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冀人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期中综合训练(1-3单元)一、选择题1.家用手电筒的电池是( )。A.银锌电池 B.干电池 C.太阳能电池2.敲击鼓面,鼓面上的豆粒跳得越高,鼓声( )。A.越大 B.越小 C.不变3.实验中抽掉玻璃钟罩内的空气使铃声慢慢变弱,证明了( )。A.空气不能传声 B.空气能传声 C.声音传播与空气无关4.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标准是( )。A.物体运动距离的长短 B.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的长短C.物体运动所用时间的长短5.草地上滚动的足球会慢慢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 )。A.重力 B.弹力 C.摩擦力6.坐在行驶的船上,欣赏天空中的明月。此句中关于参照物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相对于船身是静止的 B.人相对于明月是静止的 C.船身相对于明月是静止的7.笑笑、聪聪和乐乐3人都跑10秒,笑笑跑了38米,聪聪跑了45米,乐乐跑了41米。( )跑得最快。A.聪聪 B.乐乐 C.笑笑8.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时,在( )上滑过的距离更长一些。A.光滑的木板 B.毛巾 C.棉布面9.下列方法不能让静止的小车动起来的是( )。A.用手推 B.用绳子拉 C.将小车放在平直桌面上10.下列声音中,( )是自然界的声音。A. B. C.11.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水中的鱼吓跑,这说明( )。A.声音可以借助固体和液体传播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声音可以借助空气传播12.声音的传播路径是( )。A.外耳道→ 鼓膜→大脑B.外耳道→大脑→鼓膜C.大脑→外耳道→鼓膜二、填空题13.运动物体的能量跟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一定, 越大,能量就越大。14.声音由耳廓、 传递到鼓膜,引起鼓膜的 ,再传递到大脑。15.判断物体运不运动,可以通过观察物体的 相对于 是否发生了改变来判断。16.电是由 提供的,它分为交流电和直流电。17.我们通过改变小车运动的 和 ,使小车停止运动。三、判断题18.农业、工业生产都在大量用电。 ( )19.听诊器可以帮助医生检查病人的身体状况。( )20.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 )21.弹吉他时,手指在一根琴弦上移动,使弦振动的部分变长,音高变高。( )22.我们不能攀爬电线杆,也不能在高压线下玩耍。( )23.在教室里,我们能听见同学回答问题的声音,是因为声音是通过固体传播的。( )四、连线题24.连线题铁钉干木条 导体铜线玻璃片 绝缘体曲别针五、简答题25.你还探究了哪些影响运动物体能量的因素?有什么发现?26.哪些材料制成的物体能导电?27.你认为物体是怎样发出声音的?有哪些证据可以支持你的想法?28.游泳运动员的肩膀比较宽,举重运动员的上臂比较粗。这是为什么?六、实验题29.请你用学过的有关声音的知识完成下面练习。(1)一只手将钢板尺按在桌边,保持钢板尺位置不变,另一只手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板尺。用力大,尺子振动幅度越 ,声音越 ;用力小,尺子振动幅度越 ,声音越 。(2)我们用手把钢板尺的振动部分轻轻握住,振动就会停止,钢板尺停止发声,这说明了: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A B B C A A A C C题号 11 12答案 A A1.B【详解】电池的种类有:蓄电池、干电池、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等。太阳能电池应用于计算器,干电池应用于手电筒,蓄电池应用于电动车,锂电池应用于手机等。根据生活常识判断,家用手电筒的电池是干电池。2.A【详解】声音的强弱由物体振动幅度决定,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敲击鼓面,鼓面的豆粒会越跳越高,说明振动幅度越来越大,鼓声也就越大。3.B【详解】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声音是物质振动产生的波动,需要靠介质传播才能听到。声音是靠空气、水等介质振动传播的,因此在真空里声音是传播不了的。抽掉玻璃钟罩内的空气使铃声慢慢变弱,证明了空气能传声。4.B【详解】在相同的时间内,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反之越慢;在相同的距离下,所用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反之越慢。科学上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B符合题意。5.C【详解】草地上滚动的足球会慢慢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始终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阻碍物体运动。重力是垂直向下的力,与滚动的足球前进方向是垂直的,不会产生阻力。弹力的方向也是垂直于地面的,不会影响足球滚动前进的速度。足球滚动与反冲力无关。故C正确。6.A【详解】判断一个物体运动或静止时,总要选取另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如果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它就是运动的,否则就是静止的。A、人相对于船身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人相对于船身是静止的。A说法正确。B、坐在行驶的船上,以天空中的明月为参照物,船上的人与天空中的明月之间的位置改变,所以人相对于明月是运动的。B说法不正确。C、以天空中的明月为参照物,行驶的船与天空中的明月之间的位置改变,所以船身相对于明月是运动的。C说法不正确。7.A【详解】在相同时间内,可以通过测量不同物体运动的距离来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笑笑、聪聪和乐乐3人都跑10秒,聪聪跑了45米,距离最长,因此跑得最快。8.A【详解】当物体重量相同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物体间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木板的粗糙程度比毛巾和棉布面要小,摩擦力要小,所以在木板上滑过的距离比在毛巾和棉布面上滑过的距离更长一些。9.C【详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和快慢。