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一个粗瓷大碗》课件(共4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7.《一个粗瓷大碗》课件(共40张PPT)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27 * 一个粗瓷大碗
新课导入
本文的碗只是一个普通的粗瓷大碗,而它被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让人十分好奇。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一下吧。
作者介绍
赵一曼(1905.10.25--1936.08.02)
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人称李姐。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她在与日军的斗争中表现英勇无畏,积极组织和参与抗日活动。不幸被俘后,面对敌人的残酷审讯与折磨,坚贞不屈,严守机密。她为了民族解放事业奉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其崇高的爱国精神和顽强的革命意志,成为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丰碑,永远值得铭记与敬仰。
东北抗日联军
(简称东北抗联)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抗日武装,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它在1931年至1945年间持续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抗敌战斗。
知识储备
自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侦察
zhēn
学认字
拼音开关
陈列
赵一曼
chén
màn
联军
lián
gāng
搪瓷缸
huán
归还
liáng
高粱
dùn
一顿饭


高粱
房梁
liáng
liáng
“加一加”“减一减”
慢-忄=( )

耳+关=( )
屯+页=( )


曼妙
联军
一顿饭
多音字我会读

hái
huán
归还
还书
还有
还早
课文围绕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的 ,讲述了 把通讯员给她盛的 偷偷倒进锅里之后,给自己盛了 ;把通讯员给她找的让她用来吃饭的 送给 当 的感人故事。
1、小通讯员为什么给赵一曼送来一个粗瓷大碗
2、这个粗瓷大碗是小通讯员从哪里拿来的?
3、那些艰苦的日子,战士们是怎样度过的?
4、从哪里可以看出战士们之间的友爱?
5、赵一曼的碗真的又一次丢了吗?如果没有丢,那么它去哪里了呢?
细读课文 ,独立思考:
“一次”与“感人”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粗瓷大碗,是赵一曼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担任政治委员时用过的。这个碗,赵一曼仅仅用过一次,但是抗联的老战士都能认出来。因为这个碗有着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
读一读这段话,说说哪些字词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这是一个专门展示中国军事历史和英雄事迹的博物馆,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
是赵一曼在东北抗日联军中担任团政治委员时用过的:这句话说明了碗的主人——赵一曼的身份及其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赵一曼是一位著名的女英雄,她在抗日斗争中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领导才能。
文物卡填一填
文物名称
陈列位置
文物主人
一个粗瓷大碗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赵一曼
这里设置了一个悬念,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同时也暗示了接下来的故事将充满情感和教育意义。这个碗不仅是物质上的遗物,更是精神上的象征,它代表着赵一曼和她的战友们在艰苦条件下坚持抗战的决心和毅力。
“送碗”与“还碗”
赵一曼没有碗的日子很长
小通讯员“找碗”和“送碗”的急切——对赵一曼的关心。
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
再次默读课文,说说哪件事最令你感动?
一场袭击日寇的战斗刚刚结束……
关心爱护战士
这里展现了通讯员对赵一曼的敬重和关心,他不仅记得赵一曼的需求,还在战斗结束后立即行动,表现出他对这位领导人的深厚感情。
通讯员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好不容易在这次战斗中找到了,就连忙给她送来。
自读课文3~4自然段,想一想赵一曼对送来的碗是什么态度呢?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自主探究
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
“这……这……敌人都被消灭了,往哪里还啊!”通讯员为难地说。
语言描写
(以身作则,爱护老百姓)
赵一曼以为小通讯员从老百姓那里拿来了碗送给自己,所以坚决要求退回去。
试着分角色有感情地读一读赵一曼和小通讯员的话。
“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这句话直接而坚定地表达了赵一曼的态度。她不仅拒绝接受这个碗,还明确要求通讯员将它送回原处。这反映了赵一曼严格的纪律性和高尚的道德标准。
“这…… 这…… 敌人都消灭了,往哪儿还呀!”:这句话反映了通讯员在面对赵一曼的要求时的困惑和无奈。他结结巴巴的回答表明他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解决方案,也显示了他对赵一曼命令的尊重以及自己内心的矛盾。
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米饭,他想:“这回我们政委该吃顿饱饭了。”
心理描写
从侧面反映赵一曼没有吃过饱饭,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背景
从前面的情节我们知道,赵一曼已经将自己的搪瓷缸子送给了新战士,并且坚持不随意占有他人财物。现在面对通讯员的好意,虽然没有直接描写她的反应,但我们可以通过通讯员的心理活动推测出赵一曼在接受这份心意时的复杂心情——感激、感动以及可能的不安。
生活条件差
同甘共苦
关心伤病员
“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这句话直接描述了抗日联军战士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战斗的生活状况。这不仅反映了战争时期的物资匮乏,也突显了战士们的坚韧不拔。
“有时候乡亲们冒着危险给部队送来一点儿粮食,但得留给伤病员吃。”:这里展示了当地百姓对抗日联军的支持,同时也说明了部队内部严格的分配制度——即使有少量粮食,也会优先照顾伤病员。
“团长、政委和战士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这一句强调了领导层与普通战士同甘共苦的态度,表明赵一曼作为政委并没有特殊待遇,而是与大家一起面对艰难困苦。
“赵一曼看着这碗高粱米饭,不禁想起战士们的艰苦生活,想起同志之间的友爱,想起通讯员对她的关心……”:这段心理描写展现了赵一曼丰富的内心世界。她不仅感激通讯员的好意,还联想到了整个部队的团结互助精神和战友间的深厚情谊。
赵一曼端着碗轻轻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

