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25张PPT)专题十一 古诗词鉴赏(4分)主题整合 提能力专题知识 精梳理(一)意象 意象是包含作者独特情感的客观物象,或者用来寄托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二)意境概念 意境是通过对一个或一组意象的描写所表现出来的氛围、情调或情境。一般情况下多个意象构成一幅生活图景,形成一个整体意境概括景物 (意境)特点方法 1.从景物的色彩、动静、节令、地域等角度分析,确定景物的类型是塞外景色还是田园农家景色,是春景还是秋色等2.关注修饰、限制、描述性等词句,特别是形容词、动词以及运用修辞的句子,它们往往透露出作者的主观情感,而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又是不可分割的3.用合适的形容词概括景物(意境)特点概括景物 (意境)特点方法 常见三类 意境特点 优美类 幽静、静谧、清幽、清新明丽、恬淡闲适、明净、宁静美好等清冷类 孤寂、荒凉、清冷、衰败、萧瑟凄凉、萧瑟冷寂、苍凉萧条、冷清悲凉、荒凉破败等宏阔类 雄浑、壮阔、恢宏、高远、苍茫、阔大、雄奇瑰丽、辽阔苍凉、雄浑壮丽、高远辽阔等(三)思想感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直接抒发诗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极度苦闷忧愤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直接抒发诗人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的决心间接抒情即事抒怀 (叙事抒情) 《卖炭翁》 借卖炭翁以烧炭卖炭为生却横遭掠夺的悲惨故事,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地鞭挞与抨击,表达了诗人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借古讽今 《泊秦淮》 借陈后主因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借典故抒情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用向秀作《思旧赋》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之情;用王质进山观棋烂柯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人事变迁的感慨借助议论抒情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通过议论抒发诗人不畏困难的理想、勇气和决心(四)语言风格雄浑壮阔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描写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画面壮阔,气势雄浑沉郁顿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临长安,乱草丛生。强烈的反差,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悲慨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孤独悲伤,苍凉悲壮,慷慨激昂旷达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祝福天下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含蓄隽永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对友人的牵挂担心和依依不舍之情,语浅情深,含蓄隽永,余味无穷质朴自然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描绘出古朴的风俗,淳厚的农民豪放 九万里风鹏正举。 大鹏乘风高飞,气势磅礴,富有魄力,充分显示出词人的豪放不羁(五)手法特点渲染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了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对比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衣正单”与“愿天寒”这一极度反常、扭曲的矛盾心理形成强烈对比,真实地反映出老翁的悲惨境遇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 水何澹澹,山岛 竦峙。 “水何澹澹”是动态,“山岛竦峙”是静态,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充分展现出大海的辽阔和威严虚实结合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实写峰和塔,虚写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壮观景象,从侧面烘托塔之高赋比兴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以水鸟和鸣比兴,引出对美丽贤淑的姑娘的爱慕之情欲扬 先抑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欲扬先抑,以议论开篇,断然否定了前人的悲秋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白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连用九个名词,构成了一幅秋天傍晚萧瑟苍凉的图画,表现出天涯游子彷徨愁苦的心境铺排 “开我东阁门……”六句。 