让小车动起来的方法:用手推小车、 用绳子拉小车。将小车放在平直桌面上不能让小车动起来。10.C【详解】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有人为制造的声音,有来自自然界的声音。读书声、琴声是人为制造的声音,雷声是来自自然界的声音。11.A【详解】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水中的鱼吓跑,这说明声音可以借助固体和液体传播。因为脚步声首先通过地面(固体)传播,然后通过水(液体)传播到鱼的听觉系统,从而吓跑了鱼。这个现象表明声音不仅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故选A。12.A【详解】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声音通过耳郭收集进入外耳道,传递声波到鼓膜引发振动,听小骨将振动传给耳蜗,耳蜗把振动变为大脑能够接收的信号,由听神经报告给大脑。所以声音传到大脑的路径是外耳道→鼓膜→大脑。故选A。13.质量【详解】运动物体的能量跟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一定,质量越大,能量就越大;质量相同,速度越大,能量越大。14. 外耳道 振动【详解】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15. 位置 参照物【详解】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需要借助一个假设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不同,那么物体的运动状态也不同。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发生变化,则就处于运动状态;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始终没有发生变化,那么这就处于相对静止状态。16.电源【详解】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导线、开关等连接而成的电流通路。电源是将其它形式的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电是由电源提供的,电池是一种便携式电源。它分为交流电和直流电。17. 速度 方向【详解】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有方向、大小和作用点三要素。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我们通过改变小车运动的速度、方向,使小车停止运动。18.√【详解】根据对电力应用的认识,生活中已经离不开电力,农业、工业生产都在大量用电,电力都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果没有电,整个社会就会瘫痪了。19.√【详解】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声音也能够传递能量。医生利用听诊器可以判断出人是否生病以及生病后发生病变的位置,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特点。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时,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橡皮管减少了声音的分散,提高了响度。故题目说法正确。20.√【详解】控制噪声的方法有三种:在声源处控制、在传声途径上控制、在声音接收处控制。禁止鸣笛属于从声源处控制噪音的产生,效果最好。在道路标志中,有一个标志就是禁止鸣笛的标志,布置在特殊路段,司机看到该标志后不能鸣笛。21.×【详解】手指在琴弦上移动,使琴弦振动的部分越来越短,那么振动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发出的声音就会越来越高。【点睛】声音的高低和振动的快慢有关。22.√【详解】安全用电的要求包括:不要用湿手触碰插头,不能用湿布擦灯泡,不在电线下放风筝,不能在室外电线上晾衣服,不能在同一个插座上接很多电器,检查电器时,不能只关闭开关,还要切断电源,用电器起火,先切断电源,下雨天待在室内,不能直接拉触电的人,在户外,不能攀爬电线杆,不靠近高压线等,因此题干说法正确。23.×【详解】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环境中无法传播。在教室里,我们能听见同学回答问题的声音,是因为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24.【详解】不同的材料导电性能不同,容易导电的物体属于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铁钉、铜线、曲别针容易导电,属于导体,干木条、玻璃片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25.答:(1)物体运动速度越快,具有的能量越大;(2)物体下落时的高度越大,具有的能量越大;(3)物体质量越大,具有的能量越大。【详解】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影响动能的因素有质量和速度:在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在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物体下落时的高度越大,势能转化为的动能也越大。运动物体对其他物体产生的影响越大,说明它的能量越大。26.由铁、铜、铝等金属制成的物体能够导电。【详解】能够传导电的物体被称为电的导体,像金属一类的就是最好的导体,所以由铁、铜、铝等金属制成的物体能够导电。27.物体通过振动发出声音。发声的鼓面、音叉、声带、水等都在振动,当这些物体停止振动后,听不到声音。物体恢复振动,又开始发声。【详解】物体通过振动发出声音的。我们可以在鼓面放上豆子,敲击鼓面豆子会蹦起来,而当鼓声停止,豆子就不蹦了。也可以通过敲击音叉来证明,当音叉停止振动后,听不到声音。音叉恢复振动,又开始发声。28.游泳运动员在游泳时锻炼的是胸部和肩膀,所以臂膀比较宽。举重运动员在举重时,锻炼的是上臂,所以上臂的骨骼比较粗,肌肉比较发达,比较粗。【详解】举重要靠上臂的力量,运动员天天在锻炼上臂,上臂的运动量大,需要的能量多,肌肉也就变多,所以上臂也就比较粗;经常进行划水和上肢力量锻炼会让背阔肌和三角肌很发达,也只有这样上至才能有足够的游泳需要的力量来支持游泳运动。29. 大 强 小 弱 物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解析】【小题1】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用力大,尺子振动幅度大,听到的声音强;用力小,尺子振动幅度小,听到的声音弱。【小题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因此我们用手把钢板尺的振动部分轻轻握住,振动就会停止,钢板尺停止发声。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