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蜀道难李 白李白的作品多用神话、典故,想象丰富,瑰丽奇伟,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蜀道难》的第一段,请同学们回忆,诗中运用了哪些神话典故?复习导入第一段感叹了蜀道高而难行,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深入蜀地,了解其凶险所在!蚕丛鱼凫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学习目标壹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内容。贰学习作品描写蜀道的手法,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叁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仔细品味李白作品中奔放的感情、丰富的想象、新奇的夸张和生动的语言。PART 01探究文本探究文本思考:诗人在第二段中突出蜀道的什么特点?是如何突出这一特点的?险从沿途景物的角度烘托蜀道之难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chán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háo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西游:指入蜀。巉岩:高而险的山岩。但︰只听见。号(于)古木:省略句。在古树木中哀号。子规:即杜鹃鸟。蜀地最多,啼声哀怨动人,若云“不如归去”。啼:哀鸣愁:使动用法,使……发愁。译文:请问你向西游何时回还? 这可怕的道路,险峻的山岩实在是难以攀登。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月夜听到的是杜鹃悲惨的啼声,面对这荒凉的空山令人愁思绵!视听结合 情景交融“见”“闻”互文见义。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渲染旅愁和蜀道上悲凉荒寂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难,表达出对朋友的担忧和关切。知识链接相传,蜀国的国王杜宇,很爱他的百姓。死后,他的灵魂变为一只杜鹃鸟。每年春季,杜鹃鸟飞来唤醒老百姓“快快布谷! 快快布谷!”嘴巴啼得流出了血,滴滴鲜血洒在地上,竟然不断扩大慢慢的染红了整片山坡,花吸收了之后就变成了杜鹃花。这就是成语“子规啼血”的来历。在春夏之际,杜鹃鸟会彻夜不停地啼鸣,它那凄凉哀怨的悲啼,常激起人们的多种情思,加上杜鹃的口腔上皮和舌头都是红色的,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因而引出许多关于“杜鹃啼血”、“啼血深怨”的传说。典故:杜鹃啼血探究文本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凋朱颜:使容颜大变。凋,用作使动使……凋谢。译文:蜀道难走啊,简直比上青天还难,叫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探究文本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tuān瀑流争喧豗huī,砯pīng崖转石万壑hè雷。去:距,距离。 盈:满。飞湍:急流。 喧豗:形容轰响。砯: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用作动词,“冲击”的意思。转:使滚动。夸张译文: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足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靠在陡峭的崖壁之间。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着哗喧,水石相击转动象万壑鸣雷一般。①运用夸张 渲染了惊险的气氛。②动静结合 静:山峦起伏,连峰接天,枯松倒挂绝壁;动: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③远近结合 远景:“去天不盈尺”的山峰;近景:“倒挂枯松”④拟人“ 争”形象地写出水势汹涌、水声轰响的情景。⑤视听结合 视觉:山之高峻、壁之险绝。听觉:水之湍急咆哮,令人胆战心惊动静结合视听结合探究文本思考:悲鸟、古木、子规、夜月、号、啼、愁,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典型的情景交融手法,请赏析。①“悲鸟”“古木”是写景,“子规”“夜月”也是写景。但是“号”“啼”却是写情,丛林中悲鸟的号鸣,月夜子规的啼叫,这些都能增添旅人的悲凉孤独之感,诗人巧妙地融情于景。②“愁空山”更是景中含情,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也更让人感到蜀道之难确实难于上青天。写作背景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嗟︰叹词,表叹惋之辞。尔:你。胡为:为什么。来:指入蜀。(这句是用蜀人的口气劝说“西游”的人不要来蜀地。)句式:译文:那地方像这样恶劣险难,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什么还要来到这个地方?“胡为乎来哉”不是询问,而是慨叹,它暗含“何苦而来”之意。这是诗人借用蜀人的口气,对历险而来的游者深表叹息。宾语前置 为胡探究文本景物凄清悲鸟号古木,雄雌绕林间。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山水险恶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情景交融环境烘托夸张动静风光奇险劝阻友人视听视听二叹险而可畏愁险探究文本思考:第三段主要叹蜀中战祸之烈的特点,诗人是如何表现这一特点?找出原文相应的句子并赏析。从地形险要(军事的角度)写蜀道之难。李特:刘禅有此地,而面缚于人,岂非庸才耶!