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第6章 生物的进化 第3节 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第2课时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课时学习目标目录 CONTENTS1.物种与隔离的概念2.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3.随堂检测自主梳理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思维导图自主梳理1.物种的概念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______后代的一群生物。2.隔离(1)概念:不同群体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______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可育基因(2)常见类型交配可育的后代同种基因交流[微思考]1.骡子是不是一个新物种?提示:不是,因为骡子不育,无法繁殖后代。2.华南虎和东北虎之间的隔离属于哪种类型?为什么?提示:地理隔离。华南虎和东北虎均属于虎的亚种,它们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不存在生殖隔离。×[辨正误](1)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通过杂交可产生三倍体西瓜,因此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是同一物种。( )提示: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不是同一个物种,因为它们产生的后代三倍体西瓜不可育。(2)不同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进行基因交流,说明二者存在生殖隔离。( )提示:不同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也可能是因为二者存在地理隔离。(3)交配后能产生后代的一定是同一物种。( )提示:交配后要能产生可育的后代才是同一物种。(4)马和驴能自由交配产生骡子,因此马与驴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提示:因为螺子不可育,所以马和驴之间存在生殖隔离。×××1.某地山坡上一片映山红,每年4月中旬开花,花期2周。有一株映山红的某个基因发生突变,使该株映山红的开花时间变为5月中旬。这株映山红与周围的映山红还是一个物种吗?为什么?提示:不是。因为自然状态下因花期不同,它们之间已经不能杂交并产生后代,已经产生了生殖隔离。2.小麦(六倍体)和黑麦(二倍体)杂交产生的四倍体不育(无同源染色体),怎样才能使其成为可育的新物种?提示:给该四倍体的幼苗施加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诱导该四倍体染色体数目加倍,变为八倍体,就成为可育的新物种了。3.生殖隔离的出现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吗?提示:不一定。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产生四倍体,四倍体西瓜跟二倍体西瓜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但没有经过地理隔离。1.“新物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与原物种间已形成生殖隔离(不能杂交或能杂交但后代不育)。(2)物种必须是可育的。如三倍体无子西瓜、骡均不可称为“新物种”,因为它们均是“不育”的,而四倍体西瓜相对于二倍体西瓜则是“新物种”,因为它与二倍体西瓜杂交产生的子代(三倍体西瓜)不育,意味着二者之间已产生生殖隔离,故已成为另一类物种。2.关于生物进化与新物种形成的认识项目 新物种形成 生物进化标志 出现生殖隔离 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变化前后生物关系 属于不同的物种 可能属于同一个物种,也可能属于不同的物种联系 ①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②新物种一旦形成,则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 学以致用 】C1.(2024·漯河高中高一质检)下列关于物种和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中只能含有一个物种B.若物种乙是由物种甲进化来的,则物种乙和物种甲之间一定发生了生殖隔离C.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均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D.若种群1与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能决定进化方向(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只有自然选择,C错误。D2.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A.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B.地理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不同的种群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解析: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不同的种群可能属于同一物种,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C3.(2024·湖南长郡中学调研)峡谷和高山的阻隔都可能导致新物种形成。两个种群的羚松鼠分别生活在某大峡谷的两侧,它们的共同祖先生活在大峡谷形成之前;某高山两侧间存在有限的“通道”,陆地蜗牛和很多不能飞行的昆虫可能会在“通道”处形成新物种。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大峡谷分隔形成的两个羚松鼠种群间难以进行基因交流B.能轻易飞越大峡谷的鸟类物种一般不会在大峡谷两侧形成两个物种C.高山两侧的陆地蜗牛利用“通道”充分进行基因交流D.某些不能飞行的昆虫在“通道”处形成的新物种与原物种存在生殖隔离解析:地理隔离导致两个羚松鼠种群间难以进行基因交流,A正确;能轻易飞越大峡谷的鸟类物种能进行基因交流,一般不会形成两个物种,B正确;据题干“某高山……新物种”,推测高山两侧的陆地蜗牛不能充分进行基因交流,C错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D正确。1.新物种的形成过程突变基因重组基因交流基因频率食物栖息条件基因频率基因库2.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__________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生殖隔离[微思考]长期的地理隔离是否一定会形成生殖隔离?提示:不一定。只要基因库的差异没有使种群个体间不能交配或能交配但不能产生可育后代,就不会形成生殖隔离。×√[辨正误](1)两个池塘中的鲤鱼是两个种群,存在生殖隔离。( )提示:两个池塘中的鲤鱼是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不存在生殖隔离。(2)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 )(3)东北虎和华南虎是经过生殖隔离而形成的两个亚种。( )提示:东北虎和华南虎是经过地理隔离而形成的两个亚种。(4)地理隔离的出现导致基因频率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提示:生殖隔离的出现,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加拉帕戈斯群岛由许多互不相连、彼此独立的小岛组成。1835年,达尔文发现该群岛上有13种地雀,如图表示这13种地雀之间的进化关系。(1)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不同种的地雀都是由____________这一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南美洲地雀(2)南美洲大陆的一种地雀来到加拉帕戈斯群岛后,在不同岛屿上形成不同种群,在自然状态下,这些不同种群之间能进行基因交流吗?为什么?提示:不能。因为存在地理隔离。