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8张PPT)第10课养昆虫(苏教版)四年级下01核心素养内容总览02探究新知03课堂练习04活动手册05课堂总结06板书设计核心素养※能通过饲养活动,亲历昆虫一生的几个发展阶段。0102※能像科学家一样记观察日记,并通过整理日记获取有用的信息。03科学观念04※能够悉心饲养昆虫,记观察日记。重点※能够整理日记,从中获取昆虫的生长信息。难点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能有意识地关注昆虫,提高对昆虫的研究兴趣。探究新知活动一 养蚕昆虫的一生在形态、生活习性等方面会有很大的不同,让我们通过饲养昆虫来了解它一生的变化。1.养蚕方法。(1)在春天天气变暖以后,留意蚕卵的变化,等待蚁蚕孵出。探究新知(2)在纸盒里铺上干净的纸,在盒盖上打几个小洞。(3)放入洗净擦干的桑叶,再用毛笔将蚁蚕轻轻扫入盒内。探究新知(4)每天清除粪便、换桑叶,观察、记录蚕宝宝的成长情况。 很多科学家都有记日记的习惯,他们在日积月累的日记中会获得许多有价值的启发。我们通过给蚕宝宝记观察日记,也会有很多发现。探究新知2.注意事项。(1)刚出生的蚕宝宝最怕冷,要把温度保持在25℃~27℃,一般认为26℃左右的温度是养蚕最适宜的温度。(2)蚕宝宝还需要较高的湿度,要经常往盒子边角处喷些水。(3)蚕最喜欢吃新鲜的桑叶。幼蚕需要选用嫩叶喂养,大蚕可以适当选用整叶喂养。探究新知(4)要保持蚕宝宝“家”的卫生,每天打扫,及时清除粪便和病蚕。打扫完毕后,要洗净手再喂蚕,以免蚕宝宝生病。(5)为了让蚕宝宝好好长大,一般1条蚕要占据2条蚕的位置,随着蚕不断长大,要为它不断扩“座”。蚕座必须疏密适度。(6)蚕宝宝要经过四次蜕皮,才能逐步长大。探究新知活动二 给蚕宝宝记观察日记。1.观察蚕卵。观察目的:观察蚕卵,了解蚕卵的形态。观察准备:蚕卵、放大镜、直尺、有颜色的卡纸。观察方法:(1)把蚕卵放在有颜色的卡纸上,便于观察。探究新知(2)观察蚕卵的样子。(3)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蚕卵的形态、大小、颜色。(4)用直尺测量蚕卵的直径。观察记录:蚕卵的形态 扁、圆,像小纽扣蚕卵的颜色 淡灰色或紫黑色蚕卵的大小 比芝麻粒还小蚕卵的透明度 不太透明探究新知观察结果:蚕卵呈扁平的椭圆形,中间略有凹陷,淡灰色或紫黑色,长约1.3毫米,宽约1毫米,厚度仅为0.5毫米,很像芝麻粒。蚕卵是蚕生命的开始,快孵出的蚕卵会变大,变白,卵壳接近透明,能够看清蚕宝宝蜷曲在里面的样子。探究新知2.观察蚁蚕。观察目的:了解蚁蚕的大小、形态、本领。观察工具:放大镜、羽毛、视频投影仪、纸盒、直尺。观察方法:(1)将正在孵化的蚕卵放在视频投影仪上,观察蚁蚕破壳而出的过程。(2)把蚁蚕放在白色的纸盒里,便于观察。(3)用放大镜仔细地观察蚁蚕的形态、大小、颜色。(4)用直尺测量蚁蚕的长度。探究新知观察记录:蚁蚕的形态 身体细长,像小蚂蚁,长有细毛蚁蚕的颜色 黑黑的蚁蚕的大小 2~3毫米长蚁蚕的透明度 正在孵化的蚕卵变得透明,并且可以看见里面蚁蚕的轮廓探究新知观察结果:蚕卵能孵出蚁蚕,刚出壳的小蚕,全身乌黑,布满细毛,形似蚂蚁,因此叫它蚁蚕,一般只有2~3毫米长,身上有一根不长的细丝,作用是将它固定在食物上,以免被风吹跑。它从卵壳中爬出来,约40分钟后就会进食桑叶。探究新知3.记录蚕宝宝身体长度的变化。实验目的:记录蚕宝宝生长过程中身体长度的变化情况。实验材料:方格纸、笔。实验方法:(1)以蚕宝宝的头部为起点,在方格纸上画记号。