杜甫:唯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知识链接剑阁:诸葛亮任蜀汉丞相时,见大小剑山之间有阁道三十里,又见大剑山中断处壁高千刃,天开一线,便在此垒石为关,以为屏障,称剑阁,又称剑阁关。后来诸葛亮五出祁山,姜维十一次北伐中原,都曾经过此地。思考:这一段写蜀中剑阁的寓意何在 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怀 从历史回到现实,从写景转而言志。剑阁是蜀道上最具代表性的天然要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言剑阁有易守难攻的险要形势,暗示中央朝廷的部队很不容易打进来,因而野心家可以据险发动叛乱,“化为狼与豺”搞地方割据。如果出现矛盾冲突,难免要发生混战,结果必定是“杀人如麻”的惨景。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探究文本剑阁峥zhēng嵘róng而崔cuī嵬wé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chái。峥嵘:山势高峻的样子。崔嵬:高耸的样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剑阁易守难攻。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守关的将领倘若不是(自己的)亲信,就会变成叛乱者。狼与豺,比喻叛乱为害的人。译文:剑阁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一人把守,千军万马也难攻占。驻守的官员若不是皇家的近亲; 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非造反。用典比喻表现了蜀道易守难攻,地势的险要。劝人引以为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探究文本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shǔn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jiē!朝、夕∶名作状,在早上,在晚上。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互文吮血:吸血。锦城:即锦官城,成都的别称。云:说。咨嗟:叹息。译文:清晨你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傍晚你要警觉防范长蛇的灾难。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兽杀人如麻即令你胆寒。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蜀道太难走呵简直比上青天还难;侧身向西望去,不免深深地感慨与长叹!互文比喻夸张①采用互文的手法,极写蜀地自然环境之恶劣。②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叛逆者”比作“猛虎”“长蛇”,突显叛逆者的凶狠,残暴,杀人如麻的罪恶。③运用夸张的手法,杀人如麻,奇特的想像,描绘了社会环境之险恶。探究文本剑阁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 化为狼与豺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地形险要化用诗句环境凶乱易守难攻一语双关告诫友人三叹蜀道险乱慨叹: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小结:本段主要写了蜀道的什么特点?从哪些角度突出这一特点?PART 02合作探究合作探究1.第三节的句式和前两节有什么不一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同:前两节都是以长句为主,比如有七字句和九字句,但是第三节大多数都是短句,以四字句为主。好处:与前两节形成了一种参差不齐、整散结合的语言特点,更加自如地表达出作者奔放热烈的感情,也使诗歌语言富于变化。合作探究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在文中出现了三次,分别在哪里?全诗为什么反复咏叹这句诗?开头一句:领起全文,叹山高,为全文奠定了“雄放”的情感基调。中间一句:叹蜀道的险,再次强调了蜀道难,把全诗推到了高潮。结尾一句:叹战祸之烈,与开头和题目互相呼应,给人强烈的感叹。合作探究3.诗人极写蜀道之难的目的是什么?表面目的:劝友人不要去蜀地。写作背景:唐天宝初年,各地藩镇割据,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心怀异志者可能恃险作乱。现实意义:作者这样写是要警告统治者注意时局,未雨绸缪,也表现对时局的隐忧。真实目的:感叹人生之难,仕途之难。4.关于《蜀道难》的主旨,历来众说纷纭。你是如何理解的?谈谈你的看法。合作探究明末清初顾炎武《日知录》:“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途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咏蜀之辞蜀道难,须早归。这从诗作的字里行间即可得到理解。从全诗的内容来看,李白是以从秦地到蜀地的路途中所经历的情景为线索来展开描述的。从第一节的由蜀写到蜀道再写到蜀道难,到第二节的蜀道难且险,再到第三节的蜀道恶且乱,在一难二险三恶的逐层递进中打消人们攀登的想法,从而“不如早还家”。合作探究幸蜀之讽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说:安史之乱,唐玄宗仓皇奔蜀,朝野以为不可,李白此诗,谓“侧身西望长咨嗟”,叹“问君西游何时还”,实为感唐玄宗幸蜀事而作。孤愤之笔郁贤皓教授在《李白丛考》认为:“此诗乃以蜀道之难寄寓人间行路难仕进难之感慨。”“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暗示了诗人仕途的坎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暗示了仕途的险恶。