●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产生突变的情况一样吗?为什么?提示:不一样。因为突变是随机的、不定向的。●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进化方向相同吗?为什么?提示:不相同。因为不同岛屿上的环境不同,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请设计实验验证不同岛屿上的地雀属于不同的物种。提示:让不同岛屿上的地雀交配,发现不能产生后代或产生的后代不可育。(3)研究表明,后来即使将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混合饲养,它们之间也不能繁殖,为什么?提示:因为它们之间已存在生殖隔离,已进化为不同物种。(4)通过地雀的形成过程,说明物种形成需要以下环节:①________________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②__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③______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__________的出现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生殖隔离1.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比较(1)图中A属于地理隔离,一旦发生某种地质变化,两个分开的小种群若重新相遇,可以再融合在一起。(2)图中B属于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保持物种间基因的不可交流性,从而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3)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量变阶段,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质变阶段。2.物种形成的三大模式【 学以致用 】D4.(2024·广东茂名调研)研究表明大熊猫的祖先是肉食性动物,经过漫长的演化,现在大熊猫99%的食物来源于竹子。由于森林砍伐等人类活动导致大熊猫栖息地被分割,现有大熊猫被分割成了33个孤立种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熊猫中与食性相关的基因发生了定向变异B.栖息地分割形成的孤立种群之间都存在着生殖隔离C.种群间基因的双向迁移不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存在差别解析: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栖息地分割形成的孤立种群之间存在着地理隔离,B错误;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不同,种群间基因的双向迁移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C错误;不同种群的突变方向各不相同,且自然环境不相同,引起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不同改变,所以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存在差别,D正确。B5.(2024·合肥高一期末)下列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B.种群的范围大于物种,一个种群可包含几个不同物种C.物种的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但一定形成生殖隔离D.同一物种的多个种群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一旦存在生殖隔离,就成了不同的物种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A正确;物种的范围大于种群,一个物种可包含几个不同的种群,B错误;物种的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但一定形成生殖隔离,如人工诱导多倍体形成,C正确;同一个物种的多个种群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如果存在生殖隔离,就属于不同物种了,D正确。6.(2024·山东青岛调研)《氾胜之书》中记载:“取禾种,择高大者,斩一节下,把悬高燥处,苗则不败。”《齐民要术》中记载:“凡谷,成熟有早晚,苗秆有高下,收实有多少,质性有强弱,米味有美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选择高大植株留种相当于直接选择个体的基因型B.选择高大植株留种会使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美味的谷物和恶味的谷物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D.谷物高低的不同、成熟早晚的不同可能来源于突变或基因重组A解析:选择高大植株留种是直接对个体的表型进行选择,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故人工选择高大植株留种会使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正确;美味的谷物与恶味的谷物之间若不能相互交配或相互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则属于不同物种,存在生殖隔离,C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可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因此谷物不同表型的产生可能来源于突变或基因重组,D正确。D1.(2024·广东惠州调研)下列不属于存在生殖隔离的是( )A.雄萤火虫给雌虫发出各自特有的闪光求偶信号,雌虫对异种雄虫发出的信号无反应B.牛蛙的卵细胞和豹蛙的精子能融合成受精卵,发育一段时间后死亡C.玉米的花柱很长,有些植物的花粉在玉米柱头上能萌发,但不能到达子房D.特纳综合征患者缺少一条X染色体,性腺发育不良,没有生育能力解析:特纳综合征患者不能生育是由染色体数目异常造成的,与生殖隔离无关。C2.(2024·南京高一期末)下图表示一个亲代种群由于地理隔离(河流和山脉)形成了两个新的种群,进而进化为两个新物种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物种只有一个种群,即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种群1和2由于生活的环境不同,出现了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C.自然选择使种群1和2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种群1、2出现生殖隔离说明两者基因库中基因都不同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一个物种可以有多个种群,A错误;种群1和2出现的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不是由生活的环境引起的,B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使种群1和2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正确;种群1、2出现生殖隔离说明两者基因库差异较大,但可能存在某些相同的基因,D错误。A.一个物种只有一个种群,即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种群1和2由于生活的环境不同,出现了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C.自然选择使种群1和2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种群1、2出现生殖隔离说明两者基因库中基因都不同A3.(2024·江苏徐州高一调研)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分别分布于不同的岛屿上,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A.同一种地雀→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B.同一种地雀→地理隔离→自然选择→不同种地雀C.同一种地雀→自然选择→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D.