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单元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50分)。1.习近平法治思想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强调了“全面依法治国”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核心地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理论与实践具有深刻贡献。这说明,习近平法治思想( )①把握了人类文明发展趋势,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②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了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③补全了中国法治建设理论,是全面依法治国的理论指南④扎根于中国法治建设实践,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习近平法治思想赋予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以鲜明的实践特色、价值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实现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新飞跃。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有( )①法是全体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②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③法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④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集中阐述我国对外工作大政方针、原则立场和制度体系,对我国发展对外关系作出总体规定的基础性涉外法律,它的颁布是我国涉外法治体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这表明我国( )①以良法促善治,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②科学民主立法,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③坚持依法治国,提升对外工作法治化水平④善于运用法治,增强对国际事务的代表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4年5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20周年。20年来,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建设取得了卓越成效,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焕然一新。道路交通安全法以“法治之路”为广大群众的“安全之路”提供了坚实保障。这表明在我国( )①法律是所有公民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统治的工具②法律对于规范人们的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③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④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5.2023年12月,国境卫生检疫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指出,修改国境卫生检疫法非常必要且及时,要通过修法提高国境卫生检疫的法治保障水平,更好保障人民健康和国家公共安全。由此可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①必须体现时代发展要求,保障人民的各项权利②要以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③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体现社会发展规律④必须科学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2024年4月2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学位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学位法》的通过,对于提高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表明,学位法( )①能够对社会成员进行规范和教化 ②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法治保障③是由国家制订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④具有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功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经国利民,法是重器。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与此同时,我国面临耕地总量有限、粮食稳产增产难度加大等挑战,粮食供求紧平衡态势长期存在,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为此,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据此可知,该法律的出台( )①体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是依法治国的主体②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施体系③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④表明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2024年4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该法自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该法的出台对发展对外贸易、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 )A.法在国家治理中具有社会职能 B.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C.法是调整国际关系的社会规范 D.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形式9.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这说明我国( )①把宪法法律作为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 ②公民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③公民平等地适用法律,平等地执行法律 ④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10.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下列关于法治国家的特征表述错误的是( )①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②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法治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③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宪法和普通法律具有相同的至高效力④坚持良法之治,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护每个公民的意志和利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为起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辽宁省朝阳县人民法院决定采用把法庭搬到群众“家门口”的方式,审理具有典型性的民事纠纷案件。庭审中,广大人民群众目睹主审法官查明事实,总结争议焦点,涉案双方举证、质证和辩论等全过程。庭审后,法官还解答群众关心的法律问题。