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冀人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综合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喜马拉雅山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上最高的山脉B.在很久以前可能是陆地C.以后不会再发生任何变化了2.空气中成分最多的是( ),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A.二氧化碳 B.水蒸气 C.氮气3.( )是人体的司令部,能够指挥人的行动,产生思想和情感,进行认知和决策,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生物基础。A.脑 B.手 C.脚4.下列防护用具中,能够保护眼睛的是( )。A.隔音耳塞 B.护目镜 C.安全帽5.油锅着火时可用锅盖盖住起火油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A.隔绝氧气 B.阻止火势蔓延 C.降低温度6.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关系是( )。A.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高,物体的影子长B.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低,物体的影子长C.太阳的位置变化对物体影子没有影响7.白纸、黑纸、红纸三种颜色的纸吸收热的本领从弱到强依次是( )。A.白纸、黑纸、红纸 B.黑纸、红纸、白纸 C.白纸、红纸、黑纸8.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作( )。A.光芒 B.光源 C.光亮9.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下列不是光源的物体是( )。A.蜡烛 B.月亮 C.白炽灯10.下列生活小技巧没有应用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急转弯时看一看拐弯处的镜子可以看到对向来人B.利用倒车镜可以看到后方来车C.在小溪中抓鱼时应叉向鱼的下方11.想要利用镜子看到自己的后脑勺,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利用一面镜子放置在脑后。B.利用两面镜子,平行放置,一面在面前,一面在脑后。C.利用两面镜子,垂直放置,一面在面前,一面在头侧。12.下列生活习惯中,不利于健康的是( )。A.少吃垃圾食品 B.坚持锻炼 C.随地吐痰二、填空题13.像蝗虫、甲虫这样,具有与其生活的环境颜色一致或近似的体色,叫 。14.紫甘蓝汁遇到白醋变 色,遇到小苏打溶液变 色。15.金属等传热性强的物体称为热的 。16.地震能引起 、 和火灾等。17.环境污染 对人体健康有影响。18.设计保温箱的过程为: 、 、 、评价。三、判断题19.光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十分重要。( )20.修建马路时,建筑工人利用水泥、卵石、水等建成坚固的马路,这是种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21.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我们就能看到该物体。( )22.太阳从遥远的太空直接将热传给了地球。( )23.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 )24.纪念碑一般用坚硬的大理石建造。( )四、连线题25.把下列物品与其相对应的酸碱性用线连起来。小苏打橙子、西红柿 酸性物质蔬菜中的叶酸 碱性物质肥皂五、简答题26.观察或查阅资料,认识周围有哪些是来自光源的光?哪些是来自物体反时的光?试着给它们进行分类。27.给你一杯热水,要你尽快使它变凉,你会怎样做呢?(至少写出三种方法)28.这几种物体燃烧前后有什么不同?物体燃烧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29.为什么雨后彩虹在天空中出现的时间一般不太长?六、实验题假期里,妙妙跟随爸爸来到黑龙江省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在那里,她看到了奇特的火山群。妙妙对“火山喷发的原因”产生了兴趣,回去后她进行了探究活动。30.妙妙的猜想: 。31.妙妙做了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过程】①在蒸发皿里放一些土豆泥,堆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②向洞里倒入一些番茄酱,并用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③把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实验现象。(1)实验中,番茄酱模拟的是 ,土豆泥模拟的是 。(2)实验中,用酒精灯加热是为了 。【实验现象】(3)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中,现象( )不能说明“火山”即将喷发。A.封住洞口的土豆泥被顶起来 B.土豆泥纹丝不动C.土豆泥出现裂缝并微微冒烟 D.番茄酱慢慢溢出【实验结论】通过模拟实验并查找相关资料,妙妙得出了以下结论:(4)岩石圈的下面积聚有大量炙热的 和 ,随着岩浆受到的压力不断变 (填“大”或“小”),或者地壳某处变 (填“厚”或“薄”),岩浆会冲破地壳的 (填“厚硬”或“薄弱”)处喷涌而出,形成火山喷发。