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诫子书》课堂实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6课《诫子书》课堂实录

资源简介

《诫子书》课堂实录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今天咱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诫子书》。你们都说预习过了,徐老师来检查一下预习。不看课本,请一位同学把课文读一遍。这位男生举手了,请你。
【屏幕显示: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生朗读课文)
师:好的,谢谢你。读得还可以,有没有读错的地方?(一生举手)你提醒一下他。
生:他把“遂”字读成“逐”了,还有“非学无以广才”他读成了“不学无以广才”。
师:好的,这两处地方读错了。这个“遂”字读错可能是因为眼睛近视,没看清,是吧?(生摇头)不是的啊,确实看错了。大家看一下,这个“遂”是什么意思啊?
生:于是,就。
师:好,我们一起把课文读一遍。预备,起。
【屏幕显示: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生齐读课文)
师:“诫子书”的“诫”是什么意思?(生思考)再想想。
师:“劝勉、告诫”,这两个词语不能遗漏啊。大家在书上划一划。
【屏幕显示:
诫:劝勉,告诫。课文中哪个字体现了“劝勉、告诫”的味道?】
师:课文中哪个字体现了劝勉和告诫的味道呢?大家再读读课文,把笔拿在手里,把那个字划出来。
(生读书圈画)
师:你们找到这个字了吗?找到的同学可以告诉我。来,请你。
生:我觉得是“非”,就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中的“非”。
师:“非”是一个表示否定的词语,当然有告诫的味道。“非”就是“不要、不是”,但它还不是最最关键的那个词。你们的老师有没有跟你们说过,上课要认真听讲,上学一定要准时到校,课间一定要友好相处?这就叫“告诫”。文中哪个字体现了“告诫”的意味?
生:须。
师:他发现了这个“须”字。最能体现劝勉和告诫,尤其是体现告诫味道的是“须”字。这个“须”字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生:要。
师:“要”,“必须”,大家把它划下来。《诫子书》中这个“须”字,咱们一定要关注。
【屏幕显示:
把这个“须”还原到家书里
夫君子之行,须静以修身……】
师:好,咱们可以把这个“须”字还原到家书里。比如,可以这样来——“夫君子之行,须静以修身。”君子的修行啊,一定要保持内心的宁静。“夫君子之行,须俭以养德。”君子的修行,要不断地约束自己、控制自己。你们能不能也来试试呢?
(生思考)
师:好,这边有女生举手了,来。
生:我找到的是第二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如果加上“须”,那就是“明志须非淡泊,致远须非宁静。”
师:我有点被你绕进去了呃,这样说的话,这个句子通顺不通顺?这句话应该怎么来还原“须”?
生:应该是“须淡泊以明志,须宁静以致远。”
师:同意不同意?(生点头)我们一起来把它还原一下,读起来。预备起——
生(齐读):须淡泊以明志,须宁静以致远。
师:你觉得哪一句告诫的味道更浓,是“须淡泊以明志”还是“非淡泊无以明志”?
生:“非淡泊无以明志”。
师:为什么?
生:因为“非淡泊无以明志”是一个双重否定句,更加突出了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志向,所以一定要用“非”。
师:说得真好。诸葛亮用双重否定来强调淡泊明志的重要性。我们还可以把“须”还原到哪个句子中?
生:“须学以广才,须志以成学。”
师:跟刚才一样,把双重否定改为了肯定。这个“须”是可以把双重否定改为肯定的。
【屏幕显示: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须淡泊以明志,须宁静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须学以广才,须志以成学。】
师:还有一个很好玩的,大家来看。这句话里难道就没有“须”吗?请你把它写出来。
【屏幕显示: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须( )以励精,须( )以治性。】
师:加上“须”,改成告诫的语气,怎么改?好,请你。
生:我觉得是“须不淫慢以励精,须不险躁以治性。”
师:他在“淫慢”和“险躁”前面加上了“不”。“须”后面加上“不”,说话就有点绕了,但他的思路很正确。无淫慢无险躁,不淫慢不险躁,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替换呢?