上述庭审方式( )①旨在引导人民群众通过诉讼解决矛盾纠纷 ②坚持司法为民,为群众提供便捷的司法服务③解决基层治理难题,完善多元纠纷化解机制 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升司法权威和公信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202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要求全面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加强行政裁量权基准的动态管理和备案审查;强化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行政执法工作的全方位、全流程监督,严格履行常态化、长效化监督。上述要求旨在建设( )①职能科学的政府 ②执法严明的政府 ③智能高效的政府 ④权责法定的政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法,不能向不法让步”。2024年贺岁电影《第二十条》引发社会公众广泛关注。在面对坏人为非作歹时,受害人是忍气吞声,还是奋起反抗?旁观者是视而不见,还是见义勇为 若毅然出手,将如何定性 该片以现实题材、小人物视角为切口唤醒了“沉睡条款”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条款,彰显了法条背后的公理人情。这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启示是( )①要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促进作用,使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②应尊重社会公众良知,体现司法温度,实现法理情有机统一③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④推进良法之治,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良法才能得到社会遵从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2024年4月21日,《法治政府蓝皮书: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23)》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水平稳步提升并注重精细化发展。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深入,法治政府与数字政府融合发展的态势初步形成。这体现法治政府是( )①职能科学的政府②公开公正的政府③执法严明的政府④智能高效的政府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5.为整治破坏营商环境的作风问题,一年来,沧州市纪委监委找准监督切入点和着力点,开展行政事业性涉企收费执法检查235次,着力整治审批任性、监管不当、违规操作、服务不优等作风顽疾。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行政机关要坚持公正执法,不同情况要平等对待②开展涉企执法监督有利于规范执法,优化营商环境③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④纪委监委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依法全面履行职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2024年4月,张家口市桥东区人民检察院再次荣获全省“先进基层检察院”称号。他们的宣言是:我们要把关系群众利益的每一个“小案”都当成头等大事,通过支持起诉、争议化解、检察和解、多元化解等方式全方位服务保障弱势群体权益,以“如我在诉”的态度用心用情用力办好群众身边每一个“小案”。落实“如我在诉” ( )①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②必须构建阳光司法机制,推进政务公开,提升司法公信力③需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做到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④必须坚持把全面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某市推广行政执法包容审慎监管。行政执法部门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等方式开展行政执法,体现执法的“温度”;依法严厉打击触碰法律底线和涉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违法行为,体现执法的“力度”。这表明政府( )①规范执法,弱化政府职能 ②柔性执法,实现权责法定③执法为民,促进文明执法 ④严格执法,积极履行职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8.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的各项工作依法开展②建设法治国家,首先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然后需要完备的法律体系③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理,只有良法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④法治社会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9.“法,不能向不法让步”。2024年贺岁电影《第二十条》引发社会公众广泛关注。该片以现实题材、小人物视角为切口唤醒了“沉睡条款”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条款,彰显了法条背后的公理人情。这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启示是( )①要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促进作用,使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②应尊重社会公众良知,体现司法温度,实现法理情有机统一③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④推进良法之治,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良法才能得到社会遵从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0.“法不阿贵,绳不挠曲”,人民法院依法严惩职务犯罪,为全面从严治党营造了朗朗乾坤。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呈现压倒性态势,打虎拍蝇力度空前。其中,白恩培案首次依法适用终身监禁,对贪腐分子形成有力震慑,让老百姓对党和法治更具信心。这表明( )①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②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坚持依法行政、便民利民③法律的公平正义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公正判决得以实现④发挥了人民法院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作用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21.“您的小型汽车于2024年4月9日16时5分在新华路未按规定停放已被记录,请立即驶离,未驶离的,将依法予以处罚并拖移车辆,谢谢配合。”为改进查处违法停车执法工作,石家庄市交通管理局引入科技手段,通过搭载先进AI技术与高清摄像头智能执法取证设备,将执勤警力动态抓拍和“电子警察”全时抓拍相结合,变“即拍即罚”为“先劝后罚”,柔性管理举措获市民点赞。该交通管理局的做法( )①创新执法方式,多措并举,织密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基层网②采取交通违规免责的柔性执法措施,恰当行使自由裁量权③坚持民意导向、人性化执法,增强了法治权威和法治信仰④坚持政务公开,宽严相济,推动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融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近年来,阳山县检察院持续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先后邀请人民监督员参与公开听证、案件评查、公益诉讼、检察工作通报等检察办案活动,让人民监督员对办案流程、文书质量、办案规范以及涉案财物处理等节点进行监督。可见,人民监督员制度有利于( )①规范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行使,夯实法治根基②保障人民群众对司法活动的监督,深化司法民主③提升检察机关办案质效,增强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④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检察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3.