这首诗主要表现了李白感叹世途艰险、仕路坎坷的悲愤心情。合作探究忧国之作旨在讽刺当时的社会现实,是对时弊的无情揭露和辛辣讽刺。蜀中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都有发生叛乱的可能。在诗中,诗人极力描绘蜀地山川的险要,预示这样的地理条件易为野心家所利用,以期唤起朝廷的注意。因此,诗歌揭示当平景象背后潜在的危机,透露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切和忧虑。“倚剑天下,挂弓扶桑,浮四海,横八荒,出宇宙之寥廓,登云天之渺茫。”——(《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他通过自己个体生命的激扬,深刻地表现了我们这个伟大民族,处于封建社会鼎盛时期昂扬向上的民族活力。PART 03归纳总结文章主旨《蜀道难》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人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汪洋捭阖,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写作特色本诗的浪漫主义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浪漫的手法: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诗人“驰走风云,鞭挞海岳”,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浪漫的句式: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乐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用了大量散文化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诗的用韵,也突破了梁陈时代旧作一韵到底的程式。后面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浪漫的个性: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被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比较阅读1.本文中的“难”一字贯穿全文,《行路难》(其一)中也提到了“难”,“路”与“蜀道”的“难”有何不同 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对此有何审美启发 行路难(其一)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中的“路”是关于建功立业、功成名就的人生、政治的理想之路。《蜀道》是崇高险峻的山川自然之路。《行路难》抒发的是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苦闷,但对未来人生仍抱有自信和信心。也即是说,在苦闷哀叹中,仍不失雄心壮志。《蜀道难》表现的是在崇高峥嵘的自然面前,只有哀叹、悲愁与敬畏。比较阅读2.比较《蜀道难》与《送友人入蜀》的异同点。《送友人入蜀》李白见说蚕从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何必问君平* 。( *君平:汉代的隐士,后来在成都占卜算命为生。)都写蜀道惊险难行,都借景抒情。相同点不同点体裁不同——《蜀》诗是乐府古题,《送》诗是五言律诗。主旨不同——《蜀》诗是借蜀道的高危,对国家某种命运的关注。《送》诗是借蜀道的艰险,表达诗人对友人的规劝,说明仕途的艰险,不要过于追求仕途功名。艺术风格不同:《蜀》诗雄放飘逸,《送》诗清新俊逸。当堂检测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了西晋张载《剑阁铭》中的“一夫荷戟,万夫趑趄”。(2)李白《蜀道难》开篇以蜀地方言直入主题,为全诗奠定下雄浑基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秦蜀两地之间有崇山峻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李白《蜀道难》中表明秦蜀两地之间交通不便,长久以来不通人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出一种凄凉之意或思念之情。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杜鹃啼血猿哀鸣”一句表达凄凉之意,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羁旅之愁,表现蜀道的空寂。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噫吁嚱 危乎高哉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尔来四万八千岁又闻子规啼夜月 愁空山不与秦塞通人烟感谢观看(共28张PPT)蜀道难李 白我们学习过李白的很多作品,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登山图景。新课导入李白喜欢到处游历,遍览名山大川,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李太白千百年前的诗句,与他一同攀援蜀道,体验锦城天栈的雄奇。与登山有关的诗句,同学们能想到哪些呢?学习目标壹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内容。贰学习作品描写蜀道的手法,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叁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仔细品味李白作品中奔放的感情、丰富的想象、新奇的夸张和生动的语言。PART 0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生平,积累相关文学常识。