以木兰一连串的动作,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装束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表现出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想象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奇特的想象,展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也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以小见大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以小见大,深刻警策重章叠句 《蒹葭》 三章,采用完全相同的句式,只更换了其中的几个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一咏三叹、回环往复之美主题一 思乡怀人教材整合篇目 作者 名句《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黄鹤楼》 [唐]崔颢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水调歌头》 [北宋]苏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闻王昌龄左迁 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渔家傲·秋思》 [北宋]范仲淹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考点归纳1.思想情感(1)思亲念友的孤独:感念情谊之深,表达思念与热爱。(《水调歌头》《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天涯羁旅的愁思:羁旅之苦,独居他乡的孤独寂寞,内心孤苦、凄凉的思乡之情。(《天净沙·秋思》《次北固山下》《黄鹤楼》)(3)边关征人思乡:战争之苦,抒发征人久戍边关的思乡之情。(《渔家傲·秋思》)2.常用的意象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夕阳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长烟落日孤城闭。雁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归雁洛阳边。杨柳、子规 杨花落尽子规啼。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书信 乡书何处达。家书抵万金。3.常用表现手法(1)直接抒情: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2)情景交融: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3)渲染烘托: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虚实结合: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5)运用侧面描写,展开想象: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实战演练聚焦湖南考法(2024·长沙)咏芭蕉郑 燮①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注】①郑燮:号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其诗、书、画,人称为“三绝”。《咏芭蕉》是诗人怀人之作。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为《咏芭蕉》,诗歌从芭蕉叶的形态、长势着笔来描写芭蕉。B.诗中“多情”一词将芭蕉叶拟人化,赋予芭蕉叶以人的情态。C.诗中用“抽不尽”写出了诗人相思之情的绵绵不绝。D.“却教风雨怨秋声”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秋风秋雨和秋天的怨恨之情。D2.诗画摄影协会准备以《咏芭蕉》为素材制作一段视频,请你完善下面的拍摄脚本。镜头 镜头描述 情感镜头一: 芭蕉叶叶 茂盛、层层叠叠的芭蕉叶 相思怀人镜头二: 叶舒叶生 ① 镜头三: 雨打芭蕉 ② 大的芭蕉叶舒展着,小的芭蕉叶生长着相思绵绵风雨吹打着芭蕉叶,芭蕉叶被打得低低的、颤颤的愁怨风雨全国好题拓展1.(2024·山东济宁)菩萨蛮·登云中①清朔楼[清]朱彝尊 夕阳一半樽前落,月明又上阑干②角。边马尽归心,乡思深不深 小楼家万里,也有愁人倚。望断尺书传,雁飞秋满天。【注】①云中:今山西省大同市。②阑干:栏杆。(1)阅读诗词要注意积累意象,下列诗句借“月”抒发的情感与本词不同的一项是(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B.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D.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D(2)赏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答案:(示例)最后一句“望断尺书传,雁飞秋满天”在表达效果上极具韵味和深度。首先,“望断”两个字通过夸张的手法,生动描绘了主人公盼望家书归来的急切与无奈,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其次,“尺书传”作为家书的象征,寄托了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无尽思念和关怀。而“雁飞秋满天”则以雁南飞和秋天的广阔景象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凄凉而辽远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主人公的孤独感和思乡之情。这两句词通过景物与情感的交融,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同身受。2.(2024·湖北)章台①夜思②韦 庄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③,残月下章台。芳草已云暮,故人殊④未来。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注】①章台:即章华台,宫殿名。②该诗选自《唐诗三百首》。③楚角:楚地的号角声。④殊:尚,还。这首诗先写“夜”,后写“思”。请结合提示,完成填空题。(1)批注一:立象尽意。首联、颔联借“清瑟”“孤灯”“ ”“ ”等意象,写尽孤凄悲凉。 (2)批注二:炼字传情。尾联“又”字写出了 . 楚角残月作者的无限秋思与哀愁,表达了作者无尽的怀人思乡之情。主题二 忧国忧民★教材整合篇目 作者 名句《己亥杂诗》 (其五) [唐]龚自珍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春望》 [唐]杜甫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卖炭翁》 [唐]白居易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石壕吏》 [唐]杜甫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考点归纳1.