人民法院对家事纠纷秉持“以调促和、情感修复”的理念,切实回应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充分运用诉前调解和诉中调解,用心用情依法调解人民群众的忧心事、烦心事,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温度,推动“枫桥式人民法庭”工作走深走实。该理念有利于( )①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司法的温度②彰显自由裁量权,规范法律服务③融法理情于一体,提升司法效果④强化执法主体,保障公众的权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4.为国家定规矩,为社会定方圆。细数这一年的立法成绩单,粮食安全保障法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推动解决残疾人、老年人的实际问题;对外关系法扩大高水平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部部务实管用的法律,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下列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表述,说法正确的是( )①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公正司法、带头守法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③依法治国必须重视发挥道德的规范作用和法律的教化作用④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5.“法不能向不法让步。”2024年贺岁电影《第二十条》引发社会公众广泛关注。影片以现实题材、小人物视角为切口,通过艺术的形式讲述了我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的正当防卫制度、以及法条背后的公理人情。践行“法不能向不法让步”需要法律工作者、新闻媒体等社会力量协同发力,守卫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鼓舞每一个为不公发声、为正义挺身而出的勇敢者。这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启示是( )①应该尊重社会公众良知,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促进作用②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③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夯实法治社会建设这一主体工程④要教育引导法律工作者坚守法治初心,做法治理念的引领者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面向知识产权事业未来15年发展,为统筹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指明了方向。做好知识产权保护要围绕《纲要》贯彻实施,绘制好“施工图”。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是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基础,尤其要通过持续加强建设,构建门类齐全、结构严密、内外协调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为知识产权事业提供法治保障,进而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系统优化、整体推进,更好推进《纲要》落实。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全面依法治国”有关知识,说明如何做好知识产权的立法和法律执行工作。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广东充分发挥法治的规范、引领和保障作用,持续激发市场经济活力和企业发展动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高质量地方立法“铺路搭桥”,让企业入市更“安心”。不断加强市场领域重要立法,《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广东省版权条例》等多部地方性法规出台并深入实施,着力破除市场交易壁垒、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保护企业产权。高水平执法监管“减负增效”,让企业经营更“宽心”。为防止行政机关违法不当执法“扰企、伤企”,广东省司法厅持续完善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减免责清单、涉企“综合查一次”清单等制度,实现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执法创新。高标准法律服务“排忧解纷”,让企业发展更“顺心”。各地司法行政部门不断深化法治宣传进企业活动,培育企业良好法治文化,促进企业健康发展。(1)结合材料,运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的知识,分析广东省是如何以高质量法治保障优化营商环境的。(2)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真诚的信仰。请你为宣传弘扬宪法提两条建议。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杜绝校园欺凌,构建和谐校园,从你我他做起。☆法律界定之“空”当前我国针对青少年保护的法律主要有三部:《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义务教育法》,但其中都未明确界定校园欺凌。☆法制观念之“薄”欺凌行为多发生在10-16岁的青少年群体中。当前防欺凌普法教育比较薄弱:欺凌者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构成欺凌;受欺凌者在遭受欺凌时通常会不知如何处理,出于内心的恐惧及法律意识的淡薄,陷入了越不敢说就越容易被欺负的“欺凌陷阱”。☆校外教育之“缺”学生的父母往往忙于工作,对子女的关心大多停留在学习成绩上。家长通常会告诉子女在校“别被欺负了”,但是很少有家长告诫子女“别欺负他人”,往往只有子女遭受到他人欺凌后,家长才重视对子女的欺凌教育。☆欺凌惩戒之“困”由于缺乏教育惩戒权,学校欺凌治理权能有限。尽管《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规定,应当给予欺凌行为严重惩戒,给予了教师一定的惩戒权,但对于具体的欺凌行为定义及惩处仍有待完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司法机关在惩戒校园欺凌问题上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结合材料,从全面依法治国的角度,你认为应当如何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年来,我国法治建设进程进一步加快;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进一步实施。某校法治兴趣小组截取了一组法治镜头,进行综合探究活动。镜头一:为了保障粮食有效供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防范和抵御粮食安全风险能力,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2023年6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首次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6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就《草案》公开征求意见。10月20日,《草案》修改稿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二次审议。2024年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正式施行。镜头二:近年来,银川市公安局结合“四强”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积极开展“如我在案如我在办”大学习大讨论。依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政治轮训等载体,精心设置议题,丰富形式内容,举办专题学习研讨、讲座培训、知识竞赛等各类学习教育活动260余场次。对照执法突出问题,针对性制定整改措施,明确任务时限,细化责任分工,对账销号推进,切实把活动成果转化为执法为民的实绩实效。结合材料,请你撰写一篇以“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为主题的短评。