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C A B A B C B B C题号 11 12答案 B C1.A【详解】A、喜马拉雅山脉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故A正确;B、根据板块运动学说认为,在很久以前喜马拉雅山脉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因为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地壳隆起抬升,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现在喜马拉雅山脉仍然处于上升状态,故B错误;C、地壳处于不断运动与变化之中,喜马拉雅山脉也处于运动之中,不断发生着变化了,故C错误。2.C【详解】空气由中最多的气体是占据空气体积78%的氮气;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此外,空气中还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故C正确。3.A【详解】我们身体各器官的活动能保持统一和协调,主要依靠神经系统的作用。大脑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分,是指挥人体各器官一切活动的最高“司令部”。我们的大脑表面有非常发达的大脑皮层,这里是语言、记忆、情感表达、思维等高级神经活动的中枢。我们表现出高兴、悲伤或者烦躁等情绪,都是大脑参与调控的结果;我们具有比其他动物更高的智力以及更强的学习能力,也有赖于人类有着比其他高等动物发达得多的大脑皮层。所以,大脑也是思维和意识活动的“指挥部”。4.B【详解】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器官,要保护我们的感觉器官。护目镜能保护我们的眼睛,安全帽能保护我们的头,隔音耳塞能保护我们的耳朵。5.A【详解】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要有氧气,三是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油锅着火了,灭火的最好方法是用锅盖盖紧油锅,隔绝空气。6.B【详解】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早上到中午由长变短;中午到傍晚由短变长影子长,正午时候影子最短,所以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7.C【详解】深色物体反光能力弱,吸收热的本领强;浅色物体,反光能力强,吸收热的本领弱。所以白纸、黑纸、红纸三种颜色的纸吸收热的本领从弱到强依次是白纸、红纸、黑纸。8.B【详解】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9.B【详解】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太阳、闪电、发光鱼、萤火虫是天然光源。电灯、电视、蜡烛、手电是人造光源。点燃的蜡烛、点亮的白炽灯属于光源。月球本身不会发光,它是反射的太阳的光,所以月球不是光源。10.C【详解】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急转弯时看一看拐弯处的镜子可以看到对向来人,利用倒车镜可以看到后方来车,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等;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在小溪中抓鱼时应叉向鱼的下方,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选C。11.B【详解】我们可以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在后脑勺的正后方和后上方各放一个平面镜,利用两面镜子,平行放置,一面在面前,一面在脑后。当来自后脑勺的光线射到后脑勺的正后方的平面镜上时,发生反射,反射光线射到眼睛的正前方的平面镜上,再次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我们就看到自己的后脑勺了。故选B。12.C【详解】健康不仅仅是身体健康不生病,它还包括心理健康,健康对于我们来说尤为重要。身体健康与生活习惯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少吃垃圾食品、每天9个小时的睡眠、坚持体育锻炼等都有利于提高免疫力,促进人体正常的生长和发育。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随地吐痰不利于健康。故选C。13.保护色【详解】保护色是指动植物把体表的颜色改变为与周围环境相似,比如蝗虫、甲虫、蜥蜴等。故答案为:保护色【点睛】保护色和拟态对于动植物保护自身有重要作用。14. 红 蓝【详解】白醋是酸性物质,小苏打溶液是碱性物质,紫甘蓝汁相当于指示剂。指示剂遇到白醋颜色变红,遇到小苏打溶液颜色变蓝。15.良导体【详解】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金属就是热的良导体,吸热快。16. 山崩 地裂【详解】地壳的运动变化对岩层产生了非常大的挤压力,岩层受到巨大的挤压力会发生弯曲变形,到一定程度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地震会导致建筑物倒塌和损坏,造成人员伤亡、大量财产损失,地震还能引起山崩地裂、水灾、火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17.会【详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面临诸多的环境问题,特别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变得更加突出。环境污染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影响。18. 分析 构思 呈现【详解】设计保温箱的过程为:分析、构思、呈现、评价。