思想情感(1)对人民疾苦的同情:百姓饱受战乱之苦、穷困之悲,以及统治阶层的压迫。作者对民生疾苦给予了极大的关切,表达了对处于苦难生活中的百姓的深切同情。(《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山坡羊·潼关怀古》《十五从军征》)(2)对山河破碎的悲痛,为国为民奉献的坚定信念:国家在战争的动乱中风雨飘摇或大厦将倾,抒发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与对国家的忠诚。[《己亥杂诗》(其五)《春望》《过零丁洋》]2.常用的意象花、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山河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官吏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风雨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百姓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中原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3.常用表现手法(1)直接抒情: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2)移情于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3)托物言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4)比喻手法: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5)对比手法: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杜甫《石壕吏》(6)渲染烘托: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杜甫《石壕吏》(7)衬托手法: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8)直接描写: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白居易《卖炭翁》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十五从军征》实战演练聚焦湖南考法(2024·湖南省卷)农 家颜仁郁半夜呼儿趁晓耕,羸①牛无力渐艰行。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注】①羸(léi)牛:瘦弱的牛。这首诗与李绅《悯农》中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请简要分析。答案:相同点:①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深刻同情和理解。颜仁郁的诗中“时人不识农家苦”,与李绅《悯农》中的“谁知盘中餐”,都指出了社会上很多人并不了解农民劳作的辛苦,对他们的辛勤付出缺乏认识和感激。②两首诗都强调了粮食的来之不易。颜仁郁诗中的“将谓田中谷自生”与李绅的“粒粒皆辛苦”都揭示了每一粒粮食背后都是农民辛勤劳动的结果。不同点:①表达方式上,颜仁郁的诗通过描绘具体的农家生活场景——半夜起床耕作、瘦弱的牛艰难前行,更直观地展示了农民劳作的艰辛。而李绅的《悯农》则通过反问的方式,引发读者对粮食来源的思考。②情感色彩上,颜仁郁的诗更侧重于描述和揭示农民的苦难,情感更为沉重;而李绅的《悯农》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尊重和敬意,情感上带有一种赞美和倡导节约的意味。全国好题拓展1.(2024·甘肃临夏)【甲】月夜忆舍弟杜 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乙】秦州杂诗①(其一)杜 甫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迟回度陇怯,浩荡及关愁。水落鱼龙②夜,山空鸟鼠③秋。西征问烽火,心折此淹留。【注】①秦州:甘肃天水古称。安史之乱后,杜甫弃官客居秦州,写下著名的《秦州杂诗二十首》。甲诗也写于秦州。②鱼龙:指鱼龙川,今名北河。③鸟鼠:指鸟鼠山,位于今甘肃渭源县。与“鱼龙”指代秦州境内山水。(1)安史之乱使杜甫弟兄分散,甲诗从 两个感官角度描写了笼罩着悲凉气氛的边地秋夜之景,乙诗则借 两个地名来表现秋的肃杀凄凉,暗示秦州也不是乐土。 (2)两首诗创作背景相同,请简要说说抒发了杜甫怎样的情感。视觉、听觉鱼龙、鸟鼠答案:(示例)两首诗都抒发了杜甫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饱受艰难困苦的忧虑关怀之情,对身处战乱、兄弟离散的忧虑、牵挂和思亲之情,对自身辗转漂泊、老病无成的伤感之情,以及渴望安宁、向往和平的愿望。2.(2024·山东烟台)题江湖伟观刘 黻①柳残荷老客凄凉,独对西风立上方。万井人烟环魏阙②,千年王气到钱塘③。湖澄古塔明寒屿,江远归舟动夕阳。北望中原在何所 半生赢得鬓毛霜!【注】①刘黻(fú):南宋爱国诗人,屡遭贬斥。此诗写于南宋灭亡之前。题目中的“江湖”,指钱塘江、钱塘湖。②魏阙:高大的楼观,代指朝廷。③钱塘:临安的别称。(1)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柳残、荷老、客孤,从物到人,给人以孤独哀伤之感,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B.颔联用“万井人烟”“千年王气”写出南宋朝廷统治下临安的太平景象,表达诗人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C.尾联中“北望中原在何所”表达出诗人对故土收复无望的迷茫与哀痛。D.诗歌描绘的临安城有荒凉之景,也有繁华之象,隐含着诗人对南宋朝廷安于现状的讽刺和不满,突出其忧国伤己的情怀。B(2)请发挥想象和联想,将诗句“江远归舟动夕阳”所展现的画面描写出来。答案:(示例)夕阳斜照,江面波光粼粼,一叶归舟在远处缓缓驶归,轻轻摇曳,打破了江面的宁静,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主题三 山水田园教材整合篇目 作者 名句《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野望》 [唐]王绩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桑子》 [北宋]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行香子》 [北宋]秦观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考点归纳1.