(2)以蚕宝宝的尾部为终点,在方格纸上画记号。(3)起点到终点的长度就是蚕宝宝的身体长度。探究新知 将蚕宝宝放在方格纸上,在头部、尾部的位置画记号。 连接两点,这条线的长度就是蚕宝宝的身体长度。探究新知蚕宝宝的身体长度变化测量记录日期 蚕的身体长度(单位:小格)4.13 34.19 134.25 274.29 425.5 65探究新知蚕卵和蚁蚕探究新知4.观察蚕宝宝的蜕皮过程。(1)蚕宝宝蜕皮的原因。蚕宝宝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生成新皮,蜕去旧皮,继续生长,这个过程叫作蜕皮。蚕宝宝为什么会蜕皮呢?因为蚕宝宝的外皮是由几丁质构成的,无法随着蚕宝宝的长大而变大,所以每次蜕皮就是要换一件“新衣”。探究新知(2)蚕宝宝的蜕皮过程。①蚕宝宝蜕皮前的准备蚕宝宝蜕皮前食欲逐渐减退甚至完全停食,之后会吐出少量的丝,将腹足固定在蚕座上,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眠中的蚕宝宝,外表看似静止不动,体内却做着蜕皮的准备。探究新知②蚕宝宝蜕皮的过程。蚕宝宝开始蜕皮了,头部的皮已脱离,向后缩;整个头部的皮向后缩,胸足已露出来。我们可以看到蜕皮后掉落的口器上的皮;头部和胸部的皮已全部蜕下,并缩至腹部;皮已蜕至最后一对腹足;蚕宝宝的皮已蜕至尾足的后面;蚕宝宝蜕下的旧皮。探究新知③蚕的一生要蜕几次皮 蚕的一生要蜕六次皮。在蚕的幼虫阶段蜕四次皮,之后会蜕一次皮成蚕蛹,最后一次蜕皮成蚕蛾。探究新知蚕宝宝蜕皮探究新知5.观察蚕的吐丝结茧。(1)吐丝前的蚕。蚕到了五龄末期(蜕皮四次以后的5~8天),就逐渐显现出老熟的特征:先是排出的粪便由硬变软,由墨绿色变成叶绿色;食欲减退,食桑量下降;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呈透明状;继而完全停食,体躯缩短,腹部也趋向透明,蚕体头、胸部昂起,口吐丝缕,左右上下摆动寻找结茧场所,此时的蚕称为熟蚕或适熟蚕。探究新知(2)为蚕营造结茧的场所。为蚕准备吐丝的场所:用草梗或硬纸板搭架子(呈网格状,便于支撑和固定蚕茧)。一旦发现蚕成熟了,就可以把它放在架子上。(3)蚕是如何吐丝的。熟蚕吐丝结茧分为结制茧网、结制茧衣结制茧层、结制蛹衬四个过程。①结制茧网。熟蚕先将丝吐出黏结在蔟器上,再吐丝连接周围蔟枝形成结茧支架。此时熟蚕将体内残余粪物全部排出,再继续吐丝结制茧网。茧网不具备茧形,只是松软凌乱的茧丝层,作为进一步结茧的支架。探究新知②结制茧衣。结制茧网后,继续吐出凌乱的丝圈,加厚茧网内层,以“S"形方式吐丝结制茧衣,开始出现茧形轮廓。③结制茧层。茧衣形成后,吐丝方式由“S”形改变成“∞"形,每15个“∞”形丝圈组成1组,称1个茧片,多个茧片形成茧层。探究新知④结制蛹衬。蚕大量吐丝以及吐丝中能量消耗,使躯体大大缩小,头、胸部摆动速度减慢,吐丝显得很凌乱,这样形成松散柔软的茧丝层,称为蛹衬。最后蚕的头部向上,尾部向下,吐出最后留存在体内的丝物质,形成一团松软的茧顶。至此,结茧过程结束,蚕会再蜕一次皮进入化蛹阶段。探究新知6.记录蚕蛾破茧而出。(1)蚕蛾。蛾是蚕的一种形态,我们把它称为蚕蛾。蚕蛾是蚕的成虫,是由茧内的蛹成熟后蜕去蛹壳羽化而成的。(2)蚕蛾破茧的过程。蛹在茧里羽化成蛾后,蛾会从嘴里喷出一种棕红色碱性液体,使蚕丝的丝胶溶解,然后用头和足把丝拨开,形成一个圆洞,这样蚕蛾就可以从圆洞中钻出来了。探究新知茧的蚕蛾出口处也因这种碱性液体变得湿湿的,颜色也发生了变化。剪开蚕茧,会发现里面有两层皮,一层是蚕变成蛹时留下来的,另一层是蛹变成蛾时留下来的。