同一种地雀→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解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分布于不同的岛屿上,且被海洋隔开,这样不同种群间形成地理隔离。由于生存环境的不同,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使不同种群地雀的基因频率的改变也不同,最终使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形成明显差异,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这标志着形成了不同物种的地雀,A正确;仅有地理隔离不一定能产生新物种,生殖隔离才是物种形成的标志,B错误;同种地雀在相同环境的自然选择下不会形成地理隔离,C错误;同种地雀在地理隔离后需要经过自然选择才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导致生殖隔离的形成,D错误。D4.(2024·河南名校联盟)下列有关新物种形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因而导致种群发生进化B.一般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从而导致新物种的形成C.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D.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解析:自然选择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在该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即发生了进化,A正确;新物种形成的一般过程为: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从而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少数多倍体的形成不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B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形成,C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不定向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错误。第2课时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课时学习目标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一、物种与隔离的概念1.物种的概念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2.隔离(1)概念:不同群体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2)常见类型[微思考]1.骡子是不是一个新物种?提示:不是,因为骡子不育,无法繁殖后代。2.华南虎和东北虎之间的隔离属于哪种类型?为什么?提示:地理隔离。华南虎和东北虎均属于虎的亚种,它们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不存在生殖隔离。[辨正误](1)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通过杂交可产生三倍体西瓜,因此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是同一物种。(×)提示: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不是同一个物种,因为它们产生的后代三倍体西瓜不可育。(2)不同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进行基因交流,说明二者存在生殖隔离。(×)提示:不同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也可能是因为二者存在地理隔离。(3)交配后能产生后代的一定是同一物种。(×)提示:交配后要能产生可育的后代才是同一物种。(4)马和驴能自由交配产生骡子,因此马与驴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提示:因为螺子不可育,所以马和驴之间存在生殖隔离。1.某地山坡上一片映山红,每年4月中旬开花,花期2周。有一株映山红的某个基因发生突变,使该株映山红的开花时间变为5月中旬。这株映山红与周围的映山红还是一个物种吗?为什么?提示:不是。因为自然状态下因花期不同,它们之间已经不能杂交并产生后代,已经产生了生殖隔离。2.小麦(六倍体)和黑麦(二倍体)杂交产生的四倍体不育(无同源染色体),怎样才能使其成为可育的新物种?提示:给该四倍体的幼苗施加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诱导该四倍体染色体数目加倍,变为八倍体,就成为可育的新物种了。3.生殖隔离的出现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吗?提示:不一定。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产生四倍体,四倍体西瓜跟二倍体西瓜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但没有经过地理隔离。1.“新物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与原物种间已形成生殖隔离(不能杂交或能杂交但后代不育)。(2)物种必须是可育的。如三倍体无子西瓜、骡均不可称为“新物种”,因为它们均是“不育”的,而四倍体西瓜相对于二倍体西瓜则是“新物种”,因为它与二倍体西瓜杂交产生的子代(三倍体西瓜)不育,意味着二者之间已产生生殖隔离,故已成为另一类物种。2.关于生物进化与新物种形成的认识项目 新物种形成 生物进化标志 出现生殖隔离 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变化前后生物关系 属于不同的物种 可能属于同一个物种,也可能属于不同的物种联系 ①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②新物种一旦形成,则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学以致用】1.(2024·漯河高中高一质检)下列关于物种和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中只能含有一个物种B.若物种乙是由物种甲进化来的,则物种乙和物种甲之间一定发生了生殖隔离C.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均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D.若种群1与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答案 C解析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能决定进化方向(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只有自然选择,C错误。2.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A.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B.地理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不同的种群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答案 D解析 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不同的种群可能属于同一物种,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3.(2024·湖南长郡中学调研)峡谷和高山的阻隔都可能导致新物种形成。两个种群的羚松鼠分别生活在某大峡谷的两侧,它们的共同祖先生活在大峡谷形成之前;某高山两侧间存在有限的“通道”,陆地蜗牛和很多不能飞行的昆虫可能会在“通道”处形成新物种。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大峡谷分隔形成的两个羚松鼠种群间难以进行基因交流B.能轻易飞越大峡谷的鸟类物种一般不会在大峡谷两侧形成两个物种C.高山两侧的陆地蜗牛利用“通道”充分进行基因交流D.