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第5课地 球(苏教版)四年级下01核心素养内容总览02探究新知03课堂练习04活动手册05课堂总结06板书设计核心素养※知道人类生活在一个巨大的球形天体上,知道地球大小、海陆分布等基本信息。0102※阅读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科学史资料,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了从简单直观的想象到根据经验、事实进行推测。03科学观念04※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重点※将“地球是球形”的常识回溯到历史情境,让学生重新经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难点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通过实践证实的过程,体会随着经验和实践的深入,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探究新知活动一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历程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历程。(1)天圆地方说。早在周代,我国就有了“天圆地方说”,又名“盖天说”。汉代以前,中国人认为天像一口锅,倒扣在地上;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平的。探究新知(2)不平说。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发现,当帆船回港时,总是先看见船帆,后看见船身。由此,人们认识到海面不是平的。探究新知(3)浑天说。我国汉代的张衡在他的《浑天仪注》中写道:“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探究新知“浑天说”最初认为地球不是孤零零地悬在空中,而是浮在水中;后来,认为地球浮在空气中,因此有可能是回旋浮动。“浑天说”认为日月星辰都附着在地球上。白天,太阳升到我们面对的这边来,星星落到地球的背面去;夜晚,太阳落到地球的背面去,星星升上来。如此周而复始,便有了日月星辰的出没。探究新知(4)球体说。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时地球投射到月球的弧形阴影,推测地球是球形的。他还总结出科学方法来证明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夜面越往北走,北极星越高;越往南走,北极星越低,且可以看到一些在北方看不到的新的星星。探究新知(5)其他假说。古巴比伦人把大地想象成一个龟背般隆起的空心山;古埃及人认为大地是身披植物斜卧的男神,天空是一位由大气之神托着的女神,太阳神每天乘船在天空中往来穿行;古希腊诗人荷马把大地想象成一个盾形的大盘子,河流和海洋从四周围绕着大地,天穹就像扣在盘子上的铜碗。探究新知古希腊人对地球形状的推测探究新知2.你认为这些解释合理吗 古代人最初往往会凭借直觉想象,甚至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来揣测地球形状。那时人们的这些认识都是没有依据的猜想,是不科学的解释。但是,人们根据海面上帆船回港时“总是先看见船帆,后看见船身”,开始认为海面不是平的,以及亚里士多德通过月食时地球投射到月球的弧形阴影,推测地球是球形物体,这些都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探究新知活动二 在球面上模拟帆船回港的情况实验材料:地球是球体演示仪、帆船模型、记录单。实验步骤:(1)两名同学一组,分别坐在地球是球体演示仪的两侧。(2)一名同学不动,负责观察帆船回港的情况;另一名同学负责模拟帆船回港的航行。(3)比较并解释帆船在球面和平面上航行时所观察到的不同现象,猜测地球的形状。探究新知实验现象:沿着球面航行,帆船回港时,总是先看见船帆,后看见船身。在平面上航行,则一直能够看到船帆和船身,整个船体不会消失在视野中。实验分析:在平面上一直出现整个船体,在地球是球体演示仪的球面上,回港都只能看到船的一部分,而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这就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物体的观点。实验结论:根据我们观察到的现象,能够判断出地球是一个球体。探究新知船只进出港模拟实验探究新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模拟实验探究新知活动三 在地球仪上标注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1.阅读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麦哲伦是葡萄牙著名航海家、探险家。1519年9月,麦哲伦率领5艘远洋海船从西班牙出发,穿过大西洋,到达南美洲的巴西。之后一路南下航行了4个月以后,麦哲伦发现一个平静的港湾,便把它命名为“圣胡利安港”。在那里,麦哲伦船队度过了一个冬天。探究新知1520 年10月,探险船队沿着南美洲海岸向南航行时,发现了一条通往太平洋的海峡。穿过海峡,便到达南美洲的最南端合恩角,前方便是一片浩瀚的太平洋。后人为了纪念麦哲伦,把这条海峡命名为“麦哲伦海峡”。1521年,麦哲伦船队横渡太平洋,抵达菲律宾群岛。在那里,麦哲伦和当地的土著居民发生了冲突,结果被一支毒箭射中,客死他乡。探究新知麦哲伦死后,船员们继续他未完成的航行,橫渡印度洋,绕过好望角,于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历时近3年,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航行结束时,麦哲伦的5艘远洋海船只剩下一艘,出发时的200多名船员只剩下18人。他们以巨大的代价获得了航行成功,以实践证实了地球是圆球形的,世界各地的海洋连成一体。为此,人们称麦哲伦是“第一个拥抱地球的人”。探究新知麦哲伦环球航行探究新知2.用可擦写彩笔在地球仪上标注出麦哲伦航行路线的主要停靠点。麦哲伦从欧洲出发,经大西洋,过麦哲伦海峡,过太平洋,经印度洋,过好望角,最后通过大西洋回到欧洲。主要停靠点:西班牙圣罗卡港——巴西——圣胡利安港(阿根廷)——菲律宾——好望角(非洲)——西班牙圣罗卡港。探究新知3.在主要停靠点上插一面小旗,并用棉线将小旗按航行路线连起来。人类认识地球是一个球体是非常艰难的,麦哲伦沿着一个方向航行,最终又能回到原来的出发地,足以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探究新知活动四 现代人对地球的认识1.从太空看地球。1961年,人类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航天员从太空看到了地球——一颗蓝色的星球。像地球这样,自身不发光,围绕太阳运行,且质量足够大的天体,被称为行星。地球表面有液态的水,温度适宜,是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有生物,特别是有高级智慧生物的行星。探究新知2.分析地球照片,获得信息。这是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在照片上我们能够发现:(1)白色部分可能是云层,也可能是冰川。(2)蓝色部分可能是海洋,咖啡色部分可能是荒漠,绿色部分可能是森林或草原。(3)比较这几部分能够发现,蓝色部分的面积最大,因为海洋占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探究新知在地球仪上,能够清晰地看出蓝色部分模拟的是海洋,而其他部分都是陆地,所以在蓝色气球上贴陆地板块贴纸时,对照地球仪非蓝色区域来贴。3.参考地球仪,将陆地板块贴纸贴在一个蓝色气球上。探究新知地 球课堂练习1.[填空]通过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和人类的积极探索,发现地球是__________形物体。2.[判断]麦哲伦航海的方向是不断变化的。( )3.[判断]关于地球的形状,“天圆地方”是正确的。( )4.[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地球上看船行驶,始终能同时看到船帆和船身B.当船回港时,先看见船身,后看见船帆C.当船回港时,先看见船帆,后看见船身×球×C课堂练习5. [选择]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的形状是球体的是( )。A.太阳和月球都是圆的B.地球被日月星辰包裹着C.月食时地球投射到月球的弧形阴影6. [简答]请你说出两个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C当船回港时,先看见船帆,后看见船身;月食时地球投射到月球的弧形阴影。(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活动手册活动手册课堂总结本课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通过模拟帆船进出港口的现象,结合海边生活的人们的发现,推测地球的形状。阅读中国古代的盖天说(天圆地方说)和浑天说、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情况的推测以及其他假说,分析这些解释的合理性,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板书设计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让备课更有效www.21cnjy.com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课堂无忧】2.5地球(苏教版)32张PPT+音视频.pptx 古希腊人对地球形状的推测.mp4 地球.mp4 船只进出港模拟实验.mp4 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模拟实验.mp4 麦哲伦环球航行.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