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少年闰土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5少年闰土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六上25少年闰土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少年闰土》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以“回忆”的方式展开,依次介绍了月下看瓜刺猹的闰土、初次相识时的闰土、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鲁迅与闰土之间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闰土的怀念之情。鲁迅先生所处的年代离学生较远,他的作品学生读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本课时重点引导学生在交流、循证中品悟闰土的人物形象,在资料探究中深入理解鲁迅向往自由的内心世界。
教学目标
1.聚焦疑问,借助思维导图,梳理课文内容。
2.多维循证,抓住动作、语言等描写,品悟少年闰土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经验丰富的人物形象;
3.借助资料,理解“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一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
1.多维循证,抓住动作、语言等描写,品悟少年闰土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经验丰富的人物形象;
2.借助资料,理解“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一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了解人物,揭示主题
1.引出人物,交流自己眼中的鲁迅
对于鲁迅你们有哪些了解?
2.补充资料,了解名人口中的鲁迅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他的作品深深影响了我们的民族文化。——老舍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毛泽东
3.揭示主题,明晰单元学习内容
4.出示课题,走进《少年闰土》
【设计意图:以谈话的方式导入,一方面是知晓学生对鲁迅的了解程度,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发现名人大家口中的鲁迅与自己眼中的鲁迅有所不同,继而揭示本单元的主题——致敬鲁迅先生。这样做既让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地位之高产生探究的兴趣,也让学生能够快速聚焦主题,进入学习状态。】
二、聚焦疑问,整体感知
1.梳理学生预习单中的两个共性问题——“鲁迅回忆了和少年闰土之间的哪些故事?”“闰土是一位怎样的少年?”
2.聚焦问题,促进理解
学习提示一:快速默读课文,想想鲁迅回忆了和少年闰土之间的哪些故事
(2)反馈交流,梳理课文
月下看瓜刺猹的闰土(第1自然段);初次相识的闰土(第2-5自然段);给我讲新鲜事的闰土(第6-18自然段);鲁迅与闰土的分离(第19自然段)
(3)聚焦“新鲜”,概括事件
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瓜地刺猹、看跳鱼儿
【设计意图:以学定教,聚焦学生课前预习单中最感兴趣的问题,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厘清四件新鲜事。学生在对课文有了完整清晰认识的同时,也在交流中掌握简要概括事件的方法。】
三、品读“新鲜”,辨少年形象
(一)紧扣疑问,初感少年印象
学习提示二:快速默读“月下看瓜刺猹的闰土”和“给'我’讲新鲜事的闰”两部分内容,想想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闰土
交流闰土特点:勇敢、机智、经验丰富、见多识广......
(二)聚焦“瓜地刺猹”,循证少年形象
学习提示三:读一读第1和第11-16自然段,想想鲁迅是怎么把闰土的特点写具体的,圈画关键词句,在旁边作简单的批注。
1.明确要求,自主学习
2.交流反馈,文本循证
鲁迅先生是怎么把闰土的这些形象特点写出来的?
动作:尽力刺去
(1)生活联结,感受勇敢
出示“猹”图片,想象画面:如果你在月夜当中看到这样一头猹在你面前,你会怎么做?
(2)比较朗读,加深理解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语言:轻轻走去
标点:......
(三)多维循证,丰厚少年形象
学习提示四:
◎自学 默读其它三件事想一想作者又是怎么把闰土的特点写具体的。
◎合学 组内伙伴交流学习所得,提炼关键词语,组长填写表格。
◎展学 选择喜欢的方式,小组进行汇报。
1.读清提示,明要求
2.小组展示,悟形象
聚焦动作、语言等丰厚闰土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经验丰富等的形象特点。
雪地捕鸟——扫、支、撇、拉;补充视频,还原捕鸟场景
海边拾贝——聚焦贝壳种类:红的、绿的、鬼见怕、观音手,借助图片认识了解。
看跳鱼儿——跳鱼儿只是跳 青蛙似的两只脚
【设计意图:通过读一读、圈一圈、写一写的方式,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动作、语言等进行循证、辨析,感受少年闰土勇敢机智、见多识广、经验丰富的特点。在习得方法后,鼓励学生合作学习,由扶到放,学以致用,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在无形中获得提升。】
四、资料循证,探究鲁迅内心
1.顺学导问,资料循证
30多年过去了,为什么鲁迅对四件事印象如此深刻?自学资料袋内容,寻找答案。
2.聚焦难点,交流感受
谈谈对“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一句的理解。
3.图文引读,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感受到了四件新鲜事的“新鲜”之处,对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有了充分了解。在此基础上,适时补充资料,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探究鲁迅的内心,对难懂句子的深刻含义进行诠释和评价。在语言实践中,发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五、板书设计
25少年闰土
闰土 事件
见多识广 雪地捕鸟
经验丰富 海边捡贝
机智勇敢 看瓜刺猹
观察仔细 看跳鱼儿
教学反思
一、统揽课文,明思辨元素
《少年闰土》创作于1921年,由于鲁迅所处的时代背景与学生当前的生活相距甚远,导致他的作品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由此构成了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我结合单元语文要素与课后习题的要求,将思辨的焦点放在对闰土形象的深度挖掘和对鲁迅内心世界的深入理解这两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体悟作品背后的情感动机与时代精神。
二、聚焦元素,设思辨问题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掘并尊重学生的主体价值。本课时的前两个板块,围绕学生在预学单中提出的“鲁迅回忆了和少年闰土之间的哪些故事”、“闰土是一位怎样的少年”这两个问题展开教学,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品悟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顺学而导,以“为什么鲁迅对闰土讲的新鲜事记忆如此深刻”为引,指导学生聚焦文本重难点,深入探究鲁迅的内心世界。三个核心问题,从文本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为接下来学生进入“辨”的过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策略助力,展思辨活动
1.文本循证,悟形象
文本是教学最重要的依据,在学生交流对少年闰土的初印象后,我指导学生聚焦相关内容,用读一读、圈一圈、写一写的方法,抓住闰土的动作、闰土介绍时的信息、标点符号等,寻找闰土聪明勇敢、经验丰富、见多识广的“证据”,在循证中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2.资料循证,品内心
本课的重难点是对“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一句的理解。这不仅要求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还要能深入剖析鲁迅的内心世界,了解其情感背后的深层原因。教学时,我适时补充了《故乡》中鲁迅小时候读书的片段,引导学生在对比、辨析、交流中明白鲁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对外面丰富多彩世界的内心向往,从而达成自己的理解。
3.情态对比,强理解
插图是文本的形象化解读,文本中“鲁迅听少年闰土讲新鲜事”的插图,形象的再现了这一场景。画面上,闰土正绘声绘色地讲述新鲜事,鲁迅则坐在一旁侧着脑袋入迷倾听,两人不同的表现不仅让学生在视觉上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使其在后面的情感朗读中不自觉地进行对比、想象、辨析,进一步理解文字背后的深远意义,深化情感体验。
4.生活联结,重体验
联结,就是通过某个中介把两种事物整合在一起。“猹”这一环节的教学我就用到了联结这一策略:“猹”这种动物对于学生来说有些陌生,只能从课文中“状如小狗而很凶猛”的描述中去猜测。因此,教学时我出示“猹”的照片,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当你在月夜中遇到这样一头猹,你会怎么做?”学生有的说会逃跑,有的说很害怕,还有的说会慌不择路。这一过程,就是学生将文本与生活经验联结的过程,通过自身的对照,闰土聪明勇敢的形象特点就更鲜活了,学生的思维也在联结中走向深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