某些不能飞行的昆虫在“通道”处形成的新物种与原物种存在生殖隔离答案 C解析 地理隔离导致两个羚松鼠种群间难以进行基因交流,A正确;能轻易飞越大峡谷的鸟类物种能进行基因交流,一般不会形成两个物种,B正确;据题干“某高山……新物种”,推测高山两侧的陆地蜗牛不能充分进行基因交流,C错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D正确。二、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1.新物种的形成过程2.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微思考]长期的地理隔离是否一定会形成生殖隔离?提示:不一定。只要基因库的差异没有使种群个体间不能交配或能交配但不能产生可育后代,就不会形成生殖隔离。[辨正误](1)两个池塘中的鲤鱼是两个种群,存在生殖隔离。(×)提示:两个池塘中的鲤鱼是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不存在生殖隔离。(2)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3)东北虎和华南虎是经过生殖隔离而形成的两个亚种。(×)提示:东北虎和华南虎是经过地理隔离而形成的两个亚种。(4)地理隔离的出现导致基因频率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提示:生殖隔离的出现,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加拉帕戈斯群岛由许多互不相连、彼此独立的小岛组成。1835年,达尔文发现该群岛上有13种地雀,如图表示这13种地雀之间的进化关系。(1)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不同种的地雀都是由南美洲地雀这一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2)南美洲大陆的一种地雀来到加拉帕戈斯群岛后,在不同岛屿上形成不同种群,在自然状态下,这些不同种群之间能进行基因交流吗?为什么?提示:不能。因为存在地理隔离。●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产生突变的情况一样吗?为什么?提示:不一样。因为突变是随机的、不定向的。●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进化方向相同吗?为什么?提示:不相同。因为不同岛屿上的环境不同,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请设计实验验证不同岛屿上的地雀属于不同的物种。提示:让不同岛屿上的地雀交配,发现不能产生后代或产生的后代不可育。(3)研究表明,后来即使将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混合饲养,它们之间也不能繁殖,为什么?提示:因为它们之间已存在生殖隔离,已进化为不同物种。(4)通过地雀的形成过程,说明物种形成需要以下环节: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②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③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出现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1.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比较(1)图中A属于地理隔离,一旦发生某种地质变化,两个分开的小种群若重新相遇,可以再融合在一起。(2)图中B属于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保持物种间基因的不可交流性,从而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3)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量变阶段,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质变阶段。2.物种形成的三大模式【学以致用】4.(2024·广东茂名调研)研究表明大熊猫的祖先是肉食性动物,经过漫长的演化,现在大熊猫99%的食物来源于竹子。由于森林砍伐等人类活动导致大熊猫栖息地被分割,现有大熊猫被分割成了33个孤立种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熊猫中与食性相关的基因发生了定向变异B.栖息地分割形成的孤立种群之间都存在着生殖隔离C.种群间基因的双向迁移不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存在差别答案 D解析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栖息地分割形成的孤立种群之间存在着地理隔离,B错误;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不同,种群间基因的双向迁移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C错误;不同种群的突变方向各不相同,且自然环境不相同,引起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不同改变,所以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存在差别,D正确。5.(2024·合肥高一期末)下列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B.种群的范围大于物种,一个种群可包含几个不同物种C.物种的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但一定形成生殖隔离D.同一物种的多个种群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一旦存在生殖隔离,就成了不同的物种答案 B解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A正确;物种的范围大于种群,一个物种可包含几个不同的种群,B错误;物种的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但一定形成生殖隔离,如人工诱导多倍体形成,C正确;同一个物种的多个种群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如果存在生殖隔离,就属于不同物种了,D正确。6.(2024·山东青岛调研)《氾胜之书》中记载:“取禾种,择高大者,斩一节下,把悬高燥处,苗则不败。”《齐民要术》中记载:“凡谷,成熟有早晚,苗秆有高下,收实有多少,质性有强弱,米味有美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选择高大植株留种相当于直接选择个体的基因型B.选择高大植株留种会使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美味的谷物和恶味的谷物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D.谷物高低的不同、成熟早晚的不同可能来源于突变或基因重组答案 A解析 选择高大植株留种是直接对个体的表型进行选择,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故人工选择高大植株留种会使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正确;美味的谷物与恶味的谷物之间若不能相互交配或相互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则属于不同物种,存在生殖隔离,C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可提供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因此谷物不同表型的产生可能来源于突变或基因重组,D正确。随堂检测1.(2024·广东惠州调研)下列不属于存在生殖隔离的是( )A.雄萤火虫给雌虫发出各自特有的闪光求偶信号,雌虫对异种雄虫发出的信号无反应B.牛蛙的卵细胞和豹蛙的精子能融合成受精卵,发育一段时间后死亡C.玉米的花柱很长,有些植物的花粉在玉米柱头上能萌发,但不能到达子房D.特纳综合征患者缺少一条X染色体,性腺发育不良,没有生育能力答案 D解析 特纳综合征患者不能生育是由染色体数目异常造成的,与生殖隔离无关。2.(2024·南京高一期末)下图表示一个亲代种群由于地理隔离(河流和山脉)形成了两个新的种群,进而进化为两个新物种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物种只有一个种群,即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种群1和2由于生活的环境不同,出现了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C.