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白银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6次阶段考试试卷
科目:高三生物学
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在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刺梨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营养物质,其果实籽粒还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人体内的胆固醇,从而达到降血脂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梨含有的微量元素镁可以参与光合作用中叶绿素的合成
B.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低,刺梨籽粒油在室温下通常呈液态
C.结合水是刺梨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主要存于液泡中
D.脂质中的胆固醇是参与构成刺梨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2.近年来研究发现,原核细胞也存在细胞骨架,人们已经在细菌中发现了FtsZ、MreB和CreS这3种重要的细胞骨架蛋白。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菌合成FtsZ、MreB和CreS时直接在细胞质基质中对蛋白质进行加工
B.FtsZ、MreB和CreS等蛋白锚定并支撑着线粒体、核糖体等多种细胞器
C.高温破坏FtsZ、MreB和CreS的空间结构,从而使其功能不可逆地丧失
D.细胞骨架与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3.低温处理下,植物细胞能通过改变细胞液渗透压增强其抗寒性。实验小组为探究植物抗寒机制,将植物体置于常温和低温下处理一段时间后,进行质壁分离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项目 常温组 低温组
初始质壁分离所需的时间 1分20秒 2分46秒
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占比/% 100% 35%
相同时间原生质体长度与细胞长度的比值/% 41% 80%
A.常用根尖分生区细胞作为质壁分离实验的材料
B.低温通过降低细胞结合水的含量改变其渗透压
C.最终状态下,常温组的细胞液浓度大于低温组
D.细胞可能通过增大细胞液渗透压来增强其抗寒性
4.呼吸缺陷型酵母菌是指线粒体功能丧失的酵母菌,呼吸缺陷型酵母菌可用TTC显色剂筛选,其原理是在线粒体内有氧呼吸相关酶的作用下,TTC能与氧气竞争[H],其显色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H]+TTC(白色)→TP(红色)
A.呼吸正常的酵母菌能被TTC试剂染成红色 B.TTC在线粒体内膜上被[H]还原产生TP
C.呼吸缺陷型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不产生[H] D.筛选的呼吸缺陷型酵母菌可用于酒精发酵
5.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以绿色植物为实验材料,利用如图装置测定其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强度,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装置1测定呼吸速率时,单位时间内广口瓶中水减少的体积即为O2的消耗量
B.装置2测定净光合速率时,溶液W应为碳酸氢钠溶液,以维持容器中的CO2量
C.若在某光照强度时,该植物净光合速率大于0,则装置2的外部锥形瓶中会收集到水
D.若装置2的两个锥形瓶中均收集不到水,则此时的光照强度为该植物的光饱和点
6.人体骨髓中存在少量间充质干细胞(MSC),它们属于多能干细胞。已知MSC先进行细胞分裂产生了更多的MSC,再经过分化形成脂肪细胞、成纤维细胞、肌细胞等多种组织细胞(不考虑突变,互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MSC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的结果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B.同一个体中多种组织细胞的核DNA与MSC的核DNA相同
C.MSC不断增殖分化,因此比组织细胞更不易衰老
D.MSC与多种组织细胞在凋亡过程中多种酶活性降低
7.同种二倍体(2n=46)雄性动物(AAXBY)和雌性动物(AaXBX )细胞分裂某时期图像分别如图甲、乙所示。不考虑图示之外的其它变异,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甲、乙细胞分别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减数分裂Ⅰ前期
B.图甲、乙细胞中常染色体上同时含A、a的原因是分别发生了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C.图乙细胞完成分裂过程中,会发生2次等位基因的分离
D.与图甲细胞同时产生的另一个细胞中有23个核DNA分子
8.某植株的核基因A具有多种复等位基因(A1、A2、A3…),且花粉中含有的A基因与卵细胞中相同时不萌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复等位基因的出现体现了基因突变的普遍性
B.A1、A2、A3互为等位基因,均可作为进化的原材料
C.基因型为A1A2和A2A3的个体相互杂交,后代共有4种基因型
D.A1、A2、A3…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9.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Victor Ambros和Gary Ruvkun,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微小核糖核酸(miRNA)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miRNA可与靶mRNA部分序列配对并结合,进而引起靶mRNA翻译受阻或被降解,且不同的miRNA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产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miRNA在形成过程中需要RNA聚合酶和核酸酶的作用
B.miRNA的产生可能与细胞的分化有关
C.一种miRNA只可以对一种靶mRNA进行调节
D.由于miRNA的调控作用导致生物体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属于表观遗传
10.X、Ⅱ、Ⅲ和Ⅳ构成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其染色体组上控制不同隐性性状的基因所在的位置如下图所示,其相对应的显性性状均为野生型性状,白眼基因和菱形眼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白眼基因和粉红眼基因都控制果蝇的眼色性状,二者属于等位基因
B.菱形眼雌性果蝇和正常眼雄性果蝇杂交,可通过眼形来判断子代性别
C.纯合弯翅正常眼果蝇和纯合正常翅糙眼果蝇杂交,F1出现弯翅糙眼果蝇
