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3.1 农业区位因素课件(21张,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3.1 农业区位因素课件(21张,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观看视频,感受茶韵小镇的发展
海青镇农业产业示范镇
茶叶种植
茶叶加工
茶叶销售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乡村振兴
区域可持续发展
产业区位选择
产业布局
产业分类
海青镇茶产业
产业可持续发展
湘教版2019
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三章 产业区位选择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
海青茶-农情·乡恋
大单元教学----产业区位选择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
【学习目标】
1.结合海青茶的案例,理解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分析农业生产的自然与社会经济区位因素,体会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
2.了解海青茶种植的历程,明白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海青茶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3.结合家乡特色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增强对家乡的热爱,树立人地协调观。
【课程标准】
1.农业:是指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采集、捕捞、人工驯化、培育、种植、养殖等途径来获得产品的产业。
自然条件
人类活动
农业区位因素
①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②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在哪里
为什么在那里
一、农业概念及特点
社会经济
季节性、周期性
地域性
中国茶区分布图
茶树的生长过程图
2.农业生产的特点:
合作探究一 农业区位因素——“一叶融山海”
材料2:海青镇地处北纬36度,濒临黄海,呈北高南低的簸箕形山地丘陵地形,土壤为颗粒均匀的沙型微酸性黄棕壤土,粘粒含量低,透气性好,富含有机质和微量元素。
材料3:海青镇主要河流有二条:一是潮河,二是甜水河,它们连接大小支流30多条,在海青镇区域构成水道网。海青镇有大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10座,大小塘坝85座,水资源丰富。
材料1:海青茶产区属典型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3℃,年有效积温3986-4400℃,年平均无霜期为201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838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803.1mm,多年平均径流深191.7mm。降水多集中于7-9月份,3个月平均降水量513.8mm,占全年降水量的75%。相对湿度82%,茶区云雾缭绕,生产气候条件独特。
任务一:结合茶树生长习性,分析海青镇成为“北茶之源”的自然条件?
材料1:海青茶产区属典型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3℃,年有效积温3986-4400℃,年平均无霜期为201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838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803.1mm,多年平均径流深191.7mm。降水多集中于7-9月份,3个月平均降水量513.8mm,占全年降水量的75%。相对湿度82%,茶区云雾缭绕,生产气候条件独特。
分析海青镇成为“北茶之源”的气候条件?
气候
气温(热量)
降水
光照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气候温暖湿润,无霜期较长,茶区云雾缭绕,光照适宜,且空气 湿度较大,利于茶树生长。
合作探究一 农业区位因素——“一叶融山海”
气候
区分光照与热量
概念区分:光照主要指太阳辐射,热量主要指温度(积温)。
影响因素差异:
光照主要受纬度、海拔、天气的影响
热量主要受纬度、地形、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光照充足地区,热量也充足。但也有热量充足光照却缺乏的地区,比如四川盆地;也有光照充足热量却缺乏的地区,比如青藏高原。
合作探究一 农业区位因素——“一叶融山海”
材料2:海青镇地处北纬36度,濒临黄海,呈北高南低的簸箕形山地丘陵地形,土壤为颗粒均匀的沙型微酸性黄棕壤土,粘粒含量低,透气性好,富含有机质和微量元素。
材料3:海青镇主要河流有二条:一是潮河,二是甜水河,它们连接大小支流30多条,在海青镇区域构成水道网。大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10座,大小塘坝85座,水资源丰富。
分析海青镇成为“北茶之源”的自然条件?