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或“大李杜”,是“诗家三李”(李白、李煜、李清照)之首。其诗风格豪迈奔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色调瑰丽奇伟,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善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写作背景顾炎武《日知录》中说:“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途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孟檠《本事诗》载,贺知章于天宝初年李白人京时即见此作,惊叹之余称李白为“谪仙”。故知其创作时间不迟于天宝三年,为“安史之乱”前的作品。(1.“讽刺唐玄宗安史乱后入蜀”不攻自破;2.《蜀道难》在古代就已被当做李白的代表作。)这首诗一般认为作于唐天宝初年,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剑阁赋》和《送友人入蜀》)写作背景诗中强调的“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就是对此而言的。这首诗的写作目的就是告诉人们不要只看到“锦城”的“乐”,还应该“早还家”,因为这里的道路奇险无比,且随时可能发生战乱。诗中寄寓着诗人对社会问题的隐忧。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们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地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都有发生叛乱的可能。题目解读蜀道,蜀地的道路。难,艰难。意思是进入蜀地的道路难行。李白的这首诗虽托题古调,但诗歌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是创新的,是对传统题材的再发挥。全诗描绘奇险壮丽的景象,将历史、现实、神话交织在一起,纵横捭阖,句式也随着感情的变化参差错落,充满极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文学常识古体诗是和近体诗相对的诗体,产生较早。每句字数不拘,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各体,用字没有一定的平仄要求,押韵也比较自由。从对仗来说,可以全句用,可以半句用,也可全不用。古体诗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唐代。唐人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后人沿袭唐人的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他们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古体诗《蜀道难》是古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词的瑟调曲,《乐府古题要解》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之阻。”这只歌曲的内容就是歌咏蜀道的艰难、行旅的辛苦,李白《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而作。文学常识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诗词古体诗古体诗乐府诗近体诗(唐代确立)律诗8句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宋代成就最高宋词元代成就最高元曲汉乐府民歌、建安文学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排律(12句)李 白:浪漫主义杜 甫:现实主义白居易:新乐府运动按字数分:小令、中调、长调按内容分:豪放、婉约散曲:小令、套数杂剧《诗经》《楚辞》四、五、七言古诗杂言古诗曲文学常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元白诗派:元稹、白居易*韩孟诗派:韩愈、孟郊、贾岛、李贺*边塞诗:高适、岑参、王昌龄*山水田园诗:王维、孟浩然*成就最高:杜甫、李白李商隐、杜牧唐诗的发展脉络PART 02整体感知朗读诗文,明确读音,梳理写作思路。朗读诗歌噫吁嚱( )鱼凫( )石栈( )猿猱( )萦( )扪参历井( )抚膺( )巉岩( )飞湍( )喧豗( )砯崖( )峥嵘( )崔嵬( )吮血( )咨嗟( )秦塞( )yī xū xīnáofúzhànyíngwéimén shēnyīngchántuānhuīpīngzhēng róngshǔnzī jiēsài鸟号( )háo朗读任务:本文句式以七言为主,杂以其他长短句,参差错落。请划分节奏,体会表达效果。诵读指导①噫吁嚱......难于上青天”这两句统摄全诗,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噫吁嚱”是惊异之辞,“危”“高”,一义重读,极言蜀道高峻,“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蜀道能使红润的脸色枯萎,应读出害怕的感情,声音也应该越来越低沉。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三次出现,要读得缓慢,有深沉的慨叹意。“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用渐慢渐弱的声调读“长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发人深思。整体感知1.这首诗给你什么样的感觉?雄浑 豪放2、朗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主旨句。主旨句共出现几次?采用什么手法?这种手法有何作用?