D.可利用果蝇的脉翅厚度和体色这两对相对性状来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1.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子代中雌果蝇为红眼,雄果蝇为白眼,但偶尔出现几只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子代的性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可通过显微观察法区分红眼雌、雄果蝇
B.亲代白眼雌果蝇产生3种类型的配子
C.例外子代的出现源于母本减数分裂异常
D.子代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的比例为1:1
12.普通小麦是目前世界各地栽培的重要粮食作物。普通小麦的形成包括不同物种杂交和染色体加倍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B、D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7条染色体)。在此基础上,人们又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杂种一通常是高度不育,与三倍体无子西瓜不育原因相同
B.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可以获得可育后代
C.普通小麦培育成功说明了不经过地理隔离也能形成新物种
D.普通小麦的花药离体培养后得到三倍体小麦
13.马达加斯加是世界第四大岛,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岛上的狐猴种类繁多,形态和习性各异。科学家发现,在不同的地理区域,狐猴的特征有着明显的差异。例如,在东部的热带雨林地区,狐猴体型较小,毛色鲜艳,善于攀爬树木;而在西部的干旱草原地区,狐猴体型较大,毛色暗淡,更擅长奔跑和挖掘。下列关于马达加斯加狐猴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环境的不同,导致两个地理区域的狐猴出现了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
B.狐猴种群的进化不会对该生态系统内其他物种的进化造成影响
C.该岛上的狐猴在相对隔绝的自然环境下繁衍生息,故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不会影响其生存
D.狐猴在不同地理区域的适应性特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各自的生存环境
14.体液是指机体内所含有的大量水分以及溶解在这些水中的各种物质的总称,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下图是人体体液中的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b、c、d分别为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液,b中的蛋白质含量比d高
B.口腔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b、c、d
C.人取食酸杨梅时内环境的pH能维持稳态与a中NaHCO3、Na2HPO4相关
D.d中含有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尿酸等物质
15.人体能及时感知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作出反应,这离不开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调节呼吸、心跳等基本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
B.人在紧张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促进胃肠蠕动,使支气管收缩
C.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都属于传出神经
D.物体突然出现在眼前会引起眨眼反射,调节该反射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16.图甲表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图乙表示不同位点同一时刻神经冲动传导。细胞膜对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值称为阈电位,达到阈电位便能促发动作电位引起兴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乙②、④处,细胞膜内外侧、浓度均相等
B.阈电位的绝对值与静息电位的绝对值的差值越大,神经元越不容易兴奋
C.细胞膜达到阈电位后,通道才开放
D.增大细胞外浓度,可降低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
17.癫痫是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而导致突触后膜持续兴奋的一种慢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双眼上翻、牙关紧闭、四肢抽搐等,治疗方式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如图为两种抗癫痫药物—噻加宾和苯巴比妥的作用机理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据图分析,该类癫痫发作的机理可能与突触间隙中 GABA的含量过低有关
B.苯巴比妥可能通过延长 Cl通道的开放时间,增加 Cl内流的量,最终影响突触后膜兴奋
C.噻加宾可能通过促进突触前膜上的 GABA 转运体对 GABA的回收,降低突触间隙中 GABA 浓度
D.若有关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递质不能有效降解或回收也可能导致癫痫发作
18.心房钠尿肽(ANP)是由心房肌细胞合成并分泌的肽类激素,它能使集合管细胞膜上钠通道关闭,减少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NP经胞吐方式进入体液,运输至靶细胞发挥调节作用
B.在钠平衡的调节过程中,ANP和醛固酮作用相互“抗衡”
C.ANP发挥作用后即失活,体内会源源不断地合成以维持动态平衡
D.ANP能促进钠、水的排出,具有升高血压的作用
19.为探究下丘脑对哺乳动物生理活动的影响,某学生以实验动物为材料设计一系列实验,并预测了实验结果,不合理的是( )
A.若切除下丘脑,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可导致机体脱水
B.若损伤下丘脑的不同区域,观察动物的生理变化可确定散热中枢和产热中枢的区域
C.若仅切断大脑皮层与下丘脑的联系,短期内恒温动物仍可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D.若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则甲状腺激素促进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20.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控示意图,图中大写字母表示器官,小写字母表示物质,数字表示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血糖调节中,激素b与激素c有协同作用,激素b与激素e有抗衡作用
B.机体散热方式有辐射、传导、对流及蒸发,体温39℃时产热大于散热
C.图中A为下丘脑,是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血糖调节、呼吸运动的中枢
D.激素f由A合成由D释放,主要作用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40分.除特殊标记外,每空1分.)
