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教学测评 (Z)八 年 级 历 史注意事项:1. 此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2. 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卡上答题,答题前请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第一部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英国发动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北京条约》2. 时人称第二次鸦片战争为“神州赤县自古未闻”之惨祸。材料中的“惨祸”不包括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 火烧圆明园C.割香港岛给英国 D. 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3.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了反封建和向西方学习的纲领性文件(见下图) ,二者的共同之处是A.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因脱离社会实际而难以施行C.顺应了中国近代化的要求D.解决了广大农民的土地问题4.19世纪60至9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开展了洋务运动。这场运动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推翻了清朝统治 D.使中国富强起来5.为挽救民族危亡,康有为、梁启超等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该事件是A.创办强学会 B. 公车上书 C.创办兴中会 D.创办同盟会6.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斗争对象是A.清政府 B.外国侵略者 C. 慈禧太后 D. 满洲贵族7.孙中山先生为当时中国的积贫积弱痛心疾首,第一个响亮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这一口号是哪个革命团体的宗旨A.兴中会 B.华兴会 C. 光复会 D.强学会8.右侧图片中的现象反映了我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这一现象出现在A.洋务运动后 B.维新变法后C.辛亥革命后 D.新文化运动后9.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右面著名文章意在八年级历史 第1页(共4页)10.小明在“开辟共和新纪元——辛亥革命主题展”看到黄兴撰写的这样一副对联:“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该对联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 萍浏醴起义 B.安庆绍兴起义 C .黄花岗起义 D.广西起义11.1911年12月,在南京的17省代表集会,正式投票选举临时大总统,最终当选的是A.宋教仁 B.黎元洪 C.袁世凯 D 孙中山12.陈独秀率先提出了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并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这两大口号是A. 自强、求富 B. 民族、民权 C. 民主、科学 D.救亡、图存13. “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唱响于A.辛亥革命时期 B. 北伐战争时期 C.鸦片战争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14.在“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上,学生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历史场景。其中不应该出现的场景是A.四渡赤水 B.渡过金沙江 C.飞夺泸定桥 D.井冈山会师15.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是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丸一八事变16.1936年12月 13 日,《西北文化日报》登载了一则重要新闻,标题为:“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该新闻报道的事件应是A.武昌起义 B 百日维新 C.九一八事变 D.西安事变17.1942年1月英国的《泰晤士报》:“1941年12月7日以来,同盟国唯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长沙大捷。”此评论是指A.第一次长沙会战 B.万家岭战役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台儿庄战役18.张明打算寒假期间跟随旅游团到抗战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旅游,他应该去A.重庆 B.南京 C.延安 D 台儿庄19. 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在经济方面实行A.人民游击战 B.抗日民主政权C.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D. 地雷战20. 在抗日战争后期,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奋斗方向的会议是A. 遵义会议 B. 中共七大 C.中共二大 D.古田会议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30分)21.(5分)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均属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范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当开拓虾夷。晓谕琉球,使之会同朝觐;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之岛,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日本改革派政治家吉田松阴(1855年)材料二:八年级历史 第2页(共4页)(1)材料一中“责难朝鲜”发生于哪一年 “责难朝鲜”之后日本更大的企图是什么 (2分)(2)简要说明材料二中民族英雄的事迹。(2分)他们共同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1分)2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位于武汉阅马场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又称红楼。 年10月10日,孙中山先生领导下的湖北地区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第二天,就在这儿组建了鄂军都督府,全国群起响应……材料二:2008年5月5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一行来到武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重温在孙中山先生领导下的革命党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那段历史。参观之后,连战还为纪念馆亲笔题词。(1)材料一中横线处应填入的内容是什么 (1分)什么事件证明了“全国群起响应” (2分)(2)材料二中“革命党人推翻帝制”有什么意义 (2分)(3)请你用一句话简要评价孙中山先生。(1分)2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材料二:(中共一大)接着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对今后党的工作作出安排部署,鉴于党的力量还弱小,决定以主要精力建立工会组织,指导工人运动和做好宣传工作,强调与第三国际建立紧密关系。(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1分)这一事件有何转折性意义 (2分)(2)根据材料二回答,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请举出一例加以证明。(2分)八年级历史 第3页(共4页)(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 (2分)24.(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恩来曾说:“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材料二: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和,创建四军建奇功。(1)材料一中的“起义”指的是哪次起义 (1分)(2)材料二中“井冈山上朱毛和,创建四军建奇功”指的是哪两个事件 (2分)(3)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从“南昌打响第一枪”到“井冈山上朱毛和”,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1分)这一探索过程说明了什么 (2分)25.(6分) 以下两幅图片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两件重大的历史事件,观察图片并根据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将这些分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八年级历史 第4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年级历史(2).docx 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