生:我觉得可以用“非”。因为别的地方表示否定的时候用的都是“非”。
师:“非”和“无”在这里是一回事。而且,“须无”怎么样,“须非”怎么样,不符合我们说话的习惯。“须”就是“要”,真正要加上“不”的话,应该加在“要”的前面。
生:我觉得可以把“淫慢”换成它的反义词。
师:“淫慢”替换成反义词,这是好主意。你替换一下试试呢。
生:我只想到了可以把“险躁”替换成“宁静”,“须宁静以治性”。
师:非常好,谢谢你。你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思路,用一个反义词来替换,这样“无”和“不”的意思就在里面了。“不险躁”就等于“宁静”。那么,现在按照这个思路,不“淫慢”用哪个词?“淫慢”的反义词是什么?
生:我觉得是“克己”,因为“淫慢”是“放纵懈怠”,那反义词就是“克制自己”。
师:“放纵”的反义词是“克己”。这个慢,是“懈怠”的意思。“懈怠”的反义词是什么呀?
生:警惕。
师:“警惕”不是“懈怠”。你们学习不要懈怠。那么,“学习不懈怠”是怎么样的?
生:我觉得“懈怠”的反义词是“严谨”。
师:可以的,“严谨”、“勤奋”都可以。这样的话,这个句子就可以读成“须严谨以励精,须宁静以治性”。你们把这句子读一读,上句和下句连起来一起读。来,预备起——
(生读)
师:用反义词来替换,加上“须”,同样能起到说理的作用。这是从反面的角度来说理。
【屏幕显示:
这段话里,其实也有“须”……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孩子啊,你须……】
师:上面这段话里其实也有“须”。我们来把这段话转化一下,用诸葛亮的口吻来说一说:孩子呀,你须怎么怎么样。这个有点难度,给大家两分钟准备一下,好不好?
(生思考)
师:好啦,谁先来。
生:孩子啊,你须珍惜时间,多为社会做贡献,不要等到老了再来后悔。
师:对的。有补充吗?
生:我写的是:孩子,你须坚定意志,才学广用,乐于助人,踏破山川遍野。
师:这个父亲很有文采,我很欣赏。他补充了一点,要坚定意志。你们在哪里能看出“坚定意志”的意思?
生:意与日去。
师:要坚定意志。还有没有人补充了?
生:我写的是:孩子啊,你须珍惜时间,坚定意志,多为社会做出贡献,别到时候等到意志随同岁月丧失,年老时对社会没有贡献,居住在陋室里,又怎么来得及后悔呢?
师:前面我都赞同,后面他说到了“居住在陋室里”。诸葛亮希望他的孩子不要居住在陋室里,那是希望他住在别墅里,对吗?诸葛亮自己年轻的时候就是住在草庐里面。我认为诸葛亮不是希望他的孩子住大的房子。同学们看这个“穷”字,徐老师把它的繁体字写一写,你们看是什么意思?这就是繁体字的“穷”。(板书:窮 )
师:这个“穷”字是不是“贫困”的意思?
生:我认为这个“穷”字是身份低下。
师:诸葛亮希望他儿子将来做大官?好像不是,这不太符合他对孩子的期待。
生:这个字有个穴宝盖,穴宝盖底下有个身子,那个身子是弓起来的。弓着身子的话就比较低,比较矮,就是没有什么贡献的人。
师:有一点那个意思了。在一个小房子里弓着身子,是指这个人得不到舒展。他能看到外面的世界吗?看不到。所以该怎么理解?
生:这个“穷”是指目光不够长远,就是精神世界不够丰富。诸葛亮想让自己的儿子认真学习,为将来创造美好。
师:你刚才说了一个很重要的词,叫“目光长远”,请坐。精神闭塞,目光不长远,就叫“穷”。所以诸葛亮希望他的孩子要怎么样?
生:希望他的儿子目光长远,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师:对呀,希望他的儿子要目光长远。诸葛亮希望他的儿子珍惜时间,坚定意志,多为社会做贡献,而且目光要看得长远一点,成为一个精神丰富的人。
【屏幕显示:
(如果不……,如果不……,如果不……),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师:这个“须”咱们能不能再把它反过来说呢?这段话诸葛亮真正想说的是什么?如果不怎么样,你就年与时驰;如果不怎么样,你就意与日去。我们刚才说了,从反面来讲,更加有强调的意味。你来说说看。
生:年与时驰,如果不坚定志向,就会意与日去;如果不才学广用,就会遂成枯落,多不接世;如果不将目光放长远,就会悲守穷庐,到时候再来后悔,却怎么来得及?