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试卷第1页,共3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D B D C C D A D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C C C C B D B C A题号 21 22 23 24 25答案 B C B C C1.C【详解】①:材料强调习近平法治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理论与实践具有深刻贡献,未强调其对人类文明、全球治理的作用,①排除。②④:“习近平法治思想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理论与实践具有深刻贡献”,这说明习近平法治思想扎根于中国法治建设实践,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推动了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②④符合题意。③:“补全了中国法治建设理论”表述有误,法治理论要不断创新发展,③排除。故本题选C。2.D【详解】②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既是决定社会面貌、性质和发展的根本因素,也是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法所具有的这两种职能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中,这均属于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②④符合题意。①:法是统治阶级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而不是全体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①说法错误。③: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3.B【详解】①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集中阐述我国对外工作大政方针、原则立场和制度体系,对我国发展对外关系作出总体规定的基础性涉外法律,它的颁布是我国涉外法治体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这表明我国坚持依法治国,提升对外工作法治化水平,以良法促善治,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①③正确。②:材料没有体现该法科学民主立法的过程,也不涉及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②与题意不符。④: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与增强我国对国际事务的代表性无关,④排除。故本题选B。4.D【详解】①: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而非所有公民的意志,①错误;②:20年来,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建设取得了卓越成效,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焕然一新,这说明法律对于规范人们的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故②正确;③:材料没有涉及法律的产生,该选项与题意无关,③排除;④:道路交通安全法以“法治之路”为广大群众的“安全之路”提供了坚实保障,说明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④正确。故本题选D。5.C【详解】①:材料强调通过修法提高国境卫生检疫的法治保障水平,更好保障人民健康和国家公共安全,不强调保障人民的各项权利,①不选。②③:修改国境卫生检疫法非常必要且及时,要通过修法提高国境卫生检疫的法治保障水平,更好保障人民健康和国家公共安全,由此可以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以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体现社会发展规律,②③入选。④: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指出,修改国境卫生检疫法非常必要且及时,要通过修法提高国境卫生检疫的法治保障水平,更好保障人民健康和国家公共安全,不强调科学立法要科学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④不选。故本题选C。6.C【详解】②③: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学位法》,对于提高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表明《学位法》是由国家制订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法治保障,②③符合题意。①:学位法对社会成员具有规范作用,道德具有教化作用,①表述不科学。④:材料体现的是法履行社会职能的体现,维护一定阶级统治是法的政治职能,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7.D【详解】①: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①不选。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有利于完善法律规范体系,而不是法律实施体系,②不选。③④:我国面临耕地总量有限、粮食稳产增产难度加大等挑战,粮食供求紧平衡态势长期存在,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为此,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这体现了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③④入选。故本题选D。8.A【详解】A:《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的出台对发展对外贸易、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法在国家治理中具有社会职能,A正确。B:材料强调法的社会职能,未涉及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B排除。C: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而不是调整国际关系的社会规范,C错误。D: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D错误。故本题选A。9.D【详解】①:材料说明我国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把宪法法律作为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①正确。②:我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强调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平等地履行义务,而不是公民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②排除。③:我国公民在法律适用上是平等的,但公民不具有执法权,“平等地执行法律”说法错误,③排除。④:“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表明我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正确。故本题选D。10.D【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①:为了规范权力的运行,就需要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①正确但不符合题意。②: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在法治国家,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②正确但不符合题意。③: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法律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效力。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任何普通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宪法与普通法律的这种关系,通常被称为“母法”与“子法”的关系,即宪法为“母法”,普通法律为“子法”。因此法律的效力要低于宪法,①错误但符合题意。