思想情感(1)对自然山水、田园风光的热爱:赞美美丽的田园风光,表达热爱之情。(《钱塘湖春行》《行香子》《采桑子》《商山早行》)(2)对淳朴民风民俗的喜爱:展现淳朴的民风,表达对淳朴民风的喜爱。(《游山西村》)(3)对归隐田园的向往与热爱:厌弃官场世俗,对隐居田园的生活怡然自得。[《饮酒》(其五)] (4)孤寂惆怅的心绪:所描绘的自然风光带有暗淡萧瑟的特点,流露出作者淡淡的愁绪。(《野望》)2.常用的意象山、水、树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树绕村庄,水满陂塘。花、草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禽鸟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3.常用表现手法(1)白描手法: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秦观《行香子》(2)借景抒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渲染烘托: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4)以动衬静: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5)比喻手法: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欧阳修《采桑子》实战演练聚焦湖南考法(2024·永州模拟)【甲】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乙】积雨辋川庄作[唐]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①。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注】①东菑:泛指田园。1.下列对两首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甲诗颔联与颈联在意境上颇与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之相类,只是甲诗铺展得更开些。B.甲诗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止,移步换景,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C.乙诗中从“烟火”“蒸藜”“水田”等词语可以看出首联写的是田家生活。D.乙诗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B2.请自选角度赏析“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妙处。答案:(示例)①这两句运用视听结合的方式调动各种感官描写,眼中白鹭飞行,耳边黄鹂婉转。有动物的活动,也有夏木的茂盛。②叠词的使用。“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述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全国好题拓展1.(2024·山东滨州)秋词(其二)刘禹锡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①人狂。【注】①嗾(sǒu):指使狗时发出的声音,这里是“使”的意思。(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是诗人对秋色的歌咏。秋天来了,山明水净,夜来一场秋霜;第二天起来放眼望去,秋染树叶色彩斑斓,红中透黄。B.“山明水净”是远景,“深红出浅黄”是近景,这里还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通过颜色来描绘秋景,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C.后两句诗人将春、秋两季景色进行对比:春色以艳丽娱人,秋景以风骨见长。D.这首诗语言明朗刚健,内容含蓄深沉,境界开阔疏朗,一反古来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乐观的调子。B(2)赏析“岂如春色嗾人狂”一句的妙处。答案:(示例)运用拟人手法、反问句式,以“春色”反衬出秋的高洁,点出诗旨,将爱秋之感、喜秋之情尽付笔端,景中寓情,富有哲理意蕴。2.(2024·江西)春日二首(其一)朱 松一雷惊起箨龙①儿,戢戢②满山人未知。急唤苍头③斫烟雨,明朝吹作碧参差。咏新荷蔡 楠朱栏桥下水平池④,四面无风柳自垂。疑是水仙⑤吟意⑥懒,碧罗笺⑦卷未题诗。【注】①箨(tuò)龙:指竹笋。箨,笋壳。②戢戢(jí):象声词。风吹竹笋声。③苍头:仆人。④水平池:水与池面相平。⑤水仙:水中女神。⑥吟意:吟诗的兴趣。⑦罗:丝织品。笺:精美的纸张,供题诗、写信等用。(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日二首》(其一)前两句写出了竹笋在惊雷中迅速成长的景象。B.《春日二首》(其一)后两句想象仆人冒雨砍笋的情景,流露出担忧之情。C.《咏新荷》前两句写新荷的生长环境,后两句写新荷的特点。D.《咏新荷》末句把尚未舒展的荷叶,比作卷着的空白绿色罗笺,极富想象力。B(2)从内容或写作技巧的角度,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共同点。答案:(示例一)两首诗都是写新生事物,所写景物清新而充满生机,富有情趣。(示例二)两首诗写物都发挥想象,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主题四 豪情壮志教材整合篇目 作者 情感体现《观沧海》 [东汉]曹操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望岳》 [唐]杜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飞来峰》 [北宋]王 安石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渔家傲》 [宋]李清照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行路难》(其一) [唐] 李白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江城子·密州出猎》 [北宋] 苏轼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 辛弃疾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满江红》 [清] 秋瑾 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考点归纳1.