流水一样晃动,耳朵上戴着珍珠耳坠,如明月一般皎洁。手指白嫩纤细,如同尖削的葱根;嘴唇红润,好似含着朱砂。走起路来步履轻盈,姿态美妙,举世无双。
重点:梳妆打扮的每件事都做四五遍。
探究文本
3.思考:刘兰芝一大早就起来开始梳妆打扮的原因是什么
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排比,旨在写她的美,表现她大家闺秀的风范。
(1)她要把自己最美丽的一面展现给焦仲卿,让他记住自己,给他们婚姻生活画一个圆满的句号。
(2)她不愿意向焦母示弱,精心打扮自己,向焦母表明她始终不认为自己有什么过错。表现了她不卑不亢、从容淡定、坚强沉着、外柔内刚的性格。
(3)事事四五通,多少也透露出她内心的杂乱和犹豫情绪,既有决绝又有留恋。
探究文本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
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
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拜别
乡间
教养
对…更感到惭愧
惦念
在家里操劳
退出来
译文:刘兰芝上堂去拜别婆婆,婆婆怒气未消。刘兰芝对婆婆说:“过去我做姑娘时,从小在乡间长大,本来就缺乏教养,不堪同您家少爷结婚,更让我感到惭愧。接受您的聘礼这样多,却不能让您很好地使唤。现在我回到娘家去,会记挂您老人家在家里操劳。”退下来再同小姑告别,刘兰芝眼泪如成串的珠子落下。“想起我当初嫁来的时候,小姑你刚能扶着坐具走;今日被休弃时,你已长得和我一般高了。我走后你要殷勤地奉养老人家,好好服侍老人家。每年的七月七和每月十九的欢聚时节,游戏时可不要忘了我啊。”说完后就出门乘车离去,禁不住泪水涟涟。
探究文本
思考:刘兰芝为什么还要辞别驱遣她的焦母?
这番话表面上是自谦自责,实际上是柔中寓刚,与那个“怒不止”的婆婆在修养和性格上形成鲜明的对照。表明刘兰芝从小就有很好的教育和教养,做人有礼有节,不卑不亢,举止得体,使焦母所说的“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成为无稽之谈。
感谢
观看(共38张PPT)
孔雀
东南飞
并序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文的小序和前十段内容,面对焦母的刁难和休弃,刘兰芝选择体面地离开,而焦仲卿与母亲周旋无果后,又是如何做的呢?
让我们继续学习后面的内容吧!
学习目标
1
了解《孔雀东南飞》及汉乐府诗的基本知识。
2
把握文中重点字词及特殊句式,梳理故事情节。
3
分析人物形象,鉴赏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赋比兴等塑造人物性格的手法。
4
体悟课文歌颂爱情控诉封建礼教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主旨。
第一节
CONTENTS
探究文本
探究文本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模拟车声
相会
情谊真切
既然
如此
“见”用在动词前,理解为“我”
同“韧”,坚韧
偏义复词,指哥哥
本性和行为
预料,想到未来
忧愁伤感的样子
译文:焦仲卿赴府骑马在前面走,刘兰芝回娘家的车跟在后面,两个人都非常悲痛,一路上听着车子发出的“隐隐、甸甸”的声响,最后两人在大路的交叉口相会。焦仲卿下马进入刘兰芝的车中,低头对刘兰芝耳语说:“我发誓绝不抛弃你,你只暂时回娘家住些日子;我现在要到府署去办公,不久就会回来,我指天发誓,决不会对不起你!”刘兰芝对焦仲卿说:“感谢你情意深挚!你既然如此惦记我,我希望不久能看到你来。你应该做磐石,我应该做蒲苇,蒲苇柔软结实,像丝一样坚韧,磐石坚固沉稳,不管是什么都不会使它动摇。我有同胞的哥哥,性情暴裂如雷,恐怕他不能随我的心意,想到将来,我心里就像受着煎熬一般。”两人举手告别,忧伤不止,彼此依依不舍。
探究文本
思考:夫妻道别盟誓这一情节,在诗中有着怎样的作用?