21.小麦属于C3植物,通过卡尔文循环完成碳的固定和还原,称为C3途径。玉米是C4植物,碳的固定多了C4途径,其光合作用由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共同完成(如图1),且叶肉细胞中的PEP羧化酶比Rubisco对CO2有更强的亲和力。图2为玉米与小麦的光合速率与环境CO2体积分数的关系曲线。图3是在温度和CO2浓度等其他因素均适宜的条件下测定的玉米叶和小麦叶的总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比值(P/R)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光补偿点是指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时的光照强度;光饱和点是指植物光合作用达到最大时的最小光照强度。
(1)图1中玉米的维管束鞘细胞叶绿体中只能进行暗反应,推测其可能缺少的结构是 ,在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中充当CO2的中间过渡转换物质是 。
(2)图2中最可能表示玉米光合速率的是曲线 ,判断依据是 。
(3)图3中e点 (选填“是”或“不是”)玉米的光饱和点,玉米叶的光补偿点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麦叶。
(4)较弱光下长势更好的植株是 ,理由是 。
22.鹦鹉(ZW型性别决定)的毛色有白色、蓝色、黄色和绿色,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共同决定,其中仅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W染色体上无相关基因,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研究人员用纯合蓝色鹦鹉和纯合黄色鹦鹉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鹦鹉毛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 定律,理由是 。
(2)杂交实验中,雌性鹦鹉的基因型是 ,雌雄鹦鹉随机交配,的表型及比例为 (不考虑性别)。选取中绿色的雌雄鹦鹉随机交配,后代蓝色雄鹦鹉所占的比例为 。
(3)养鸟专家在配制鹦鹉饲料时,发现含某微量元素的3号饲料会抑制黄色物质的合成,使黄羽变为白羽。现有3号饲料长期饲喂的一只蓝色雄鹦鹉和正常饲料喂养的各种雌鹦鹉,该蓝色雄鹦鹉的基因型有 种,请设计杂交实验,确定该蓝色雄鹦鹉为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实验思路: 。
(4)雄鹦鹉相比雌鹦鹉更加活跃,而鹦鹉的雌雄从外形上不易区分。为了选育出雄鹦鹉,科学家利用位于Z染色体上的两个纯合致死基因D、E建立了鹦鹉的平衡致死品系,育成了子代只出生雄鹦鹉的亲本鹦鹉品系,则亲本雌雄鹦鹉的基因型为 。
组别 5-HT含量(mg/g)
对照组 235.9±9.20
运动组 401.37±7.26
应激组 140.11±7.75
① 167.86±8.35
23.抑郁症患者常有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症状,研究表明情绪抑郁与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含量不足有关。下图表示5—HT与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被突触前神经元重新摄取和被SSRI抑制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5—HT是使人产生愉悦情绪的神经递质,当神经冲动传至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时,可引起 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释放5—HT,5—HT与突触后膜的 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为 ,从而将信号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层层传递最终引起 (填部位)产生愉悦感。
(2)发挥作用后的5—HT很快被突触前膜上的5—HT转运蛋白回收,可在 的催化下降解生成5—HIAA,该机制的意义在于防止 。
(3)5—HT过少会引发抑郁情绪,可通过摄入药物SSRI来缓解。根据图示分析,SSRI的作用原理是 ,从而使突触间隙中的5—HT含量 (填“升高”或“降低”)。
(4)许多人由于压力和疲劳而处于慢性心理应激状态,使海马区产生慢性应激a损伤,从而引起海马区5—HT水平下降。为探究运动对海马区5—HT水平及对慢性应激损伤的影响,科研人员利用大鼠设置四组实验进行探究,得到了上表所示结果。表中①代表的组别为 ,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到的结论是 。
24.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大小与血容量和外周血管阻力有关。人在紧张、惊吓、焦虑等情况下,动脉血压会突然升高,机体可通过降压反射快速调节,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部分调节过程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反射弧的组成分析,交感神经属于 。失重环境下机体对血压的调节不受意识控制,则该情况下机体通过 (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调节血压,该过程中的效应器为 。
(2)人体受到惊吓时,通过图中途径 (填字母)的调节使血压迅速升高,以应对应激状态。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肌细胞使心率加快,这种调节方式为 。惊吓时人体内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也会使心率加快。写出上述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分别参与的两种调节方式在作用途径的区别 。
(3)在血压调节过程中,调节外周血管收缩的信号分子有 。临床上,医生在诊断高血压时,要测定血浆醛固酮的含量,这是因为醛固酮分泌增加可促进 对Na+的重吸收,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
(4)长期精神紧张是高血压的诱因之一、当诊断为高血压后,患者除了要注意低盐、清淡饮食以外,还需配合一定的药物治疗,临床上常用替米沙坦片(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高血压,其降压机理是 。
白银市2025届高三第6轮周考练