思想情感(1)高远博大的胸襟气魄:作者登高望远,表现出博大的胸怀与高远的人生志向。(《观沧海》《望岳》《登飞来峰》)(2)对未来的执着信念:作者不满于现实处境,由现实处境有感而发,对未来充满追求的豪情壮志。[《渔家傲》、《行路难》(其一)、《满江红》](3)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作者有感于国家形势,特别是因外敌入侵而产生强烈的愤懑之情,渴望在疆场上奋勇杀敌,实现自己从戎报国的人生理想。(《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常用的意象山、塔等的最高处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酒、剑、军营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天下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大鹏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肝胆、 胸襟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马、弓箭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沙场 沙场秋点兵。3.常用表现手法(1)运用典故: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其一)(2)直接描写: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虚实结合: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4)对比手法: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秋瑾《满江红》(5)比喻手法: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6)直接抒情: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7)借景抒情: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其一)实战演练聚焦湖南考法(2024·株洲模拟)鹧鸪天①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②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 ③,汉箭朝飞金仆姑④。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注】①这首词是辛弃疾晚年闲居瓢泉时所作。②锦襜(chān)突骑:穿锦绣短衣的冲锋陷阵的骑兵。③娖(chuò):整理的意思。银胡革录(lù),银色或镶银的箭袋。④金仆姑:箭名。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片写作者青年时期那段传奇般的出色经历,豪情壮志溢于笔端。B.第三、四句写南奔时突破金兵防线的紧张场面,是为了表现义军南渡之艰难。C.这首词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的悲惨遭遇。上片气势恢宏,下片悲凉如冰,心伤透骨。D.这首词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样“哀而壮”,有“烈士暮年”的感慨。B2.“追往事,叹今吾”中作者“叹”的是什么 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答案:①哀叹年华逝去,壮志难酬。②草木经春风吹拂能重新变绿,而词人须发已白,青春不复返;年轻时率兵渡江南归,英勇杀敌,但是“平戎策”却只能换“种树书”的遭遇写出了词人空有满腹豪情,却是壮志难酬的无限哀愁。全国好题拓展1.(2024·南充)望 岳杜 甫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前六句直接描写泰山的景物,表现了泰山的高大,后两句用众山的“低小”反衬出泰山的“高大”。B.开篇两句以问答的形式从远望的角度既表明了泰山所处的位置,又写出了春天的泰山一片青绿的景象。C.“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运用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D.全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既描绘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又表达了诗人希望登上事业顶峰的雄心壮志。B(2)同是借景抒怀,本诗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所表达的人生追求有何异同 答案:(示例)同:都强调人生要有高远的追求和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异:杜诗更侧重目标的确立、目标的高远;王诗更侧重为实现目标而采取行动。2.(2024·江苏镇江模拟)【甲】题青泥市寺壁[宋]岳飞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①。斩除顽恶②还车驾,不问登坛③万户侯。【乙】望阙台④[明]戚继光十年⑤驱驰海色寒,孤臣⑥于此望宸銮⑦。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注】①君仇:靖康二年,宋徽宗、宋钦宗被金人掠到五国城的国仇,即岳飞《满江红》词中所说的“靖康耻”。②顽恶:指金人。③登坛:这里指拜将封侯得高官。④望阙台:在今福建省福清市,为戚继光自己命名的一个高台。⑤十年:指诗人调往浙江,再到福建抗倭这一段时间。⑥孤臣:远离京师,孤立无援的臣子,此处是自指。⑦宸(chén)銮(luán):皇帝的住处。(1)甲诗中“雄气堂堂贯斗牛”的“斗牛”意思是 。(2)两首作品采用不同的抒情方式,甲诗 ,乙诗 ;却流露出了共同的情感: . 。 (3)品析“十年驱驰海色寒”中“寒”字的妙处。天空(云霄、高空等)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借景抒情(间接抒情)都抒发了报国之志、爱国之情答案:“寒”指寒冷、清寒,在诗中指苍茫清寒的海色(或苍茫海色让人心生寒意),从侧面突出(或暗示)抗倭斗争的艰难困苦。