强调这对夫妻的互相理解,互相眷念,他们的分别是逼迫,这就为后面写他俩的殉情埋下了伏笔。
在分别之时,兰芝既表白了对爱情的忠贞,也表露了对前途的忧虑,担心自己那个性情暴烈的兄长“恐不如我意”,这为下文的兄长逼嫁,以死践盟等情节埋下了伏笔。
探究文本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拍手,表惊异
料想
出嫁女子被遣回娘家
不会有什么过失
悲痛
容貌体态美好的样子

擅长辞令
美好
译文:刘兰芝回到娘家走上厅堂,上前推后都觉得没脸面。刘母拍手,想不到你自己回来了:“你十三岁时我教你纺织,十四岁教你学会裁衣,十五岁教你弹奏箜篌,十六岁教你懂得礼仪,十七岁把你嫁出去,总以为你在婆家不会有什么过失。你如今有什么过错,没有接你自己就回来了?刘兰芝很惭愧地对母亲说:”我实实在在没有什么过错。“刘母听后悲痛欲绝。刘兰芝回家才十多天,县令就派来了一个媒人。说是县令有个三公子,品貌出众世上无双,年纪才十八九岁,口才很好,又多才能。
脸面
探究文本
思考:母亲重复兰芝开头的话“十三教汝织”一段有没有必要?为什么?
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强调和加深,强调刘兰芝并非无才无德,再次反映了焦母的专横无理,也表现了母亲的关心和爱护。
写作背景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译文:刘母对刘兰芝说:“你可以亲自答应媒人。”女儿含着泪回答说:“兰芝初回娘家时,仲卿再三叮嘱我,两人发誓永不分离。现在如果违背他的情义答应再嫁,恐怕这事这样做不好。可以回绝来做媒的人,以后慢慢再谈吧。”
嘱咐
不宜
回绝
使者,指媒人
再谈它吧
探究文本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出嫁
不能做
合适,配得上
希望
不久
娇美文雅
传达(太守)的话
译文:刘母告诉媒人:“我们贫贱人家有这么个女儿,刚出家不久就被休弃回来。她既然不配做小小府吏的妻子,哪里还适合当贵公子的妻子呢?希望你多打听打听寻找别家的好姑娘,不得已我再答应你这门亲事。”媒人走了才几天,太守不久又派郡丞来做媒,说有一个叫刘兰芝的女郎,家中世代有人做官。又说太守家有个五公子,娇美文雅,尚未婚配。派遣郡丞来做媒人,主簿传达太守的话。于是直接讲到太守家,有这个好相公,想与你家结为婚姻,特地派我登贵门求亲。
探究文本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思量,考虑
谋划,打算
运气的好坏
使…荣
善,好
其后,将来
辞别
处理
依照
立刻
译文:刘母谢绝媒人说:“我的女儿早已发誓不再改嫁,我做母亲的哪里敢说什么!”
刘兰芝的哥哥听说此事,心中愁闷烦躁,他对妹妹大声说道:“你打这样的主意,多么欠考虑啊!先前只嫁了个府吏,现在却嫁个太守的公子,运气的好坏如天地之别,如嫁给太守的公子,足够使你荣耀的了。这样的好郎君你都不嫁,往后你打算怎么样呢?”
刘兰芝仰起头回答说:“按道理确实如哥哥所说的那样。我离家去焦家服侍丈夫,想不到中途被休回到哥哥家中。怎么处理应该按照哥哥的主意,哪能 自作主张呢!虽然我曾与仲卿有过约定,但是看来与他相会永远没有机会了。现在立即答应这门亲事吧,就可以办理婚事了。”
探究文本
思考1:兰芝两次拒婚,表现她怎样的性格?
(1)守信用、重情义、不见异思迁
(2)不趋炎附势,不为权势、金钱所动,自尊自爱,衬托出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思考2:面对兄长的威逼利诱,兰芝一口应婚,这与她对母亲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什么?