高 三 生 物 学 答 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D C D A D B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D D C B C D D D
1.B
【分析】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详解】A、镁是大量元素,而不是微量元素,A错误;
B、刺梨籽粒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的熔点较低,不容易凝固,在室温下通常呈液态,B正确;
C、液泡中的水主要是自由水,C错误;
D、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刺梨细胞膜不含有胆固醇,D错误。
故选B。
2.B
【分析】细胞骨架: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详解】A、细菌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因此细菌合成的蛋白质直接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加工,A正确;
B、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因此,原核细胞中的FtsZ、MreB和CreS等蛋白质上不会锚定并支撑着线粒体,B错误;
C、高温会破坏蛋白质的结构,导致蛋白质的功能不可逆地丧失,C正确;
D、细胞骨架和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D正确。
故选B。
3.D
【分析】渗透作用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中水分子移动速度主要受膜两侧溶液的浓度差影响。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质壁分离的原因: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最早出现质壁分离所需时间越长,说明细胞液浓度相对越大,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差越小。
【详解】A、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中央大液泡,因此不适合作为质壁分离实验的材料,A错误;
B、低温使细胞内结合水的含量增加,从而改变细胞的渗透压,B错误;
C、质壁分离的细胞其原生质体长度与细胞长度的比值表示质壁分离的程度,比值越大,说明质壁分离程度越小,据表可知,低温组的质壁分离程度较常温组小,因此,常温组的细胞液浓度小于低温组,C错误;
D、据表可知,低温条件下细胞更难以发生质壁分离,因此低温可能通过增大细胞液渗透压来增强植物的抗寒性,D正确。
故选D。
4.C
【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详解】A、在线粒体内有氧呼吸酶的作用下,TTC能与氧气竞争性结合[H],结合后产生红色的TP,因此呼吸正常的酵母菌能被TTC试剂染成红色,A正确;
B、TTC与氧气竞争[H],故TIC在线粒体内膜上被[H]还原产生TP,B正确;
C、呼吸缺陷型酵母菌能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生[H],C错误;
D、筛选的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由于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主要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因此可用于酒精发酵,D正确。
故选C。
5.D
【分析】光合速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的速率。即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二氧化碳固定(或氧气释放)量。也称光合强度。由于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当净光合速率大于0时,表明此时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小于0时,则表明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影响光合速率的条件:光照强度、温度和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详解】A、装置1是在黑暗条件下进行的,测定呼吸速率时,NaOH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单位时间内广口瓶中水减少的体积即为O2的消耗量,A正确;
B、装置2是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的,测定净光合速率时,溶液W应为碳酸氢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在强光下易分解形成二氧化碳,以维持容器中的CO2量,B正确;
C、若在某光照强度时,该植物净光合速率大于0,瓶内氧气增多,压强增大,广口瓶内的水会溢出,则装置2的外部锥形瓶中会收集到水,C正确;
D、若装置2的两个锥形瓶中均收集不到水,有可能此时的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则此时的光照强度为该植物的光补偿点,D错误。
故选D。
6.A
【分析】1、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不同细胞含有的mRNA和蛋白质种类不同。
2、细胞衰老和凋亡都属于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都是有利的。
3、细胞癌变是正常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其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详解】A、细胞分化的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A错误;
B、同一个体中多种组织细胞的DNA与MSC中的DNA是相同的,B正确;
C、组织细胞是MSC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因此比组织细胞MSC细胞更不容易衰老,C正确;
D、MSC与多种组织细胞在凋亡过程中多种酶活性降低,而与细胞凋亡相关酶的活性增强,D正确。
故选A。
7.D
【分析】1、分析图可知,甲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2、减数分裂过程:
(1) 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 减数第一次分裂:
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
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 减数第二次分裂:
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据图可知,图甲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图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处于减数分裂Ⅰ前期,A正确;
B、图甲细胞对应生物基因型为 AA,图甲细胞中出现了a,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图乙细胞对应生物基因型为 Aa,根据图乙细胞中A/a基因所在的两条同源染色体的颜色与A/a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可判断,这对同源染色体 A/a基因所在片段发生了染色体互换,即基因重组,B正确;
C、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图乙细胞中存在等位基因分离,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后分向两极,由于有一条染色体上存在A和a,故也存在等位基因的分离,C正确;
D、该生物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减数分裂Ⅰ结束后同源染色体进入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由于核 DNA在间期完成了复制,故每个细胞均含46个核 DNA分子,D错误。
故选 D。
8.B
【分析】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基因突变的特点:自然界中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而且基因突变也会自发产生,因此,基因突变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由于DNA碱基组成的改变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因此,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和不定向性。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为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DNA分子上,以及同一个DNA分子的不同部位。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表现为一个基因可以发生不同的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3、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产生新基因的途径。对生物界的种族繁衍和进化来说,产生了新基因的生物有可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开辟新的生存空间,从而出现新的生物类型。因此,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详解】A、复等位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复等位基因的出现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A错误;
B、A1、A2、A3是复等位基因,互为等位基因,均可作为进化的原材料,B正确;
C、若选取基因型为A1A2和A2A3的个体进行正反交实验,后代的基因型为A1A1、A1A2、A2A3、A1A3,但花粉中含有的A基因与卵细胞中相同时不萌发,故后代共有3种基因型(A1A2、A2A3、A1A3),C错误;
D、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A1、A2、A3…基因是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复等位基因,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D错误。
故选B。
9.C
【分析】miRNA可与靶mRNA部分序列通过氢键互补配对并结合。
【详解】A、miRNA是由基因转录形成的,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同时miRNA分子前体的加工过程需要核酸酶对其进行剪切,A正确;
B、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miRNA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产生,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因此miRNA的产生可能与细胞分化有关,B正确;
C、由题意可知,miRNA与靶mRNA的部分片段互补配对,因此,miRNA也可与具有相同序列的其他种类的靶mRNA结合并调控其表达,C错误;
D、miRNA不改变DNA序列,但能调控基因表达,因此导致的生物体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属于表观遗传,D正确。故选C。
10.B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据图可知,控制白眼和粉红眼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二者不属于等位基因,A错误;
B、设菱形眼由基因b控制,则菱形眼雌性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正常眼雄性果蝇的基因型为XBY,二者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为XBXb和XbY,其中雌性全部是正常眼,雄性全部是菱形眼,B正确;
C、假定弯翅和正常翅基因用A/a表示,正常眼和糙眼基因用D/d表示,纯合弯翅正常眼果蝇(aaDD)和纯合正常翅糙眼果蝇(AAdd)杂交,F1基因型为AaDd,全部为野生型,C错误;
D、果蝇的脉翅厚度和体色的相关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不能进行自由组合,D错误。
故选B。
11.D
【分析】1、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伴性遗传;