分析可以明确保温箱的设计需求,包括其用途、所需保温时间、温度范围以及使用环境等;基于分析结果,构思保温箱的设计方案;最后,将设计成果以清晰、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再进行评价改进。19.√【详解】眼睛是我们的视觉器官,当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到人的眼睛,使我们能看到物体。光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十分重要,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光,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20.√【详解】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修建马路时,建筑工人利用水泥、卵石、水等建成坚固的马路,在凝固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21.√【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眼睛是我们的视觉器官,当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到人的眼睛,使我们能看到物体。22.√【详解】热可以不依靠任何物质直接向周围发射,这种传递热的方式叫做辐射。太阳从遥远的太空直接将热传给了地球,这种传递热的方式称为辐射,不依靠任何物质直接向周围发射。23.×【详解】铁锈是铁和空气、水分发生了化学变化后的产物,它们不是同种物质。可以从颜色、体积、导电性等方面来区分。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24.×【详解】大理岩因盛产于云南大理而得名,主要含有方解石、白云石等;纯白色、深黑色或花绿色,有花纹,颗粒较粗,较软,遇盐酸冒泡,可用作建筑材料。纪念碑一般用较软的大理石建造。25.【详解】所谓食物的酸碱性,是指食物中的无度机盐属于酸性还是属于碱性。食物的酸碱性取决于食物中所含矿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多少的比率而定:钾、钠、钙、镁、铁进入人体之后呈现的是碱性知反应;磷、氯、硫进入人体之后则呈现酸性。小苏打、肥皂属于碱性物质;橙子、西红柿和蔬菜中的叶酸是酸性物质。26.来自光源的光:太阳光、灯光、萤火虫的光、烛光等。来自物体反射的光:月光、镜子的光、玻璃的光、水面的光等。【详解】眼睛是我们的视觉器官,当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到人的眼睛,使我们能看到物体。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其中又分为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太阳等属于天然光源,电灯等属于人造光源。我们周围的光中来自光源的光:太阳光、灯光、萤火虫的光、烛光等;来自物体反射的光:月光、镜子的光、玻璃的光、水面的光等。27.倒在散热面积大的容器中、放冰块、放入冰箱中。【详解】降低水的温度的方法可以增加散热面积、加快空气流动等方法考虑,就是加快热传递的进程。所以要使一杯热水很快变凉,我们可以将水倒在散热面积大的容器中、或者放冰块、或者将水放入冰箱中。28.木条燃烧前是原木色的,燃烧后颜色变黑。纸片燃烧前是白色的,燃烧后变成了灰烬。布条燃烧前是很大一块,燃烧后变小变黑。物体燃烧后有新物质生成。【详解】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的过程是不可逆的,属于化学变化。木条燃烧前是原木色的,燃烧后颜色变黑。纸片燃烧前是白色的,燃烧后变成了灰烬。布条燃烧前是很大一块,燃烧后变小变黑。物体燃烧后有新物质生成。29.彩虹一般出现在雨后天晴的天空,它的形成需要阳光和水雾,但在雨后天空中的水雾会很快被太阳晒干,所以彩虹在空中存留的时间不会很长。【详解】蒸发一般发生在液体的表面,且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雨后彩虹是空气中悬浮的小水珠对阳光的反射和折射形成的,随着小水滴的受热蒸发,彩虹就慢慢消失了。30.炙热的岩浆受到的压力变大后,会冲破地壳薄弱处喷涌而出 31. 岩浆 火山 模拟地球内部岩浆受热的情况 B 岩浆 气体 大 薄 薄弱【分析】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熔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地壳运动破坏地下的平衡时,岩浆不断上升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30.妙妙的猜想:炙热的岩浆受到的压力变大后,会冲破地壳薄弱处喷涌而出。31.实验名称:模拟火山喷发【实验过程】①在蒸发皿里放一些土豆泥,堆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②向洞里倒入一些番茄酱,并用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③把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实验现象。(1)实验中,番茄酱模拟的是岩浆,土豆泥模拟的是火山。(2)实验中,用酒精灯加热是为了模拟地球内部岩浆受热的情况。【实验现象】(3)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中,现象土豆泥纹丝不动不能说明“火山”即将喷发,ACD能说明火山即将喷发。【实验结论】通过模拟实验并查找相关资料,妙妙得出了以下结论:(4)岩石圈的下面积聚有大量炙热的岩浆和气体,随着岩浆受到的压力不断变大,或者地壳某处变薄,岩浆会冲破地壳的薄弱处喷涌而出,形成火山喷发。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