因为她深知阿兄的性格为人,她知道哀求不会有效,而且她也不屑去哀求,她的突然允诺,是对前途完全绝望的表现,不动声色拿定了主意,决心以死来反抗家里的安排。所以表面上是突然,实际上却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也暗示了悲剧结局。
探究文本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如此
翻看历书
就很适宜
相互传话

绣花的旗帜
形容轻轻飘动的样子
徘徊不前
赠送
各色绸子
形容繁盛的样子
应答的声音
译文:媒人从座位上站起来走了,连声说“是,是,就这样办,就这样办”。回到府里报告太守说:“下官奉您的使命,说起这门亲事来,他们两人真是太有缘分啊。”太守听了,心中很是高兴。打开历书反复翻看,婚期定在这个月内就很适合,年、月、日都很合适。成婚的吉日定在三十日,今天已经二十七了,你赶快去刘家订好婚期。府中的人互相传话“赶快收拾,准备吧”,府署内外来来往往的人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接连不断。连送聘礼的船彩绘着青雀和白鹄,四角挂着绣花的彩旗,在风中轻轻飘动。车身和轮子装饰着金玉,拉车的是缓步前进的青骢马,马鞍周围垂下缨子,上面有镂刻的金饰。赠送的聘金有几百万,都用青丝穿着。颜色各异的绸缎有几百匹之多,又有从交州、广州采办来的山珍海味。四五百个仆人押送着这些聘礼,热热闹闹地走到庐江郡府门前。
探究文本
思考:作者浓墨渲染太守迎娶兰芝的场景,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1)极言聘金之重、聘礼之丰,喜事之豪华排场,集中反映了汉乐府诗长于铺陈的特点,
(2)反衬刘兰芝不慕富贵、不移情志的品德和节操,也照应前兄“足以荣汝身”说法。
(3)以乐景衬悲情,太守家的喜与刘兰芝悲形成鲜明的对比,强化了悲剧效果。
探究文本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译文:刘母对刘兰芝说:“刚才收到太守的来信,明天就来迎娶你。你为什么还不快做嫁衣?不要让婚事办得不成样子!”刘兰芝默默无声,用手巾掩住嘴巴不让自己哭出声来,眼泪却禁不住像流水一样倾泻出来。刘兰芝把镶嵌琉璃的榻移出来放在窗户底下。手里那这剪刀和尺子、按着绫罗开始制作嫁衣。早上做成了绣花夹裙,晚上做成了罗衫单衣。阴沉沉地,天快晚了,一个人满怀着愁思躲到门外失声痛哭。
刚刚
成功
放置
昏暗
日暮
互文手法
互文是指诗歌中上下两句文义互相呼应,彼此映衬的一种技巧。本是两个词要合在一起,由于受字数、音节的限制,便在上下句中分开来说。“左手执刀尺,右手执绫罗”意即“左手右手执刀尺绫罗”。
探究文本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摧折心肝,伤心
轻步快走
迎接
预料
了解
偏指母亲
偏指兄长
译文:焦仲卿听到这个变故,于是请假暂时回家。还没到刘家,大概相隔两三里地,心情万分悲痛,连马也发出悲哀的嘶鸣。刘兰芝听到这熟悉的马叫声,就趿拉着鞋去迎接。她焦虑痛苦地远远望去,知道是自己钟情的焦仲卿来了。刘兰芝拍着焦仲卿的马鞍,叹息着伤心地说:“自从你和我分别以后,人事的变化真是料想不到。果然不能如先前的意愿,有些情况又不是你能够详细了解的。我有母亲的劝说,还有哥哥的逼迫,他们已把我许配给别人了,你回来还有什么希望呢!”
探究文本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保持
一天天
抱恨不已
保全
译文:焦仲卿愤愤地对刘兰芝说:“祝贺你能高迁啊!我这磐石方正又坚实,可以稳立千年;而你这蒲苇不过是一时的坚韧罢了,就只能保持很短的时间。你会一天比一天尊贵起来,我就自个儿走向黄泉路吧!”
刘兰芝对焦仲卿说:“你为什么说出这样的话来!我们都是被逼迫的,你是这样,我也是这样。让我们黄泉之下相见吧,不要违背今天的誓言!”两人紧握双手,而后分道离去,各自回家。活着的人却要作死前的告别,心里的愤恨哪里说得尽呢?想到他们将要永远离开人世,无论如何不能再保全了!
探究文本
思考:品读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对话,分析传达的情感。
人物细腻的思想感情:仲卿先贺,继怨,后誓“吾独向黄泉”。兰芝先体谅同情,后誓“黄泉下相见”。仲卿的“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兰芝的“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作者的叙述语“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都是极精妙诗句,艺术表现力极强。
探究文本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任职
早晚,指时间短
日暮,比喻生命的终结
故意
不好的打算
身子骨硬朗
译文:焦仲卿回到家里,上堂拜见母亲说:“今天风大天冷,寒风把树木都折断了,院子里的兰花上结满了浓霜。您的儿子从今将不久于人世,使您老人家日后很孤单。我是有意做这不好的打算,您不要埋怨鬼神害人!愿您的寿命像南山的石头一样长久,愿您的身体永远健康!”