探究新知吐丝结茧探究新知(3)安置蚕蛾的方法。刚羽化的蚕蛾身体湿润,翅下垂,柔软皱缩,但很快变干。因此,要将其放置在宽敞干燥的地方。(4)观察蚕蛾的形态。蚕蛾全身披着白色鳞毛,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两对翅,前翅较大,呈三角形。后翅较小,略呈圆形,但已失去飞行能力。探究新知头上长着一对复眼,是视觉器官,但只能识别1.4厘米以内的物象。一对触角,是嗅觉器官和触觉器官。口器退化,不进食。腹部已无腹足,末端体节演化为外生殖器蚕蛾的胸部共有三对胸足,足的前端有爪探究新知(5)观察蚕蛾的活动。破茧而出的蚕蛾不会飞翔,不能进食。但它们爬动较快,翅膀飞快地振动,通过气味寻找配偶。一般交尾3~4小时后,雌蛾就可以产下受精卵,留下后代后不久便会死去。探究新知观察蚕蛾交配和产卵探究新知活动三 整理观察日记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与观察,通过整理证据,得出养蚕过程中关于昆虫一生变化的结论。需要进行汇总整理的内容包括:蚕的形态变化、各时期的身体颜色、进食情况、粪便的变化等。1.蚕经历的阶段。从卵里出来是蚕的幼虫,蚕的幼虫经过四次蜕皮后吐丝结茧变成蛹,当蛹成熟时会蜕去蛹壳羽化成蚕蛾,蚕蛾是蚕的成虫,蚕蛾交配后开始产卵。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探究新知蚕卵 蚕的幼虫 蛹 蚕的成虫(蚕蛾)探究新知2.各个阶段的外形特征和生活方式。阶段 外形特征 生活方式 食物 时间孵化期 椭圆形,淡灰色或紫黑色,芝麻粒大小 不会动,会逐渐发育成蚁蚕,爬出卵壳 不吃食物 一般情况下,蚕卵经过10~11天就会孵出蚁蚕幼虫期 圆筒形,身体有环节,从黑褐色逐渐变成白色,从1毫米长到8厘米左右 会爬行,经历四次蜕皮后,吐丝结茧 吃桑叶,随着身体不断长大,食量也逐渐增大。蜕皮和吐丝时不吃食物 25天左右蛹期 纺锤形、深褐色 一般不动,受到刺激会动 不吃食物 14~18天蛾期 白色,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足及两对翅膀 不会飞,能振动双翅,交配后产卵 不吃食物 3~5天共计 约50天 探究新知3.养蚕体会。(1)我的经验:①不要把蚕宝宝放到阳光下直晒,放到屋内的桌子上即可。②最好给蚕室盖上盖子,否则桑叶会很快失去水分。③每天都要检查几次蚕宝宝,看是否有新蚕孵出来,否则一直吃不到东西的小蚕可能会饿死。探究新知④桑叶在食用之前,一定要用清水洗去农药或者灰尘、油脂等,再用餐巾纸擦拭干净。桑叶可以用保鲜袋装好放到冰箱冷藏室,至少可以保存2周,以免每天都要去采摘。⑤一般每天早晚各打扫一回蚕室,桑叶放充足些,在有盖子的盒子里,桑叶可以保持新鲜一整天。⑥养蚕不要用纸盒,纸盒会吸收桑叶的水分,所以尽量使用塑料盒。探究新知(2)我的心得:通过观察蚕的一生,我受益匪浅。它教会了我做事不要半途而废,如果不坚持天天给蚕宝宝喂桑叶,这条脆弱的小生命将会在我手里毁于一旦。除此以外,更重要的是它还告诉我要热爱生命,不要轻视生命。从蚕到茧、从茧到飞蛾,再到飞蛾爬出那一刻,让我懂得了生命的顽强。蚕蜕皮的过程非常艰难,是生命的强大意志使它们通过一次次的蜕变,最终破茧成蛾。但是它们不能飞翔,不能进食,产卵后不久便会死去,为短暂而绚丽的一生画上句号,留下一粒粒蚕卵续写生命的轮回。探究新知我的养蚕日记探究新知1.认识菜青虫。菜青虫是菜粉蝶(别名菜白蝶)的幼虫,卵呈橙黄色。幼虫共5龄,末龄幼虫体长28~35毫米。