满满一碗
高粱米饭

半碗野菜粥
(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
“赵一曼端着碗轻轻地走进炊事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碗里的饭倒进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这句话描绘了赵一曼在无人注意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表明她不愿意独享这难得的粮食,而是选择与大家一起面对艰苦的生活条件。
“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到了,他没有吭声,眼里却含着泪花。”:这一细节描写非常感人,老李虽然没有言语表达,但他的眼泪说明了一切。他被赵一曼的行为深深感动,也可能是出于对她如此自苦感到心疼。
你觉得炊事员老李心里会想一些什么?
赵一曼作为团政委,吃的却跟大家一样,真是我们的好政委。
我们要紧紧跟随着她,与她同甘共苦,一起抗击敌人。
“小通讯员急得直叫:‘我说政委同志啊,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这么“丢”呀!’”:这里通过通讯员的言语和情绪表达了他对赵一曼行为的困惑与无奈。通讯员显然非常关心赵一曼,他试图用幽默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担心,同时也显示了他对赵一曼这种无私行为的理解和支持。
这段对话不仅仅是关于一碗饭的故事,它更深层次地展示了赵一曼的高尚情操和无私奉献精神。通讯员的反应则体现了战友们对她行为的理解和支持。通过这段课文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革命先辈们的艰难付出,学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无私奉献、互相关心的美好品质。
你觉得赵一曼的碗以后还会丢吗?为什么?
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
据后来 “侦察”,这个粗瓷大碗已经成了七班的菜盆了。
这句话揭示了粗瓷大碗的最终去向。使用“侦察”一词增加了叙述的趣味性,同时也反映了部队内部信息传递的一种方式。大碗从赵一曼个人用品变成了整个班集体使用的工具,这不仅体现了物资的珍贵,也展示了战士们之间相互关心、资源共享的精神。
本文围绕一个____________的来历,讲述了_________烈士的感人故事。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她关心________胜于关心_______,与战士们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赞美了赵一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
粗瓷大碗
赵一曼
战士
自己
同甘共苦,坚持抗日
主题概括
一个粗瓷大碗
博物馆:感人的故事
战斗刚刚结束:碗的来历
关爱战士
同甘共苦
不搞特殊
开饭了:与战士们吃同样的饭菜
后来:碗成了七班的菜盆
第二天:碗消失了
结构梳理
一、老兵讲故事。
如果你是那个小通讯员或者炊事员老李,现在你已经成为了一个老兵。请你用自己的语言,选择一个片段,向现在的人们讲一讲赵一曼的故事吧。
练一练
二、请以“粗瓷大碗,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粗瓷大碗,我想对你说——读完这个故事,我认识了一个了不起的人——赵一曼。我明白了一个大人们常说的道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一定好好学习,长大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捧好我手里的“金碗银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