主旨句:蜀道之难 ,难于上青天。三次:开头、中间、结尾手法:重章复沓作用:一唱三叹,加深寓意,突出内容,加强情感,富有节奏感。整体感知3.本诗的“诗眼”是什么?感叹蜀道的高峻(一叹蜀道之高)突出蜀道的惊险(二叹蜀道之险)叹蜀中战祸之烈(三叹蜀道之凶)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以“难”为线索,梳理本文结构,并概括各段大意难难PART 03探究文本探究文本噫yī吁xū嚱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噫吁嚱:三个字都是叹词。危:高峻。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于:介词,比。译文:唉呀呀,多么险要高峻的大山!蜀道难走,简直比上青天还难。直抒胸臆、夸张作者一连用了五个感叹词,这种强烈的咏叹奔腾直泻地抒发他见到蜀道的惊愕。这种直抒胸臆的手法,先声夺人将自己强烈的感情笼罩全诗,奠定全诗奔放雄浑的感情基调。夸张探究文本蚕丛及鱼凫fú,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sài通人烟。用典夸张蚕丛:蜀国首位称王的人。鱼凫:传说中古蜀先王之一。茫然:模糊难知的样子。尔来:从那时以来,指古蜀国开国以来。秦塞:秦地的关塞。译文:蚕丛和鱼凫两个蜀王,开国的事情多么渺茫不清。从那以后经过四万八千年,蜀国与秦地一直隔绝不通。用典:引用蚕丛鱼凫开国的历史无人知,突出蜀国长期闭塞,侧面说明蜀道之高。夸张:生动形象的叙述了蜀地山高隔绝,历史悠久,长期闭塞的状况,秦蜀两地很少有来往,暗示蜀山之高,崇山峻岭的状况。知识链接古蜀文明自岷江上游兴起,从原始氏族部落开始,后来经过长期的发展及融合,变为蜀人,并转型成封建制国家。传说蜀人起源于蜀山氏,从蚕丛氏称王开始,历经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五个氏族的统治。前316年,秦惠文王乘蜀国与巴国、苴国交战之际,遣张仪、司马错沿石牛道伐蜀,蜀王开明十二世战败被杀,古蜀国灭亡,史称“秦灭巴蜀”。探究文本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zhàn相钩连。当:正对着。鸟道:人兽皆不能至的险峻狭窄山路。横绝:横越,飞越。摧:毁坏,这里指崩塌。天梯:指高险的山路。石栈:俗称“栈道”。钩连:勾通连接。译文:秦地西面有太白山阻隔了入蜀之路,山势高峻,道路狭窄,只有鸟才能飞过。直到地崩山塌壮士都被压死,然后才有了天梯与石栈相互连接。夸张用典夸张:通过写蜀地周围崇山叠岭的地貌人迹罕至,只有鸟能飞过,写出了秦蜀之间不可逾越,体现蜀道高峻雄奇,不可攀越。用典:化用五丁开山的典故,叙述蜀道来由,从开山时作出的重大牺牲的角度,点明蜀道之高峻,开凿的艰辛,点染神话色彩。感蜀道之“高”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探究文本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náo欲度愁攀援yuán。回:回转。高标:高耸的山峰。冲波:激浪。逆折:倒流。回川:回旋的河流。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愁:为动用法,为……发愁。夸张想象夸张译文:上面有迫使太阳神的车驾回转的高峻的山峰,下面有激浪冲撞岩石倒流形成的回旋急流。高飞的黄鹤尚且飞不过去,猿猴想过去,为没有可以攀援的地方发愁。虚实结合,由上到下(俯仰结合),想象、用典,对偶、夸张:用了“六龙回日”的神话故事,突出了蜀道的高峻,连太阳神见了它都要绕道行驶,意象可谓阔大雄奇 。夸张:写善飞的黄鹤和善攀援的猿猱都飞不过去或者攀不过去,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侧面的烘托出蜀道之高。探究文本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诗歌中的“虚”壹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以虚象显实。贰已逝之景之境。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设想的未来之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叁探究文本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yíng岩峦luán。扪mén参历井仰胁xié息,以手抚膺 yīng坐长叹。青泥:指青泥岭。盘盘:盘旋曲折的样子。 萦:盘绕。扪参历井:山高入天,由秦入蜀的人在山上,可以用手触摸到星宿,甚至可以从中穿过。扪,摸。历,穿越。仰胁息:仰着头,屏住呼吸。胁息,屏住呼吸。膺:胸。 坐:空,徒然。夸张译文:青泥岭迂回曲折,很短的路程内要转很多弯,盘绕着山峰。山高入天,由秦入蜀的人在山上,屏住呼吸可以用手触摸到星宿,甚至可以从中穿过。用手摸着胸口空叹息。夸张:用夸张手法写出了蜀道山势迂回,地势极为复杂,是一种会让人迷惑的山路,走进去就像迷宫一样,突出了蜀道的迂回盘旋曲折的特点。夸张、想象,细节(神情、动作)侧面描写:用夸张、想象的手法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描写人可以伸手摸到星辰,说明蜀山高,描写人登山后屏住呼吸抚胸长叹的动作神态,写出行人步履艰难,惶恐惊悚的状态,绘声绘色的刻画出来。夸张PART 04归纳总结课堂小结不与秦塞通人烟鸟道地崩山摧壮士死(五丁开山故事、作用)蜀道来历1、点染神话色彩,引人入胜2、开辟蜀道的艰难侧面写高正侧结合历史传说、夸张一叹高而难行“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衬托夸张虚实结合细节描写(困危之状如在眼前)蜀道高峻六龙回日(神话)群山挡日万仞深渊,急浪回旋黄鹤不得过猿猱愁攀援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1 蜀道难(第1课时)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3.1 蜀道难(第2课时)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