2、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均会导致形成两条X染色体或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
【详解】A、红眼雌、雄果蝇的性染色体数目不同,可通过显微观察法区分,A正确;
B、白眼为隐性,设基因为b,亲代白眼雌蝇(XbXb)与红眼雄蝇(XBY)的子代中除正常的白眼雄蝇(XbY)外,还出现了例外的子代红眼雄蝇XBO和白眼雌蝇XbXbY,说明亲代白眼雌蝇产生了Xb、O和XbXb的 3种类型的卵细胞,B正确;
C、根据XXY表现为白眼雌蝇,可知是异常的XbXb的卵细胞与含Y的精子结合形成,即例外子代的出现是源于母本减数分裂异常,出现了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或含有两条X染色体的卵细胞,C正确;
D、产生红眼雄果蝇和白眼雌果蝇的原因是亲本白眼雌果蝇减数分裂产生了XbXb和O的卵细胞,但 XbXb和O的卵细胞不是同一个卵母细胞减数分裂产生,故无法确定两种配子的比例,D错误。
故选 D。
12.C
【分析】据图分析,图中是普通小麦育种的过程,一粒小麦(AA)和斯氏麦草(BB)杂交形成杂种一(AB),经过加倍后形成拟二粒小麦(AABB),再和滔氏麦草(DD)杂交获得杂种二(ABD),然后加倍形成普通小麦(AABBDD);秋水仙素可以抑制纺锤丝的形成,导致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详解】A、在普通小麦的形成过程中,高度不育的原因是杂种一无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三倍体西瓜高度不育的原因是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二者原因不同,A错误;
B、普通小麦是异源六倍体AABBDD,产生的配子是ABD,拟二粒小麦是异源四倍体AABB,产生的配子是AB,杂交后形成了染色体组成为AABBD的个体是不可育的,B错误;
C、普通小麦培育成功说明了不经过地理隔离也能形成新物种,C正确;
D、普通小麦的花药离体培养后得到单倍体小麦,D错误。
故选C。
13.D
【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发生的,不是由于环境的不同导致的,A错误;
B、同一生态系统内的不同物种可能协同进化,狐猴种群的进化可能会对该生态系统内其他物种的进化造成影响,B错误;
C、虽然马达加斯加的狐猴在相对隔绝的自然环境下繁衍生息,但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可能会对其生存造成影响,C错误;
D、狐猴在不同地理区域表现出的适应性特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使狐猴种群中适应环境的基因频率增加,从而更好地适应各自的生存环境,D正确。
故选D。
14.D
【分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构成内环境。组织液主要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大部分物质能够被重新吸收回血浆,一部分组织液经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
【详解】A、分析图可知,图中a、b、c、d分别为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液、血浆,b(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比d(血浆)低,A错误;
B、口腔上皮细胞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b(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b(组织液)和c(淋巴液),B错误;
C、人取食酸杨梅时内环境的pH能维持稳态与d(血浆)中NaHCO3、Na2HPO4等缓冲物质有关,C错误;
D、d(血浆)中含有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丙氨酸转移酶、尿素、尿酸等物质,D正确。
故选D。
15.C
【分析】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
【详解】A、调节呼吸、心跳等基本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脑干,A错误;
B、人在紧张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抑制胃肠蠕动,使支气管扩张,B错误;
C、自主神经系统是指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C正确;
D、物体突然出现在眼前引起的眨眼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脑干,D错误。
故选C。
16.B
【分析】动作电位的形成Na+内流的结果,Na+的浓度差决定了动作电位的峰值,内外浓度差越大,峰值越大。静息电位的强度与K+的浓度差有关,K+的浓度差越大,静息电位的绝对值越大。负离子如氯离子的内流会形成抑制作用,导致膜内负电荷增多。
【详解】A、神经细胞在形成动作电位和恢复静息状态下,开放的离子通道不同,图乙②、④处,虽然膜内外电位差相等,但细胞膜内外侧Na+、K+浓度不相等,Na+主要在细胞外,K+主要在细胞内,A错误;
B、神经元的阈电位绝对值与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差值越大,Na+需要内流的更多,才能产生动作电位,所以差值越大,越不容易兴奋,B正确;
C、细胞膜电位达到阈电位前,钠离子通道就已经开放,C错误;
D、静息电位主要是由K+外流形成的,增大细胞外Na+浓度,对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基本没有影响,D错误。
故选B。
17.C
【分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①传导方式:局部电流或电信号或神经冲动;
②传导特点:双向传导。反射发生时,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然后兴奋由传入神经传至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后,再将指令经由传出神经传至效应器,引起效应器反应;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①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②突触小泡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等;
③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④兴奋传递特点:单向性(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⑤神经递质作用效果有两种:兴奋或抑制。
