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前准备
学 科核心素养 1.通过史料教学构建历史情境,学生了解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和制度建设内容,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2.通过制度设计和制度影响的探讨,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进一步探究宋初政治制度的利弊和对两宋政权的深远影响,使学生掌握评价历史事物的正确方法和历史观,培养学生唯物史观核心素养。3.通过历史地图对两宋时期宋辽、宋夏和宋金之间战和关系进行了解,认识民族交融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德育目标 通过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教学难点 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
学法指导 史料分析法、归纳法、复习法
教具准备 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复习导入新课讲授防弊之政——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教师:那五代之弊到底如何呢?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寻找答案。出示材料:材料一: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 材料二:宋太祖赵匡胤:“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宰相赵普: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教师:新政权的建立者宋太祖赵匡胤和其智囊团应如何破除五代之弊?请同学们根据材料并阅读课本内容并找出相应措施。出示材料: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并就结合《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和《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进行重点知识的讲解。教师:如此费尽心思的制度设计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实现统治的长治久安呢 其结果如何?请同学们阅读材料认识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出示材料: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藩镇跋扈,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在客观上也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些描施具有很大局限性,如实行兵将分离的政策,带来了将帅无权,指挥不灵,以致军队战斗力削弱的弊病,虽然北宋政府后来养了百余万军队,却阻挡不住辽、西夏的侵扰。由于各级政府权力的分散形成了叠床架屋的僚机构,官员众多,行政效率低。2、新弊之生——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课本第二子目内容并结合北宋形势图,认识北宋与辽和西夏的关系。教师:出示澶渊之盟和庆历和议的内容,请同学们思考: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3、解弊之法——王安石变法教师:对外积弱,对内积贫。由此可见,改革势在必行!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三子目内容,掌握王安石变法的相关内容。教师:对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的本意及其结果进行讲解并出示相关材料,帮助学生理解王安石变法的成败。出示材料:材料一:熙宁六年散发的青苗钱回13,965,459,利息钱为2,920,000, 军队改革,军队总数 裁减了八十万人,相应的,军费也节省下13,000,000贯有余。 材料二:元丰四年、五年 , 宋夏之间两次大战, 宋军中义勇、保甲约占一半, 这两场战争都以宋军败北 、死伤数十万人而告结束…… 4、循弊之安:南宋的偏安教师:叙述北宋灭亡与南宋初年局势,出示《满江红·怒发冲冠》与《题临安邸》。(三)小结 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回答问题。学生:依照史料,得出“五代之弊”在于方镇太重、君弱臣强和武将专权。学生:阅读课本第一子目第2-4段的内容,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依据“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武将夺权”三个弊病梳理出对应的举措。(1)收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①中央派文官出任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②设转运司统管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③将地方精锐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2)分权——分散机构的权力中央:二府三司制地方:路、 通判(3)崇文抑武——提倡文治,抑制武将势力的膨胀学生:阅读史料,辨证评价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理解北宋强化中集权的措施稳固了政权,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同时,制度僵化,分权过细,行政效率低下,助长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学生:宋朝的统治结束长期分裂,实现了局部统一,呈现出民族政权并立的特点。北宋与辽签订澶渊之盟,北宋与西夏签订庆历和议。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学生:阅读课本内容,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时间、目的和内容。学生:根据教师讲解以及材料内容形成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成效: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大笔收入。不足:①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②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引起激烈争议。学生:分析《满江红·怒发冲冠》与《题临安邸》,思考南宋初年为何产生战和变奏。 通过回顾已有知识,帮助学生建立与本节课内容的联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引出北宋初年的制度设计根本原因是防止五代之弊,但“五代之弊”究竟是什么?引出对“五代之弊”表现和解决办法的探讨。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史料的分析了解“五代之弊”的具体表现及赵普给出的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的论从史出的思维意识。通过阅读课本内容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总结归纳的能力设计意图:本知识点内容多且较为凌乱,容易混淆,利用图示法对重点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材料分析,认识到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随着时间的推进,各种危机逐渐显现,成为威胁统治的不安定因素,并分析这些因素的成因,进而提升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设计意图:从《辽、北宋、西夏形势图》中直观了解北宋疆域情况和少数民族政权势力范围分布,从而提升学生时空观念核心素养。设计意图: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学生可以自由发表想法,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历史解释的能力。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澶渊之盟”和“庆历和议”的材料,对北宋的边防危机有深入认识,通过开放性试题的设置,提升学生历史解释核心素养。设计意图:新教材对于王安石变法的内容表述过于简单,通过教师的讲解实现新旧教材的知识点衔接,帮助学生对此内容进行深层次的理解,突破教学重点。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诗歌来探究南宋的政局为何从主战抗金转而变成主和偏安,此种变奏为何会产生。理解“崇文抑武”“守内虚外”,这一政治模式具有强大惯性,执政者不惜通过杀害岳飞的手段来恢复其传统的政治模式。
三、板书设计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防弊之政——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新弊之生——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解弊之法——王安石变法循弊之安——南宋的偏安
四、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构建北宋“三冗两积”局面的示意图。提升作业:根据所学并查找相关资料,围绕“王安石变法”中富国强兵的措施,自拟论题,并加以评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