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 必修一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课件(共27张PPT+3个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 必修一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课件(共27张PPT+3个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一目 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背景:
蒋介石败退台湾,带走国库所有银元、黄金、美钞。黄金多达450吨
台北故宫博物院:“建筑看北京故宫,文物看台北故宫”
企图颠覆政权的残留特务
抗美援朝1950.10-1953.7
观看视频,说出过渡时期的起止时间、总路线和总任务。
“一化三改”
“一体两翼”
同时并举
社会主义工业化
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发展生产力
改革生产关系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目的 个体→集体(公有制) 私人→国营(公有制)
方式 合作化 赎买
具体步骤 互助小组 生产小组 加工订货,初级国家资本主义
初级合作社 供销生产合作社 个别公私合营
高级合作社 生产合作社 全行业公私合营
经验 建设与改造并举,积极引导,逐步过渡,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材料一
材料二:1949年—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为了恢复和发展我国国民经济,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深化土改,发展农业生产,合理调整工商业,调动私营工商业者的积极性;精兵简政,工矿业实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材料三:土改之后,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贫困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解决水利灌溉问题和抵御自然灾害,不能有效合理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难以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而且劳动力也被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材料四:到1959年,苏联累计向中国提供了31440套设计文件、3709套建设方案、12410套机器和设备图纸、2970套技术文件、11404套部门技术文件,这些文件都是苏联非常成熟的经验和技术,用火车一列一列拉来送给中国,仅收取文件复印费。
小组讨论:说明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2、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
3、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标志
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
4、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1949 新中国成立
1956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01
02
拓展延伸
区分两个“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标志着中国已经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二目 在艰难探索中前进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探索
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
②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马克思列宁基本原理
苏联的经验教训
中国实际
(第二次结合)
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
+
结合《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上的开幕词》等史料,分析说明中共八大对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所做出的贡献。
2、中共八大(1956)
地位
贡献
主要矛盾
主要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做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知识拓展:近代以来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
时间 主要矛盾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其中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为最主要矛盾
过渡时期 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党的八大 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十一届六中全会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的成就
①工业—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农业—初步满足了国人基本生活需求
③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
④教育医疗—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
⑤精神面貌—国人精神面貌得到极大改变
⑥科学技术—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
3、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工业方面 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结论: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农业方面 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
民生方面 建筑、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
科技发展 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
文化建设 丰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
成就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影响
4、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1)第二次结合: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2)第一次飞跃: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内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然而,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经历了严重曲折……
大跃进运动
人民公社
文化大革命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5、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的影响
本框小结
时段
过渡时期
总路线
总任务
内容
作用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过渡
必然性
标志
意义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主要矛盾
主要任务
成就
结论
意义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
2、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 )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
4、 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务是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力。( )
5、 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_( )
6、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
识记易错易混判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