【详解】A、从图中可知,如果突触间隙GABA的含量过低,可能无法正常抑制突触后膜的兴奋,从而导致癫痫发作,A正确;
B、苯巴比妥作用于Cl-通道,可能通过延长其开放时间,使Cl-内流增加,而Cl-内流会抑制突触后膜兴奋,这符合图中所示的作用机制,B正确;
C、噻加宾属于抗癫痫药物,噻加宾若促进突触前膜上的GABA转运体对GABA的回收,会降低突触间隙GABA浓度,这会使抑制作用减弱,从而更容易引发癫痫发作,而不是抗癫痫的作用,C错误;
D、若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递质不能有效降解或回收,会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可能导致癫痫发作,D正确。
故选C。
18.D
【分析】不同激素的化学本质组成不同,但它们的作用方式却有一些共同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4)作为信使传递信息。
【详解】A、ANP是肽类激素,属于大分子物质,以胞吐方式进入体液,运输至靶细胞发挥调节作用,A正确;
B、ANP能使钠通道关闭,抑制Na+进入,醛固酮的作用是促进细胞对钠离子的重吸收,两者作用相互“抗衡”,B正确;
C、ANP是一种激素,在发挥作用后即失活,体内会源源不断地合成以维持动态平衡,C正确;
D、ANP能使集合管细胞膜上钠通道关闭,减少钠的吸收,同时减少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促进机体对钠、水的排出,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D错误。
故选D。
19.D
【分析】1、人体对低温的调节:低温→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立毛肌收缩、皮肤表层毛细血管收缩,散热减少;同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多,体内物质氧化加快,产热增多。
2、人体对高温的调节:高温→皮肤温觉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立毛肌舒张,皮肤表层毛细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加,散热增加。
【详解】A、下丘脑可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可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若切除下丘脑,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可导致机体脱水,A正确;
B、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因此损伤下丘脑的不同区域,可确定散热中枢和产热中枢的具体部位,B正确;
C、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若仅切断大脑皮层与下丘脑的联系,短期内恒温动物仍可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C正确;
D、若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则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的抑制作用减弱,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多,D错误。
故选D。
20.D
【分析】据图示可知,A为内分泌腺的枢纽,故为下丘脑,B分泌的两种激素可调节血糖,故为胰岛;c能调节体温和血糖浓度,故为肾上腺素,C为肾上腺;D可分泌促激素调节甲状腺,故为垂体;E为甲状腺;f激素由垂体释放,可调节血浆渗透压,故为抗利尿激素。
【详解】A、在血糖调节中,激素b是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激素c是肾上腺素,升高血糖,二者是协同作用;激素e是促甲状腺激素,与激素b(胰高血糖素)不具有抗衡作用,A错误;
B、人体中散热的器官主要是皮肤,散热方式有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体温39℃时,产热等于散热,体温才能维持稳定,B错误;
C、呼吸运动的中枢在脑干,C错误;
D、激素f由A(下丘脑)合成分泌最终D(垂体)释放,可调节血浆渗透压,故为抗利尿激素,其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D正确。
故选D。
21.(1)叶绿体基粒/类囊体 苹果酸
(2)A 玉米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中PEP羧化酶比Rubisco对CO2有更强的亲和力,能利用低浓度的二氧化碳,低浓度CO2条件下光合速率高于小麦
(3)不是 大于
(4)小麦 较弱光下小麦叶P/R比值大于1且高于玉米,积累有机物更多
【分析】1、C4植物其维管束鞘细胞中含有没有基粒的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暗反应,C4植物二氧化碳固定效率比C3高很多,有利于植物在干旱环境生长,C3植物行光合作用所得的淀粉会贮存在叶肉细胞中,而C4植物的淀粉将会贮存于维管束鞘细胞内。
2、C4植物二氧化碳固定效率比C3高,因此低二氧化碳下光合速率提高更快的是C4植物,图2中A是C4植物,B是C3植物。
【详解】(1)维管束鞘细胞叶绿体中只能进行暗反应,推测其可能缺少的结构是类囊体,由图可知在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中充当CO2的中间过渡转换物质的是苹果酸。
(2)图2中代表环境中CO2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由图可知,玉米具有C4途径,更适合低浓度的CO2环境,最可能表示玉米光合速率的是曲线A。
(3)图3纵坐标是总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比值,随着光照的增强,呼吸作用一般不变,图3中拐点才符合光饱和点的定义;总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比值等于1时的光照强度是该植物叶片的光补偿点,故玉米叶光补偿点大于小麦叶。
(4)由图3可知,弱光下小麦P/R值远大于玉米且大于1,净光合积累的有机物更多,故长势更好。
22.(1)自由组合 决定鹦鹉毛色的两对基因,一对在性染色体上,一对在常染色体上
(2) 绿色鹦鹉:黄色鹦鹉:蓝色鹦鹉:白色鹦鹉=3:3:1:1 1/18
(3)6/六 用该蓝色雄鹦鹉与多只正常饲料喂养的白色雌鹦鹉杂交,子代用正常饲料喂养,观察并统计子代表型(4)、