师:说得真好啊,前面还漏掉了一个,怎么样会年与时驰?如果不——
生:珍惜时间。
师:对,如果不珍惜时间,好好学习,不趁着年少好好学习,那么将来年纪越大了,意志就松懈了。最后这句话,诸葛亮告诫儿子的方式是假设。他用了假设的方式——如果这样的话,将产生怎样的后果。这是用“假设——后果”的方式来说理。
【屏幕显示:
谆谆诫子书,殷殷慈父情
诫子的核心,说到底就是一个字:须( )!】
师:这个“须”字我们读得非常好。“须”就是“要”,但“要”的后面还省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字。“谆谆诫子书,殷殷慈父情。”诫子的核心说到底就是一个字,“须”什么呢?徐老师允许大家讨论交流一下,把那个字找出来。不是猜,要根据课文内容说出理由。
(生思考)
师:最后排的两位男生一位找到的是“学”,一位找到的是“静”。我估计代表了大多数同学的意见。你们说说看,是“学”还是“静”?要讲理由。同意是“学”的,请举手。有些同学看别人了,要坚持自己的观点。好,请放下。同意是“静”的同学请举手,请放下。好像差不多,选“静”的人多一点,我找个代表来说。
生:老师,我选的是其他的字。
师:你选哪个字?
生:我选的是“俭”。
师:为什么是“俭”?
生:因为“俭”的意思是“约束克制”。原文是“俭以养德”,我觉得后面大部分都是讲一些美好的品德,所以是“约束克制”。
师:因为都是美好品德,他就觉得是“约束克制”。那么,约束和克制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约束自己内心的欲望,克制自己的其他不切实际的想法。其实就是哪个字?
生:静。
师:好。来,请你说。
生:我觉得要培养这些品德最根本的就是要“静”,静下心来才能学习,静下心来才能立志。
师:你能不能再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生:第一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还有“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这些都能看出来是“静”。
师:请坐。我很欣赏她能到课文中去找证据。她发现了“静”字在文中出现了三次。当一个字反复出现的时候,我们称它为“高频词语”。这些词要引起我们的关注。请你说。
生:我想补充一点,她虽然找到很多“静”,但我感觉最重要的一个她没找到。她只说了一句“夫学须静也”,但是后面还有一句“才须学也”。这句话更能说明须“静”,诸葛亮劝告儿子先要让自己静下来才可以学习,所以是“须静”不是“须学”。
师:她结合句子说到了“学”与“静”的关系。也就是说,“学”也很重要。但是要真正“学”有所成,必须“静”下心来。
生:老师,我想纠正一下,刚才那位同学说“才须学也”。这个句子的意思是,“才能是需要学习才能获得的”。我是支持须“学”的,这里说到了“才须学”,文中还有“非学无以广才”,而且全篇都是诸葛亮告诫自己的儿子要学习。
师:好的,不同的意见说得也很有道理。
生:我反驳刚才那位男同学说的。我支持的是须“静”,因为“静”是做任何事情的根本,只有“静”下来才能去“学”好,“学”好才能成才。
师:她梳理了因果关系。只有“静”下来才能“学”好,“学”好才能成才。这种分析很有道理。她把“学”和“静”之间的关系捋清楚了——“静”是“学”的前提和基础。
【屏幕显示:
摒除杂念和干扰,是静;
,是静;
,是静。】
师:现在请大家再读读书,看能不能写出一个排比句。只有读出了“静”的丰富内涵,才能说读懂了诸葛亮的诫子之情。
(生写作)
师:再写一分钟,好。。
生:我写的是:内心恬淡,不慕名利,达到远大目标,是静;修养性情,不轻薄浮躁,是静。
师:谢谢。
生:我写的是:内心不慕名利,是静;内心明确志向,是静。
师:坚定自己的志向,心无旁骛地朝着目标前进,就是“静”。这一点很重要。还有补充吗?