主题五 边塞征战教材整合篇目 作者 情感体现《使至塞上》 [唐]王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渔家傲·秋思》 [北宋]范仲淹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浣溪沙》 [清]纳兰性德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考点归纳1.思想情感(1)赞美边塞风光:面对边塞与内地迥然不同的奇异风光,表达对边塞风光的赞美。(《使至塞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表达报国之志:边塞烽火骤起,面对敌军入侵或藩镇叛乱,词人表达要在疆场上打败敌军,报效国家的思想感情。(《雁门太守行》《渔家傲·秋思》)(3)久戍思乡之情:边塞战火不断,气候苦寒荒凉。将士久戍边关,对家乡以及亲人产生强烈的思念之情。(《渔家傲·秋思》《夜上受降城闻笛》)(4)慨叹历史之思:面对边塞的历史遗迹,词人的心绪久久不能平静,产生对历史的深沉思索。(《浣溪沙》)2.常用的意象角声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秋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芦管、羌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落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雪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回乐烽前沙似雪。霜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受降城外月如霜。大漠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烽烟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3.常用表现手法(1)运用典故: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2)白描手法: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3)渲染烘托: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4)比喻手法: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借景(物)抒情: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6)夸张手法: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7)视听结合: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实战演练聚焦湖南考法(2024·益阳模拟)小语正在参加诗词大会,请你阅读下面的诗歌,助他完成下面小题。望蓟门①祖 咏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 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②,论功还欲请长缨③。【注】①蓟门:唐朝边防要地。②投笔吏:东汉班超早先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投笔从戎。③请长缨:西汉书生终军主动向皇帝请求赐予长绳子,说是捆缚南越王来朝时用。1.抢答环节,小语选出了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远道而来的客子望蓟门感到震惊,因为军营中吹笳鸣鼓,操练正紧。B.颔联中连绵万里的积雪以及积雪所反射的寒光,体现了环境的恶劣。C.尾联表明自己不想学投笔从戎的班超,只想做敢请长缨而去的终军。D.诗歌着力勾画边塞胜景,意境辽阔雄壮,带有浓郁的盛唐慷慨之气。C2.填空环节,颈联空格处,有的选手认为应填“侵”,有的选手觉得应填“连”,请你帮犹豫的小语做出选择,并结合颈联加以分析。答案:(示例)应填“侵”字。结合颈联“沙场烽火”可知,此字更能表现战事紧急的危机感。全国好题拓展1.(2024·湖北武汉)从 军[唐]刘庭琦朔风吹寒塞,胡沙千万里。阵云出岱山,孤月生海水。决胜方求敌,衔恩本轻死。萧萧牧马鸣,中夜拔剑起。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通过描绘凛冽的北风和无垠的黄沙来表现边塞自然环境的恶劣。B.颔联中涌动的层云和孤悬的明月烘托出战斗场面的宏大与战况的惨烈。C.颈联通过边塞将士的主动求战和舍生忘死来凸显他们的勇敢与忠诚。D.尾联中将士们保持警觉随时准备应战的场景,展现了他们的昂扬斗志。B2.(2024·山东)出 塞[北周]王褒①飞蓬似征客,千里自长驱。塞禽唯有雁,关树但生榆。背山看故垒,系马识余蒲②。还因麾下骑,来送月支图③。【注】①王褒: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北周文学家。②余蒲:指西域蒲类国的遗迹。③来送月支图:指西域月氏国遣使来贡、臣服汉朝。月支,即月氏。(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句气势不凡,写诗人千里远行,驰骋塞外,写法上与“万里赴戎机”相似。B.第五、六句写诗人想象古战场和当年蒲类国的情景,饱含着对麾下将士的深切同情。C.第七、八句使用“月支图”典故,用历史往事表达诗人建功立业的豪情,言简义丰。D.本诗描绘了塞外风貌,表现了征客心境,和王维的《使至塞上》同属边塞题材。B(2)小元选择本诗参加“诗意中国”古诗文朗诵会,老师建议“塞禽唯有雁,关树但生榆”中“唯”“但”两个字要重读。请你简要说明这样朗读的理由。答案:“塞禽唯有雁,关树但生榆”这两句诗中,重读“唯”和“但”两个字非常重要。因为“唯”强调了边塞地区禽鸟种类的稀少,仅有大雁;“但”则突出了边关地带树木的单一,只有榆树生长。这种重读的处理能够更强烈地表达出边塞地区的荒凉和寂寥,以及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乡之情,使诗句的意境和情感更加鲜明和深刻。主题六 咏史怀古教材整合篇目 作者 名句《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赤壁》 [唐]杜牧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宋]辛弃疾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泊秦淮》 [唐]杜牧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贾生》 [唐]李商隐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长沙过贾谊宅》 [唐]刘长卿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咸阳城东楼》 [唐]许浑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山坡羊·骊山怀古》 [元]张养浩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考点归纳1.