④:良法应内容合理,在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我国的良法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不可能维护每个公民的意志和利益,④错误但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1.D【详解】②④:把法庭搬到群众“家门口”,让人民群众了解案件审理全过程,方便了人民群众参与诉讼,该方式是坚持司法为民,为群众提供便捷的司法服务的体现;也推动了公正司法,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升司法权威和公信力,②④符合题意。①:解决矛盾纠纷的途径多种多样,上述庭审方式并非引导人民群众通过诉讼解决矛盾纠纷,①排除。③:材料强调公正司法,不体现多元纠纷化解机制,③排除。故本题选D。12.C【详解】②:强化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行政执法工作的全方位、全流程监督,严格履行常态化、长效化监督,这一要求旨在建设执法严明的政府,②符合题意。④:要求全面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加强行政裁量权基准的动态管理和备案审查;这一要求旨在建设权责法定的政府,④符合题意。①③ :材料不涉及建设职能科学和智能高效的政府,①③排除。故本题选C。13.C【详解】①:应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①排除。②③:“正当防卫”条款彰显了法条背后的公理人情,体现了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彰显了司法温度,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②③正确。④:题干体现的是“正当防卫”彰显公理人情,强调公正司法,未涉及通过民主程序制定良法,④排除。故本题选C。14.C【详解】①④: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水平稳步提升并注重精细化发展。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深入,法治政府与数字政府融合发展的态势初步形成,这体现了法治政府是职能科学的政府,是职能高效的政府,①④入选。②③:材料强调的是建设职能科学的政府、智能高效的政府,未体现公开公正的政府和执法严明的政府,②③不选。故本题选C。15.C【详解】①:行政机关要坚持严格执法,不同情况要区别对待,①错误。②③:开展涉企执法监督有利于整治审批任性、监管不当、违规操作、服务不优等作风顽疾,促使行政机关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规范执法,优化营商环境,②③符合题意。④:政府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依法全面履行职能,④错误。故本题选C。16.B【详解】①③:我们要把关系群众利益的每一个“小案”都当成头等大事,落实“如我在诉”,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需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做到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①③符合题意。②:政务公开是行政机关全面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全过程公开,不是司法机关,②说法错误。④:必须坚持把全面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强调全民守法,材料强调的是公正司法,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7.D【详解】①:政府职能是法定的,不能弱化政府职能,①表述错误。②:题干强调包容审慎监管,不体实现权责法定,②不符合题意。③: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等方式开展行政执法,体现执法的“温度”,这表明政府执法为民,促进文明执法,③符合题意。④:依法严厉打击触碰法律底线和涉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违法行为,体现执法的“力度”,这表明政府严格执法,积极履行职责,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8.B【详解】①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的各项工作依法开展,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理,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得到民众的认可,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①③正确。②: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而不是先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后需要完备的法律体系,②表述错误。④:法治社会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总目标,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B。19.C【详解】①:强化法律对道德的促进作用,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①说法错误。②③:“正当防卫”条款彰显了法条背后的公理人情,启示我们应尊重社会公众良知,体现司法温度,实现法理情有机统一,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②③观点符合题意。④:材料强调公正司法,不强调通过民主程序制定才能得到社会遵从,④排除。故本题选C。20.A【详解】①③:人民法院依法严惩职务犯罪,说明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白恩培案首次依法适用终身监禁,对贪腐分子形成有力震慑,让老百姓对党和法治更具信心。这表明法律的公平正义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公正判决得以实现,①③正确。②:材料涉及的主体是人民法院,未涉及行政机关依法行政,②不合题意。④: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人民检察院,不是人民法院,④错误。故本题选A。21.B【详解】①③:石家庄市交通管理局引入科技手段,变“即拍即罚”为“先劝后罚”,柔性管理举措获市民点赞,这体现了交通管理局创新执法方式,多措并举,织密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基层网,坚持民意导向、人性化执法,增强了法治权威和法治信仰,有利于建设法治政府,促进法治中国建设,①③入选。②:材料体现的是变“即拍即罚”为“先劝后罚”,而不是交通违规免责,②不选。④:材料不涉及政务公开问题,④不选。故本题选B。22.C【详解】①: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权,①错误。②③:阳山县检察院持续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先后邀请人民监督员参与公开听证、案件评查、公益诉讼、检察工作通报等检察办案活动,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对司法活动的监督,深化司法民主;让人民监督员对办案流程、文书质量、办案规范以及涉案财物处理等节点进行监督,说明人民监督员制度有利于提升检察机关办案质效,增强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②③符合题意。④:人民检察院依法行使检察权,而不是人民群众,④错误。故本题选C。23.B【详解】①③:用心用情依法调解人民群众的忧心事、烦心事,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温度,有利于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司法的温度,融法理情于一体,提升司法效果,故排除①③。②:恰当行使自由裁量权是严格执法的要求,主体是行政机关,而不是法院,②排除。④:执法的主体是行政机关,而材料强调的法院是司法机关,④排除。故本题选B。24.C【详解】①:党不能公正司法,公正司法的主体是司法机关,①说法错误。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②符合题意。③: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③说法错误。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25.C【详解】①:要强化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①错误。②:践行“法不能向不法让步”需要守卫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鼓舞每一个为不公发声、为正义挺身而出的勇敢者。这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启示是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②符合题意。