自然选择使种群1和2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种群1、2出现生殖隔离说明两者基因库中基因都不同答案 C解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一个物种可以有多个种群,A错误;种群1和2出现的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不是由生活的环境引起的,B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使种群1和2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正确;种群1、2出现生殖隔离说明两者基因库差异较大,但可能存在某些相同的基因,D错误。3.(2024·江苏徐州高一调研)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分别分布于不同的岛屿上,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A.同一种地雀→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B.同一种地雀→地理隔离→自然选择→不同种地雀C.同一种地雀→自然选择→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D.同一种地雀→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答案 A解析 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分布于不同的岛屿上,且被海洋隔开,这样不同种群间形成地理隔离。由于生存环境的不同,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使不同种群地雀的基因频率的改变也不同,最终使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形成明显差异,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这标志着形成了不同物种的地雀,A正确;仅有地理隔离不一定能产生新物种,生殖隔离才是物种形成的标志,B错误;同种地雀在相同环境的自然选择下不会形成地理隔离,C错误;同种地雀在地理隔离后需要经过自然选择才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导致生殖隔离的形成,D错误。4.(2024·河南名校联盟)下列有关新物种形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因而导致种群发生进化B.一般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从而导致新物种的形成C.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D.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答案 D解析 自然选择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在该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即发生了进化,A正确;新物种形成的一般过程为: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从而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少数多倍体的形成不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B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形成,C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不定向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错误。课时精练(时间:30分钟 分值:60分)【基础对点】知识点1 物种与隔离的概念1.(2024·广东珠海高一期末)狮与虎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不能自由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产生的后代——狮虎兽也是不可育的,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A.地理隔离 B.生殖隔离C.诱变育种 D.无性繁殖答案 B解析 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由于狮与虎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不能自由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产生的后代狮虎兽也是不可育的,该现象称为生殖隔离。2.(2024·安徽淮北一中质检)下列现象属于地理隔离的是( )A.动物因求偶方式和繁殖期不同造成不能交配B.植物因开花季节不同而不能传粉C.产生的杂种后代没有生育能力D.动物因生活的地区不同而无法交配答案 D解析 动物因求偶方式和繁殖期不同造成不能交配,属于生殖隔离,A不符合题意;植物因开花季节不同而不能传粉,即自然条件下不能交配,属于生殖隔离,B不符合题意;产生的杂种后代没有生育能力,即不能产生可育后代,属于生殖隔离,C不符合题意;动物因生活的地区不同而无法交配,属于地理隔离,D符合题意。3.(2024·东北师大附中高一期末)下列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能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的一群生物为一个物种C.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不一定是同时出现的D.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种群答案 C解析 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A错误;能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为一个物种,B错误;一个物种可包括许多个种群,D错误。4.(2024·重庆一中高一期末)下图所示为种群与物种的关系图解,关于它们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物种可以有很多种群,这些种群间只是因为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B.若物种2是由物种1形成的,则这个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C.物种1形成物种2的必要条件是隔离D.若种群1与种群2的基因频率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则这两个种群变成了两个物种答案 D解析 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只是因为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若没有了地理隔离,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仍可完成基因交流,A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物种1形成物种2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若种群1和种群2的基因频率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说明这两个种群都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形成两个物种,D错误。知识点2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5.(2024·山东烟台模拟)下列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A.环境变化导致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化B.生物进化必然伴随基因频率变化C.隔离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D.