焦母听了焦仲卿这样伤心的话,如雨的泪珠应声而落:“你是大户人家的公子,又在大官府任职,千万不要为一个妇人自寻短见,你和她贵贱不同,离弃了她哪里就算薄情呢!附近人家有一个贤惠的姑娘,她的美丽在这城内外是出名的,我马上为你说媒把她娶来,很快就会有答复。”
合作探究
思考:“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此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树木”“庭兰”“大风”“严霜”等意象象征什么?
(1)“大风”“严霜”表现环境的凄凉;
(2)以悲景衬悲情,烘托人物内心悲凉的心情;
(3)为下文焦仲卿的殉情做铺垫;
(4)“树木”“庭兰”象征焦、刘二人的美好感情,“大风”“严霜象征摧残她们的封建家长制度。
探究文本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就这样定下来

暗沉沉的
静悄悄
译文:焦仲卿听母亲讲完了话拜了两拜,回到空荡荡的房间里,长叹着,以死殉情的主意就这样打定了。但他转过头望望母亲住的房里,又渐渐地被顾念母亲从此孤独无靠的忧愁煎熬压迫。
结婚这一天牛马乱叫的时候,刘兰芝走进了青布蓬帐。从暗沉沉的黄昏以后,直坐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兰芝心想:“我的命今天完结,魂随仲卿而去让尸体长留人间!”想到这里,撩起裙子,脱下丝鞋,纵身跳进清冷的池水中。
焦仲卿听到刘兰芝的死讯,心里知道与刘兰芝将永远地别离了,在庭院的树下徘徊了好久,也终于在东南方向的树枝上自缢而亡。
探究文本
思考:兰芝和仲卿相约殉情,仲卿不如兰芝果断,殉情前“徘徊庭树下”,如何理解仲卿的“徘徊”?
兰芝早已看透封建家长制的本质,这是她那坚强的性格所不能忍受的,所以她去的很决绝。
仲卿出身于官宦世家,孝道是一个读书人必有的品德,也是社会礼法的约束。秦朝法律中已有“不孝”罪状,汉代时,如果父母状告子女不孝罪名成立,轻则免官,重则死罪。《孝经》中规定:“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
他在掂量孝道为先还是为爱情而死?思考死后母亲该怎么办?但是对爱情忠贞却使他最终选择反抗礼教。
也有说法是仲卿其实主观上不想死,只是受“执手之约”所束。
探究文本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通“旁”
交错,指挨在一起
告诉
告诫
千万
互文手法
译文:焦刘两家人要求把他们的尸体合葬,合葬在华山的旁边。墓地的四周种上松柏,栽上梧桐。树叶互相覆盖、连通。丛林中有一对飞鸟,名字叫作鸳鸯,抬起头来相对而鸣,每天夜里一直叫到五更时分。来往的行人停下脚步来倾听,寡妇听后从床上起来,心神不宁。多多告诉后世的人们,以这事为戒,千万不要忘记这个悲剧!
探究文本
思考:诗歌结尾为何要安排最后化鸟的结局?