【分析】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③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1)据题意可知,鹦鹉(ZW型性别决定)的毛色有白色、蓝色、黄色和绿色,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共同决定,其中仅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W染色体上无相关基因,说明另一对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可推出鹦鹉毛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由图可知,基因B可控制酶B的合成,从而使白色物质变为黄色,若蓝色物质和黄色物质同时存在,则为绿色。因此,若鹦鹉体内同时含有A和B基因,毛色为绿色;若鹦鹉体内含A基因,但不含B基因,毛色为蓝色;若鹦鹉体内含B基因,但不含A基因,毛色为黄色。根据杂交实验可判断,A和a基因在Z染色体上,B和b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杂交实验中亲本为,雌性鹦鹉的基因型是,雄性鹦鹉的基因型是,雌雄鹦鹉随机交配,得到的表型及比例为绿色():黄色():蓝色():白色()=3:3:1:1.中绿色雌鹦鹉()产生配子及比例为,绿色雄鹦鹉产生配子及比例为,雌雄鹦鹉随机交配后代中蓝色雄鹦鹉所占的比例为1/18。
(3)由题意可知该蓝色的雄鹦鹉可能的基因型为_____,共有3×2=6种基因型。要验证其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可用该蓝色雄鹦鹉与多只正常饲料喂养的白色雌()鹦鹉杂交,子代用正常饲料喂养一段时间,观察并统计子代表型(及比例)。若子代雌、雄鹦鹉的羽毛都为绿色或者都为蓝色,则该个体为纯合子;否则为杂合子。
(4)鹦鹉的性别决定是ZW型,雄鹦鹉和雌鹦鹉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是ZZ和ZW。选取父本(雄鹦鹉)基因型为的个体和母本(雌鹦鹉)基因型为的个体,它们交配的后代中只有雄性,雌性全部致死。
23.(1) 突触小泡 (特异性或5—HT)受体 外负内正/膜外负电荷,膜内正电荷 大脑皮层
(2) 单胺氧化酶 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3) 抑制(或阻止)了5—HT转运蛋白对5—HT的回收 升高
(4) 应激+运动组 运动能够提高海马区5—HT水平,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应激导致的5—HT水平下降
【分析】据题意分析,突触前神经元将5 HT(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发挥作用后的5—HT会被突触前膜上的5—HT转运蛋白回收。
【详解】(1)5—HT是使人产生愉悦情绪的神经递质,当神经冲动传至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会引起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释放5—HT,5—HT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改变了突触后膜对Na+的通透性,Na+大量内流,突触后膜的电位由外正内负转变为外负内正,从而将信号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层层传递最终引发大脑皮层产生愉悦感。
(2)根据题图,发挥作用后的5—HT很快被突触前膜上的5—HT转运蛋白回收,可在单胺氧化酶的催化下降解生成5—HIAA,神经递质如果不回收一直存在于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会发生持续兴奋,所以该机制的意义在于防止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3)5—HT过少会引发抑郁情绪,可通过摄入药物SSRI来缓解。根据图示分析SSRI的作用原理是其抑制了5—HT转运蛋白对5—HT的回收,从而使突触间隙中的5—HT含量升高。
(4)实验目的是为探究运动对海马区5—HT水平及对慢性应激损伤的影响,根据实验目的和表格中的组别对比可知,①代表的组别为应激+运动组。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到的结论是运动能够提高海马区5—HT水平,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应激导致的5—HT水平下降。
24.(1) 传出神经 非条件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血管和腺体
(2) A、C 神经调节 去甲肾上腺素参与神经调节,肾上腺素参与体液调节,神经调节作用途径为反射弧,体液调节作用途径为体液运输
(3) 血管紧张素Ⅱ和神经递质 肾小管和集合管
(4)使用替米沙坦片后,替米沙坦片与血管紧张素Ⅱ竞争受体,使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结合减少,可使血管舒张,醛固酮减少,从而降低血压。
【分析】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活动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详解】(1)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交感神经属于传出神经。失重环境下机体对血压的调节不受意识控制,这种反射是先天的,故该情况下机体通过非条件反射调节血压,该过程中的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血管和腺体。
(2)人体受到惊吓时,主要通过神经调节为主导迅速作出反应(即图中途径A、C),使血压升高,以应对应激状态。交感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肌细胞,使心跳加快,该过程为神经调节。去甲肾上腺素参与神经调节,肾上腺素参与体液调节,神经调节作用途径为反射弧,体液调节作用途径为体液运输。
(3)由题图可知,在血压调节过程中,调节外周血管收缩的信号分子有血管紧张素Ⅱ和神经递质(交感神经兴奋释放的神经递质)。醛固酮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从而使血浆渗透压升高。
(4)替米沙坦片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使用替米沙坦片后,替米沙坦片与血管紧张素Ⅱ竞争受体,使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结合减少,可使血管舒张,醛固酮减少,从而降低血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