③: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是法治政府建设,不是法治社会建设,③错误。④:践行“法不能向不法让步”需要法律工作者、新闻媒体等社会力量协同发力,这表明要教育引导法律工作者坚守法治初心,做法治理念的引领者,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26.①中国共产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顶层设计,坚持依法执政,领导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工作,为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指明了方向。②全国人大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制定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为知识产权事业提供法治保障。③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④司法机关坚持公正司法,提高知识产权审判质量和效率,统一相关司法裁判标准。⑤公民要增强法治观念,自觉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抵制侵权假冒行为。(原卷无答案,此答案仅供参考)【分析】背景素材:《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考点考查:“全面依法治国”有关知识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可从“如何做”角度作答,需要调用“全面依法治国”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信息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为统筹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党中央印发《纲要》,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指明了方向→可联系中国共产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关键词②:构建门类齐全、结构严密、内外协调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为知识产权事业提供法治保障→可联系科学立法。关键词③:进而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系统优化、整体推进,更好推进《纲要》落实→可联系行政机关严格执法、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推进全民守法。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27.(1)①科学立法,不断完善法律体系。通过高质量地方立法,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破除交易壁垒,维护企业的产权利益。②严格执法。政府作为主要的执法主体,通过严格执法,为企业服务,让企业舒心,通过实施负面清单,创新执法方式,为企业发展助力。③全民守法。通过加强法治化宣传进企业,增强企业的法治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2)答案示例:①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展览、演讲比赛等形式宣传宪法。②自觉学习宪法、遵守宪法,努力维护宪法权威。(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分析】背景素材:广东省优化营商环境考点考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的相关知识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1)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分析广东省是如何以高质量法治保障优化营商环境的。解答时,获取材料信息,多角度结合知识要点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高质量地方立法“铺路搭桥”,让企业入市更“安心”→可联系科学立法,完善法律体系。关键词②:高水平执法监管“减负增效”,让企业经营更“宽心”→可联系坚持严格执法,创新执法方式。关键词③:高标准法律服务“排忧解纷”,让企业发展更“顺心”→可联系全民守法,营造良好的企业法治文化。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围绕弘扬宪法提两条建议,具体可以从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展览、演讲比赛等形式宣传宪法。自觉学习宪法、遵守宪法,努力维护宪法权威等角度具体分析。28.①立法机关要科学立法,健全和完善关于校园欺凌方面的法律法规,明确界定校园欺凌,让被欺凌者维权时有法可依。②公安等执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对于校园欺凌事件,要发现一起处理一起,让欺凌者受到相应的法律处罚,绝不姑息纵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依法行政。③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在审判相关欺凌事件时,要做到程序公正和结果公正,守护好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④校内校外要加强普法教育,让广大青少年同学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与欺凌者做坚决斗争。【分析】背景素材:校园欺凌考点考查: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分析如何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属于措施类试题,需要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的知识来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当前我国针对青少年保护的法律主要有三部:《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义务教育法》,但其中都未明确界定校园欺凌→可联系立法机关要坚持科学立法。有效信息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可联系严格执法、依法行政。有效信息③:司法机关→可联系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有效信息④:当前防欺凌普法教育比较薄弱;很少有家长告诫子女“别欺负他人”,往往只有子女遭受到他人欺凌后,家长才重视对子女的欺凌教育→可联系要加强普法教育,让广大青少年同学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信息的结合。29.答案示例:依法治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立法要符合国情和实际。《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的制定实施,立足我国国情,符合社会发展需求,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的制定过程,充分体现了我国科学立法遵循法治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了立法程序,多次公开征求社会意见,充分发扬了民主,广泛凝聚了社会共识,推动了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严格执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之一。银川市公安局引导全警在学思践悟中转变执法理念、提升履职能力,有利于真正落实规范、文明、公正执法,以严格执法为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提供保障。【分析】背景素材:我国法治建设进程考点考查:全面依法治国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本题为开放类试题,要求结合材料,撰写一篇以“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为主题的短评。需要结合材料与设问要求,调动教材知识,联系实际分析作答。参考角度: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全民守法等。本题答案不固定,考生只要能围绕主题作答,言之有理即可。答案第1页,共2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