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之间不存在隔离答案 B解析 生物的不同变化(变异)在自然选择前已经出现,环境变化对不同的变异类型起选择作用,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生物进化必然伴随基因频率变化,B正确;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错误;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之间存在地理隔离,D错误。6.(2024·河北衡水武强中学月考)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错误的是( )A.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C.c表示新物种形成,与原物种不能进行基因交流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不一定需要经过地理隔离答案 A解析 a表示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A错误;b表示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正确;c表示新物种形成,因与原物种存在生殖隔离而不能与原物种进行基因交流,C正确;d表示地理隔离,物种形成的常见方式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并逐步形成生殖隔离,但有的物种的形成不经过地理隔离,D正确。7.(2024·山东潍坊高一检测)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用甲、乙两种近缘蝴蝶杂交得到了一种具有繁殖能力的H蝴蝶,H与自然界中的一种已知的蝴蝶物种完全相同,且H仅选择同种的H蝴蝶交配。结合该材料推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界中的该已知蝴蝶物种起源于甲、乙两种近缘蝴蝶杂交B.没有经过地理隔离,故H蝴蝶不是新物种C.甲、乙两种近缘蝴蝶之间没有生殖隔离D.H与甲、乙两种蝴蝶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答案 B解析 H与自然界中的一种已知的蝴蝶物种完全相同,可推测自然界中的该已知蝴蝶物种起源于甲、乙两种近缘蝴蝶杂交,A正确;没有经过地理隔离,也可能产生新物种,H仅选择同种的H蝴蝶交配,说明H与甲、乙两种蝴蝶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故H蝴蝶是新物种,B错误,D正确;甲、乙两种近缘蝴蝶杂交可得到一种具有繁殖能力的H蝴蝶,说明甲、乙两种近缘蝴蝶之间没有生殖隔离,C正确。8.(2024·兰州一中高一检测)某山地的蜗牛被突然隆起的山丘分隔成两个种群,若干年后,两个种群发生了明显的进化,而后山丘障碍消失,进化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圈中物种的形成都需要经历这种长期的地理隔离B.若b2和c2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则二者的基因库完全不同C.若c1到c2的过程中没有产生新基因,种群基因频率也可能发生变化D.b3和c3形态差别较大是因为不同环境导致的基因突变方向不同答案 C解析 生物圈中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需要经历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四倍体西瓜的形成,A错误;b2和c2有共同的祖先a,二者的基因库不完全相同,B错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环境只是起到选择的作用,D错误。【综合提升】9.(2024·河南天一大联考)如图为太平洋岛屿鸟类的分布情况,甲岛分布着S、L两种鸟,乙岛的鸟类是S鸟的迁移后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乙岛的鸟与甲岛的S鸟存在地理隔离,不属于同一个种群B.乙岛的鸟与甲岛的S鸟可能具有生殖隔离C.乙岛的鸟与甲岛的S鸟可能属于同一物种D.甲岛所有的鸟类不可称为一个种群,但可称作一个物种答案 D解析 甲、乙两岛被海洋隔开,故乙岛的鸟与甲岛的S鸟存在地理隔离,不属于同一个种群,A正确;乙岛的鸟是甲岛S鸟的迁移后代,乙岛的鸟与甲岛的S鸟可能产生生殖隔离,也可能还未产生生殖隔离,属于同一物种,B、C正确;甲岛分布着S、L两种鸟,S鸟与L鸟属于不同物种,故甲岛所有的鸟类不可称为一个物种,更不可称为一个种群,D错误。10.(2024·福建三明高一联考)鲮鲸鱼的背鳍形似海藻,它轻轻摇动的“鱼饵”吸引了以海藻为食物的小鱼们前来美餐,鱼儿很难想到这是它们的天敌施展的捕食技巧。鲮鲸鱼无须穷追猛打,只要晃动自己的背鳍,美味佳肴便会不请自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鲮鲸鱼的背鳍形似海藻是为方便捕食而产生的变异B.鲮鲸鱼依靠背鳍的捕食技巧有利于其对环境的适应C.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鲮鲸鱼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D.若有地理隔离的两只鲮鲸鱼能交配且产生后代,则二者不存在生殖隔离答案 B解析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鲮鲸鱼的背鳍形似海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错误;分析题意可知,鲮鲸鱼的背鳍形似海藻,鲮鲸鱼依靠背鳍的捕食技巧有利于其对环境的适应,B正确;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鲮鲸鱼种群中可能会存在基因突变等而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错误;有地理隔离的两只鲮鲸鱼能交配且产生后代,若该后代不可育,则二者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11.(2024·湖北天门高一期末)万年野生稻不但抗病、抗虫害能力特别强,一穗可达千粒果实,而且可与现有栽培水稻杂交,其杂交子代在长势、生活力、适应性和产量等方面的性状均优于双亲。科技工作者一方面加强对该濒危野生稻的保护,另一方面试图通过杂交、转基因等方式对现有栽培水稻进行品种改良,提高栽培水稻的抗逆性和产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栽培水稻与杂交水稻的杂交后代不可育,说明它们属于两个物种B.万年野生稻的进化与其他生物和其所生存的环境息息相关C.通过杂交育种的方式改良现有栽培水稻,可增大栽培水稻的基因库D.万年野生稻发生进化的标志是其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答案 D解析 若栽培水稻与杂交水稻的杂交后代不可育,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则它们属于两个物种,A正确;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万年野生稻的进化与其他生物和其所生存的环境息息相关,B正确;根据题干中“万年野生稻不但抗病、抗虫害能力特别强,一穗可达千粒果实,而且可与现有栽培水稻杂交,其杂交子代在长势、生活力、适应性和产量等方面的性状均优于双亲”,可推出通过杂交育种的方式改良现有栽培水稻,可以增大栽培水稻的基因库,C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错误。12.(2024·辽宁抚顺期中联考改编)下图为某地区中某种老鼠原种群被一条河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后的进化过程图,请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b过程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直接作用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A和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某个时间点统计甲种群中XAXA个体占42%,XAXa个体占6%,XaXa个体占2%,XAY个体占45%,XaY个体占5%,则该种群X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3)某植物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50%。倘若人为舍弃隐性性状仅保留显性性状,令其自交,则自交一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________,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经过这种人工选择作用,该种群________(填“发生了”或“未发生”)进化。