幼虫初孵化时为灰黄色,后变为青绿色,呈圆筒形,中段较肥大,背部有一条不明显的断续黄色纵线,气门线为黄色,每节的线上有两个黄斑。密布细小黑色毛瘤,各体节有4~5条横皱纹。活动四 养菜青虫探究新知菜青虫嗜食十字花科植物,特别偏食厚叶片的甘蓝、花椰菜、白菜、萝卜等,是我国分布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害虫。探究新知2.饲养菜青虫。准备材料:菜青虫、新鲜菜叶、毛笔盒子、玻璃瓶、锥子、小石子、土。饲养方法:(1)到菜地里找几条菜青虫,用毛笔轻轻刷到盒子里,然后带回家。(2)找一个洗干净的有盖玻璃瓶,在瓶底放些小石子,铺上土,再把菜青虫放进去。(3)盖上瓶盖,用锥子在瓶盖上扎几个孔,让瓶子内外的空气流通。(4)每天用新鲜的菜叶喂菜青虫。探究新知1.了解蚕的一生。活动五 把蚕的一生画下来交配卵蚁蚕幼虫(蜕皮)吐丝结茧化蛹蚕蛾蚕的一生卵→蚁蚕→幼虫→结茧(蛹)→蛾(成虫)→雌雄交配。探究新知蚕的一生主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在蚕的一生中,蚕从蚕卵里出生后,就开始生长发育,在蚕的幼虫时期,生长变化特别明显,会蜕皮,吐丝结茧,变成蛹再变成蚕蛾,几个小时后就会进行繁殖活动,繁殖后不久就会死亡。探究新知蚕的一生探究新知2.推断菜青虫的一生。菜青虫与蚕相似,它的一生也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1)菜青虫的卵竖立呈瓶状,高约1毫米,初产时为淡黄色,后变为橙黄色,孵化前为淡紫灰色。探究新知(2)菜青虫的幼虫初孵化时呈灰黄色,后变青绿色,圆筒形,中段肥大。末龄幼虫体长28~35毫米。(3)菜青虫的蛹长18~21毫米,纺锤形,两端尖细,中部膨大且有棱角状突起。体色随化蛹时的附着物而变化,有绿色、淡褐色、灰黄色等。(4)菜青虫的成虫体长12~20毫米,翅展45~55毫米。雄虫呈乳白色,雌虫颜色略深,呈淡黄白色。探究新知昆虫的发育过程课堂练习1.[判断]蚕的一生要经历蚕卵一幼虫一蛹三个阶段。 ( )2.[判断]蚕宝宝在结茧以后就不需要空气了。( )3.[判断]蚕宝宝的生长不仅受环境影响,也受到食物品质的影响。( )4.[判断]蚕宝宝每次蜕皮后都会长大一些。( )5.[选择]蚕蛾有( )胸足。A.两对 B.三对 C.四对××√√B课堂练习6.[连线]为蚕宝宝建造一个舒适的家,我们应该怎样做?目的分别是什么呢?把它们用线连起来。在盒盖上扎一些孔 防止蚕宝宝受伤在天气干燥时喷一些水 有利于空气流通把嫩桑叶切碎 提供合适的湿度经常清除粪便和残叶 保持“房间”清洁活动手册活动手册活动手册课堂总结本课通过照料蚕,观察蚕,研究蚕,像科学家一样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获得相关认识。在饲养的同时,记观察日记。整理观察日记,可以从蚕的形态变化、各时期身体的颜色、取食、粪便变化等方面进行汇总整理,从而获取蚕的生长信息。板书设计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让备课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课堂无忧】3.10养昆虫(苏教版)58张PPT+音视频.pptx 吐丝结茧.mp4 我的养蚕日记.mp4 昆虫的发育过程.mp4 蚕卵和蚁蚕.mp4 蚕宝宝蜕皮.mp4 蚕的一生.mp4 观察蚕蛾交配和产卵.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