生:我写的是:抵制名利的诱惑,是静;不放纵懈怠,是静;不轻薄浮躁,是静。
师:好的,她写的后两句都是否定的。如果写成排比句,连续用三个“不”就更好了。第一句她说得很好,抵御名利的诱惑,是“静”。一个人如果对名利过分热切地追求,内心就不宁静了,就容易浮躁了。
生:振奋精神和修养性情,是静。
师:我觉得可以把它分开来说。振奋精神,是静;修养性情,是静。还有吗?
生:树立并达到远大的目标,是静;修养安静的性情,是静。
师:树立远大目标不能直接说是“静”。树立目标,并向着这个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需要内心的沉静。
生:约束克制自己的行为,是静。
师:我要补充一下。不是所有的行为都要约束克制的,比如你积极地举手发言,我认为就不要克制。应该是约束克制怎样的行为?
生:不正当的行为。
师:“不正当”三个字说得不够准确,你自己来补充。
生:不切实际的行为。
师:克制自己不切实际的行为。对,虚妄的行为,狂躁的行为,是需要克制的,那种克制就需要静。说得非常好。
生:我想说:修身淡泊以明志,是静;凝神励精以治性,是静。
师:很好,大家发言很积极。
生:我可以补充一下刚刚那位男同学说的,“约束自己的欲望,是静”。
师:“欲望”不是一个贬义词,所以你把它改为“约束自己膨胀的欲望”,或者“约束自己的妄念”,会更好。
生:我这个欲望是指关于名利和地位的欲望。
师:也就是说,要克制自己对名与利的过分追求。克制自己追名逐利的欲望,是静,有道理。
生:提高自身的修养,是静。
师:一切以提高自己修养为目标的修炼,都要依靠“静”。要依靠“静”,但它本身不是“静”。好,我觉得同学们对《诫子书》的理解是非常到位了。因为你们理解了“静”,理解了诸葛亮对“静”的丰富阐释。
师:现在我们回到课文的题目《诫子书》。诸葛亮写《诫子书》的时候,他的儿子只有七岁。他写完《诫子书》,不到一年就去世了,所以有人说《诫子书》相当于半封遗书。在遗书中,我们要读出劝勉和告诫的味道来。我想问问同学们,劝勉的语气和告诫的语气有没有区别?
生:有。
师:区别在哪里?
生:劝勉的话应该读轻一点,告诫的话读重一点。
师:他的直觉是“劝勉要轻一点,告诫要重一点”,这个直觉非常有道理。请补充。
生:“劝勉”是指一个人做一件事时,你去阻止他不要做。“告诫”是严厉地告诉他这件事是完全不可以做的。“告诫”的语气比“劝勉”更加严厉。
师:说得有道理,“告诫”的语气更严厉,而“劝勉”有一点语重心长的味道。现在我们来读课文。课文中哪些地方要语重心长地读,哪些地方要语气严厉地读?揣摩一下。给大家一分钟时间把课文读一读,让我听听你们读书的声音。不要齐读,自己读自己的。
(生读课文)
师:哪些句子要语重心长地读?
生:我认为从“夫君子之行”到“非志无以成学”都要语重心长地读,从“淫慢则不能励精”到“将复何及”都要用告诫的语气读。
师:这是一种看法。大家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我认为“年与时驰”前面都是告诫,就是告诉儿子要怎么做。后面是语重心长的语气,就是告诉他,如果不这样做的话会怎么样,是一种结果。
师:用严重后果来告诫,是吧?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篇课文中有些是长句,有些是短句。我们如果从句式的角度思考,你觉得是长句适合语重心长地读呢,还是短句适合语重心长地读?
生:长句。
师:长句适合语重心长,而短句,有急切的味道。可能诸葛亮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所以对未成年的孩子,说着说着就显得很着急。第一排的这位女生非常聪明,她发现了前面是耐心说理,是语重心长的劝勉,后面是连续的四字短语,越说越急,体现出殷切的告诫之情。大家用两条斜线把文章划成两部分,再一起来读一读。前半部分读得语重心长,后半部分要读出急切告诫的味道。
(生读课文)
师:后半部分老父亲即将不久于人世的那种急切的味道你们读得还不够浓啊。语速要快一点,要重而快地读这些四字短语。
(生再读)
师:现在我们把诸葛亮对儿子的劝勉和告诫读出来了。好,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上到这。下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