地形
土壤
水源
北高南低的山地丘陵地形,利于海洋水汽深入,增加空气湿度;同时利于排水
土壤呈酸性,沙质,土质疏松,透水透气性好,富含有机质和微量元素
靠近河流,灌溉水源便利
区分水源与降水
概念区分:水源即水的来源,指民用水、工业用水或农业灌溉用水的来源,属水文范畴。
降水是指空气中的水汽冷凝并降落到地表的现象,属气候范畴。
一般情况下,降水丰富地区,水源也充足。但也有降水丰富水源却缺乏的地区,比如新加坡;也有水源较充足降水却稀少的地区,比如我国西北地区,其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
影响因素差异:
水源主要补给类型、土质、地形、植被等影响
降水主要受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影响

初期引种,多次因冬季冻害导致茶树死亡而失败。结合生活实际与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海青茶产地应对寒潮的具体可行性措施。
【拓展提升】
限制性因素
冬季寒冷
技术
设棚
覆膜
建防护林
①培育良种(高产、耐旱、耐寒、耐储存):有利于扩大种植面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②大棚、地膜可以保温保湿。
③机械化: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种植面积。
④施用化肥、农药等: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⑤滴灌喷灌发展节水农业。
⑥智慧农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优化农产品质量,减轻劳动强度。
⑦耕作技术:垄作、间作套种等,改善种植条件,提高产量。
【小结】技术因素
材料4: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浙江农业大学(今浙江大学)茶学系的帮助指导下,在总结以前引种失败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种茶的地形必需是背风向阳半山坡,并把好三关,终于引种成功。目前海青茶种植均采用当地选育驯化的优良品种。
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加上政府的专项资金扶持,如今海青镇茶叶种植面积已达3.5万亩,茶企200余家,年产值超3亿元,海青茶已经享誉全国,走向世界。
科技水平不断提升;政府政策支持;
市场需求量大;交通运输条件不断改善;
结合材料,说明海青镇茶叶种植规模得以不断扩大的原因。
合作探究一 农业区位因素 ——“一叶融山海”
茶树相比粮食作物,经济效益高,农民种植积极性高。
【小结】
热量:
降水:
气候: 光照、昼夜温差:
气象灾害:
地形:因地制宜
土壤:肥力、酸碱性
水源:是否充足、便利
技术装备(机械化水平)
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科学技术
经济因素
市场需求
交通运输
劳动力
政策
良种培育、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作物栽培、耕作技术
相对稳定
影响越来越大
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当堂练习】
传统村落长坑村,位于福建省永泰县。地处高海拔山区,平均海拔800米左右,长年云雾缭绕,湿润多雨,森林覆盖率高。近年来,长坑村大力发展茶树种植,新栽种的茶树多离村落较远,而村中的古茶树多种在附近耕地的埂边,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长坑村大力发展茶树种植的优势条件是( )
①茶叶销路扩大 ②政策支持 ③生态环境优越 ④劳动力充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与新栽种的茶树相比,古茶树多种在附近耕地的埂边,其主要原因是( )
A.所产茶叶以满足自需为主 B.方便对茶树进行灌溉
C.古茶树的枯枝落叶使耕地更加肥沃 D.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A
D
【小结】影响农作物品质的因素
生长期与生长周期
生长期:是指适宜作物生长的时间(无霜期)
生长周期:某一种作物从播种到收获所需的时间
生长周期长
昼夜温差大
病虫害少
化肥农药少
技术条件
土壤条件
品质好
生态环境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市境内,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武夷山区是我国茶叶种植的主要地区,以产量大、质量好而闻名,种茶制茶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茶树喜酸怕涝,在荫蔽、多漫射光的条件下生长出来的茶叶品质优良。近年来,当地人把羊群放进茶园,构建起了茶羊共生的有机茶园生态系统。下图为武夷山地理位置及茶羊共生景观图。
(1)分析武夷山区茶叶质量好的自然条件。(8分)
【当堂练习】
生态环境优越;
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排水性好;
土壤为酸性红壤,适宜茶树的生长;
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温暖湿润,光照适中;山区多云雾,空气湿度大,少阳光直晒,多漫射光。
合作探究二 农业生产与区域发展 ——“一叶兴一城”
总结海青镇促进茶叶种植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材料5:海青镇利用广播宣讲、科教片播放、科技明白纸发放、组织茶农外出学习等多种形式,将新技术、新办法及时地传授给茶农,严格按照“无公害有机茶园”种植的规范要求,积极引导茶农在种植管理茶树时,全部施用农家土杂肥,进一步加大推广应用新技术,特别是加大了推广应用DND生物肥、生物杀虫灯等技术的力度。为推动茶叶基地建设向“高、精、尖”方向发展,海青镇还将北部山区建成了高标准的生态示范园、旅游观光园。对新发展的成方连片茶园,制定了各种优惠奖励政策,以此推动品牌茶叶基地规模不断发展壮大。
1.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2.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发展生态农业
3.加大政策支持
4.树立品牌,扩大种植规模
5.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海青镇农业产业示范镇
茶叶种植
茶叶加工
茶叶销售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产业融合
区域可持续发展
产业区位选择
产业布局
产业分类
海青镇茶产业
产业可持续发展
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变化
乡村振兴
自然区位
社会经济
寻味家乡
【课后作业】选取家乡的一种特色农产品,通过收集相关资料,完成关于其种植条件与可持续发展的报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