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挑山工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5 挑山工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挑山工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的方法,能说出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并通过细节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2.结合情境,联系上下文比对图文信息,体会挑山工话语中隐含的深刻哲理。
3.联系生活,体会挑山工“有此一精神,何事不成功”的精神力量。
教学重难点
1.结合情境,联系上下文比对图文信息,体会挑山工话语中隐含的深刻哲理。
2.联系生活,体会挑山工“有此一精神,何事不成功”的精神力量。
教学过程
一、瞻前顾后,明晰任务
1.青史留名多俊杰。伟大的名字背后散发着不同的职业光辉,他们中有的信念坚定、有的舍身报国、有的甘于平凡。(出示本单元的单元导语和单元中出现的各个人物)
2.今天,我们把视角从大人物的身上转换到一位小人物的身上——挑山工。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挑山工的工作任务是什么。
预设:用人力把货物从山脚挑到山顶。
3.在这篇课文中,挑山工要登的泰山是怎样的山呢?(出示学习相关资料)
泰山又名岱宗、泰岳,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于泰安市,总面积24200公顷。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五岳独尊”“天下第一山”之称。
4.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找找里面有哪些学习任务。
预设1:默读课文,说说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
预设2:找出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读一读,联系上下文说说其中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二、了解职业,补全名片
1.在学习略读课文前,首先要明确学习任务。我们先来完成第一个:看看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
请同学们默读全文,想想在课文的哪个部分可以找到答案。
预设:课文的第1自然段。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我们一起为挑山工绘制一张人物卡片。
3.师生交流。
▲劳动器材
(1)挑山工用的是什么劳动器材?
预设:一根光溜溜的扁担。
(2)同学们都找到了这句话,你关注到什么词?说明了什么?
他们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担,扁担两头的绳子挂着沉甸甸的货物。
预设1:“光溜溜”说明扁担经常用,用的时间很长。
追问:为什么光溜溜?(日复一日地使用)从上下文中哪里可以看出?
他天天挑货上山,干了近二十年了,一年四季,一天一个来回。
预设2:“沉甸甸”说明货物很重。
追问:沉甸甸的货物有些什么?联系上下文感受。
他扁担一头拴着几张木凳子,另一头捆着五六个青皮西瓜。
小结:结合课文插图和生活实际,我们可以估计出木凳子得有个三四十斤,担子另一头的西瓜也差不多。挑山工的担子真得很重。(板书:担子很重)
▲行走路线
(1)继续交流,行走路线是怎样的?
预设:折尺形路线。
(2)什么是折尺形?我们一起读一读,再画一画挑山工的行走路线简图。
他们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从台阶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到了台阶右侧,就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
(3)如果我们从数学的角度来看,怎样走最短?挑山工走的路线呢?
预设: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追问:那为什么挑山工不走直线?
总结:挑山工走的路线很长,比游人走的路程多。(板书:路线很长)
(4)采访:挑山工啊挑山工,你采用这样独特的行走路线,有近路偏不走,这是为什么呢?
预设1:能够使挂在前面的货物不碰到台阶。
预设2:可以省些力气。
预设3:担着重物走直线,膝盖会受不了。
生齐读。
他们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从台阶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到了台阶右侧,就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
▲登山动作
(1)这么重的担子,又要用这样的行走路线,挑山工是怎么挑的呢?请你再读课文,找找挑货登山的动作有哪些。(板书:动作描写)
(2)交流并理解词语意思:“搭”“一甩一甩”“起步”“登上”“转过身子”“换一次肩”“转回来”“换肩”等。
(3)从这些动作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1:上山是负重前行,
“搭”“挂”“甩”是一系列的动作。预设2:动作连贯,技术娴熟。预设3:动作复杂,劳动艰辛。
(4)这些动作词语的顺序能不能换?
预设:有条理地表达,一气呵成,缺一不可。
(5)为什么写得这么具体?
预设1:分解、细化的动作让人有画面感。
预设2:这些动作细节的描摹,能让人感受到挑山工行走的特殊之处,与游人不同。
复述动作。
挑山工的担子很重,路线很长。我们理所应当地认为他们所花的时间会很长,但事实上,通过预习我们已经知道,他们用的时间并不长。(板书:时间并不长)
三、三次相遇,认识人物
1.这在作者心中真是个不解之谜。他用了哪些词表示不解?
预设:大吃一惊、腾云驾雾。
2.作者遇到了一个挑山工,充分地向我们证明了这神奇之处。课前已经让大家梳理了他们相遇的信息,现在我们一起交流。
(1)作者主要用什么方法描写了挑山工?(板书:外貌描写)
(2)读了这段外貌描写,你有什么想说的?突出了挑山工的什么特点?
矮个子,脸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四十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中间露出鲜红的背心。
他把褂子脱掉了,光穿着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
预设1:又矮又黑,符合风吹日晒的劳动职业特点。
预设2:黑黝黝,说明挑山工的工作很辛劳。
预设3:经年累月的体力劳动,铸就了健美的肌肉,也符合体力劳动者的职业特点。
(3)三次相遇,挑山工并没有落后,书中哪个词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预设:大吃一惊。
四、聆听对话,体悟精神
1.相信此刻,你的心情和作者一样,等不及想要寻找答案了。让我们从他们的对话中去寻找吧。
(板书:语言描写)
(1)找到第5自然段挑山工那段朴素的话语。
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是和你们走的同一条道?你们肩膀上没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嘛!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我们得一个劲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2)多形式朗读句子。
(3)提取信息填表比较。提示学生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挑山工的表现。
人物 上山 目的 上山 路线 上山 状态 上山 心态
挑山工 专心走,脚踏实地
游人 轻装上山
在峨眉山或黄山,挑货物上山的人,被叫作“挑夫”,只有在泰山,却被称为“挑山工”。2.这是为什么呢?(播放挑山工视频)
3“有此一精神,何事不成功。”这就是了不起的挑山工精神。你眼里的挑山工精神指的是什么?
(板书学生所说词语)
预设:脚踏实地、目标专一、步步踩实、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等。
总结:难怪在泰山,挑夫被称为“挑山工”。
五、训练说话,升华主旨
1.再想想“这位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含着意味深长的哲理”,包含着怎样的哲理?
预设1:我们做事要朝着一个目标,坚持不懈。
预设2: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踏踏实实,脚踏实地。
总结:做事只要认定一个目标,并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就能达到目的。
2.作者回去后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画了什么?我们就用这幅画,作为挑山工名片上的照片吧。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3.作者冯骥才把这幅画挂在书房里,为什么呢?句中的“它”指的是什么?
预设:指的是用挑山工的精神时时刻刻勉励自己。
4.训练说话。
(1)当我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墙上的这幅画告诉我: 。
(2)当我在努力后仍然失败时,墙上的这幅画告诉我: 。
(3)当我忍不住想要放弃时,墙上的这幅画告诉我: 。
5.总结:让我们像平凡而又伟大的挑山工一样,用这种顽强的毅力和向着目标不断攀登进取的精神面对生活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