思想情感(1)抒发历史沧桑之感:历史变迁,王朝兴废。作者面对已经荒废的历史遗迹,抒发出对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咸阳城东楼》《山坡羊·骊山怀古》)(2)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在历史的变迁中,无论王朝兴盛或衰落,百姓都难免苦难,作者表达自己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山坡羊·潼关怀古》)(3)慨叹自己怀才不遇:作者身负大才,但不被重用,借历史人物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登幽州台歌》《赤壁》《贾生》《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4)批判、讽刺统治者:统治阶层醉生梦死,不问国事,昏庸骄奢,作者借历史往事针砭时弊,批判统治阶层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泊秦淮》《贾生》)2.常用的意象宫殿 遗迹 宫阙万千都做了土。骊山四顾,阿房一炬。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历史 人物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3.常用表现手法(1)寓情于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2)反衬手法: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3)渲染烘托: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4)借古讽今: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实战演练聚焦湖南考法(2024·怀化模拟)【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乙】秋日登吴公台①上寺远眺[唐]刘长卿古台摇落②后,秋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夕阳依旧垒,寒磬③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注】①吴公台:在今江苏省江都县,原为南朝宋将沈庆之所筑,后陈将吴明彻重修。②摇落:零落,这里指古台已倾废。③磬:这里指寺中报时的一种器具。1.选出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A.甲词以“问”贯穿始终,一问“神州”,二问“兴亡”,三问“敌手”,三问三答,简洁有力,结构严谨。B.甲词中“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写孙权年轻气盛,统率千军,暗含词人对他穷兵黩武,以致战乱不休的批评之意。C.乙诗颔联描写登台所望之景,上句写近景,下句写远景——台上的寺庙已经荒凉,人烟稀少;隔水远眺山峦,皆在云罩雾绕之中,显得格外幽深。D.乙诗颈联中的“依”字有“靠着、傍着”之意,仿佛夕阳对旧垒恋恋不舍,赋予夕阳人格化的形象,极有韵味。B2.甲、乙两首诗词都是怀古之作,请分别说说它们所抒发的情感。答案:(示例)甲词作者热情赞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暗讽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乙诗作者登上寺庙远望故乡;吊古伤今,看到亘古不变的长江水,感叹世事无常,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全国好题拓展1.(2024·陕西) 赤 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诗歌前两句借事(物)起兴,请简述这两句所记之事。答案:从沙中发现了一根折断的铁戟,拿起来自己磨洗,认出那是数百年前赤壁之战的遗物。(2)后两句论史抒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诗人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2.(2024宿迁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过陈琳墓①[唐]温庭筠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石麟②埋没藏春草,铜雀③荒凉对暮云。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注】①陈琳:汉末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曾为袁绍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曹操不计前嫌,予以重用。②石麟:石麒麟,陵墓前石雕的麒麟。③铜雀:铜雀台。曹操所建。(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一首七言怀古咏史律诗。诗歌颈联对仗工整,增添了诗歌的音韵美。B.首联两句用充满仰慕、感慨的笔调领起全诗,说过去曾在史书上拜读过陈琳的文章,今天在漂泊不定的生活中又正好经过陈琳的坟墓。C.尾联写到作者也想要效仿先贤携带书剑去从军的内容,一改怀古诗含蓄沉郁的风格,变得明快爽朗,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积极乐观的态度。D.全诗贯穿着诗人和陈琳之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际遇的对比,陈琳青史垂名和诗人辗转飘零的对比,寄寓深远。C(2)品读诗歌,完成下面的表格。诗句 手法 意象和意境 情感颔联 对比 ① 颈联 ② 意象:石麟、春草、铜雀、暮云 意境:③ 感叹明主识才已经成为过去对陈琳受曹操重用的羡慕,以及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之悲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怀古伤今、用典)荒凉寥落(萧条凄凉)主题七 酬赠送别教材整合篇目 作者 名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赠从弟》(其二) [东汉]刘桢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送友人》 [唐]李白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考点归纳1.