答案 (1)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生物个体的表型 (2)10% (3)55% 70% 发生了解析 图中①~⑥表示生物变异,a表示地理隔离,b表示自然选择,c表示生殖隔离。(1)图中b过程为自然选择,该过程的实质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对象是生物个体的表型。(2)若A和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某个时间点统计甲种群中XAXA个体占42%,XAXa个体占6%,XaXa个体占2%,XAY个体占45%,XaY个体占5%,假设该种群共有100个个体,则XAXA个体数目为42,XAXa个体数目为6,XaXa个体数目为2,XAY个体数目为45,XaY个体数目为5,则该种群的Xa基因频率为(6+2×2+5)÷(42×2+6×2+2×2+45+5)×100%=10%。(3)某植物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50%,则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0%,此时A的基因频率为20%+30%×1/2=35%,倘若人为舍弃隐性性状类型仅保留显性性状,则AA∶Aa=2∶3,自交一代中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2/5+3/5×1/4)∶(3/5×1/2)∶(3/5×1/4)=11∶6∶3,则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1÷(11+6+3)×100%=55%,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6÷(11+6+3)×100%=30%,此时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55%+30%×1/2=70%,该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了,故种群发生了进化。13.(2024·河南名校联盟)某小岛上的勇地雀较早的时候主要取食小种子。1977年,一场严重的干旱导致小种子植物大量死亡,具有较大鸟喙的勇地雀逐渐取食大花蒺藜的种子(大花蒺藜抗旱,种子较大,有着厚厚的外壳和尖锐的刺,只有大的鸟喙才能啄破取食)。如图为1975~1979年勇地雀种群喙的平均深度发生变化曲线。请回答:(1)调查发现,每一只勇地雀在1977年干旱前后,喙的深度没有发生变化。那么,勇地雀种群喙的平均深度在干旱前后发生变化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人员发现ALX1基因是引起勇地雀喙大小发生改变的关键基因,由此可见勇地雀种群的喙平均深度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979年干旱结束后,该小岛上植被逐渐恢复。随着食物逐渐充足,另一种地雀——大嘴地雀迁入该小岛。大嘴地雀有着更大的喙,且体型是勇地雀的两倍,主要以大花蒺藜的种子为食物。调查得到1997年~2003年两种地雀的种群数量变化如图。①1999年~2001年,勇地雀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②2001年~2003年,勇地雀种群的喙平均深度有所回落。据此分析,勇地雀种群数量逐渐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干旱导致小种子植物大量死亡,喙深度较大的勇地雀个体能够获得食物,深度较小的勇地雀个体由于缺乏食物而被淘汰,喙深度较小的勇地雀个体数量减少(或“喙深度较小的勇地雀个体在自然选择下数量减少”) 勇地雀种群的ALX1基因频率发生改变(2)①勇地雀与大嘴地雀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获取的食物不足,种群数量降低②自然选择的压力使勇地雀采食小种子,与大嘴地雀的竞争关系减弱,勇地雀种群数量上升解析 (1)勇地雀种群喙的平均深度在干旱前后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干旱导致小种子植物大量死亡,而喙深度较大的勇地雀个体能够获得食物,满足自身生长,喙深度较小的勇地雀个体由于缺乏食物而被淘汰。生物进化的过程是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过程,而ALX1基因是引起勇地雀喙大小发生改变的关键基因,由此可见勇地雀种群的喙平均深度变化的实质是勇地雀种群的ALX1基因频率发生改变。(2)①由题干信息可知,大嘴地雀和勇地雀是种间竞争关系,勇地雀在与大嘴地雀的竞争中处于劣势,获取的食物不足,生存、繁殖的机会减少,因而勇地雀种群数量下降。②2001年~2003年,由于大嘴地雀取食能力更强,迫使勇地雀只能取食小种子,因此勇地雀平均的鸟喙深度开始逐渐减小,此时小喙的勇地雀在生存斗争中占有优势,并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繁殖更多的后代,因而勇地雀种群的喙平均深度有所回落,且此时种群数量也有所上升。第2课时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课时学习目标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一、物种与隔离的概念1.物种的概念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________后代的一群生物。2.隔离(1)概念:不同群体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________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2)常见类型[微思考]1.骡子是不是一个新物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华南虎和东北虎之间的隔离属于哪种类型?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辨正误](1)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通过杂交可产生三倍体西瓜,因此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是同一物种。( )(2)不同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进行基因交流,说明二者存在生殖隔离。( )(3)交配后能产生后代的一定是同一物种。( )(4)马和驴能自由交配产生骡子,因此马与驴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1.某地山坡上一片映山红,每年4月中旬开花,花期2周。有一株映山红的某个基因发生突变,使该株映山红的开花时间变为5月中旬。这株映山红与周围的映山红还是一个物种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麦(六倍体)和黑麦(二倍体)杂交产生的四倍体不育(无同源染色体),怎样才能使其成为可育的新物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殖隔离的出现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新物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与原物种间已形成生殖隔离(不能杂交或能杂交但后代不育)。(2)物种必须是可育的。如三倍体无子西瓜、骡均不可称为“新物种”,因为它们均是“不育”的,而四倍体西瓜相对于二倍体西瓜则是“新物种”,因为它与二倍体西瓜杂交产生的子代(三倍体西瓜)不育,意味着二者之间已产生生殖隔离,故已成为另一类物种。2.关于生物进化与新物种形成的认识项目 新物种形成 生物进化标志 出现生殖隔离 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变化前后生物关系 属于不同的物种 可能属于同一个物种,也可能属于不同的物种联系 ①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②新物种一旦形成,则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学以致用】1.(2024·漯河高中高一质检)下列关于物种和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中只能含有一个物种B.若物种乙是由物种甲进化来的,则物种乙和物种甲之间一定发生了生殖隔离C.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均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D.