(1)象征了焦刘夫妇不朽的爱情,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表达了人们对自由、幸福的渴望。
(2)结尾的鸳鸯双飞和开头的孔雀失偶遥相呼应(首尾呼应 ),体现了构思之精巧,用心之良苦。
(3)告诫后人不要棒打鸳鸯。
第二节
CONTENTS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
1.探究人物形象——刘兰芝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县令、太守纷纷派人到她家求亲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匹”“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
被休弃时,和婆婆小姑道别:“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多才多艺聪明
美丽
侧面表现了她的美貌远近皆知
勤劳、能干
温柔善良、懂礼
美丽、聪明、勤劳,知书达礼
人物形象
焦仲卿送她回家,两人告别时,她自比“纫如丝”的“蒲苇”,将仲卿比作“无转移”的磐石,以此表白她忠于爱情的心意。
回到娘家后,县令、太守两家先后来求亲,都不能令她动心。最后在拒婚不成的情况下,以死捍卫了她与仲卿的爱情。
忠贞不渝,不为荣华所动
人物形象
焦母评价:“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被休弃,告别时:“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此评价不免是偏颇之词,但也反映出兰芝确实不是低眉顺眼、任人摆布的柔弱女子。
“出野里”一词过分谦卑,推断兰芝出身并非官宦人家;“无教训”更能体现其不受封建礼教规训;“贵家子”从侧面反映焦母对兰芝的鄙弃,认为她配不上自己的儿子。即便如此,兰芝也毫无谄媚之态。
面对兄长的逼嫁,兰芝更进一步表现出清醒、坚决而不露声色的性格特征。
不卑不亢,头脑清醒,行动坚决
人物形象
2.探究人物形象——焦仲卿
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忠贞
软弱孝顺
叛逆
外柔内刚
忠厚善良,忠于爱情,由顺从到抗争(消极抗争)的形象。 
人物形象
3.探究人物形象——刘兄
“作事何不量”
“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
利诱
质问
威逼
刘兄只有七句话,但这七句话写得极有个性。短短几句,把一个自私横暴、趋炎附势的阿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尖酸刻薄,冷酷无情,贪财慕势(趋炎附势)   
人物形象
4.探究人物形象——焦母
她是一个蛮横、冷酷、自私、挑剔、专制的封建家长形象。
对于兰芝与仲卿的美好爱情,毫无认识和同情,一意专行。对仲卿软硬兼施,目的是要仲卿速遣兰芝,以维护她的家长威风,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表。
第三节
CONTENTS
归纳总结
合作探究
同组讨论焦母驱逐兰芝的原因是什么?
封建制度规定: 妇女有“七出”(“七去”“七弃”)。
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
——《大戴礼记》
无子,淫泆(yì) ,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恶疾。 ——《仪礼 丧服》  
①认为她出身卑贱,配不上自己的儿子。
②认为她挑战了自己的家长权威。
③没有生下一男半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④长期寡居,蛮横无理。妒忌儿子媳妇的恩爱和美。
⑤恋子情节。不想有人分享对儿子的爱。 
写作特色
(1)人物语言个性化
无论是男女主人公还是其他人物,都可以从其语言中感受到人物的个性化特点。
(2)富有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既有民歌的气息,同时本文的抒情意味强烈。
(3)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赋比兴、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等
文章主旨
诗歌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剧故事的叙述,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兰芝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压迫者的反抗精神,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被迫害者的无限同情和追求婚姻自由、珍惜爱情生活的强烈愿望。
3.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仍更被驱遣 B.汝是大家子
C.为仲卿母所遣 D.渐见愁煎迫
当堂检测
1.下列加粗词语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共事二三年 B.本自无教训 C.便利此月内 D.枝枝相覆盖
解析:A.“共事”,古义:一起生活。今义:一起做事,一起工作。句意:一起生活了两三年。B.“教训”,古义:教养。今义:教育训诫。句意:本来就没有教养。C.“便利”,古义:吉利。今义:方便。句意:吉日就在这个月之内。D.“覆盖”,古今相同,都是遮盖、掩盖。
D
解析:A项,“作息”为偏义复词。B项,“公姥”为偏义复词。D项,“弟兄”为偏义复词。
解析:B项“……是”是判断句。A项“被驱遣”为被动句;C项“为…所”为被动句;D项“见愁煎迫”是被动句。故选B。
B
2.下列各句中不含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A.昼夜勤作息 B.便可白公姥
C.否泰如天地 D.逼迫兼弟兄
C
当堂检测
4.对下列加粗词语古今意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值得怜悯。)
B.汝岂得自由(古今意义相同,不受限制。)
C.叶叶相交通(古义:交错,诗中指挨在一起。今义:主要指运输事业。)
D.便利此月内(古义:吉利。今义:使用或行动起来不感觉困难;容易达到目的)。
解析:自由: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拘束,不受限制。
B
5.下列各项中对有关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红罗复斗帐”中“斗帐”,帐子像倒置的斗的样子,所以称为“斗帐”;“箱帘六七十”中的“帘”同“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
B.“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中的“纨素”,洁白精致的绢;珰,耳坠。“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中的“床”这里指供人睡卧的器具。
C.“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中的“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祭织女以乞巧。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十九为下九,这一天,妇女常置酒欢聚,嬉戏娱乐。
D.“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中的“人定”十二时辰之一,即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这里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解析:B.“这里指供人睡卧的器具”错,应理解为“坐具(凳)”。
B
感谢
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