思想情感(1)勉励他人积极乐观:作者勉励友人抛却离别的伤感,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或对亲朋寄予美好的期待,勉励亲朋保持坚贞的志向。[《赠从弟》(其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勉励自己积极振作:面对遭受贬谪的人生逆境,作者勉励自我乐观进取,积极向上,或初心不改,继续保持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3)抒发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面对离别,作者表达分别时对友人的留恋、依依不舍。(《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送友人》)(4)渴望得到举荐:作者渴望出仕,通过向官员或名士赠诗,表达自己的心愿,希望能够得到举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常见标志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等字眼;意象不固定。3.常见表现手法(1)象征手法:刘桢《赠从弟》(其二)整首诗,以松柏之刚劲,象征志向之坚贞。(2)运用典故: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对比手法: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刘桢《赠从弟》(其二)(4)渲染烘托: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比喻手法: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实战演练聚焦湖南考法(2024·长沙模拟)临江仙·送钱穆父①苏 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③,有节是秋筠④。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⑤前不用翠眉⑥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注】①钱穆:苏轼友人。父,是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②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③古井:枯井。古时形容人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所动。④筠:竹。⑤尊:同“樽”,酒杯。⑥翠眉:古代妇女的一种眉饰,即画绿眉,也专指女子的眉毛,这里指送别宴会上歌姬的眉毛。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是一首送别词。全词一改以往送别诗词缠绵感伤、哀怨愁苦的格调,议论风生,直抒性情,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充分体现了苏轼旷达洒脱的个性。B.词的上片主要叙事,写与友人久别重逢。三年来,钱穆四处奔走、浪迹天涯。分别虽久,可情谊弥坚,相见更欢,犹如春日之温暖。C.词的下片由议论切入正题,写月夜送别友人,营造出一种朦胧幽冷的氛围,渲染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悲伤凄惨的心情。D.“尊前不用翠眉颦”一句转为旷达、豪迈,表面是说离宴中歌舞相伴的歌姬用不着为配合离愁别恨而故作哀怨,实则劝勉友人不要因为贬谪而忧伤,不要因为分别而惆怅。E.词的结尾以对友人的慰勉收束,苏轼设身处地:既然你我都是天地间的过客,又何必计较眼前的聚散呢 词人用友人的处境作衬,将词人自己的命途坎坷、漂泊无功的感慨,写得深沉细腻、动人心弦。CE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两句。答案:(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赞美了朋友钱穆虽遭贬谪,但内心波澜不惊、保持耿直名节的豁达,也表明了自己淡泊的心境和坚贞的操守。全国好题拓展1.(2024·福建)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发渝州却寄韦判官[清]司空曙红烛津亭夜见君,繁弦急管两纷纷。平明分手空江转,唯有猿声满水云。(1)这是一首赠别诗,请写出分别的时间、地点和赠别的对象。答案:分别的时间:平明。分别的地点:渝州津亭。赠别的对象:韦判官。(2)分别前后诗人的情感有明显变化,请简要概括。答案:从“繁弦急管两纷纷”可知,朋友相见,繁弦急管,把酒言欢,不知不觉,天色已近乎明。从“唯有猿声满水云”可知,诗人伫立江边,远眺孤帆远影,悠悠江水,猿鸣阵阵,不觉惆怅满怀。2.(2024·福州模拟)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友人入蜀①李 白见说②蚕丛路③,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④。【注】①此诗为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入蜀时所作,诗人当时受到朝廷权贵的排挤。②见说:即“听说”。③蚕丛路:代称入蜀的道路。④君平:汉代人,名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卖卜算命为生。(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从内容看,这是一首送别诗。B.首联写诗人对友人的亲切叮嘱,语调平缓自然,感情诚挚恳切。C.颔联对“崎岖不易行”的蜀道进行具体描写,表现蜀道风光的优美动人。D.中间两联对仗工巧整齐,“起、生、笼、绕”四个动词生动传神。C(2)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答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抚慰(劝勉友人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也寄寓了诗人当时受到朝廷权贵排挤的深沉感慨。谢谢观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