若种群1与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2.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A.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B.地理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不同的种群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3.(2024·湖南长郡中学调研)峡谷和高山的阻隔都可能导致新物种形成。两个种群的羚松鼠分别生活在某大峡谷的两侧,它们的共同祖先生活在大峡谷形成之前;某高山两侧间存在有限的“通道”,陆地蜗牛和很多不能飞行的昆虫可能会在“通道”处形成新物种。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大峡谷分隔形成的两个羚松鼠种群间难以进行基因交流B.能轻易飞越大峡谷的鸟类物种一般不会在大峡谷两侧形成两个物种C.高山两侧的陆地蜗牛利用“通道”充分进行基因交流D.某些不能飞行的昆虫在“通道”处形成的新物种与原物种存在生殖隔离二、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1.新物种的形成过程2.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________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微思考]长期的地理隔离是否一定会形成生殖隔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辨正误](1)两个池塘中的鲤鱼是两个种群,存在生殖隔离。( )(2)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 )(3)东北虎和华南虎是经过生殖隔离而形成的两个亚种。( )(4)地理隔离的出现导致基因频率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加拉帕戈斯群岛由许多互不相连、彼此独立的小岛组成。1835年,达尔文发现该群岛上有13种地雀,如图表示这13种地雀之间的进化关系。(1)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不同种的地雀都是由____________这一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2)南美洲大陆的一种地雀来到加拉帕戈斯群岛后,在不同岛屿上形成不同种群,在自然状态下,这些不同种群之间能进行基因交流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研究表明,后来即使将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种群混合饲养,它们之间也不能繁殖,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通过地雀的形成过程,说明物种形成需要以下环节:①________________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②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③________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________的出现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1.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比较(1)图中A属于地理隔离,一旦发生某种地质变化,两个分开的小种群若重新相遇,可以再融合在一起。(2)图中B属于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保持物种间基因的不可交流性,从而保证了物种的相对稳定。(3)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量变阶段,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质变阶段。2.物种形成的三大模式【学以致用】4.(2024·广东茂名调研)研究表明大熊猫的祖先是肉食性动物,经过漫长的演化,现在大熊猫99%的食物来源于竹子。由于森林砍伐等人类活动导致大熊猫栖息地被分割,现有大熊猫被分割成了33个孤立种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熊猫中与食性相关的基因发生了定向变异B.栖息地分割形成的孤立种群之间都存在着生殖隔离C.种群间基因的双向迁移不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存在差别5.(2024·合肥高一期末)下列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B.种群的范围大于物种,一个种群可包含几个不同物种C.物种的形成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但一定形成生殖隔离D.同一物种的多个种群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一旦存在生殖隔离,就成了不同的物种6.(2024·山东青岛调研)《氾胜之书》中记载:“取禾种,择高大者,斩一节下,把悬高燥处,苗则不败。”《齐民要术》中记载:“凡谷,成熟有早晚,苗秆有高下,收实有多少,质性有强弱,米味有美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选择高大植株留种相当于直接选择个体的基因型B.选择高大植株留种会使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美味的谷物和恶味的谷物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D.谷物高低的不同、成熟早晚的不同可能来源于突变或基因重组1.(2024·广东惠州调研)下列不属于存在生殖隔离的是( )A.雄萤火虫给雌虫发出各自特有的闪光求偶信号,雌虫对异种雄虫发出的信号无反应B.牛蛙的卵细胞和豹蛙的精子能融合成受精卵,发育一段时间后死亡C.玉米的花柱很长,有些植物的花粉在玉米柱头上能萌发,但不能到达子房D.特纳综合征患者缺少一条X染色体,性腺发育不良,没有生育能力2.(2024·南京高一期末)下图表示一个亲代种群由于地理隔离(河流和山脉)形成了两个新的种群,进而进化为两个新物种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物种只有一个种群,即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种群1和2由于生活的环境不同,出现了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C.自然选择使种群1和2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种群1、2出现生殖隔离说明两者基因库中基因都不同3.(2024·江苏徐州高一调研)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分别分布于不同的岛屿上,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A.同一种地雀→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B.同一种地雀→地理隔离→自然选择→不同种地雀C.同一种地雀→自然选择→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D.同一种地雀→地理隔离→生殖隔离→不同种地雀4.(2024·河南名校联盟)下列有关新物种形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因而导致种群发生进化B.一般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从而导致新物种的形成C.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D.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3节 第2课时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pptx 第3节 第2课时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教案.docx 第3节 第2课时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学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